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脑一体机用移动支架论文和设计-郭志宇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脑一体机用移动支架,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所述底板内设置有陀螺仪,所述底板下方设置有移动机构,所述底板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连接有安装部,所述底板还周向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安装部包括平行于所述底板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在竖向的投影落入所述底板内,所述安装板上表面向下凹陷有凹槽,所述凹槽一侧倾斜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机构包括通过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的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U形架,所述U形架内通过第二驱动电机转动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一端安装有防滑材料,另一端设有滚动机构。本实用新型具有移动灵活、自由转向和防止倾倒的优点。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电脑一体机用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所述底板内设置有陀螺仪,所述底板下方设置有移动机构,所述底板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连接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电脑一体机,所述底板还周向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动力部和转向部,所述安装部包括平行于所述底板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在竖向的投影落入所述底板内,所述安装板上表面向下凹陷有凹槽,所述凹槽一侧倾斜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安装孔,所述支撑机构包括通过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的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U形架,所述U形架内通过第二驱动电机转动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一端安装有防滑材料,另一端设有滚动机构。

设计方案

1.一种电脑一体机用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所述底板内设置有陀螺仪,所述底板下方设置有移动机构,所述底板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连接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电脑一体机,所述底板还周向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动力部和转向部,所述安装部包括平行于所述底板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在竖向的投影落入所述底板内,所述安装板上表面向下凹陷有凹槽,所述凹槽一侧倾斜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安装孔,所述支撑机构包括通过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的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U形架,所述U形架内通过第二驱动电机转动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一端安装有防滑材料,另一端设有滚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脑一体机用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远离所述支撑杆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脑一体机用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包括对向设置在所述底座下表面的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与第三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滚轮的轴线同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脑一体机用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部包括对向设置的第二滚轮,每个所述第二滚轮均安装在转盘的下表面,所述转盘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二滚轮的轴线,所述转盘转动安装在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两个所述转盘之间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轴线平行于所述转盘的轴线,两个所述转盘和所述第一齿轮圆心的连线,平行于两个所述第一滚轮的轴线,所述第一齿轮通过两个互相平行的连杆与所述转盘分别铰接,两个所述连杆于所述第一齿轮的铰接点关于所述第一齿轮的圆心对称,所述第一齿轮与动力输入机构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脑一体机用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入机构包括设置所述底板上的第四驱动电机,所述第四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传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脑一体机用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材料为橡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脑一体机用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机构为第三滚轮,所述第三滚轮通过转轴与所述支撑板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脑一体机用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与所述移动机构、陀螺仪、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和电动推杆均电性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脑一体机用移动支架。

背景技术

电脑一体机是目前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之间的一个新型的市场产物,它将主机部分、显示器部分整合到一起的新形态电脑,该产品的创新在于内部元件的高度集成,随着无线技术的发展,电脑一体机的键盘、鼠标与显示器可实现无线链接,机器只有一根电源线,这就解决了一直为人诟病的台式机线缆多而杂的问题。

电脑一体机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常见,由于其主机和显示器为一体,使得电脑一体机除了家用和办公以外变得更加灵活和便携,现在在教学和公共场所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例如政务大厅、课堂或者银行等,随着智能化的到来,电脑一体机在其工作环境中实现了可移动化,极大地方便了操作者的使用,但是在使用现场往往会出现倾斜的斜坡,电脑一体机在移动时大都借助移动支架,且安装在移动支架的上方,使得整体的中心偏上,经过斜坡时会存在倾倒的状况,对电脑一体机造成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移动灵活、自由转向和防止倾倒的电脑一体机用移动支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脑一体机用移动支架,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所述底板内设置有陀螺仪,所述底板下方设置有移动机构,所述底板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连接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电脑一体机,所述底板还周向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动力部和转向部,所述安装部包括平行于所述底板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在竖向的投影落入所述底板内,所述安装板上表面向下凹陷有凹槽,所述凹槽一侧倾斜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安装孔,所述支撑机构包括通过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的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U形架,所述U形架内通过第二驱动电机转动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一端安装有防滑材料,另一端设有滚动机构。

在使用时,将电脑一体机卡入凹槽内,根据不同的安装孔调节电脑一体机的摆放角度,陀螺仪可以鉴别整个移动支架移动的地面状况,判断是否是倾斜状态,在平面上使用时,动力部为整体提供动力,转向部与动力部配合实现移动支架的移动和转向,当移动支架到达移动位置,进行静止作业时,第一驱动电机旋转,带动电动推杆旋转,电动推杆端部的U形架中防化材料与地面接触,放置外力作用下的移动支架错位和移动,电动推杆可以调节伸缩长度,扩大覆盖范围,提高稳定性;当移动支架经过斜面时,第一驱动电机带动电动推杆旋转,陀螺仪会检测到哪一端处于下方,此时这一端所对应电动推杆伸长,且长于另外其他的电动推杆的长度,同时相对应电动推杆端部的第二驱动电机旋转,将支撑板上带有滚动机构的一端向下,其他的支撑板均为防滑材料向下,此时,长度较长的电动推杆将整体移动支架的重心降低,避免了移动支架的倾倒,其他防滑材料起到一定的制动和支撑作用,降低了行进速度,保障安全稳定的进行斜坡移动,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得移动支架自由的在平面和斜面进行移动,保障了电脑一体机的安全使用,避免在移动过程中造成的跌落等损失。

作为优化,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远离所述支撑杆的一侧。

这样,电动推杆在第一驱动电机的带动下能够扩大旋转角度,避免了底板的限制。

作为优化,所述动力部包括对向设置在所述底座下表面的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与第三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滚轮的轴线同轴设置。

这样,第三驱动电机带动第一滚轮旋转,为整体移动支架提供直线行走动力。

作为优化,所述转向部包括对向设置的第二滚轮,每个所述第二滚轮均安装在转盘的下表面,所述转盘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二滚轮的轴线,所述转盘转动安装在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两个所述转盘之间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轴线平行于所述转盘的轴线,两个所述转盘和所述第一齿轮圆心的连线,平行于两个所述第一滚轮的轴线,所述第一齿轮通过两个互相平行的连杆与所述转盘分别铰接,两个所述连杆于所述第一齿轮的铰接点关于所述第一齿轮的圆心对称,所述第一齿轮与动力输入机构传动连接。

这样,动力输入机构带动第一齿轮旋转,第一齿轮旋转后,两个平行设置的连杆分别联动两个转盘做同旋向转动,实现了两个第二滚轮的平行同步转动,达到转向的目的。

作为优化,所述动力输入机构包括设置所述底板上的第四驱动电机,所述第四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传动。

这样,第四驱动电机与第一驱动电机错位,避免了互相阻碍,第四驱动电机和第二齿轮的传动进而与第一齿轮的传动能够实现减速、提高旋转稳定的目的,保障了转向的精确度。

作为优化,所述防滑材料为橡胶。

这样,橡胶材料,造价低,易取得,且摩擦力大,是作为防滑材料的最优选择。

作为优化,所述滚动机构为第三滚轮,所述第三滚轮通过转轴与所述支撑板转动连接。

这样,第三滚轮在斜坡的最低端,起到导向和行进作用,不使用防滑材料是因为要保障行进速度。

作为优化,还包括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与所述移动机构、陀螺仪、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和电动推杆均电性连接。

这样,PLC控制器可以控制移动支架的各个电气设备之间互相合作,是的移动支架变得更加稳定可靠,更加智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脑一体机用移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述电脑一体机用移动支架中整层机构翻转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左视图。

图4为图1中A-A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的仰视图。

图6为图1所述电脑一体机用移动支架在斜坡上前进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为底板、11为陀螺仪、12为支撑杆、13为安装板、14为凹槽、15为支撑架、16为第一驱动电机、17为电动推杆、18为U形架、19为第二驱动电机、2为支撑板、21为防滑材料、22为通槽、23为第一滚轮、24为第三驱动电机、25为第二滚轮、26为转盘、27为第一齿轮、28为连杆、29为第四驱动电机、3为第二齿轮、31为第三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6所示,一种电脑一体机用移动支架,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1,所述底板1内设置有陀螺仪11,所述底板1下方设置有移动机构,所述底板1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杆12,所述支撑杆12远离所述底板1的一端连接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电脑一体机,所述底板1还周向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动力部和转向部,所述安装部包括平行于所述底板1的安装板13,所述安装板13在竖向的投影落入所述底板1内,所述安装板13上表面向下凹陷有凹槽14,所述凹槽14一侧倾斜设置有支撑架15,所述支撑架15上设有安装孔,所述支撑机构包括通过第一驱动电机16与所述底板1转动连接的电动推杆17,所述电动推杆1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U形架18,所述U形架18内通过第二驱动电机19转动安装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一端安装有防滑材料21,另一端设有滚动机构。

在使用时,将电脑一体机卡入凹槽内,根据不同的安装孔调节电脑一体机的摆放角度,陀螺仪可以鉴别整个移动支架移动的地面状况,判断是否是倾斜状态,在平面上使用时,动力部为整体提供动力,转向部与动力部配合实现移动支架的移动和转向,当移动支架到达移动位置,进行静止作业时,第一驱动电机旋转,带动电动推杆旋转,电动推杆端部的U形架中防化材料与地面接触,放置外力作用下的移动支架错位和移动,电动推杆可以调节伸缩长度,扩大覆盖范围,提高稳定性;当移动支架经过斜面时,第一驱动电机带动电动推杆旋转,陀螺仪会检测到哪一端处于下方,此时这一端所对应电动推杆伸长,且长于另外其他的电动推杆的长度,同时相对应电动推杆端部的第二驱动电机旋转,将支撑板上带有滚动机构的一端向下,其他的支撑板均为防滑材料向下,此时,长度较长的电动推杆将整体移动支架的重心降低,避免了移动支架的倾倒,其他防滑材料起到一定的制动和支撑作用,降低了行进速度,保障安全稳定的进行斜坡移动,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得移动支架自由的在平面和斜面进行移动,保障了电脑一体机的安全使用,避免在移动过程中造成的跌落等损失。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通槽22,所述通槽22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6远离所述支撑杆12的一侧。

这样,电动推杆在第一驱动电机的带动下能够扩大旋转角度,避免了底板的限制。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部包括对向设置在所述底座1下表面的第一滚轮23,所述第一滚轮23与第三驱动电机24传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电机24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滚轮23的轴线同轴设置。

这样,第三驱动电机带动第一滚轮旋转,为整体移动支架提供直线行走动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向部包括对向设置的第二滚轮25,每个所述第二滚轮25均安装在转盘26的下表面,所述转盘26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二滚轮25的轴线,所述转盘26转动安装在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两个所述转盘26之间设置有第一齿轮27,所述第一齿轮27的轴线平行于所述转盘26的轴线,两个所述转盘26和所述第一齿轮27圆心的连线,平行于两个所述第一滚轮23的轴线,所述第一齿轮27通过两个互相平行的连杆28与所述转盘26分别铰接,两个所述连杆28于所述第一齿轮27的铰接点关于所述第一齿轮27的圆心对称,所述第一齿轮27与动力输入机构传动连接。

这样,动力输入机构带动第一齿轮旋转,第一齿轮旋转后,两个平行设置的连杆分别联动两个转盘做同旋向转动,实现了两个第二滚轮的平行同步转动,达到转向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输入机构包括设置所述底板1上的第四驱动电机29,所述第四驱动电机29的输出轴与第二齿轮3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3与所述第一齿轮27啮合传动。

这样,第四驱动电机与第一驱动电机错位,避免了互相阻碍,第四驱动电机和第二齿轮的传动进而与第一齿轮的传动能够实现减速、提高旋转稳定的目的,保障了转向的精确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滑材料21为橡胶。

这样,橡胶材料,造价低,易取得,且摩擦力大,是作为防滑材料的最优选择。

本实施例中,所述滚动机构为第三滚轮31,所述第三滚轮31通过转轴与所述支撑板2转动连接。

这样,第三滚轮在斜坡的最低端,起到导向和行进作用,不使用防滑材料是因为要保障行进速度。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与所述移动机构、陀螺仪11、第一驱动电机16、第二驱动电机19和电动推杆17均电性连接。

这样,PLC控制器可以控制移动支架的各个电气设备之间互相合作,是的移动支架变得更加稳定可靠,更加智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设计图

一种电脑一体机用移动支架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09053.8

申请日:2019-01-0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5(重庆)

授权编号:CN209086807U

授权时间:20190709

主分类号:G06F 1/16

专利分类号:G06F1/16;F16M11/20;H02K7/06

范畴分类:40A;

申请人:郭志宇;罗智

第一申请人:郭志宇

申请人地址:404100 重庆市万州区育才路1号

发明人:郭志宇;罗智

第一发明人:郭志宇

当前权利人:郭志宇;罗智

代理人:穆祥维

代理机构:50218

代理机构编号:重庆信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一种电脑一体机用移动支架论文和设计-郭志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