统计线损论文_潘丽珠,程石,仇茹嘉

导读:本文包含了统计线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线损,误差,电压互感器,电容式,配电网,拓扑,纵向。

统计线损论文文献综述

潘丽珠,程石,仇茹嘉[1](2019)在《月度统计线损指标分解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线损管理过程中,电力公司仍采用线损指标分解管理方法。线损率随四季负荷波动非常明显,将年度指标按月份纵向分解成12个月度线损指标,会直接关系到是否如期完成年度线损总目标。本文基于历史每月售电结构,在年度线损指标和月度供电量预测值基础上,研究将年度线损率指标分解成月度统计线损指标的方法,使得月度线损指标更接近每月实际线损完成率,并以某地区电网系统为例,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张泽锐[2](2019)在《依托信息系统对日线损进行监测统计的规则》一文中研究指出线损是指电能在电网传输过程中,在输电、变电、配电和营销等各个环节所产生的电能损耗和损失。线损四分管理是指对所管辖电网线损采取包括分压、分区、分线和分台区等四个模式在内的综合管理方式。日线损统计监测与异常分析:指所有关口计量点、10(20)k V线路、专变、公变以及安装了集抄系统的低压台区,均可利用计量自动化系统采集到日冻结表码,利用日冻结表码精确计算日线损率,将日线损结果与监测阀值进行比对,及时发现电量异常并分析出线损的主要损耗点的工作模式。(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9年02期)

唐登平,李俊,孟展,杨建华,汪应春[3](2018)在《统计线损数据准确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普遍采用统计线损考核线损管理水平,但是缺乏统计线损的数据准确性的相关研究。为此,分析了影响统计线损数据准确性的误差因素,主要包括计量装置误差和计量装置配置差异。并在分析实际运行工况下的计量装置误差的基础上,提出了关口计量误差合成方法。指出在计算短时统计线损时,电量上传协议会显着影响统计线损准确性。结合线路实际参数和计量装置实负荷校验数据,通过仿真计算验证了实际运行工况下现有关口计量装置配置方案会对统计线损的准确性有较大影响。(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2018年24期)

韩旭[4](2018)在《基于采集全覆盖系统的台区同期线损统计平台》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采集全覆盖系统,介绍线损管理的工作流程,以线损统计零误差为目标,搭建基于采集系统的台区同期线损统计平台,完善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与采集系统交互需求,通过数据整合及流程再造,实现对全省台区线损从例日统一、数据采集、线损统计、异常分析等环节的全过程精益化管理。(本文来源于《河北电力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高毅[5](2017)在《计及切改电量的配网统计线损计算与四步分析法降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网线损指的是电能在电网传输、分配等环节中产生的损失,供电企业通常把线损率作为考核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比较近年来世界各主要国家的线损率数据,我国线损率相比世界各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降低空间。当前降线损的主要对象为电能在电网分配过程即配电网中的损失。因此如何快速有效的降低配电网线损,成为摆在我国供电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将配电网统计线损计算和供电公司降损措施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展开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分析配电网线损成因的机理,对现有配电网理论线损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同时研究发现当前的统计线损计算方法中,存在着忽略线路实际运行方式改变而影响线损值的情况,这样计算出来的线损结果,会给供电企业接下来的线损治理工作制造障碍;(2)通过研究电力企业当前使用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配电工作管理系统的线损模块,提出了一套计及切改电量的配电网统计线损计算方法,协调运用两系统完成统计线损计算,更加准确的反应出配电线路真实损失情况;(3)研究了降低配电网线损的各种措施,提出了一套以计及切改电量的配电网统计线损计算法为基础的四步分析法降损措施,并应用在供电公司的线损管理实践中,获得了很好的效益。(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11-01)

董鹏飞[6](2017)在《基于配用电大数据的馈线拓扑解析及其统计线损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智能配用电系统的建设和发展,电力企业中积累了海量的电力数据,为基于配用电大数据的业务应用奠定了基础。利用配用电大数据不但可以提高配电系统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水平,而且对于发掘系统内在规律和提供更丰富的电力服务,具有潜在的价值。为此,本文利用上海电力公司提供的浦东地区实际配用电数据,研究基于配用电大数据的配电馈线拓扑解析方法和配电馈线统计线损估计方法。为实现从配用电系统海量的拓扑数据中提取出单一馈线拓扑,提出一种基于CIM/XML拓扑文件的配电馈线拓扑解析方法。首先,利用正则表达式从拓扑文件的海量数据中匹配拓扑解析所需的有效信息。在此基础上,从拓扑文件中提取设备与结点的连接信息,并构建设备与结点的关联关系表,接着将其转化为结点信息表和线型设备信息表,并通过广度优先搜索算法解析单一馈线的拓扑信息。最后以陆家嘴地块的拓扑文件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针对智能配用电系统中配电馈线统计线损存在大量缺失值和异常值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聚类和XGBOOST(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的配电馈线统计线损估计方法。首先,研究了考虑配电馈线统计线损影响因素相关性和有效性的馈线聚类指标选取方法,并提出了带权重距离的PAM(Partitioning Around Medoids)算法,实现对配电馈线样本数据的聚类。其次,构建了基于XGBOOST的配电馈线统计线损估计模型,利用每类馈线的样本数据分别对其进行训练,挖掘各类馈线的统计线损率与馈线特征参数及其理论线损率的内在关系。最后,以上海市浦东地区的1172条配电馈线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线性回归、决策树和神经网络算法相比,基于XGBOOST的配电馈线统计线损估计方法准确性更高。(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11-01)

段春华[7](2017)在《研究中压配电网接线方式和线损统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电力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但是在电力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分析了目前中压配电网连接中的集中连接方式,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并且根据电力供应中的管理现状,以及在供电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本文就中压配电网链接方式,中压配电网线损管理,进行了以下分析。(本文来源于《通讯世界》期刊2017年18期)

刘佳,王春雨,丁一阳,李立,赵康弘[8](2017)在《1000 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临近效应对统计线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在电能计量及线路统计线损测量过程中存在多种误差因素,其中临近效应引起的误差不可忽视。通过分析临近效应产生的误差对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总误差的贡献,讨论了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总误差对统计线损的影响程度,推导了临近效应误差与统计线损的传递关系,并以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线路为例进行了数字仿真,验证了推导结果的正确性,为特高压系统CVT的误差分析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7年06期)

丁一阳[9](2017)在《特高压线路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测量误差及其对统计线损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网发展,特高压跨区输电关口电能计量的准确性愈显重要。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是我国特高压线路主要电压测量设备,是功率测量与电能计量的基础;统计线损是评估特高压输电线路输电效率的重要指标,其量值较小,难以准确测量。为掌握机理,对改进统计线损的测量方法提供依据,本文从理论分析、建模仿真和动模实验叁个方面,研究和分析了特高压线路CVT测量误差及其对统计线损的影响。首先,分析了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测量误差。讨论了影响CVT测量精度的误差因素;讨论了属于CVT基本误差的分压器误差、电磁单元误差;分析了邻近效应、温度和频率叁种因素对CVT附加误差的影响,重点讨论了温度的影响,建立了温度分布不均的电容分压比模型;根据误差理论讨论了误差的传递与合成。其次,分析了CVT测量误差对统计线损的影响。计算了CVT总误差范围;推导了线路两端CVT误差与统计线损的相互关系;基于线路的PI型等值模型分析了计及线路两端CVT误差的统计线损随传输功率变化的规律;在PSCAD中搭建了含CVT的特高压输电线路仿真模型,对前述分析进行了仿真验证,发现了特定误差时的负统计线损现象,提出并验证了出现负线损现象的判定条件。接着,设计并研制了CVT动模实验模型。确定了五条设计原则,设计了模型的结构,计算了参数及精度,给出了设计方案;对6台CVT动模实验模型(设备)进行了二次负载特性测定,验证了CVT模型的带负载能力。最后,基于1000kV动模实验线路及CVT动模实验模型开展了相关动模实验。分别进行了动模特高压线路统计线损测量实验、计及CVT电容值变化的线损测量及电能计量实验;再现了理论分析及仿真计算中出现的现象,完成了动模实验与理论分析及仿真计算的对比分析。(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王高翔,周维康[10](2017)在《台区线损统计系统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涂县线损治理工作情况,提出客户经理台区线损统计系统,介绍该系统各个模块及其功能,阐述台区线损统计系统的应用。(本文来源于《自动化应用》期刊2017年04期)

统计线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线损是指电能在电网传输过程中,在输电、变电、配电和营销等各个环节所产生的电能损耗和损失。线损四分管理是指对所管辖电网线损采取包括分压、分区、分线和分台区等四个模式在内的综合管理方式。日线损统计监测与异常分析:指所有关口计量点、10(20)k V线路、专变、公变以及安装了集抄系统的低压台区,均可利用计量自动化系统采集到日冻结表码,利用日冻结表码精确计算日线损率,将日线损结果与监测阀值进行比对,及时发现电量异常并分析出线损的主要损耗点的工作模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统计线损论文参考文献

[1].潘丽珠,程石,仇茹嘉.月度统计线损指标分解探讨[J].河南科技.2019

[2].张泽锐.依托信息系统对日线损进行监测统计的规则[J].中国新通信.2019

[3].唐登平,李俊,孟展,杨建华,汪应春.统计线损数据准确性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8

[4].韩旭.基于采集全覆盖系统的台区同期线损统计平台[J].河北电力技术.2018

[5].高毅.计及切改电量的配网统计线损计算与四步分析法降损研究[D].天津大学.2017

[6].董鹏飞.基于配用电大数据的馈线拓扑解析及其统计线损估计[D].天津大学.2017

[7].段春华.研究中压配电网接线方式和线损统计[J].通讯世界.2017

[8].刘佳,王春雨,丁一阳,李立,赵康弘.1000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临近效应对统计线损的影响[J].水电能源科学.2017

[9].丁一阳.特高压线路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测量误差及其对统计线损影响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7

[10].王高翔,周维康.台区线损统计系统的应用[J].自动化应用.2017

论文知识图

年1-9月统计线损率完成对比...各种统计方式下茂名电网各月累计线损率统计线损在线监视与查询界面各种统计方式下茂名电网各月累计线损率线损统计及报告编制业务流程图各种统计方式下信宜电网各月累计线损率

标签:;  ;  ;  ;  ;  ;  ;  

统计线损论文_潘丽珠,程石,仇茹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