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玲李绪芳亓悦成莱芜市雪野水库管理处山东莱芜271115
[摘要]充分利用水库资源,综合开发,“以开发促保护,以保护促发展”,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两不误,互惠双赢。
[关键词]水库资源综合利用生态保护
Makefulluseofreservoirmakestourismdevelopmentresourcesnewsituation
LiXuFangtomaszwierzbick.experimentalstudiesonQiyueinto
Thelaiwucityreservoirmanagementofficeshandonglaiwuforms.itis271115
[abstract]makefulluseofreservoirresources,comprehensivedevelopment,"tothedevelopmentandprotectiontoprotectpromotingdevelopment",tourismdevelopmentandecologicalprotectiontwonotmistake,andmutualwin-win.
[keywords]reservoirresourcescomprehensiveutilizationofecologicalprotection
为充分利用自然优势,我国大中小型水库多建设于人烟稀少,经济落后的地区,主要起到防洪、发电、供水等经济和社会效益。进入21世纪,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和保护环境成为发展的主题,休闲、度假、旅游已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因此要紧抓机遇,充分利用水库丰富的水利资源,打造水利旅游风景区,为旅游建设服务,为加快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雪野水库位于莱芜市北部山区,建于1958年,控制流域面积444平方公里,总库容2.21亿立方米,可利用水面12.52平方公里,是距济南50公里范围内最大的水面。两条主要支流从东、西两面把雪野风景名胜区形成合围之势。流域内小型水库星罗棋布。雪野水库以鱼闻名,已开辟垂钓区十多个,被全国钓鱼协会命名为“华东地区鱼钩基地”。
一、水利旅游风景区建设要顺势而为
水库开发旅游等附加功能要与当地的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不能孤立发展。雪野水库所在的雪野镇自2000年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以来,不断加大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和建设管理工作的力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先后开发了房干、孔雀山、吕祖泉、酉坡、官正、马鞍山等景区。随着旅游业的逐步兴起,开发水库的旅游资源,变单纯的水利枢纽作用为综合利用,与周围的景区联系起来,条件日益成熟。2008年,“大济南经济圈”的提出,为雪野风景名胜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08年,为了改善山东省京沪线以西呈现的巨大的经济落差,贯彻张高丽书记提出的站在高起点,抢占制高点,达到高水平的“三高”要求,制定了把“小济南”变成“大济南”,建设一小时经济圈,也就是环绕济南100公里的范围。东到淄博,北到德州,南到泰安,西到聊城,平阴。在这个基础上沿高速公路、铁路和省道组织更大范围的区域经济综合体。莱芜正在这个范围之内。作为莱芜市唯一的省级风景名胜区,雪野风景名胜区位于莱芜市北部,距莱城25公里,北接章丘,东临淄博,济青南线开通后距济南只有46公里,融入了济南半小时生活圈。省道242线、244线和327线等几条干线从水库周边穿过,交通十分方便。
二、自身基础建设得力
1、“以开发促保护,以保护促发展”
经过长期运行,加之50年代施工条件的限制,水库出现了很多险情,虽然经过1996年与1999年两次加固工程,水库的不安全因素已基本消除,但与旅游区的发展不相匹配,因此,进入21世纪以后,为配合旅游区的发展,对水库又进行了以加固、美化、亮化等综合整治的第三期工程,使整个水库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雪野水库雪野水库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网箱养鱼,截止至2005年底,网箱达到2万多个,水库水资源严重富营养化;水库内原有丰富的河砂资源,自20世纪90年代起,库区村民违规挖砂,加速了水库水质恶化。2004年,经省水文局检测,雪野水库水质为劣V类水质,已严重影响了工农业供水,给全国水利行业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
为彻底改变优美山水环境逐渐沦为污水池的局面,自2005年底至今,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联合执法,全方位对雪野水库周边及水域进行了综合整治,拆除水库防洪范围内所有违章建筑,彻底清理网箱,逐步落实全面禁止采砂。通过一系列措施的治理,水库水质明显改变,2006年经检测水质已转变为Ⅲ类,水库生态环境得到初步修复。
2、统一规划,统筹发展
为加快莱芜旅游产业发展,加强雪野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2007年9月8日,莱芜雪野旅游区管委会正式成立,确定了“接轨济南的前沿阵地、融入济南都市圈的桥梁和纽带、莱芜旅游和服务业的龙头”三大目标,并多方面积极筹措资金,全面论证,编制了总体规划,明确各个时期水利旅游风景区建设的目标、内容和重点,对重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与利用,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建设优势,结合水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目标,划分水利旅游风景区的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使水库发展有目标、可持续。把水利旅游风景区建设与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密切结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三、加强基础建设
有了政策、规划的支持,还必须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建区以来,为了实现目标,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制定了详细性建设规划,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修建了环水库的环湖景观路,旅游区路网,燃气管网、自来水管网、污水管网、供电管网等建设。作为水库型水利旅游风景区,依托水工程建筑气势恢宏、泄流磅礴的特点,绿化、美化工程设施,加强景区的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进行了山体绿化、主题公园建设、水靓点等绿化建设,同时,结合水利工程管理,突出对水科技、水文化的宣传展示。
四、注重资源整合
水库水资源具有种类、特性、规模以及资源之间的相互关联、配合,分布和连续的变化优势,所以水库自然资源强在整体景观上,依山傍水,山围绕水,水灵山秀,步称景异,具有极佳的视野范围。整个风景区内聚集着多处不同特色的峡谷、水潭和溪流,地形丰富,山中点缀着特色村落,植被丰富,繁花中有蝴蝶翻飞,可开发资源众多。所以做好资源整合,不搞孤立景点。
五、强化生态保护意识
水资源是旅游区的特色资源,区域内广阔的湖面和众多的水系,是构成整个区域景观的骨架。因此在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确保区域内水质不被污染。保护好水体的景观,生态效应。
(1)坚持保护第一、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保护流域湿地生态系统为首要任务。以保护为宗旨,在保护好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以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主开展经营活动,提高经济收入,促进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2)合理规划:遵守自然规律,根据库区的功能、水资源特点合理区划、科学建设。(3)综合建设:库区水资源保护,要与经营性管理进行整体、全面和综合的规划和建设。(4)注重实效: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已有的建设基础,发挥自身优势,避免重复和不切实际的建设。(5)发动群众:发动群众参与到生态环境建设上来,有利于保护区生态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景区群众参与保护的积极性,有利于引导群众科学、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逐步改变传统的单纯依赖自然资源的生产生活方式,使风景区与社区同步发展,以社区发展促进保护,以景区的发展带动社区共同进步[1]。
六、优惠政策的支持
在当前全社会大发展的前提下,要想发展区域社会经济,特别是在原来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没有优惠政策的支持,发展起来是难上加难。优惠政策是良好服务的重要支撑,雪野旅游区在认真执行中央、省、市各项政策的基础上,在优惠政策上进行了探讨研究,从土地政策、人才政策、财政政策、基础设施配套政策等多方面进行了优化。在项目推进上,想投资人之所想,急项目之所急,在不违反国家政策的情况下,能简化的手续尽可以的简化,成立专门的项目推进小组帮助推进建设顺利进行。
七、结语
水库水利资源的综合利用,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以开发促保护,以保护促发展”,实现水利资源的充分利用。在利用水库资源开发旅游项目上,雪野水库依托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走出了适合自己的道路,为水库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实践经验,也成为莱芜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刘翔巨玉伟张玉风吉格木加李德翔四川大桥水库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方案建议《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03月(上旬)第10卷第07期总第24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