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内部的除尘装置,包括机箱本体和固定板,所述机箱本体的边侧通过螺栓和机箱侧板相连接,所述固定板和单旋往复丝杆相连接,所述单旋往复丝杆上安装有套筒,所述装置盒的左侧开口处设置有风扇叶,所述装置盒的内部安装有电动机,所述排气口通过连接管和排气管相连通,且排气管的外端安装有集尘盒。该计算机内部的除尘装置,通过在现有机箱中的侧板部分使用一系列除尘结构,保证了机箱内部的除尘效率的同时,能够减少现有技术结构所占用的空间,同时可通过单独拆卸侧板的方式对装置整体进行后期的维修,不会影响到计算机内部其他元器件的使用,设计更加合理。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计算机内部的除尘装置,包括机箱本体(1)和固定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本体(1)的边侧通过螺栓(2)和机箱侧板(3)相连接,且机箱侧板(3)的内壁固定有水平分布的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和单旋往复丝杆(5)相连接,且单旋往复丝杆(5)的边侧设置有安装在固定板(4)上的导向滑杆(6),所述单旋往复丝杆(5)上安装有套筒(7),且套筒(7)安装在装置盒(8)的边侧,并且装置盒(8)的边侧设置有滑环(17),所述装置盒(8)的左侧开口处设置有风扇叶(9),且风扇叶(9)安装在扇叶轴(10)的左端,并且水平分布的扇叶轴(10)转动连接在装置盒(8)的内部,所述装置盒(8)的内部安装有电动机(11),且电动机(11)和垂直分布在装置盒(8)内部的竖轴(12)相连接,并且装置盒(8)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排气口(13),所述排气口(13)通过连接管(14)和排气管(15)相连通,且排气管(15)的外端安装有集尘盒(16)。
设计方案
1.一种计算机内部的除尘装置,包括机箱本体(1)和固定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本体(1)的边侧通过螺栓(2)和机箱侧板(3)相连接,且机箱侧板(3)的内壁固定有水平分布的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和单旋往复丝杆(5)相连接,且单旋往复丝杆(5)的边侧设置有安装在固定板(4)上的导向滑杆(6),所述单旋往复丝杆(5)上安装有套筒(7),且套筒(7)安装在装置盒(8)的边侧,并且装置盒(8)的边侧设置有滑环(17),所述装置盒(8)的左侧开口处设置有风扇叶(9),且风扇叶(9)安装在扇叶轴(10)的左端,并且水平分布的扇叶轴(10)转动连接在装置盒(8)的内部,所述装置盒(8)的内部安装有电动机(11),且电动机(11)和垂直分布在装置盒(8)内部的竖轴(12)相连接,并且装置盒(8)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排气口(13),所述排气口(13)通过连接管(14)和排气管(15)相连通,且排气管(15)的外端安装有集尘盒(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内部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7)和单旋往复丝杆(5)为螺纹连接,且套筒(7)轴承安装在装置盒(8)的右侧,并且装置盒(8)上的滑环(17)滑动连接在导向滑杆(6)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内部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轴(12)的上半段和扇叶轴(10)的右端均安装有锥形齿轮(121),且竖轴(12)上锥形齿轮(121)的直径大于扇叶轴(10)上锥形齿轮(121)的直径,并且竖轴(12)的下半段安装有驱动齿轮(1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计算机内部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轮(122)在竖轴(12)和套筒(7)上均有分布,2个驱动齿轮(122)相互啮合,且竖轴(12)上驱动齿轮(122)的直径小于套筒(7)上驱动齿轮(122)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内部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4)贯穿限位环(141)的内部,两者为滑动连接,且限位环(141)通过横杆(142)滑动连接在滑槽(143)上,并且滑槽(143)开设在机箱侧板(3)的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内部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盒(16)左端的进气口(161)螺纹连接在排气管(15)的外端,且集尘盒(16)右端的出气口处设置有滤网(162),并且集尘盒(16)整体位于机箱侧板(3)的外侧。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计算机内部的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计算机整体系统中的核心部件是机箱内部安装的各种元器件,其在机箱内部通电运行使用时,会产生大量热量,由于散热需求,所以在计算机主板和CPU附近都会安装相应的散热风扇,出于气流的影响,外部的灰尘也会相应的在机箱内部沉积,因此需要使用到安装在计算机内部的除尘装置。
例如公告号为CN206763520U的授权实用新型(一种计算机内部的除尘装置),通过在机箱内的两侧安装各种电机、风机等结构,实现机箱内部的除尘,虽然其在运行使用时除尘效率有所保证,但是在实际使用时,依然存在着以下问题:
1.机箱内部空间被严重压缩,在完整安装计算机部件的情况下,需要使机箱保持较大的体积;
2.多种电机风机等设备的使用,极大的增加机箱本身的投入成本,并且后期的维修更换较为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内部的除尘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技术中机箱内部空间被严重压缩,在完整安装计算机部件的情况下,需要使机箱保持较大的体积;多种电机风机等设备的使用,极大的增加机箱本身的投入成本,并且后期的维修更换较为麻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计算机内部的除尘装置,包括机箱本体和固定板,所述机箱本体的边侧通过螺栓和机箱侧板相连接,且机箱侧板的内壁固定有水平分布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和单旋往复丝杆相连接,且单旋往复丝杆的边侧设置有安装在固定板上的导向滑杆,所述单旋往复丝杆上安装有套筒,且套筒安装在装置盒的边侧,并且装置盒的边侧设置有滑环,所述装置盒的左侧开口处设置有风扇叶,且风扇叶安装在扇叶轴的左端,并且水平分布的扇叶轴转动连接在装置盒的内部,所述装置盒的内部安装有电动机,且电动机和垂直分布在装置盒内部的竖轴相连接,并且装置盒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通过连接管和排气管相连通,且排气管的外端安装有集尘盒。
优选的,所述套筒和单旋往复丝杆为螺纹连接,且套筒轴承安装在装置盒的右侧,并且装置盒上的滑环滑动连接在导向滑杆上。
优选的,所述竖轴的上半段和扇叶轴的右端均安装有锥形齿轮,且竖轴上锥形齿轮的直径大于扇叶轴上锥形齿轮的直径,并且竖轴的下半段安装有驱动齿轮。
优选的,所述驱动齿轮在竖轴和套筒上均有分布,2个驱动齿轮相互啮合,且竖轴上驱动齿轮的直径小于套筒上驱动齿轮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贯穿限位环的内部,两者为滑动连接,且限位环通过横杆滑动连接在滑槽上,并且滑槽开设在机箱侧板的内壁。
优选的,所述集尘盒左端的进气口螺纹连接在排气管的外端,且集尘盒右端的出气口处设置有滤网,并且集尘盒整体位于机箱侧板的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计算机内部的除尘装置,通过在现有机箱中的侧板部分使用一系列除尘结构,保证了机箱内部的除尘效率的同时,能够减少现有技术结构所占用的空间,同时可通过单独拆卸侧板的方式对装置整体进行后期的维修,不会影响到计算机内部其他元器件的使用,设计更加合理;
1.在装置盒中使用竖轴和锥形齿轮以及驱动齿轮等结构,便于在单个电动机运行的情况,同时驱动扇叶运转和装置整体上下移动,耗能更小,除尘效果更好;
2.通过连接管等结构的使用,便于将机箱内部的灰尘排至集尘盒中,限位环等结构的使用,确保连接管的相对紧贴箱壁侧板的状态,不会随意堆在机箱内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盒正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机箱侧板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集尘盒正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箱本体;2、螺栓;3、机箱侧板;4、固定板;5、单旋往复丝杆;6、导向滑杆;7、套筒;8、装置盒;9、风扇叶;10、扇叶轴;11、电动机;12、竖轴;121、锥形齿轮;122、驱动齿轮;13、排气口;14、连接管;141、限位环;142、横杆;143、滑槽;15、排气管;16、集尘盒;161、进气口;162、滤网;17、滑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计算机内部的除尘装置,包括机箱本体1、螺栓2、机箱侧板3、固定板4、单旋往复丝杆5、导向滑杆6、套筒7、装置盒8、风扇叶9、扇叶轴10、电动机11、竖轴12、锥形齿轮121、驱动齿轮122、排气口13、连接管14、限位环141、横杆142、滑槽143、排气管15、集尘盒16、进气口161、滤网162、滑环17,机箱本体1的边侧通过螺栓2和机箱侧板3相连接,且机箱侧板3的内壁固定有水平分布的固定板4,固定板4和单旋往复丝杆5相连接,且单旋往复丝杆5的边侧设置有安装在固定板4上的导向滑杆6,单旋往复丝杆5上安装有套筒7,且套筒7安装在装置盒8的边侧,并且装置盒8的边侧设置有滑环17,装置盒8的左侧开口处设置有风扇叶9,且风扇叶9安装在扇叶轴10的左端,并且水平分布的扇叶轴10转动连接在装置盒8的内部,装置盒8的内部安装有电动机11,且电动机11和垂直分布在装置盒8内部的竖轴12相连接,并且装置盒8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排气口13,排气口13通过连接管14和排气管15相连通,且排气管15的外端安装有集尘盒16。
套筒7和单旋往复丝杆5为螺纹连接,且套筒7轴承安装在装置盒8的右侧,并且装置盒8上的滑环17滑动连接在导向滑杆6上,套筒7在处于转动状态时,在其自身与单旋往复丝杆5的啮合传动作用下,套筒7会带动装置盒8整体和滑环17在导向滑杆6上来回上下移动,确保了风扇叶9转动所产生的吸尘效果能够作用在机箱本体1内部的更多空间处。
竖轴12的上半段和扇叶轴10的右端均安装有锥形齿轮121,且竖轴12上锥形齿轮121的直径大于扇叶轴10上锥形齿轮121的直径,并且竖轴12的下半段安装有驱动齿轮122,驱动齿轮122在竖轴12和套筒7上均有分布,2个驱动齿轮122相互啮合,且竖轴12上驱动齿轮122的直径小于套筒7上驱动齿轮122的直径,当电动机11通电运行时,会带动竖轴12同步的在装置盒8中转动,在两个锥形齿轮121的啮合传动作用下,扇叶轴10会以一个比竖轴12更快的速度在装置盒8中转动,继而带动风扇叶9在装置盒8的左端开口处高速转动,从而实现吸尘的目的,相应的,当竖轴12处于转动状态时,在两个驱动齿轮122的啮合传动作用下,套筒7会以一个比竖轴12更慢的速度在装置盒8的右端转动。
连接管14贯穿限位环141的内部,两者为滑动连接,且限位环141通过横杆142滑动连接在滑槽143上,并且滑槽143开设在机箱侧板3的内壁,集尘盒16左端的进气口161螺纹连接在排气管15的外端,且集尘盒16右端的出气口处设置有滤网162,并且集尘盒16整体位于机箱侧板3的外侧,装置盒8中吸得带有灰尘颗粒的气流会经由排气口13进入到连接管14中,并经由连接管14最终进入到集尘盒16中,空气会正常的从滤网162处流出,而灰尘则会被挡在集尘盒16中,定期将集尘盒16从排气管15上拧下对其内部灰尘进行清理即可,因为装置盒8在使用时自身会上下移动,而限位环141设置的目的,则是通过限位环141和横杆142在滑槽143上的移动、保证连接管14在跟随装置盒8移动时,其本身会在限位环141的限制作用下,保持相对贴合机箱侧板3的状态,确保了连接管14不会随意堆积在机箱本体1的内部。
工作原理:当电动机11通电运行时,会带动竖轴12同步的在装置盒8中转动,在两个锥形齿轮121的啮合传动作用下,扇叶轴10会以一个比竖轴12更快的速度在装置盒8中转动,继而带动风扇叶9在装置盒8的左端开口处高速转动,从而实现吸尘的目的,相应的,当竖轴12处于转动状态时,在两个驱动齿轮122的啮合传动作用下,套筒7会以一个比竖轴12更慢的速度在装置盒8的右端转动,套筒7在处于转动状态时,在其自身与单旋往复丝杆5的啮合传动作用下,套筒7会带动装置盒8整体和滑环17在导向滑杆6上来回上下移动,确保了风扇叶9转动所产生的吸尘效果能够作用在机箱本体1内部的更多空间处;
装置盒8中吸得带有灰尘颗粒的气流会经由排气口13进入到连接管14中,并经由连接管14最终进入到集尘盒16中,空气会正常的从滤网162处流出,而灰尘则会被挡在集尘盒16中,定期将集尘盒16从排气管15上拧下对其内部灰尘进行清理即可,因为装置盒8在使用时自身会上下移动,而限位环141设置的目的,则是通过限位环141和横杆142在滑槽143上的移动、保证连接管14在跟随装置盒8移动时,其本身会在限位环141的限制作用下,保持相对贴合机箱侧板3的状态,确保了连接管14不会随意堆积在机箱本体1的内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6679.9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5(内蒙古)
授权编号:CN209715914U
授权时间:20191203
主分类号:B08B5/04
专利分类号:B08B5/04;B08B13/00;B01D46/10
范畴分类:26P;
申请人:卢超
第一申请人:卢超
申请人地址:014040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东河区东站街道西五街康居华庭
发明人:卢超
第一发明人:卢超
当前权利人:卢超
代理人:高媛
代理机构:23206
代理机构编号: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