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局演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政局演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政局演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政局,巴西利亚,建中,河内,尼泊尔,军机处,国民政府。

政局演变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司豪强,马振颖[1](2019)在《关陇政局演变与张氏前凉政权的奠基——以西晋末期凉州与秦、雍二州关系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前凉是十六国时期割据河西的地方政权,其建立、巩固与西晋末期的关陇局势变化关系密切。张轨就任之初,积极交好长安镇守,为凉州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之后通过推行"尊王攘夷"方针,使凉州得以聚拢人心越发强盛。经过张轨、张定父子两代经营,张氏在秦州的影响力日益加深。到张茂时,凉州军东出秦州,构建了陇右防线,成功防御了前赵进攻。前凉政权得以"自成战国",保据一方。(本文来源于《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严安林[2](2019)在《2019-2020年台湾政局演变趋势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底"九合一"选举及结果,改变并翻转台湾的地方政治版图,开启了未来台湾政局演变新趋势。2019-2020年,"两党政治"依旧是台湾政党政治发展的基本格局,"白色力量"难以成为与蓝、绿两大势力相抗衡的"第叁势力";卓荣泰就任民进党党主席后,蔡英文代表民进党参选2020年的可能性大增;国民党谷底翻身,气势上升,依然是牵制民进党的最大力量;柯文哲阵营自2019年初积极备战2020年,但是否参选尚在"天人交战",应是观察与等待蓝、绿候选人确定后再做决定;岛内政党恶斗和民粹主义依然是台湾政治发展之"癌"。未来两年台湾政局新变化对两岸关系的影响既有机遇,更有挑战。(本文来源于《现代台湾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哈恩忠[3](2018)在《《清代军机处职权的来源及其演变——以公文运转程序与政局变动为核心的考察》出版》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安交通大学宋希斌副教授所着《清代军机处职权的来源及其演变——以公文运转程序与政局变动为核心的考察》一书,2018年4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依据清代的大量公文档案,以清廷公文运转程序的变化为切入点,结合清代政局的演变及人事的变动,全面考察了军机处职权的发展历程,并对不同历史时期军机处在清廷中枢决策过程中(本文来源于《历史档案》期刊2018年04期)

张小花,庆振轩[4](2018)在《曾布“建中之政”的失败与徽宗朝初期政局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宋徽宗执政初期的元符叁年至建中靖国元年(1100—1101)这短短两年的时间内,围绕着国策走向与权力分配,新旧两党与执政的各方势力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曾布作为其中的核心人物之一,他的命运基本代表了这一时期的政局演变。他与其弟曾肇的家书透露出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局势和兄弟二人治国理念的差异,他们的分歧是当时各方势力博弈的缩影。曾布"建中靖国"政策的失败和蔡京的上台,不仅使北宋失去了扭转颓势和化解党争的最后机会,对北宋晚期的政治格局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也给整个南丰曾氏家族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本文来源于《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徐鹏[5](2018)在《摄政集团与东汉中期政局演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摄政集团是以太后临朝称制为基本特征,以太后为首,外戚势力与各类官员共同构成的政治集团。东汉中期政治史上先后出现了窦氏、邓氏、阎氏和梁氏四个摄政集团。上述摄政集团在代天子行权,稳定政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辅政职能。但是,摄政集团也同时存在奢侈腐化、党同伐异等行为,从而成为东汉中期诸多政治乱象的制造者。摄政集团对东汉中期政治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纵观两汉摄政集团的发展,西汉时期的叁个摄政集团无疑为东汉政治提供了许多重要的遗产。其中西汉时期的太傅一职便是摄政集团所创立。太傅的理论源头可追溯到先秦儒家政治理论中的周代“叁公”之制。吕氏摄政集团首创“帝太傅”一职,该职官具有“备位丞相”的性质,同时也奠定了太傅作为辅政之臣的性质。平帝即位后,太傅一职再次出现,并成为以王政君为首的王氏摄政集团的重要辅臣。在此期间,王氏摄政集团内部的关键人物——王莽开始利用当时的社会思潮建立自己的政治威望。最终,王氏摄政集团为王莽摄政集团所取代,太傅随之成为王莽摄政集团与新朝的重要职官。东汉前期的太傅一职仅在皇帝即位之时设置,除光武帝时期的卓茂之外,明帝与章帝时期的太傅在职能上多为辅佐皇帝稳定政局。自和帝开始,太傅的设置权开始转移到摄政者的手中。和帝即位后,窦太后建立了窦氏摄政集团。其家族成员窦宪随即成为摄政集团的辅佐力量。随着窦宪对北匈奴战事的胜利,摄政集团建立起以窦宪为首的大将军府。借助大将军府的活动,窦氏摄政集团迅速建立起由中央到地方的权力网络。但在永元叁年“长安事件”之后,皇帝与窦宪之间的矛盾开始升级,最终和帝利用宦官等少数政治力量成功铲除窦宪势力,持续四年的窦氏摄政集团也随之结束。由于宦官郑众在铲除窦宪过程中的功劳,使其成为东汉中期宦官势力崛起的标志。殇帝即位后,邓太后建立了邓氏摄政集团。由于殇帝的突然去世,邓氏摄政集团只得立藩王之子为帝。邓太后舍刘胜而立安帝的做法引发了安帝初年的“周章事件”。在安帝即位后,邓太后以邓骘为大将军辅政,并通过因灾异策免叁公等手段,加强对外朝的控制。由于邓太后对中枢政局各方势力的有效协调,使这一时期的权力格局保持了相对稳定。但邓太后对安帝的失望使邓氏摄政集团长期存在。直到邓太后去世,安帝始得亲政。此时邓太后所留下的“后摄政势力”依然占据中枢政局的主导地位,安帝及其依附者遂展开了对“后摄政势力”的打压,最终建立起新的政治格局。在这一过程中,外戚耿氏与阎氏的势力开始膨胀,阎氏家族最终在安帝去世后建立摄政集团。而在推翻阎氏摄政集团的过程中,以孙程为首的宦官势力开始成为中枢政局不可忽视的力量。梁氏家族自顺帝朝至桓帝朝长期辅政,其所建立的摄政集团也跨越叁朝,对于东汉中期政治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冲帝与质帝频繁的权力更迭中,两次皇位之议使同为梁氏摄政集团成员的梁冀与李固之间的矛盾开始升级,并最终导致李固免官。桓帝初年,梁冀利用“刘文案”将清河王与李固等人置于死地。但梁太后在去世前归政于桓帝,梁氏摄政集团就此结束。梁冀及其党羽遂成为桓帝朝的“后摄政势力”。与邓氏的“后摄政势力”相比,梁冀等人的权势更大,使桓帝无法真正建立皇权政治。元嘉二年以后,桓帝与“后摄政势力”围绕着叁公人选问题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较量。最终,桓帝借助宦官与尚书台官员的力量铲除梁冀为首的“后摄政势力”。由于梁氏“后摄政势力”的长期经营,致使在桓帝铲除梁冀后,桓帝难以组建新的辅政势力。同时,宦官势力在此次政变中进一步壮大,形成了以“五侯”为代表的政治集团。桓帝最终以宦官作为新的辅政势力。由此开始,东汉政治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此后,摄政集团虽然两次建立,但均在数月之内被宦官势力推翻。最终,大将军何进被杀,宦官集团也在洛阳城的混战中灭亡。随着董卓进京,东汉王朝最后的摄政集团覆灭,皇帝被彻底架空,东汉王朝也随即走向了灭亡。(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18-01-01)

刘沐晗[6](2017)在《读林延清教授《明朝后妃与政局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明朝宫廷史研究日趋火热,相关学术成果亦不断涌现。众家侧重点各不相同,就明朝后妃对明政治发展的影响这一方面的研究,以林延清教授为当仁不让的集大成者。林延清,师从着名历史学家郑天挺先生,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明史学会理事,从事明清史的教学和研究四十余年。林教授从2002年至今共发表了十余篇关于明朝后妃与政局演变的论文,《明朝后妃与政局演变》一书便是在这些论文的基础上,由林教授联合其门(本文来源于《文存阅刊》期刊2017年22期)

张凡[7](2017)在《巴西政坛腐败丑闻与政局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作为典型的新兴经济体之一,也是20国集团和金砖国家等国际合作机制的重要成员国,在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近年来,巴西的政治和经济形势却不容乐观,国家的发展和改革面临着极大的困境。其中最为瞩目的事态当属政坛腐败丑闻不断及其导致的政局动荡。一、腐败丑闻频频曝光与"洗车行动"2017年9月初,巴西总检察长罗德里戈·雅诺特向联邦最高法院起诉两位前任总统路易(本文来源于《中国党政干部论坛》期刊2017年10期)

柳德军[8](2017)在《“雷马事变”与甘肃政局之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原大战后冯玉祥部退出西北,为南京国民政府介入西北事务提供了机会。但此时的南京国民政府在财力、兵力等因素的限制下,仍不愿过多地涉入甘肃政局。因此,借助回马地方实力派以稳定甘肃政局,成为此时国民政府的理性选择。然而,"雷马事变"的发生和各种势力在甘肃境内的博弈,以及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人对西北问题的关注,促使国民政府开始将甘肃问题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深受蒋介石信赖的邵力子出任甘肃省政府主席,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时世更易下国民政府战略重心的转移。(本文来源于《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崔建华[9](2017)在《河内控制权的流转与汉献帝初年的政局演变(190—199)》一文中研究指出初平元年,由于复杂的权力格局,河内方向的讨董战事失利。为克服冀州牧韩馥的掣肘,袁绍北移,迫使韩馥出让冀州。在争夺冀州的过程中,袁绍与公孙瓒结为死敌,并州人张杨趁机据有河内,并获得凉州集团认可。作为军事缓冲地带,张杨控制下的河内成为关东、关西交通的重要孔道。而在关键时刻,张杨本人以粮食为筹码,促成汉献帝重返旧京。为制衡张杨,权臣杨奉引入曹操势力,终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曹、袁矛盾日益激化。建安叁、四年之交,曹操擒杀吕布,袁绍亦灭公孙瓒。在各灭大敌的背景下,曹操谋夺河内,张杨被杀,曹、袁决战随即启幕。(本文来源于《咸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张树彬[10](2017)在《新宪法颁行后政局演变中的尼泊尔共产党》一文中研究指出尼泊尔新宪法2015年9月颁行以来,尼泊尔大会党、共产党(联合马列)、联合共产党(毛主义)叁党纷争不断。起初,尼联共(毛主义)主席普拉昌达支持尼共(联合马列)主席奥利出任总理,并主导十个毛派政党合并为以他为主席的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中心)。后来,在大会党主席德乌帕的诱使下,尼共(毛主义中心)退出了政府,与大会党联手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迫使奥利辞职。根据普拉昌达与德乌帕达成的协议,在2018年1月联邦议会选举之前,两人各担任总理九个月,普拉昌达负责完成修宪、地方和省(邦)议会选举,德乌帕负责完成联邦议会选举。在此期间,尼泊尔政府能否落实奥利2016年3月访华时与中国签署的协议,将是一个未知数。为减少尼泊尔政府更迭对中尼合作带来的冲击,我们应与尼各党派建立合作交流机制,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在南亚的推进减少阻力。(本文来源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期刊2017年01期)

政局演变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8年底"九合一"选举及结果,改变并翻转台湾的地方政治版图,开启了未来台湾政局演变新趋势。2019-2020年,"两党政治"依旧是台湾政党政治发展的基本格局,"白色力量"难以成为与蓝、绿两大势力相抗衡的"第叁势力";卓荣泰就任民进党党主席后,蔡英文代表民进党参选2020年的可能性大增;国民党谷底翻身,气势上升,依然是牵制民进党的最大力量;柯文哲阵营自2019年初积极备战2020年,但是否参选尚在"天人交战",应是观察与等待蓝、绿候选人确定后再做决定;岛内政党恶斗和民粹主义依然是台湾政治发展之"癌"。未来两年台湾政局新变化对两岸关系的影响既有机遇,更有挑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政局演变论文参考文献

[1].司豪强,马振颖.关陇政局演变与张氏前凉政权的奠基——以西晋末期凉州与秦、雍二州关系为中心[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严安林.2019-2020年台湾政局演变趋势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分析[J].现代台湾研究.2019

[3].哈恩忠.《清代军机处职权的来源及其演变——以公文运转程序与政局变动为核心的考察》出版[J].历史档案.2018

[4].张小花,庆振轩.曾布“建中之政”的失败与徽宗朝初期政局演变[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5].徐鹏.摄政集团与东汉中期政局演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8

[6].刘沐晗.读林延清教授《明朝后妃与政局演变》[J].文存阅刊.2017

[7].张凡.巴西政坛腐败丑闻与政局演变[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7

[8].柳德军.“雷马事变”与甘肃政局之演变[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9].崔建华.河内控制权的流转与汉献帝初年的政局演变(190—199)[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

[10].张树彬.新宪法颁行后政局演变中的尼泊尔共产党[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7

标签:;  ;  ;  ;  ;  ;  ;  

政局演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