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RAQ定量蛋白质组分析中多级质谱采集策略对比分析

iTRAQ定量蛋白质组分析中多级质谱采集策略对比分析

论文摘要

目的比较二级和三级质谱两种碎裂模式对基于同位素标记定量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准确度的影响。方法采集斑马鱼在氧气浓度5%条件下,0,24,48 h取样斑马鱼脑组织蛋白样品,提取蛋白质进行i TRAQ标记,高p H值反相柱分离成15个组分,分别采用纳升液相色谱分离肽段,串级质谱(MS2)或三级质谱(MS3)两种方法碎裂肽段,利用MaxQuant定量蛋白质组分析软件,获得报告离子强度信息。结果 MS2碎裂和MS3碎裂分别鉴定到7 624个和6 940个蛋白质; MS3碎裂获得的差异蛋白质数量明显多于MS2,分别为173和641个,相同的蛋白质,MS3的差异比值距离1∶1的距离更远。虽然MS3鉴定的谱图数较低,但鉴定到的肽段和蛋白质数目降低不明显。结论对基于i TRAQ标记的定量蛋白质组研究策略,MS3质谱分析提供更为显著的差异分析结果,是更优的选择。

论文目录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策略
  •   1.2 样品处理
  •   1.3 液相色谱多级质谱分析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李蕾,薛明,胡家,李静宜

    关键词: 标记,二级碎裂,三级碎裂,串联质谱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11期

    年度: 2019

    分类: 医药卫生科技,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

    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生物医学检测技术与仪器北京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773803)

    分类号: Q51

    DOI: 10.13753/j.issn.1007-6611.2019.11.028

    页码: 1626-1630

    总页数: 5

    文件大小: 302K

    下载量: 97

    相关论文文献

    • [1].深度覆盖的蛋白质组分析新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J]. 中国基础科学 2019(06)
    • [2].室温放置4 h对样本尿蛋白质组分析的影响[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9(09)
    • [3].采后桃冷胁迫和非冷胁迫温度下的蛋白质组分析[J]. 中国果业信息 2015(12)
    • [4].丝状真菌蛋白质组分析[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05)
    • [5].适用于小鼠肝组织蛋白质组分析的样品制备方法[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11)
    • [6].微小病变性肾病早期差异尿蛋白质组分析[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0(03)
    • [7].2008~2009年国内外蜂王浆研究概况[J]. 蜜蜂杂志 2010(04)
    • [8].毛细管整体柱在线二维分离系统应用于人体软骨的蛋白质组分析[J]. 色谱 2010(02)
    • [9].黒腹果蝇黑条体突变型蛋白质组分析中二维凝胶电泳技术的改进[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 [10].丝状真菌蛋白质组分析方法的建立[J]. 华北农学报 2012(S1)
    • [11].适于小麦叶片蛋白质组分析的样品提取方法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 2011(03)
    • [12].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切片蛋白质组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进展[J]. 分析测试学报 2020(01)
    • [13].适于番茄叶片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优化体系的建立[J]. 新疆农业科学 2016(04)
    • [14].蛙病毒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分析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 2014(01)
    • [15].基于活性的蛋白质组分析[J]. 化学学报 2015(07)
    • [16].脊髓组织蛋白质组分析中双向电泳技术应用效果观察[J]. 山东医药 2010(22)
    • [17].RAW264.7细胞泡沫化前后差异蛋白质组分析[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9(03)
    • [18].科学家构建蛋白互作图谱[J]. 中国医药科学 2012(20)
    • [19].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心脏细胞外基质重构的蛋白质组分析[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2(03)
    • [20].对白粉病敏感、抗性栽培小麦及杂交后代的蛋白质组分析[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 [21].皮肤老化过程中角质形成细胞的比较蛋白质组分析与鉴定[J]. 重庆医学 2010(23)
    • [22].适于茭白茎部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建立[J]. 浙江农业学报 2010(03)
    • [23].单细胞化学蛋白质组新方法研究[J]. 分析化学 2016(04)
    • [24].基于在线二维色谱的不同生长时期鹿茸的比较蛋白质组分析[J]. 色谱 2010(02)
    • [25].适于黄瓜叶片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方法最佳条件的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8(03)
    • [26].蛋白质组学及其在肉品分子机制领域的研究[J]. 包装与食品机械 2013(02)
    • [27].尿蛋白和生物标志物的现代分析与鉴定技术对肾病诊断的意义[J]. 山西医药杂志 2011(12)
    • [28].蛋白质组分析与CXCL4作为系统性硬化症的生物标志物[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6(01)
    • [29].鳞癌与腺癌患者血清差异蛋白质组分析[J]. 山东医药 2011(15)
    • [30].iTRAQ标记技术与差异蛋白质组学的生物标志物研究[J]. 生命的化学 2010(01)

    标签:;  ;  ;  ;  

    iTRAQ定量蛋白质组分析中多级质谱采集策略对比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