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机制论文_范振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推理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加工,逻辑推理,语义,模型,冲突,情绪,启发式。

推理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范振强[1](2019)在《高、低层转喻的逻辑推理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喻是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逐渐成为学界共识。但对转喻推理本身(即从转喻源域到目标域的推理过程)的具体操作研究相对较少。结合逻辑学的叁大推理模型,分析高、低层转喻的逻辑推理机制,研究发现:由于高、低层转喻本质的显着特征是偶然性,所以属于必然性推理的演绎逻辑与高、低层转喻都无关;高层转喻的推理基础是不完全归纳逻辑;低层转喻的推理基础是溯因逻辑。两者交叉互补,前者强调转喻的认知功能,后者侧重转喻的交际效果。(本文来源于《福建江夏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文元桥,张义萌,黄亮,周春辉,肖长诗[2](2019)在《基于语义的船舶行为动态推理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对船舶行为的深入挖掘,建立船舶行为模型,根据模型需求引入语义模型和动态贝叶斯网络,形成基于语义的船舶行为动态推理机制。使用语义网络实现复杂态势下船舶行为领域知识的形式化描述与共享;将语义网络结构转换为动态贝叶斯网络结构并采用水上交通大数据进行参数学习;使用动态贝叶斯网络推理不确定性信息,挖掘深层次的船舶行为和事件。基于长江渡船靠离泊行为的实例验证表明:该船舶行为动态推理模型能准确地识别并预测船舶的动态行为,实现船舶行为的辨识与预警。(本文来源于《中国航海》期刊2019年03期)

洪瑞[3](2019)在《基于关联理论的冷笑话推理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幽默在人们交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任何一种语言和文化中都随处可见。冷笑话作为一种新兴的特殊的幽默,在近些年开始流行起来。在日常生活中,冷笑话用于创造愉悦和轻松的交流氛围,同时反映了讲冷笑话的人的幽默和机智。对冷笑话已有的研究大多数从语用学、认知层面解释其语言特征,或是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冷笑话带给接收者物理上的变化。然而,冷笑话仍然没有权威的定义。要弄清什么是“冷”以及接收者为什么会产生“冷”这些问题,有必要分析冷笑话接收者的推理过程,但鲜有学者聚焦于此。在分析读者解码推理过程之前首先要解决冷笑话的定义是什么这一问题。本文选取书面汉语冷笑话为语料,通过访问50名读者,总结冷笑话定义,记录读者的推理过程。由于个人经验差异,读者对冷笑话的认知不完全相同,因此通过问卷一的结果,可以提取出大多数读者都认为是冷笑话的文本;通过第二部分的访谈结果,总结读者判断冷笑话的标准,估算阅读冷笑话所需要的时间,读者阅读完毕后的感受,在何处以及为什么会产生相应的感受。研究发现,冷笑话一般具有转折迂回的情节以及不同常规思路的结局。要理解冷笑话需要费时数秒,期间至少两次阅读才能产生有趣、无奈甚至无聊的感受。阅读冷笑话比热笑话费时更长,在这延迟的时间里,读者首先作出具有最大关联的语境假设推理,有方向性试错,因此虽有费时,但并不长。当无法获取冷笑点时,读者重新思考关联话语的内容,根据相似性或者相关性再次推理,最终寻找到文本的最佳关联,触发冷笑点。所谓“冷”的原因,除了冷笑话文本特点以及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的差异以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其推理过程含有两个甚至多个语境的转换,呈曲折性推理。其次,冷笑话阅读这一交际活动可以进一步为关联理论做出补充:在阅读冷笑话时,读者认知原则上偏向的最大关联实际上是交际原则的弱关联。而获取冷笑点下的最佳关联,需要付出认知的努力比最大关联更多。(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李行洲[4](2019)在《基于规则推理的去中心化知识共享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语义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图谱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知识推理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知识推理的应用对于知识图谱的构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极大的丰富和完善了知识图谱。因此,知识推理也成为热门课题之一。同时,随着知识共享3.0时代的到来,知识的价值越来越被人们看重,知识共享从无偿知识共享正式变为有偿的知识交易,开启了知识付费新纪元。知识不仅有叁元组的基本知识,同时也有规则知识,知识越来越重要,有时候规则知识比叁元组的基本知识更有价值,因为规则知识可以根据规则推理推理出多条叁元组的基本知识。因此,能够实现规则知识的知识共享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去信任的技术方案,节点之间无需信任基础就可以进行点对点的协作或交易,是将数据加密技术、经济博弈学、分布式共识机制和时间戳等技术结合起来形成的一种去中心化思想。因此,本文结合区块链和规则推理,提出一种基于规则推理的去中心化知识共享机制,实现规则知识的共享。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规则推理的去中心化知识共享机制,并讲述了系统基本架构组成;2)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去中心化的查询推理机制,保证知识独立性及价值的同时,完成规则知识的共享;3)设计并实现了去中心化的规则知识交易方式;4)设计并实现了去中心化的SPARQL复杂查询方式。本文搭建了基于规则推理的去中心化知识共享系统,并且做了验证实验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规则推理的去中心化知识共享机制是可行的,并且在该机制下查询速率对比以及知识完整性方面都有不错的效果。本文中的研究为以后的知识图谱与区块链的结合方面提供了新思路,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经济价值。(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9-05-10)

褚铮[5](2019)在《语义知识整合与传递性推理脑机制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义知识整合是语义记忆过程中新发现的重要认知过程,它通过整合知识经验的单独片段来自我生成新的知识,整合生成后的知识在大脑中能被当作已知事实对待。传递性推理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传递性关系的判断构成的推理,是一种间接关系推理,是演绎推理的一种特殊类型。以往研究者基于两者表面相似的语篇加工过程将两者并称为关系整合,但并未对其内部的认知神经的加工机制进行区分。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考察语义知识整合和传递性推理在认知过程中脑激活的差异,我们也将两者在关系整合的框架下进行研究并都从属于语义整合范畴,不同的是我们将传递性推理看成“A>B,B>C,A和C是A>C”的比较性传递关系;语义知识整合看成“A=B,B=C,A和C是A=C”的替代性传递关系,并且我们率先将知识整合划分为两种情况,一种为延迟性语义知识整合,即将过去知识经验与新学知识进行整合;一种为即时性语义知识整合,即将不同的新学知识进行整合。我们会通过实验的方法对叁者进行联系和区分。研究一利用fNRI技术从空间上重点探究语义知识整合与传递性推理的脑区激活是否存在差异。采用中文版的修订后的Hannon和Daneman的(2001;2014)关系整合实验范式,实时监测即时性语义知识整合、延迟性语义知识整合、传递性推理叁者在大脑额叶和顶叶区域的血氧水平,将转换后的Beta值大脑皮层区域激活的标志。研究二利用ERP技术从时间上重点探究语义知识整合与传递性推理的脑电在时间进程中是否存在差异。采用中文版的修订后Bauer和Jackson的(2014)语义知识整合实验范式,实时监测众所周知事实、即时性知识整合事实、延迟性知识整合事实、传递性推理事实、新奇事实五种事实类型大脑额叶和顶叶区域的脑电波,利用P200、N400和P600叁种脑电成分来观察语义记忆加工的不同阶段。结果表明:1.语义知识整合与传递性推理都是语义记忆范畴下对知识关系的不同组织加工方式,两者的脑激活模式类似,都激活了顶叶和额叶皮层,且两者在角回存在激活程度的不同。2.语义知识整合与传递性推理的时间进程为,200ms左右先对事实句做了初步语义分析,两者不存在显着差异;到了400ms左右对不同事实类型进行语义处理,语义知识整合事实与传递性推理事实出现分化;600ms左右对两者进行语法分析,也不存在显着差异。3.学习过程中对原有相关知识经验的回顾能够促进新旧知识整合的效率,丰富语义记忆知识库。(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8)

杜尚荣,余萍[6](2018)在《情绪推理视角下教师压力的形成逻辑及管理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情绪推理视角下教师压力的形成过程中,教师的情绪状态或情绪体验仅仅是教师压力形成的可能性因素,而教师压力形成的关键性因素则是教师的情绪推理,且教师压力的形成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教师压力具有低压阶段、合理阶段、高压阶段叁个阶段。在情绪推理视角下,可以通过外部心理支持和教师的自我管理来建构教师压力管理机制,对教师压力进行有效管理。(本文来源于《新教师》期刊2018年11期)

李茜,张学军,朱兴亮[7](2019)在《基于因素空间的油葵联合收获机故障诊断推理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油葵联合收获机出现脱粒滚筒堵塞等故障时会影响联合收割机作业效率,而缺少自动故障早期预警手段的问题日益突出。为此,以因素空间理论为基础,研究了油葵联合收获机的故障诊断问题。在因素空间中,油葵联合收获机故障通过将其征兆因素集综合起来进行描述,通过因素分析得到故障诊断类型;并构建了装备故障诊断知识库和推理机制,进行了油葵联合收获机故障诊断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因素空间理论的故障诊断方法能够成功地诊断出其故障类型,对油葵作物联合收获机的科学维护及可靠运行提供重要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农机化研究》期刊2019年07期)

艾炎,胡竹菁[8](2018)在《推理判断中双重加工过程的协作与转换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推理判断中双重加工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早期主要对两个加工过程的定义及特征的关注,当前转向对两者间的协作及转换机制的研究。本研究梳理了双重加工过程协作及转换机制的代表性模型及其相关实验支持证据,综合归纳为以下叁类模型:序列加工模型(Serialprocessingmodel)、平行竞争模型(Parallelcompetitivemodel)以及混合模型(Hybridmodel),并比较和论述了叁类模型在两个加工过程的转换和协作机制、冲突探查的加工机制、偏差反应的解释机制上的异同,以及叁类模型各自面临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进展》期刊2018年10期)

艾炎,胡竹菁[9](2018)在《推理判断中偏差反应的加工机制:冲突探查失败,还是抑制失败?》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控制自变量一致性(冲突、非冲突)与问题类型(基础比率问题、合取问题),对推理判断中偏差反应的加工机制:冲突探查失败,还是抑制失败,进行验证。反应时和反应自信度的结果支持抑制失败说,被试对冲突的探查是成功的,偏差反应的产生是没能抑制占主导的直觉。而冲突探查大小(conflict detection size)的结果表明冲突探查存在个体差异,有些被试对两种加工间的冲突探查过程完美无暇(flawless detection),有些被试的冲突探查过程松散马虎(lax detection),而且受到问题类型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毛婷婷[10](2018)在《比例推理过度使用的认知机制及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比例推理的过度使用是指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比例策略后,在非比例问题上也不恰当地使用比例策略,从而导致解题失败的一种现象。根据抑制控制模型,比例策略的过度使用是是一种启发式偏差,要正确解决非比例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抑制。有研究者采用负启动范式证实要克服比例推理的过度使用需要抑制控制的参与,但目前还没有研究考察偏差推理者(受比例推理误导)解题失败的认知机制以及能否通过适当的干预帮助学生更好地克服启发式偏差的误导。本研究包括叁个实验。实验一以235名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项基于负启动范式的图片推理任务和一项自信心评定任务。考察偏差推理者在非比例问题上失败是因为他们不能有效抑制比例策略还是因为没有探测到问题情境和比例策略的冲突从而产生抑制的需要,即比例推理的过度使用是抑制失败还是冲突探测失败。结果发现图片推理任务上存在显着的负启动效应,支持了正确解决加法问题需要抑制控制的参与。自信心评定发现被试在一致问题回答(比例问题)回答正确而不一致问题(加法问题)回答错误时,后者自信心评定有显着下降,说明被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探测到加法问题情境和启发式策略的冲突。在实验一研究的基础上,实验二为解决偏差推理者为什么不能有效地抑制比例策略的误导,对偏差推理者与非偏差推理者的工作记忆容量和分心抑制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偏差组的工作记忆容量显着低于非偏差组,但两组在分心刺激抑制能力上没有显着差异。实验叁考察了能否通过提示干预提高学生在图片推理任务中的表现,结果发现提示干预没有提高加法问题的表现,但提高了实验组被试的抑制效率。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中小学生在解决非比例问题时是能够探测到比例策略与问题情境之间的冲突的,比例推理的过度使用是抑制失败而不是探测失败。克服比例推理的过度使用需要抑制控制的参与。第二,偏差推理组的工作记忆容量显着低于非偏差推理组,但二者在分心抑制能力方面没有显着差异。支持了工作记忆容量相对较低的儿童更容易在问题解决中出现启发式偏差这一观点。第叁,调整任务的呈现特征的干预方式没有降低非比例问题的错误率,但提高了抑制控制的效率。(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期刊2018-06-30)

推理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实现对船舶行为的深入挖掘,建立船舶行为模型,根据模型需求引入语义模型和动态贝叶斯网络,形成基于语义的船舶行为动态推理机制。使用语义网络实现复杂态势下船舶行为领域知识的形式化描述与共享;将语义网络结构转换为动态贝叶斯网络结构并采用水上交通大数据进行参数学习;使用动态贝叶斯网络推理不确定性信息,挖掘深层次的船舶行为和事件。基于长江渡船靠离泊行为的实例验证表明:该船舶行为动态推理模型能准确地识别并预测船舶的动态行为,实现船舶行为的辨识与预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推理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范振强.高、低层转喻的逻辑推理机制研究[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9

[2].文元桥,张义萌,黄亮,周春辉,肖长诗.基于语义的船舶行为动态推理机制[J].中国航海.2019

[3].洪瑞.基于关联理论的冷笑话推理机制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

[4].李行洲.基于规则推理的去中心化知识共享机制[D].武汉科技大学.2019

[5].褚铮.语义知识整合与传递性推理脑机制的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6].杜尚荣,余萍.情绪推理视角下教师压力的形成逻辑及管理机制[J].新教师.2018

[7].李茜,张学军,朱兴亮.基于因素空间的油葵联合收获机故障诊断推理机制[J].农机化研究.2019

[8].艾炎,胡竹菁.推理判断中双重加工过程的协作与转换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8

[9].艾炎,胡竹菁.推理判断中偏差反应的加工机制:冲突探查失败,还是抑制失败?[J].心理科学.2018

[10].毛婷婷.比例推理过度使用的认知机制及干预研究[D].深圳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范例推理环基于范例的推理虽然有知识...语义链网络模型相关技术【98】最近,...专家系统的基本结构生产换线专家系统的软件实现Fig.4.1...模糊推理系统组成图模糊推理机制

标签:;  ;  ;  ;  ;  ;  ;  

推理机制论文_范振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