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面临的问题及防治措施

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面临的问题及防治措施

上海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新上海一号煤矿内蒙古鄂尔多斯市016200

摘要:水害是煤矿地质灾害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影响着煤矿安全稳定的生产。从煤矿的水害分类着手,阐述了煤矿水害的有关类型、煤矿防治水工作的重要性及原则,提出一些能有效提高煤矿防治水工作效率的对策。旨在为相类似煤企煤矿的防治水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煤矿防治水;水害;预防措施;对策

1概述

水害是地质灾害中主要因素之一,伴随着我国重工业的飞速发展,煤炭行业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尤其经历黄金10年的煤炭行业发展,煤矿防治水已成为煤矿开采过程中重点防护的部分。虽然近几年我国各中小煤矿企的停产整合与关停,但煤矿地表及井下生态环境破坏得到缓解,水害的影响持续威胁我国煤矿工业安全稳定发展。由于煤矿水害会对煤矿企业致命性毁灭,产生巨大经济损失,还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可见一旦煤矿发生水害则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事故及煤矿防治水工作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地位的重要性。

2煤矿水害分类

煤矿常见的水害有透水溃沙、洪水淹井、突水等,这些事故造成的危害性较大,如有发生则死亡率也比较高,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大。煤矿水害根据进入煤矿的途径和来源可大致分为5类,分别为:地表水、岩溶水、裂隙水、孔隙水和老窖水等。煤矿水害进入途径包括滴水、淋水、渗水、突水等。所谓突水是指工作面或者井巷和含水裂隙带、被淹巷道、地表水体、含水层沟通而造成的溃水或者是涌水事故,其特点比较明显,时间短、来势汹、人身伤亡大、突发性较强。

3煤矿防治水原则及其重要性

3.1煤矿防治水原则

煤矿主要地质灾害从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地质灾害及煤矿封闭后采场潜在的地质灾害两方面进行研究。首先,在我国煤矿防治水主要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原则。其中预测预报是有疑必探的前提,有疑必探是预测预报的深入,先探后掘是有疑必探的实现,先治后采是先探后掘的有效补充,十六个字相互补充、紧密联系;其次,煤矿防治水可归结为防、堵、疏、排、截五个字。“防”是指建立防护煤柱;“堵”是指堵住含水水层及导水通道;“疏”是指对承压含水层进行疏水降压;“排”是指完善的排水系统“;截”是指对地表水的加强截水治理。

3.2煤矿防治水的重要性

(1)煤矿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民生活质量的水平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煤矿水害则是影响煤碳行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难题,由煤矿水害引起的事故在实际生产中的不断发生,加紧对煤矿防治水工作的研究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任务。

(2)我国幅员辽阔,区域间地理环境差异较大,加上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协调,使得煤矿防治水工作变得困难复杂化,因此,通过对煤矿防治水工作的积极研究,可缩小区域间煤矿经济发展的不协调的差距。

(3)煤矿生产的不安全因素较高,矿工在几百米甚至上千米下的井下作业,如果没有较完善的防治水系统,水害一旦发生就会使煤矿毁灭,产生巨大经济损失,甚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因此,对防治水工作的加强,对保证职工人身安全和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都有重要的意义。

4目前我国煤矿防治水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4.1防治水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足

防治水工作的第一步是资金的落实,假如没有资金的支撑,防治水工作就如同空中阁楼。资金是防治水工作成效重要前提,一方面,增加资金的投入可以引进先进的设备器械设备与技术来提升防治水工作,也可以确保数据获取的精确度和有效性;另一方面,资金的加大投入可以引进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人才,实质性提高防治水工作队伍的技术水平,对于保障防治水工作效率有着积极作用。

4.2健全防治水安全责任制度

煤矿防治水是一项庞大的系统任务,完善有效的防治水管理制度是防治水工作的基础,是保证煤矿防治水工作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建立健全的防治水安全责任制度,并将其落实到具体人员,落实到实际的生产活动中去,通过详尽的制度来约束工作内容,提升职工责任心及工作效率。同时,还应建立健全奖惩制度,提高职工对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优秀工作员工给以适当精神或者物质奖励;对与违反规章制度甚至造成严重后果给以惩戒。

4.3水文地质资料不全面

煤矿地测部门未严格按照要求对井田充水源、水害分布、积水量等进行探查,对矿井水害预防资料收集、矿图绘制、健全基础台账、防治水图件补充等工作不重视,造成矿井水文地质资料不全面,矿井在进行采掘活动时没有强有力的地质参考依据,导致生产过程中采掘工作面与老窑水、构造含水层以及其它积水区贯通,从而发生重大透水事故。

4.4防治水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改善

人,是一切根本,防治水工作人员是防治水工作的主体。然而,目前很多煤矿企业的防治水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没有先进的理论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加上煤矿对人才的不重视,使得技术人才流失,再加上对防治水员工的培训不到位。企业防治水工作的现代化的发展很难满足。

5防治水的方法探析

5.1防治老窑水

相关区域的检查要遵循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并且尽量多使用先进的物理探查科学手段,圈定积水区,增加防治水工作的目标及方向性。尤其针对一些没有详细的历史资料情况不明确的煤矿和老空区,一定要加强对老空区的探查,留够充足的安全煤柱,并同时更新标定警戒线、探水线、积水线的整个范围,把水害防治工作抓到实处,落到实处。

5.2防治顶板水

在通常的煤层开采过程中,裂隙水是煤层顶板水主要形式,其富水性相对较弱。开采过程中顶板会发生扰动,顶板水就会从采动的裂隙进入到工作面影响正常的开采工作。因此通过疏水巷道和疏放钻孔的措施将顶板水进入工作面之前就疏排处理好。

物探方法查明顶板岩层富水区的情况后,钻探放水钻孔疏放岩层裂隙水,降低工作面回采时顶板水的集中涌入。工作面钻探疏放钻孔,实质是将集中的涌水有计划有控制地逐段疏散放水。在钻探疏放钻孔时必须切穿疏水巷道的顶板裂缝,并垂直水流方向,以达到疏放的最佳效果。

5.3加强矿井水害探测与预防

矿井采掘施工前应加强对施工区域探放水施工,清楚积水区域位置及分布,明确积水区水量、水压、标高等,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水害防治措施。采用地质探测器或三维地震技术对矿井含水构造进行探测,精准掌握积水情况及其动态变化,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探放水措施。煤矿水文地质部门应加强对矿井地质资料收集以及矿井水害预测预报工作,明确矿井水害类型、充水水源、水害分布等情况;定期由矿总工程师组织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人员对矿井水害进行安全预评价,从而为防治水害工作提供有力技术依据。

结束语

随着近些年我国对煤炭资源整合和减能降耗的政策实施,使得煤炭需求不断增加,煤企也加大开采力度并向更深层不断延伸,地质灾害频率也日益升高,使得地质防治水工作也尤为急迫突出,水害严重威胁着煤矿安全、稳定、高效的开采。煤矿水害在防治必须在掌握明确地质灾害类型及可能发生的因素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水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任鹏飞.贯屯煤矿勘查区水文地质特征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13,25(9):81-82.

[2]蓝航,陈东科,毛德兵.煤炭煤矿防治水技术分析及应用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6(1):39-46.

[3]赵永强.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研究[J].能源与节能,2014(6):65-66.

[4]张广生.煤矿地质灾害特点以及防治措施解析[J].山东煤炭科技,2016(8):32-34.

[5]辛东京.百善煤矿水文特征分析及防治水工程评价[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5(3):107-108.

标签:;  ;  ;  

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面临的问题及防治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