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养反亚硝化论文_魏琛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养反亚硝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物,废水处理,脱氮,论文,厌氧氨。

自养反亚硝化论文文献综述

魏琛[1](2005)在《一种新型生物脱氮工艺——亚硝化/自养反亚硝化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新型生物脱氮工艺———亚硝化/自养反亚硝化工艺;详细论述了该工艺的发展沿革、反应理论基础、影响因素及其反应的特点和优点等;通过列出相关的反应方程式、反应示意图等进行说明和对比,充分凸现了该工艺的优点。(本文来源于《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5年06期)

魏琛[2](2004)在《含氮废水生物亚硝化与自养反亚硝化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含氮废水(特别是低C/N废水)生物脱氮处理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碳源不足,从而导致脱氮效果不佳。本论文所研究的生物亚硝化/自养反亚硝化脱氮工艺最大的优点正是在于“生物脱氮过程中不需碳源的加入”,这能节省能耗、反应器容积等,这些能极大地拓展生物脱氮工艺的应用范围、强化生物脱氮工艺的处理效果、简化处理流程、减少处理占地等,特别是对于低C/N比的废水而言,亚硝化/自养反亚硝化工艺的优势更为明显。本论文广泛研究了各类C/N均小于1、甚至低至0.5以下的低、中、高氨氮浓度废水进行亚硝化处理的效果,综合比较了各种不同的处理工艺,得出了最佳工艺——ANIS工艺和运行条件;成功启动并稳定运行了自养反亚硝化系统,并将ANIS亚硝化工艺和自养反亚硝化工艺串连运行,取得了良好的脱氮效果。对亚硝化工艺和自养反亚硝化工艺的污泥相变化进行了仔细研究,得出各工艺稳定运行及污泥适应等阶段的特征污泥相。通过上述大量试验研究表明:(1)低C/N低浓度氨氮废水采用活性污泥法BR工艺,可实现稳定的生物亚硝化,但系统不能长期稳定。要建立稳定亚硝化系统必须保证污泥的更新率,寻求合适的污泥龄。(2)低浓度氨氮废水活性污泥法BR工艺中亚硝化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对温度、DO、pH、游离氨等环境因素的适应过程中亚硝酸菌逐渐赢得了生长或/和活性上的竞争优势,而硝酸菌处于相对劣势,导致亚硝化现象出现。(3)低浓度氨氮废水亚硝化系统稳定运行一段时间之后,硝酸菌能逐渐适应亚硝化条件,恢复活性,从而使污泥产生适应性,亚硝化现象消失。杆状絮体是其亚硝化效果良好的特征污泥相。(4)高浓度氨氮废水实现稳定亚硝化宜采用ANIS反应工艺(连续进水、间歇出水),反应器每周期进、出水量仅为其反应容积的一半。运行条件:温度 28~300C;pH值 7.5~8.5;DO 0.7~1.4mg/l;HRT 0.75d;SRT 3d;T 12h;系统污泥负荷 0.11~1kgNH4+-N/kgMLSS?d。(5)高浓度ANIS亚硝化系统的水力停留时间为0.75天,污泥停留时间为3天能取得最佳的亚硝化效果,此时系统亚硝化率约75%、氨氮降解率约60%,而且系统可长期稳定运行,但亚硝化系统的SRT控制仍是一个很微妙和严格的问题。(6)高浓度氨氮废水亚硝化稳定期的特征污泥相为:杆状絮体,长度约0.25~1.6mm,宽约0.15mm;当污泥开始对亚硝化产生适应后杆状絮体逐渐变小、解体,直至分散成为很细碎的絮体。污泥开始适应时污泥相的一个典型特征为出现大量直径为0.01~0.03mm的圆核状物质,因此可以考虑以该种现象的出现作为亚硝化污泥开始产生适应的标志。(7)以好氧硝化污泥、厌氧污泥、花园土壤渗<WP=6>出液为接种污泥,经过长达114天的启动培养阶段(以污泥的内源反硝化过程为主),自养反亚硝化活性污泥法BR工艺能够成功实现并稳定运行。稳定运行的自养反亚硝化系统的降解率在15~33%、降解率在65~90%、降解率大多处于50%左右。(8)稳定运行的自养反亚硝化系统中去除的∶∶的比值大部分为1∶2.8~3.6∶0.2~1.8。系统去除的少于去除的,系统中除了存在厌氧氨氧化现象之外,还存在其它的不需外碳源参与的反亚硝化过程,如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异化还原或氨氧化菌在缺氧条件下以氢为电子供体进行反硝化。(9)自养反亚硝化系统污泥呈絮状、絮体分散、形状不规则,存在一定数量的丝状菌。镜检可明显观察到污泥中夹杂有大量红色、深红色微粒,随着沉淀时间的延长,镜检污泥的红色物质能更大量的积聚,使污泥显得更红,这强有力地证明了自养反亚硝化系统中存在ANAMMOX微生物,而且发生了厌氧氨氧化反应。(10)亚硝化系统与自养反亚硝化系统串连运行,并以低浓度氨氮废水为进水时,总系统的去除效率为60%~72%,去除效率为35%~62%,系统的处理效果波动较大,但就处理效果来看,系统对含氮污染物能起到很好的去除效果。(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4-04-10)

自养反亚硝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含氮废水(特别是低C/N废水)生物脱氮处理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碳源不足,从而导致脱氮效果不佳。本论文所研究的生物亚硝化/自养反亚硝化脱氮工艺最大的优点正是在于“生物脱氮过程中不需碳源的加入”,这能节省能耗、反应器容积等,这些能极大地拓展生物脱氮工艺的应用范围、强化生物脱氮工艺的处理效果、简化处理流程、减少处理占地等,特别是对于低C/N比的废水而言,亚硝化/自养反亚硝化工艺的优势更为明显。本论文广泛研究了各类C/N均小于1、甚至低至0.5以下的低、中、高氨氮浓度废水进行亚硝化处理的效果,综合比较了各种不同的处理工艺,得出了最佳工艺——ANIS工艺和运行条件;成功启动并稳定运行了自养反亚硝化系统,并将ANIS亚硝化工艺和自养反亚硝化工艺串连运行,取得了良好的脱氮效果。对亚硝化工艺和自养反亚硝化工艺的污泥相变化进行了仔细研究,得出各工艺稳定运行及污泥适应等阶段的特征污泥相。通过上述大量试验研究表明:(1)低C/N低浓度氨氮废水采用活性污泥法BR工艺,可实现稳定的生物亚硝化,但系统不能长期稳定。要建立稳定亚硝化系统必须保证污泥的更新率,寻求合适的污泥龄。(2)低浓度氨氮废水活性污泥法BR工艺中亚硝化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对温度、DO、pH、游离氨等环境因素的适应过程中亚硝酸菌逐渐赢得了生长或/和活性上的竞争优势,而硝酸菌处于相对劣势,导致亚硝化现象出现。(3)低浓度氨氮废水亚硝化系统稳定运行一段时间之后,硝酸菌能逐渐适应亚硝化条件,恢复活性,从而使污泥产生适应性,亚硝化现象消失。杆状絮体是其亚硝化效果良好的特征污泥相。(4)高浓度氨氮废水实现稳定亚硝化宜采用ANIS反应工艺(连续进水、间歇出水),反应器每周期进、出水量仅为其反应容积的一半。运行条件:温度 28~300C;pH值 7.5~8.5;DO 0.7~1.4mg/l;HRT 0.75d;SRT 3d;T 12h;系统污泥负荷 0.11~1kgNH4+-N/kgMLSS?d。(5)高浓度ANIS亚硝化系统的水力停留时间为0.75天,污泥停留时间为3天能取得最佳的亚硝化效果,此时系统亚硝化率约75%、氨氮降解率约60%,而且系统可长期稳定运行,但亚硝化系统的SRT控制仍是一个很微妙和严格的问题。(6)高浓度氨氮废水亚硝化稳定期的特征污泥相为:杆状絮体,长度约0.25~1.6mm,宽约0.15mm;当污泥开始对亚硝化产生适应后杆状絮体逐渐变小、解体,直至分散成为很细碎的絮体。污泥开始适应时污泥相的一个典型特征为出现大量直径为0.01~0.03mm的圆核状物质,因此可以考虑以该种现象的出现作为亚硝化污泥开始产生适应的标志。(7)以好氧硝化污泥、厌氧污泥、花园土壤渗<WP=6>出液为接种污泥,经过长达114天的启动培养阶段(以污泥的内源反硝化过程为主),自养反亚硝化活性污泥法BR工艺能够成功实现并稳定运行。稳定运行的自养反亚硝化系统的降解率在15~33%、降解率在65~90%、降解率大多处于50%左右。(8)稳定运行的自养反亚硝化系统中去除的∶∶的比值大部分为1∶2.8~3.6∶0.2~1.8。系统去除的少于去除的,系统中除了存在厌氧氨氧化现象之外,还存在其它的不需外碳源参与的反亚硝化过程,如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异化还原或氨氧化菌在缺氧条件下以氢为电子供体进行反硝化。(9)自养反亚硝化系统污泥呈絮状、絮体分散、形状不规则,存在一定数量的丝状菌。镜检可明显观察到污泥中夹杂有大量红色、深红色微粒,随着沉淀时间的延长,镜检污泥的红色物质能更大量的积聚,使污泥显得更红,这强有力地证明了自养反亚硝化系统中存在ANAMMOX微生物,而且发生了厌氧氨氧化反应。(10)亚硝化系统与自养反亚硝化系统串连运行,并以低浓度氨氮废水为进水时,总系统的去除效率为60%~72%,去除效率为35%~62%,系统的处理效果波动较大,但就处理效果来看,系统对含氮污染物能起到很好的去除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养反亚硝化论文参考文献

[1].魏琛.一种新型生物脱氮工艺——亚硝化/自养反亚硝化工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2].魏琛.含氮废水生物亚硝化与自养反亚硝化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4

论文知识图

自养反亚硝化系统污泥镜检照片...自养反亚硝化系统污泥镜检照片...自养反亚硝化系统污泥外观(沉...自养反亚硝化系统污泥镜检照片...3碳氮硫同步脱除工艺流程Fig.3Pr...

标签:;  ;  ;  ;  ;  

自养反亚硝化论文_魏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