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色固氮菌突变种和论文_张志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棕色固氮菌突变种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固氮菌,蛋白,突变,棕色,固氮酶,特性,缺失。

棕色固氮菌突变种和论文文献综述

张志刚[1](2007)在《棕色固氮菌突变株DJ194和UW3中固氮酶蛋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0.26 mol/L NaCl从吸附有粗提物的DEAE柱洗脱的组分经Q-Sepharose柱用0.15-0.40mol/L NaCl缓冲液线形梯度洗脱,再经Sephacryl S-200柱、Q-Sepharose柱进一步纯化浓缩,所得蛋白组分命名为ΔnifZAv2_(Q2)。它在SDS凝胶电泳胶上的主要蛋白带的相对迁移率比部分纯的OP Av2中分子量为32kDa的条带略大些,在天然电泳中比OP Av2具有更高的迁移率。通过鉴定该制备物为一种具有与OP Av2相似亚基组成的固氮酶Fe蛋白。它与OP Av1重组的乙炔还原活性(6052 nmol C_2H_4·min~(-1)·mg蛋白~(-1))远高于与OP Av2重组的活性。该铁蛋白与OP Av1重组的乙炔还原活性,H~+和N_2(以在氩气和氮气下放氢的差值表示)还原活性,均约为与OP Av2重组的活性的2.2倍。这些表明,该铁蛋白也许具有一般固氮酶Av2所不具的结构和功能特性,使它表现出高还原活性、与先前纯化得到的ΔnifZAv2不同的电泳迁移率和低的盐洗脱浓度。经DEAE-52,Q-Sepharose和Sephacry S-200柱厌氧层析,从棕色固氮菌突变株UW3纯化得到CrFe蛋白制备物。其中~50%的蛋白具有与从野生型固氮菌OP的MoFe蛋白(OP Av1)相似的亚基组成,并可与OP Av1的抗体发生免疫交叉反应。该制备物还具有~40%的OP Av1 C_2H_2,H+和N_2(以在氩气和氮气下放氢的差值表示)还原活性,并具与OP Av1相似的电子对比率。金属分析表明,这蛋白制备物含有Fe,Cr和Mo。与OP Av1相比,该制备物在450 nm的圆二色谱(CD)与之相似,但在3个相同g值处(g≈4.3,3.7和2.0)出现的EPR信号相对强度则不相同。以上结果表明,CrFe蛋白也许是一种新的固氮酶组分Ⅰ蛋白,除以Cr代替Mo外,它的功能和包括金属原子簇在内的结构都可能与MoFe相似。(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7-06-01)

张志刚,赵颖,张纯喜,边少敏,周会娜[2](2006)在《Cr介质中生长的棕色固氮菌突变株UW3的固氮酶CrFe蛋白的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经DEAE-52,Q-Sepharose和Sephacry S-200柱厌氧层析,从在含Cr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的棕色固氮菌突变株UW3纯化得到CrFe蛋白制备物.与从野生型固氮菌OP的MoFe蛋白(OP Av1)相比,该制备物中-50%的蛋白具有与之相似的亚基组成,并可与OP Av1的抗体发生免疫交叉反应.该制备物还具有-40%的OP Av1 C2H2,H+和N2(以在氩气和氮气下放氢的差值表示)还原活性,并具与OP Av1相似的电子对比率.金属分析表明,此蛋白制备物含有Fe,Cr和Mo.与OP Av1相比,该制备物在450 nm的圆二色谱(CD)与之相似,但在3个相同g值处(g≈4.3,3.7和2.0)出现的EPR信号相对强度则不相同.根据EPR计算的结果表明,(i)CrFe蛋白制备物的Mo/Cr和Fe/(Cr+Mo)的比率分别为0.4和15.0,暗示在该制备物中的含Cr蛋白与MoFe蛋白之比约为2.5;(ii)该制备物活性与Fe及Cr的比率都分别接近于OP Av1活性与Fe和与Mo的比率;(iii)该制备物的上述3个g处的EPR信号强度与Cr含量的比率分别为Op Av1信号强度与Mo含量之比的-83%,0%和-40%.以上结果表明,CrFe蛋白也许是一种新的固氮酶组分Ⅰ蛋白,除以Cr代替Mo外,它的功能和包括金属原子簇在内的结构都可能与MoFe相似。(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06年12期)

王煌平[3](2006)在《棕色固氮菌突变株DJ194,DJ35和UW3固氮酶组分Ⅰ蛋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体外拆卸与重组的方法对金属原子簇缺失的固氮酶进行研究为主,再次证实固氮酶突变体金属原子簇体外拆装的可行性,同时,通过体外重组证实了不含FeMoco的蛋白污染的具高纯度的CrFe蛋白与MnFe蛋白新型固氮酶存在的可能性,为新型固氮酶的存在提供新证据。纯化出CrFe蛋白与MnFe蛋白并对其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此外,还进行△nifZ Av1制备物晶体生长研究。因而研究不仅具有深广度,也具有创新性。 用阴离子交换树脂DEAE-52和Q-Sepharose,以及凝胶过滤S-200或S-300柱层析,从棕色固氮菌(Azotobacter vinelandii)nifZ基因缺失的突变株(DJ194)纯化出纯度大于90%的△nifZ钼铁蛋白(△nifZ Av1)制备物,从nifE基因缺失的突变株(DJ35)中纯化出纯度较高的△nifE钼铁蛋白(△nifE Av1)制备物,以及从在含Cr或含Mn的培养基中固氮生长的nifH基因缺失的突变株(UW3)纯化出CrFe蛋白和MnFe蛋白。并对高纯度的△nifZ Av1制备物进行了晶体生长条件的优化研究。 我所在实验室首次证实从DJ194中纯化出的△nifZ Av1制备物为FeMoco含量正常(2个),而P-cluster缺少一半(1个)的、失去一半活性的MoFe蛋白。在厌氧的条件下,用过量的邻菲啰啉(O-phenanthroline,O-phen)螯合其P-cluster中的Fe原子,经计算后,△nifZ Av1分子大约失去8个Fe原子,即为构成一个P-cluster([8Fe-7S]簇)中所有的Fe原子。经Sephadex G-25厌氧柱层析P-cluster金属原子簇中的Fe原子与O-phen螯合,得到完全无活性的△nifZ Av1(?)。但△nifZ Av1(?),而不是未经O-phen处理的△nifZ Av1,可在Av2-MgATP复合体存在的条件下被含钼重组液显着激活。 从△nifZ Av1抽提的FeMoco可在体外激活完全缺失FeMoco而无活性的△nifE Av1和从另一突变株UW45纯化的nifB~-Av1。这表明我们纯化的这两种蛋白的确为正常的缺失FeMoco的固氮菌突变株蛋白。在厌氧的条件下,过量的O-phen也可从这两种蛋白的P-cluster中螯合出Fe原子。经Sephadex G-25柱层析得到△nifE Av1(?)和nifB~-Av1(?),而不是未经O-phen处理的△nifE Av1和nifB~-Av1,在Av2-MgATP复合体存在条件下也为含钼、含铬和含锰重组液显着激活。 上述3种突变株蛋白的体外激活显然需要两个必需条件,即O-phen处理和在Av2及MgATP同时存在。前者也许使蛋白结构松散,而后者则可能使蛋白结构变成(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06-04-01)

赵颖,边少敏,张纯喜,周会娜,王煌平[4](2005)在《棕色固氮菌nifE缺失突变株(DJ35)钼铁蛋白的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棕色固氮菌缺失nifE的突变株DJ35中纯化得到纯度约为80%的MoFe蛋白(△nifE Av1).与野生种OP中纯化出的MoFe蛋白(OP Av1)相比,△nifE Av1具有与之相同的亚基组成,并可与OP Av1的抗体发生免疫交叉反应,但在厌氧天然电泳中的迁移率略大于OP Av1.金属含量测定表明,△nifE Av1的Mo和Fe含量均显着下降.△nifE Av1单独与OP Fe蛋白互补时不具乙炔还原活性,但可被从OP Av1中抽提出的FeMo-co体外激活.△nifE Av1的圆二色谱450nm附近区域与OP Av1的相似,而电子顺磁共振谱中g≈3.7的信号则完全消失,g≈4.3和2.0处的信号也分别下降75%和50%左右.上述结果表明,从DJ35中纯化出的△nifE Av1是一种FeMo-co缺失而P-cluster正常的MoFe蛋白.(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05年18期)

周会娜,张纯喜,赵颖,边少敏,任飞[5](2005)在《缺失nifZ棕色固氮菌突变株(DJ194)钼铁蛋白的金属原子簇的组成与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经DEAE52,Q-Sepharose和SephacrylS-200柱的厌氧层析,从缺失nifZ基因的棕色固氮菌突变株(DJ194)中纯化得到固氮酶钼铁蛋白(?nifZAv1).厌氧天然电泳后的Westernblotting和SDS-变性凝胶电泳显示,?nifZAv1的电泳迁移率、分子量和亚基组成等与野生种钼铁蛋白(OPAv1)相似;而且?nifZAv1的Mo含量、EPR信号(g≈4.3,3.65和2.01)及660nm附近的圆二色摩尔消光系数(?ε)也都与OPAv1较相似,表明?nifZAv1除具有α2β2四聚体结构组成外,还含有与OPAv1数量相当的、具有3/2自旋态的还原FeMoco.然而,?nifZAv1的Fe含量和对底物(C2H2,H+和N2)的还原活性都较低,分别约为OPAv1的74%和46%~50%,而反映P-cluster状况的450nm附近的?ε也明显低于OPAv1,说明?nifZAv1与OPAv1的差别在于P-cluster,而不在于FeMoco,而且是在于?nifZAv1中P-cluster数目的减少(约50%),而其组成或氧还状态并未改变.据此推测?nifZAv1(DJ194)的结构为:一个αβ亚基对含有一个FeMoco和一个P-cluster,而另一个αβ亚基对只含FeMoco,无P-cluster.由于nifZ基因的缺失只造成了钼铁蛋白中2个P-cluster中的一个不能组装,因此推测P-cluster的组装可能不是受单一基因产物的影响并由此提出了NifZ的可能作用机理.(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05年13期)

边少敏[6](2005)在《棕色固氮菌突变株DJ35中钼铁蛋白和HBP59蛋白的研究—纯化、特性及晶体生长》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从A. vinelandii突变株DJ35中纯化得到了△nifE Av1并通过与OP Av1相比较对其特性进行了研究虽然△nifE Av1以四聚体形式( 2 2)存在但却表现出两种天然电泳行为与OP Av1相比△nifE Av1中的金属含量较低每个蛋白分子仅含9.96个铁原子0.36个钼原子OP Av1和△nifE Av1的吸收光谱相似均在280 nm附近出现蛋白吸收峰在300-600 nm波长范围内光吸收普遍降低并无特征峰出现虽然△nifE Av1可见光区域CD谱的摩尔消光系数总比OP Av1小但在520 nm区域附近摩尔消光系数减少的相对值明显大于在450 nm附近摩尔消光系数减少的相对值△nifE Av1的EPR信号明显与OP Av1不同在g≈3.7处的EPR信号完全消失在g≈4.3和2.0处的EPR信号强度也分别降低了75%和50%以上△nifE Av1不能与Fe蛋白组成活性单位但被FeMoco激活后可与Fe蛋白组成活性单位除此之外我们还对△nifE Av1和△nifH Av1的结晶条件进行了筛选并得到了优质小单晶上述结果表明,△nifE Av1不含FeMoco但具有与OP Av1相同的P-cluster我们在纯化△nifE Av1的过程中发现一个类似OP Av1的β亚基的污染蛋白经MALDI-TOF质谱鉴定这种蛋白是棕色固氮菌中一预测基因的产物我们探索出一种纯化方法并首次得到80%电泳纯的蛋白将其命名为HBP59蛋白HBP59为一单体蛋白分子量约为59 kDa金属测定结果表明每个蛋白分子中含有0.42个铁原子HBP59蛋白的可见光谱表现出典型的血红素蛋白光谱特征还原态的HBP59蛋白在421 nm处有最大吸收峰同时在517 nm 556 nm处有两个伴随肩峰出现A421/A280仅为0.146 HBP59蛋白氧化后吸收峰发生蓝移最大吸收峰从421 nm移到413 nm 517 nm和55 nm处的肩峰消失A413/A280为0.168 HBP59蛋白的可见光区圆二色谱比较复杂正峰出现在420 nm, 406 nm, 379 nm和364 nm; 其摩尔消光系数分别为0.75 M~(-1) cm~(-1) 0.94 M~(-1) cm~(-1) 0.68 M~(-1) cm~(-1)和0.99 M~(-1) cm~(-1)负峰出现在433 nm和392 nm其摩尔消光系数分别为~(-1).13 M~(-1) cm~(-1)和-0.78 M~(-1) cm~(-1)血红素滴定实验结果说明每个HBP59蛋白分子结合了0.1个血红素但每个蛋白分子具有最大结合1个血红素的能力该蛋白对温度相对敏感高于40蛋白开始沉淀除此之外我们还对HBP59的晶体培养进行了初步探索上述结果说明HBP59是一个结合血红素的蛋白它在菌体内可能并未扮演贮藏血红素的角色而是可能参与血红素的运输或附着(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期刊2005-05-01)

赵颖[7](2005)在《含铬或锰的新型固氮酶的纯化,特性和结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含MnSO4或Na_2CrO_4的无钼无氨的修改Burk’s培养基,培养不能合成含钼固氮酶体系的棕色固氮菌(Azotobacter vinelandii Lipmann)突变种UW_3,发现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MnSO4或Na_2CrO_4的加入有助于促进其生长.菌体生长和C2H2还原活性曲线测定结果表明,这种促进作用很可能是通过Mn或Cr取代Mo,参与组装固氮酶中心原子簇,从而影响固氮活性而实现的.利用阴离子交换(DEAE-52和Q-Sepharose FF)和凝胶过滤(Sephacryl S-200)柱层析从两种菌体中纯化得到固氮酶组分Ⅰ蛋白(分别命名为MnFe蛋白和CrFe蛋白),并对其进行了特性研究.厌氧天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SDS-PAGE结果显示, 两种蛋白均为两种亚基组成的四聚体.亚基可以与OP MoFe蛋白抗体发生免疫反应,分子量分别略小于野生种OP MoFe蛋白的α和β亚基. CrFe蛋白的C2H2还原活性, Ar下放氢活性和固氮活性分别相当于OP MoFe蛋白的36%, 38%和43%,而MnFe蛋白活性相当于OP MoFe蛋白的50%左右,并且两种蛋白与OP MoFe蛋白具有相似的固氮电子利用率. 对两种蛋白金属含量的测定证实其中分别含有Mn和Cr,但仍存在少量Mo污染.与OP MoFe蛋白相比,这两种蛋白圆二色谱的摩尔椭圆率([θ])除在450nm较接近外,在可见光区的其它波长处均显着降低.与DT还原OP MoFe蛋白相似, CrFe蛋白和MnFe蛋白具有g≈4.3、3.7和2.0的特征EPR信号,但各处信号强度比例不同.在对污染Mo可能引起的信号进行校正后,CrFe蛋白的叁个信号强度分别相当于DT还原OP MoFe蛋白的20%, 0%和10%,而MnFe蛋白则分别相当于112%, 49%和65%.上述结果表明, CrFe蛋白和MnFe蛋白与OP MoFe蛋白金属原子簇的主要差异很可能在于FeMco (M=Cr, Mn或Mo)的M种类,而P-cluster结构和组成均未见大的差异.利用气相扩散悬滴法对MnFe蛋白和CrFe蛋白结晶条件进行了筛选和初步优化,确定了以Tris/Hepes, NaCl, MgCl_2和PEG 8000为主要变量的沉淀剂体系,寻找各组分对于晶体生长的最适浓度.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应用气相扩散坐滴法和液-液扩散法对两种蛋白结晶条件的优化.在一定条件下,两种蛋白分别通过液-液扩散法获得了优质大单晶. 对从CrFe蛋白和MnFe蛋白制备物中培养出的蛋白质晶体的SDS-PAGE鉴定显示,晶体由与OP MoFe蛋白相似的两种亚基组成.通过“神舟叁号”飞船搭载实验探讨了空间微重力对于厌氧蛋白质结晶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重力有助于避免孪晶形成,并具有长期(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期刊2005-05-01)

周会娜[8](2005)在《缺失nifZ的棕色固氮菌突变株DJ194的钼铁蛋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棕色固氮菌DJ194菌株得到的固氮酶粗提液经DEAE-52、Sephacryl S-200及Q-Sepharose等柱厌氧层析,分离纯化得到nifZ基因缺失的固氮酶MoFe蛋白(ΔnifZ Av1)制备物。通过天然电泳和SDS变性电泳发现早期纯化所得的ΔnifZ Av1制备物中残存相当比例的叁个主要污染蛋白:属于热激蛋白60家族(Hsp 60 family)成员的分子伴侣GroEL、糖酵解过程的一个多功能酶——6-磷酸葡萄糖异构酶(6-Phosphate Glucose Isomerase,PGI)及棕色固氮菌细菌铁蛋白(Bacterioferritin,Bfr)。初步鉴定表明,它们分别为由约55kD亚基组成的14聚合体,62kD亚基组成的10聚体和20kD亚基组成的24聚体。首次发现PGI有如此高的聚合体。虽然GroEL和PGI在天然电泳中的迁移率小于ΔnifZ Av1蛋白,但它们的亚基在SDS变性电泳中与ΔnifZ Av1亚基具有相似的迁移率,互相重迭,从而使变性电泳比天然电泳显出更高的ΔnifZ Av1纯度; 而细菌铁蛋白虽然不会在变性电泳中污染ΔnifZ Av1,但往往会在ΔnifZ Av1制备物的结晶中优先或较多地结晶出来,从而给它的晶体生长和解析研究带来干扰(Zhao等,2004)。通过Sephacryl S-200柱洗脱峰收集精度的调整及Q-Sepharose柱的NaCl浓度梯度洗脱,得到了纯度大于90%的ΔnifZ Av1制备物。它的厌氧天然电泳及其免疫印渍(Western blotting),以及SDS-变性凝胶电泳显出,ΔnifZ Av1的电泳迁移率、分子量和亚基组成等均与野生种钼铁蛋白(OP Av1)相似,表明nifZ基因缺失并未改变ΔnifZ Av1的α2β2四聚体构成。ΔnifZ Av1的Mo含量、EPR信号(g≈4.3, 3.65和2.01)和520-660 nm附近的圆二色摩尔消光系数(Δε)也都与OP Av1较相似,从而表明ΔnifZ Av1含有与OP Av1数量相当的具有3/2自旋态的还原FeMoco。然而,ΔnifZ Av1的Fe含量和对底物(C_2H_2、H~+和N_2)的还原活性都较低,分别约为OP Av1的74%和46-50%; 而反映P-cluster状况的450nm附近的Δε也明显低于OP Av1。此外,与OP Av1相同的ΔnifZ Av1在g≈2.01的EPR信号却与推测含由双[4Fe-4S]簇组成的P-cluster前体的His-taggedΔnifZ Av1(Hu等,2004)的信号明显不同。这就表明,ΔnifZ Av1与OP Av1的差别不在于FeMoco的结构、含量和氧还状态,也不在于P-cluster的结构和氧还状态,而仅在于ΔnifZ Av1中P-cluster数目的减少(约一半)。据此推测出与国外提出的His-taggedΔnifZ Av1模型不同的ΔnifZ Av1(DJ194)的如下结构模型。一个αβ亚基对含有一个FeMoco和(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期刊2005-05-01)

赵剑峰,赵颖,汪志平,吕玉兵,潜中兴[9](2003)在《缺失nifE的棕色固氮菌突变种MoFe蛋白的纯化及体外激活(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经DEAE纤维素、Sephacryl S-300和Q-Sepharose柱层析分离纯化,从缺失nifE的棕色固氮菌(Azotobactervinelandii Lipmann)突变种(DJ35)的无细胞粗提物中得到ΔnifE MoFe蛋白(ΔnifE Av1)。SDS凝胶电泳分析表明,ΔnifE Av1的亚单位种类和分子量分别与棕色固氮菌野生型(OP)MoFe蛋白(Av1)的α和β亚单位相似。当与固氮酶Fe蛋白(Av2)活性互补时,ΔnifE Av1不具有还原质子的能力,但从OP Av1中抽提的FeMoco却可使其激活。经过量的邻菲啰啉(o-phen)厌氧处理并经Sephadex G-25柱层析分离后,便得到ΔnifE Av1(C)。在同时存在Av2和MgATP发生系统的条件下,ΔnifE Av1(C),而不是ΔnifE Av1,可为由KMnO_4、高柠檬酸铁、Na_2S、Na_2S_2O_4和二硫苏糖醇组成的含Mn重组液(RS-Mn)显着激活。但在缺少MgATP或Av2的条件下,RS-Mn则不能激活ΔnifE Av1(C)。这就表明,RS-Mn对ΔnifE Av1(C)的激活需要o-phen的预先处理及同时存在Av2和MgATP的这二个条件。(本文来源于《Acta Botanica Sinica》期刊2003年07期)

赵颖,吕玉兵,赵剑峰,周军贤,潜忠兴[10](2003)在《棕色固氮菌突变种UW45的固氮酶钼铁蛋白(NifB-Av1)结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经两次DE52和Sephacryl S-300柱层析,从棕色固氮菌(Azotobacter vinelandii Lipmann)突变种UW45粗提液(37 677 mg蛋白)中纯化得到628 mg的NifB~-Av1。经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的SDS凝胶电泳分析表明,该蛋白基本达到SDS凝胶电泳纯,组成它的亚单位的种类与Av1(α和β亚单位)相似。NifB~-Av1不能与NifB~-Av2重组成具放氢活性的固氮酶,但可使与其保温重组的FeMoco显出高活性。在合适条件下,NifB~-Av1可在结晶溶液中析出棕色短斜四棱柱晶体,目前所得最大晶体的二维边长均为0.1mm。能否出现晶体以及出晶时间、晶体数目、大小、质量和形状等,与沉淀剂溶液各组分的种类和浓度、结晶方法、实验操作等因素密切相关。初步结果表明,所得晶体为NifB~-AV1单晶。(本文来源于《Acta Botanica Sinica》期刊2003年07期)

棕色固氮菌突变种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经DEAE-52,Q-Sepharose和Sephacry S-200柱厌氧层析,从在含Cr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的棕色固氮菌突变株UW3纯化得到CrFe蛋白制备物.与从野生型固氮菌OP的MoFe蛋白(OP Av1)相比,该制备物中-50%的蛋白具有与之相似的亚基组成,并可与OP Av1的抗体发生免疫交叉反应.该制备物还具有-40%的OP Av1 C2H2,H+和N2(以在氩气和氮气下放氢的差值表示)还原活性,并具与OP Av1相似的电子对比率.金属分析表明,此蛋白制备物含有Fe,Cr和Mo.与OP Av1相比,该制备物在450 nm的圆二色谱(CD)与之相似,但在3个相同g值处(g≈4.3,3.7和2.0)出现的EPR信号相对强度则不相同.根据EPR计算的结果表明,(i)CrFe蛋白制备物的Mo/Cr和Fe/(Cr+Mo)的比率分别为0.4和15.0,暗示在该制备物中的含Cr蛋白与MoFe蛋白之比约为2.5;(ii)该制备物活性与Fe及Cr的比率都分别接近于OP Av1活性与Fe和与Mo的比率;(iii)该制备物的上述3个g处的EPR信号强度与Cr含量的比率分别为Op Av1信号强度与Mo含量之比的-83%,0%和-40%.以上结果表明,CrFe蛋白也许是一种新的固氮酶组分Ⅰ蛋白,除以Cr代替Mo外,它的功能和包括金属原子簇在内的结构都可能与MoFe相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棕色固氮菌突变种和论文参考文献

[1].张志刚.棕色固氮菌突变株DJ194和UW3中固氮酶蛋白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7

[2].张志刚,赵颖,张纯喜,边少敏,周会娜.Cr介质中生长的棕色固氮菌突变株UW3的固氮酶CrFe蛋白的特性[J].科学通报.2006

[3].王煌平.棕色固氮菌突变株DJ194,DJ35和UW3固氮酶组分Ⅰ蛋白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4].赵颖,边少敏,张纯喜,周会娜,王煌平.棕色固氮菌nifE缺失突变株(DJ35)钼铁蛋白的特性[J].科学通报.2005

[5].周会娜,张纯喜,赵颖,边少敏,任飞.缺失nifZ棕色固氮菌突变株(DJ194)钼铁蛋白的金属原子簇的组成与分布[J].科学通报.2005

[6].边少敏.棕色固氮菌突变株DJ35中钼铁蛋白和HBP59蛋白的研究—纯化、特性及晶体生长[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

[7].赵颖.含铬或锰的新型固氮酶的纯化,特性和结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

[8].周会娜.缺失nifZ的棕色固氮菌突变株DJ194的钼铁蛋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

[9].赵剑峰,赵颖,汪志平,吕玉兵,潜中兴.缺失nifE的棕色固氮菌突变种MoFe蛋白的纯化及体外激活(英文)[J].ActaBotanicaSinica.2003

[10].赵颖,吕玉兵,赵剑峰,周军贤,潜忠兴.棕色固氮菌突变种UW45的固氮酶钼铁蛋白(NifB-Av1)结晶(英文)[J].ActaBotanicaSinica.2003

论文知识图

棕色固氮菌缺失nif Z突变种粗提物和野...Fig.2 Elution profile of the MoFe prot...

标签:;  ;  ;  ;  ;  ;  ;  

棕色固氮菌突变种和论文_张志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