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料机论文和设计-李福全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料机,包括升降机构和物料拉出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平台,升降平台的一端为出料端,物料拉出机构包括拉料板和拉料气缸,拉料板竖直的设置在升降平台的上方,拉料板底部的高度与升降平台提升到最高处顶端的高度齐平,拉料板的一面朝向升降平台的出料端,拉料板的另一面与拉料气缸的气缸杆相连,拉料气缸的气缸杆做往复运动的方向与升降平台的出料方向同向。解决现有技术中装货物时费力、效率低而且成本高的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上料机,包括升降机构和物料拉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平台(1),升降平台(1)的一端为出料端,物料拉出机构包括拉料板(2)和拉料气缸(3),拉料板(2)竖直的设置在升降平台(1)的上方,拉料板(2)底部的高度与升降平台(1)提升到最高处顶端的高度齐平,拉料板(2)的一面朝向升降平台(1)的出料端,拉料板(2)的另一面与拉料气缸(3)的气缸杆相连,拉料气缸(3)的气缸杆做往复运动的方向与升降平台(1)的出料方向同向。

设计方案

1.一种上料机,包括升降机构和物料拉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平台(1),升降平台(1)的一端为出料端,物料拉出机构包括拉料板(2)和拉料气缸(3),拉料板(2)竖直的设置在升降平台(1)的上方,拉料板(2)底部的高度与升降平台(1)提升到最高处顶端的高度齐平,拉料板(2)的一面朝向升降平台(1)的出料端,拉料板(2)的另一面与拉料气缸(3)的气缸杆相连,拉料气缸(3)的气缸杆做往复运动的方向与升降平台(1)的出料方向同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限位框(4),限位框(4)顶端的高度与升降平台(1)提升到最高处顶端的高度齐平,限位框(4)包括左限位板(41)、后限位板(42)和右限位板(43),后限位板(42)设置在与升降平台(1)的出料端相对的另一端,左限位板(41)和右限位板(43)则分别设置在升降平台(1)的两侧,左限位板(41)、后限位板(42)和右限位板(43)连成的半包围结构的限位框(4)将升降平台(1)半包围,半包围结构的限位框(4)的开口位于升降平台(1)的出料端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1)和限位框(4)均设置在移动板(5)的上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5)的底部开有按矩阵形式排布的滚珠槽,每个滚珠槽内均卡有能滚动的滚珠(6),滚珠(6)的底部从滚珠槽的槽口处探出,移动板(5)底部的两侧还设有收纳槽,收纳槽内设有支撑板(7),支撑板(7)的上底面与沿竖直方向穿过移动板(5)的支撑气缸(8)的气缸杆的下端相连,支撑气缸(8)设置在移动板(5)上底面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料气缸(3)设置在用于控制拉料气缸(3)沿出料方向垂直的方向摆动的水平摆动机构(9)中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摆动机构(9)包括左支撑架(91)、右支撑架(92)、摆动滑轨(93)和摆动气缸(94),左支撑架(91)和右支撑架(92)分别设置在左限位板(41)和右限位板(43)的顶部,摆动滑轨(93)水平的穿设在左支撑架(91)和右支撑架(92)之间,拉料气缸(3)的底部设有滑轨连接支座,拉料气缸(3)通过滑轨连接支座滑动的设置在摆动滑轨(93)的中部,摆动气缸(94)设置在摆动滑轨(93)的一端,摆动气缸(94)的气缸杆与拉料气缸(3)相连,摆动气缸(94)的气缸杆做往复运动的方向与拉料气缸(3)的气缸杆做往复运动的方向垂直。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卸货物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料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装货物时,通常先用叉车将货物运送到货车前,然后再利用人工将货物搬运上货车车箱中码好,这样不仅费时费力,效率低下,而且人工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料机,解决现有技术中装货物时费力、效率低而且成本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上料机,包括升降机构和物料拉出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平台,升降平台的一端为出料端,物料拉出机构包括拉料板和拉料气缸,拉料板竖直的设置在升降平台的上方,拉料板底部的高度与升降平台提升到最高处顶端的高度齐平,拉料板的一面朝向升降平台的出料端,拉料板的另一面与拉料气缸的气缸杆相连,拉料气缸的气缸杆做往复运动的方向与升降平台的出料方向同向。

拉料板的初始状态是位于与升降平台出料端相对一端的上方的,在要将货物装到货车中的时候,先用叉车将货物先运输到升降平台上,然后控制升降平台升高,使最上层的货物的底部高度与拉料板底部高度齐平,升降平台高度的控制可通过人工控制,用眼睛观测,当升降平台上升到合适高度后,控制拉料气缸工作,利用拉料板将升降平台上的第一层货物推向升降平台的出料端,升降平台的出料端是朝向货车的车箱的,这样就能实现半自动化的装货,将第一层货物推入货车车箱后,控制拉料气缸使拉料板回到初始位置,然后控制升降平台继续升高,升高到升降平台上的第二层货物底部高度与拉料板底部高度齐平,进行第二次拉料,重复上述拉料步骤,实现了货物装车的半机械化,节省了人力,财力,而且效率更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限位框,限位框顶端的高度与升降平台提升到最高处顶端的高度齐平,限位框包括左限位板、后限位板和右限位板,后限位板设置在与升降平台的出料端相对的另一端,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则分别设置在升降平台的两侧,左限位板、后限位板和右限位板连成的半包围结构的限位框将升降平台半包围,半包围结构的限位框的开口位于升降平台的出料端处。

限位框能在升降平台提升的过程中限制货物的位置,降低货物从升降平台左右两侧以及从升降平台的与出料端相对的另一端掉落下来的可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升降平台和限位框均设置在移动板的上底面。

因为每次装货地点都是不同的,将升降平台和限位框设置在移动板的上底面能便于对升降平台和限位框进行搬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移动板的底部开有按矩阵形式排布的滚珠槽,每个滚珠槽内均卡有能滚动的滚珠,滚珠的底部从滚珠槽的槽口处探出,移动板底部的两侧还设有收纳槽,收纳槽内设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上底面与沿竖直方向穿过移动板的支撑气缸的气缸杆的下端相连,支撑气缸设置在移动板上底面的两侧。

滚珠均匀的排布在移动板的底部,通过滚珠的滚动就能实现移动板的移动,而且每个滚珠均匀受力,耐用性好,不易损坏,而设置支撑板则是为了固定,当移动到合适位置后,控制支撑气缸运作,使支撑板从收纳槽内被支撑气缸的气缸杆推出,当支撑气缸的气缸杆推到移动程度,支撑板的底部与地面接触,即可实现移动板的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拉料气缸设置在用于控制拉料气缸沿出料方向垂直的方向摆动的水平摆动机构中部。

通过水平摆动机构,能实现拉料气缸的左右摆动,也就能间接的控制拉料板的左右摆动,因为每一层的货物可能不止一列,通过拉料板的左右摆动,能一列一列的将每一层的货物拉入货车的车箱,这样一列一列的拉入货车车箱,货物码放的更整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水平摆动机构包括左支撑架、右支撑架、摆动滑轨和摆动气缸,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分别设置在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的顶部,摆动滑轨水平的穿设在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之间,拉料气缸的底部设有滑轨连接支座,拉料气缸通过滑轨连接支座滑动的设置在摆动滑轨的中部,摆动气缸设置在摆动滑轨的一端,摆动气缸的气缸杆与拉料气缸相连,摆动气缸的气缸杆做往复运动的方向与拉料气缸的气缸杆做往复运动的方向垂直。

通过控制摆动气缸的气缸杆就能控制拉料气缸在滑轨上左右运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能达到以下有益效果中的一项:

1.实现了货车装货时的半机械化,更省时胜利,节约了人工成本。

2.便于对升降平台和限位框进行移动和固定。

3.受力均匀,每个滚珠的使用寿命长。

4.一列一列的拉动货物,货物被送入货车车箱后,码放更加整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平摆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例1:

图1示出了一种上料机,包括升降机构和物料拉出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平台1,升降平台1的一端为出料端,物料拉出机构包括拉料板2和拉料气缸3,拉料板2竖直的设置在升降平台1的上方,拉料板2底部的高度与升降平台1提升到最高处顶端的高度齐平,拉料板2的一面朝向升降平台1的出料端,拉料板2的另一面与拉料气缸3的气缸杆相连,拉料气缸3的气缸杆做往复运动的方向与升降平台1的出料方向同向。

拉料板的初始状态是位于与升降平台出料端相对一端的上方的,在要将货物装到货车中的时候,先用叉车将货物先运输到升降平台上,然后控制升降平台升高,使最上层的货物的底部高度与拉料板底部高度齐平,升降平台高度的控制可通过人工控制,用眼睛观测,当升降平台上升到合适高度后,控制拉料气缸工作,利用拉料板将升降平台上的第一层货物推向升降平台的出料端,升降平台的出料端是朝向货车的车箱的,这样就能实现半自动化的装货,将第一层货物推入货车车箱后,控制拉料气缸使拉料板回到初始位置,然后控制升降平台继续升高,升高到升降平台上的第二层货物底部高度与拉料板底部高度齐平,进行第二次拉料,重复上述拉料步骤,实现了货物装车的半机械化,节省了人力,财力,而且效率更高。

具体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升降机构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限位框4,限位框4顶端的高度与升降平台1提升到最高处顶端的高度齐平,限位框4包括左限位板41、后限位板42和右限位板43,后限位板42设置在与升降平台1的出料端相对的另一端,左限位板41和右限位板43则分别设置在升降平台1的两侧,左限位板41、后限位板42和右限位板43连成的半包围结构的限位框4将升降平台1半包围,半包围结构的限位框4的开口位于升降平台1的出料端处。

限位框能在升降平台提升的过程中限制货物的位置,降低货物从升降平台左右两侧以及从升降平台的与出料端相对的另一端掉落下来的可能。

具体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2的基础上增设了移动板5,所述升降平台1和限位框4均设置在移动板5的上底面。

因为每次装货地点都是不同的,将升降平台和限位框设置在移动板的上底面能便于对升降平台和限位框进行搬运。

具体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3的基础上对移动板5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移动板5的底部开有按矩阵形式排布的滚珠槽,每个滚珠槽内均卡有能滚动的滚珠6,滚珠6的底部从滚珠槽的槽口处探出,移动板5底部的两侧还设有收纳槽,收纳槽内设有支撑板7,支撑板7的上底面与沿竖直方向穿过移动板5的支撑气缸8的气缸杆的下端相连,支撑气缸8设置在移动板5上底面的两侧。

滚珠均匀的排布在移动板的底部,通过滚珠的滚动就能实现移动板的移动,而且每个滚珠均匀受力,耐用性好,不易损坏,而设置支撑板则是为了固定,当移动到合适位置后,控制支撑气缸运作,使支撑板从收纳槽内被支撑气缸的气缸杆推出,当支撑气缸的气缸杆推到移动程度,支撑板的底部与地面接触,即可实现移动板的固定。

具体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2的基础上对拉料气缸3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拉料气缸3设置在用于控制拉料气缸3沿出料方向垂直的方向摆动的水平摆动机构9中部。

通过水平摆动机构,能实现拉料气缸的左右摆动,也就能间接的控制拉料板的左右摆动,因为每一层的货物可能不止一列,通过拉料板的左右摆动,能一列一列的将每一层的货物拉入货车的车箱,这样一列一列的拉入货车车箱,货物码放的更整齐。

具体实施例6: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5的基础上对水平摆动机构9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水平摆动机构9包括左支撑架91、右支撑架92、摆动滑轨93和摆动气缸94,左支撑架91和右支撑架92分别设置在左限位板41和右限位板43的顶部,摆动滑轨93水平的穿设在左支撑架91和右支撑架92之间,拉料气缸3的底部设有滑轨连接支座,拉料气缸3通过滑轨连接支座滑动的设置在摆动滑轨93的中部,摆动气缸94设置在摆动滑轨93的一端,摆动气缸94的气缸杆与拉料气缸3相连,摆动气缸94的气缸杆做往复运动的方向与拉料气缸3的气缸杆做往复运动的方向垂直。

通过控制摆动气缸的气缸杆就能控制拉料气缸在滑轨上左右运动来使拉料板一列一列的将货物拉入货车车箱。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设计图

上料机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59261.1

申请日:2018-12-3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1(河南)

授权编号:CN209758558U

授权时间:20191210

主分类号:B65G67/04

专利分类号:B65G67/04;B65G47/74

范畴分类:申请人:济源安泰物流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济源安泰物流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54650 河南省济源市虎岭产业集聚区泽北村耀辉玻璃制品园区内

发明人:李福全;李景雯

第一发明人:李福全

当前权利人:济源安泰物流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代理人:邓金涛

代理机构:11458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鼎宏元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58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上料机论文和设计-李福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