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散粒剂论文-杨云海,赵芸,王凯博,范黎明,苏发武

水分散粒剂论文-杨云海,赵芸,王凯博,范黎明,苏发武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分散粒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助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接触角,表面张力

水分散粒剂论文文献综述

杨云海,赵芸,王凯博,范黎明,苏发武[1](2019)在《农药助剂对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在小麦叶片上附着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农药助剂对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WG)在小麦叶片上润湿展布性和农药持留量的影响,通过添加合适的助剂提高现有杀虫剂的使用效率。【方法】利用接触角/界面张力测量仪测定了15种农药助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张力值(γcmc)及其在小麦叶正、反面的润湿展布性,并根据表面张力γ及接触角结果筛选出8种较好的助剂添加于70%吡虫啉WG中,分析其在小麦叶片表面上润湿展布性和最大持留量Rm的变化。【结果】8种助剂均能降低药液表面张力和增加药液在叶面润湿展布性,其中助剂1#、助剂2#和助剂4#对药剂表面张力γ的降低范围在70.52%~72.77%,表面张力值最低可下降到(21.48±0.15) mN/m,低于小麦叶片的CMC;且在小麦叶正、反面上的接触角均小于60°,使药液能很好地润湿展布在小麦叶面上。助剂1#、脂肪酸甲酯磺酸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增加药液持留量的影响尤为明显,且脂肪酸甲酯磺酸钠与吡虫啉WG混合后,可使叶片上的药液持留量达到最大。【结论】在小麦害虫防治过程中,可以在农药制剂中通过添加适当的助剂来提升药液在作物叶面的展布效果和持液量,从而提高现有农药的使用效率。(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陈叶青,白杰,郭崇友,汤飞荣,张志宏[2](2019)在《基于湿法研磨工艺的水分散粒剂开发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悬浮剂湿法砂磨工艺与传统挤压造粒相结合的新型工艺生产水分散粒剂,以70%吡虫啉WDG和50%吡蚜酮WDG为例,结果表明,新型工艺所生产的70%吡虫啉WDG、50%吡蚜酮WDG润湿时间显着减少、悬浮率和分散性明显提高,对稻飞虱的毒力、速效性及防效也显着提高,各项指标明显优于传统工艺所生产的产品。该工艺产业化可大大缓解环保压力,改善现场操作环境,又能降低能耗,势必对中国农药剂型的调整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世界农药》期刊2019年05期)

王春修,姜成义,王金凤,方城韬,李建国[3](2019)在《75%丙硫菌唑·肟菌酯水分散粒剂的配方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流化床造粒工艺,研究不同类型的润湿剂、分散剂、崩解剂、填料等因素对75%丙硫菌唑·肟菌酯水分散粒剂物化性质的影响,最终获得性能稳定的75%丙硫菌唑·肟菌酯水分散粒剂。配方组成为:丙硫菌唑50%、肟菌酯25%、Tersperse 2700 11.7%、terwet1004 1%,Morwet D425 3.3%、无水硫酸钠2%、煅烧高岭土补足至100%。经检测,产品悬浮率达90%以上,崩解状态云雾状,产品各项指标均符合水分散粒剂的要求。(本文来源于《世界农药》期刊2019年05期)

佳文[4](2019)在《35%吡蚜·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帕巴拉)》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岛奥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35%吡蚜·噻虫嗪WG(帕巴拉),登记对象为水稻稻飞虱,对害虫具有良好的胃毒和触杀作用,并具有强内吸传导性。植物叶片吸收药剂后可迅速传导到各个部位;害虫吸食药剂后,迅速抑制活动,停止取食并逐渐死亡,对具有刺吸式口器害虫有特效,而且对多种咀嚼式口器害虫也有很好的防效。据试验,每亩用本品12克对稻飞虱防效达95.7%,作用速度快、持效期(本文来源于《农家致富》期刊2019年17期)

左桂英,夏仕龙,孙俊铭[5](2019)在《70%吡蚜·呋虫胺水分散粒剂等防治稻飞虱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结果表明,70%吡蚜·呋虫胺水分散粒剂、57%噻虫·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田褐飞虱、灰飞虱、白背飞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较长,对水稻生长安全。建议防治褐飞虱在卵孵至1龄若虫盛期施药,防治灰飞虱、白背飞虱在低龄若虫盛期施药,用药量为70%吡蚜·呋虫胺水分散粒剂150~195g/hm~2、57%噻虫·吡蚜酮水分散粒剂75g/hm~2交替轮换使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15期)

何炼,陈怀祥,张树鹏,张丽萍,朱红[6](2019)在《磺酸盐和羧酸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及在90%莠去津水分散粒剂中应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90%莠去津水分散粒剂的初步研制,并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SR-04和羧酸盐表面活性剂SD-819进行复配,分析单一组分和不同复配组分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复配体系在表面吸附层和形成混合胶束的过程中存在分子间的协同作用。当SR-04与SD-819摩尔分数比为6∶4时,协同增效作用最强,对90%莠去津水分散粒剂的悬浮率和热贮稳定性的提升也最佳。(本文来源于《现代农药》期刊2019年04期)

刘小明,申君,司升云,望勇,王攀[7](2019)在《60%灭蝇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治黄瓜美洲斑潜蝇的药效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出防治美洲斑潜蝇的高效药剂,以60%灭蝇胺水分散粒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为对照,比较了不同用量灭蝇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美洲斑潜蝇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60%灭蝇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个处理(26.6、20.0、13.3 g/667 m~2)对美洲斑潜蝇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 d防效最好,防治效果分别为88.50%、82.31%和71.37%,且持效期为10 d以内。60%灭蝇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是防治美洲斑潜蝇较为理想的药剂,建议与其他农药轮用。(本文来源于《长江蔬菜》期刊2019年14期)

张岭,忽宇博,王霞[8](2019)在《氟啶虫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主力舰)对花椒蚜虫防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花椒蚜虫是花椒生产中的常见虫害,属同翅目蚜虫科,以若虫、成虫危害椒树的嫩枝、嫩叶、花蕾、幼果。危害严重时花椒落叶落果,易感染霉污病,影响叶片光合作用,造成树势衰弱,树体贮藏养分不足,花芽质量差,一般减产30%~40%,严重的可减产50%以上,严重影响经济收益。山西省芮城县花椒蚜虫常年发生,且世代重迭交替严重,对杀虫剂极易产生抗性,给防治工作带来(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9年14期)

钱玉保[9](2019)在《50%呋虫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稻飞虱试验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试验,50%呋虫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稻飞虱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公顷用药量60-75ml时就能达到较理想的防治效果。(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13期)

杨小华,吴玉成,石绪根,陈宇峰,潘建虎[10](2019)在《60%吡唑嘧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防治柑橘树脂病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室内毒力试验测定了60%吡唑嘧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及添加助剂对柑橘树脂病病原菌的毒力,并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探索了60%吡唑嘧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及添加助剂对柑橘树脂病的防治效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60%吡唑嘧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60%吡唑嘧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哈速腾、60%吡唑嘧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甘键对柑橘树脂病病原菌的EC50分别为0.425μg/mL、0.409μg/mL、0.404μg/mL,各处理间差异不显着,但添加助剂甘键、哈速腾后对60%吡唑嘧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的毒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大田试验结果同样显示各药剂处理间药效差异不显着,但对柑橘叶片树脂病的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对柑橘贮藏期果实树脂病的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本文来源于《生物灾害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水分散粒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悬浮剂湿法砂磨工艺与传统挤压造粒相结合的新型工艺生产水分散粒剂,以70%吡虫啉WDG和50%吡蚜酮WDG为例,结果表明,新型工艺所生产的70%吡虫啉WDG、50%吡蚜酮WDG润湿时间显着减少、悬浮率和分散性明显提高,对稻飞虱的毒力、速效性及防效也显着提高,各项指标明显优于传统工艺所生产的产品。该工艺产业化可大大缓解环保压力,改善现场操作环境,又能降低能耗,势必对中国农药剂型的调整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分散粒剂论文参考文献

[1].杨云海,赵芸,王凯博,范黎明,苏发武.农药助剂对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在小麦叶片上附着性能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2].陈叶青,白杰,郭崇友,汤飞荣,张志宏.基于湿法研磨工艺的水分散粒剂开发与应用[J].世界农药.2019

[3].王春修,姜成义,王金凤,方城韬,李建国.75%丙硫菌唑·肟菌酯水分散粒剂的配方开发[J].世界农药.2019

[4].佳文.35%吡蚜·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帕巴拉)[J].农家致富.2019

[5].左桂英,夏仕龙,孙俊铭.70%吡蚜·呋虫胺水分散粒剂等防治稻飞虱效果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9

[6].何炼,陈怀祥,张树鹏,张丽萍,朱红.磺酸盐和羧酸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及在90%莠去津水分散粒剂中应用的研究[J].现代农药.2019

[7].刘小明,申君,司升云,望勇,王攀.60%灭蝇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治黄瓜美洲斑潜蝇的药效试验[J].长江蔬菜.2019

[8].张岭,忽宇博,王霞.氟啶虫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主力舰)对花椒蚜虫防效研究[J].农药市场信息.2019

[9].钱玉保.50%呋虫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稻飞虱试验探讨[J].农家参谋.2019

[10].杨小华,吴玉成,石绪根,陈宇峰,潘建虎.60%吡唑嘧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防治柑橘树脂病试验[J].生物灾害科学.2019

标签:;  ;  ;  ;  

水分散粒剂论文-杨云海,赵芸,王凯博,范黎明,苏发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