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建筑材料板论文和设计-汪玲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的一种再生建筑材料板,包括底板、连接柱和顶板,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通过所述连接柱连接,且所述连接柱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的对立面均连接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穿孔,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的内部均通过连接片连接有防火板;使得其不易沾染火源发生燃烧的同时,还不易将火源传播出去,从而达到增加其防火功能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在再生材料板上设置了隔热板、吸音棉板、齿条和穿孔,通过隔热板、吸音棉板、齿条和穿孔可以增加其隔热功能,使得室外的温度不易传输至室内,从而使室内可以尽量保持适宜的温度,达到使用便捷和舒适的目的。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再生建筑材料板,包括底板(1)、连接柱(2)和顶板(3),所述底板(1)和所述顶板(3)通过所述连接柱(2)连接,且所述连接柱(2)的数量为若干个,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和所述顶板(3)的对立面均连接有隔热板(4),所述隔热板(4)上开设有若干个穿孔(17),所述底板(1)和所述顶板(3)的内部均通过连接片(8)连接有防火板(7),所述防火板(7)上开设有若干个凹槽(9),若干个所述凹槽(9)的内侧连接有若干个玻璃微珠(10),所述防火板(7)的内侧连接有集成板(6),所述集成板(6)包括泡沫板(13)、海绵板(14)和不锈钢板(15),所述海绵板(14)位于所述泡沫板(13)和所述不锈钢板(15)中间。

设计方案

1.一种再生建筑材料板,包括底板(1)、连接柱(2)和顶板(3),所述底板(1)和所述顶板(3)通过所述连接柱(2)连接,且所述连接柱(2)的数量为若干个,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和所述顶板(3)的对立面均连接有隔热板(4),所述隔热板(4)上开设有若干个穿孔(17),所述底板(1)和所述顶板(3)的内部均通过连接片(8)连接有防火板(7),所述防火板(7)上开设有若干个凹槽(9),若干个所述凹槽(9)的内侧连接有若干个玻璃微珠(10),所述防火板(7)的内侧连接有集成板(6),所述集成板(6)包括泡沫板(13)、海绵板(14)和不锈钢板(15),所述海绵板(14)位于所述泡沫板(13)和所述不锈钢板(15)中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建筑材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板(7)的两侧连接有连接片(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建筑材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板(15)和所述海绵板(14)通过凝胶层(1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建筑材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板(13)和所述海绵板(14)通过隔音阻尼胶层(1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建筑材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4)的一侧靠近所述连接柱(2)的外侧连接有吸音棉板(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建筑材料板,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穿孔(17)的内侧连接有齿条(1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建筑材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17)的数量与所述连接柱(2)的数量相同。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再生建筑材料板。

背景技术

建筑材料是指用于土木工程的各种材料的总称,可分为结构材料、装饰材料和某些专用材料,目前市场上的建筑材料根据材料的自身特性来分大多都是一次性的建材,如墙砖若遇到腐蚀、出现裂纹时必须要进行更换,在跟换的同时更换后的材料不能二次使用,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制造了再生建筑材料板。

现有的技术存在再生材料板缺乏防火装置,导致其易沾染火源发生燃烧的同时,还易将火源传播出去,存在缺乏隔热装置,导致室外的温度易传输至室内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再生建筑材料板,具有防火和隔热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再生建筑材料板,包括底板、连接柱和顶板,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通过所述连接柱连接,且所述连接柱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的对立面均连接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穿孔,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的内部均通过连接片连接有防火板,所述防火板上开设有若干个凹槽,若干个所述凹槽的内侧连接有若干个玻璃微珠,所述防火板的内侧连接有集成板,所述集成板包括泡沫板、海绵板和不锈钢板,所述海绵板位于所述泡沫板和所述不锈钢板中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火板的两侧连接有连接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不锈钢板和所述海绵板通过凝胶层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泡沫板和所述海绵板通过隔音阻尼胶层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隔热板的一侧靠近所述连接柱的外侧连接有吸音棉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若干个所述穿孔的内侧连接有齿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穿孔的数量与所述连接柱的数量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再生材料板上设置了防火板、连接片、凹槽和玻璃微珠,通过防火板、连接片、凹槽和玻璃微珠可以将其具有的易燃材料包裹起来,使得其不易沾染火源发生燃烧的同时,还不易将火源传播出去,从而达到增加其防火功能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在再生材料板上设置了隔热板、吸音棉板、齿条和穿孔,通过隔热板、吸音棉板、齿条和穿孔可以增加其隔热功能,使得室外的温度不易传输至室内,从而使室内可以尽量保持适宜的温度,达到使用便捷和舒适的目的。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的防火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的集成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隔热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连接柱;3、顶板;4、隔热板;5、吸音棉板;6、集成板;7、防火板;8、连接片;9、凹槽;10、玻璃微珠;11、凝胶层;12、隔音阻尼胶层;13、泡沫板;14、海绵板;15、不锈钢板;16、齿条;17、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再生建筑材料板,包括底板1、连接柱2和顶板3,底板1和顶板3通过连接柱2连接,且连接柱2的数量为若干个,底板1和顶板3的对立面均连接有隔热板4,隔热板4上开设有若干个穿孔17,底板1和顶板3的内部均通过连接片8连接有防火板7,防火板7上开设有若干个凹槽9,若干个凹槽9的内侧连接有若干个玻璃微珠10,防火板7的内侧通过连接片8连接有集成板6,集成板6包括泡沫板13、海绵板14和不锈钢板15,海绵板14位于泡沫板13和不锈钢板15中间。

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火板7、连接片8、凹槽9和玻璃微珠10可以将底板1和顶板3具有的易燃材料包裹起来,使得底板1和顶板3不易沾染火源发生燃烧的同时,还不易将火源传播出去,从而达到增加防火功能的目的,再通过隔热板4和穿孔17可以增加底板1和顶板3隔热功能,使得室外的温度不易传输至室内,从而使室内可以尽量保持适宜的温度,达到使用便捷和舒适的目的。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上述防火板7来说,防火板7的两侧通过胶水粘接连接有连接片8;采用该方案防火板7可以通过连接片8与底板1、顶板3和集成板6连接在一起,使得防火板7安装完毕可以进行防火工作。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上述不锈钢板15和海绵板14来说,不锈钢板15和海绵板14通过凝胶层11连接;采用该方案不锈钢板15和海绵板14可以利用凝胶层11进行连接,使得集成板6组装完毕,可以供建筑制造使用。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上述泡沫板13和海绵板14来说,泡沫板13和海绵板14通过隔音阻尼胶层12连接;采用该方案泡沫板13和海绵板14可以通过隔音阻尼胶层12连接在一起,使得集成板6组装完毕,可以供建筑制造使用。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上述隔热板4来说,隔热板4的一侧靠近连接柱2的外侧通过胶水粘接连接有吸音棉板5;采用该方案隔热板4可以与吸音棉板5配合使用,使得底板1和顶板3增加了隔热功能。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上述穿孔17来说,穿孔17的数量与连接柱2的数量相同;采用该方案穿孔17可以供连接柱2贯穿隔热板4,使得连接柱2可以与底板1和顶板3连接在一起。

实施例2

请参阅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若干个穿孔17的内侧连接有齿条16,通过齿条16可以增大穿孔17和隔热板4与连接柱2间的摩擦力,使得连接柱2不易发生偏移和错位。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柱2将底板1和顶板3连接在一起,使得再生建筑材料板组装完毕,可以供建筑制造使用,再通过凹槽9将防火板7和玻璃微珠10连接在一起,接着通过连接片8将防火板7与底板1、顶板3和集成板6连接在一起,使得防火板7安装完毕可以将其具有的易燃材料包裹起来,从而其不易沾染火源发生燃烧的同时,还不易将火源传播出去,达到增加其防火功能的目的,然后通过穿孔17和齿条16供连接柱2贯穿隔热板4,并与底板1和顶板3连接在一起,再通过隔热板4与吸音棉板5配合使用增加其隔热功能,使得室外的温度不易传输至室内,从而使室内可以尽量保持适宜的温度,达到使用便捷和舒适的目的,当再生建筑材料板使用完毕后,将其与连接的装置分离开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再生建筑材料板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5821.7

申请日:2019-01-0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384513U

授权时间:20190913

主分类号:E04C 2/30

专利分类号:E04C2/30;E04B1/80;E04B1/94

范畴分类:36D;

申请人: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第一申请人: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申请人地址:226000 江苏省南通市青年中路87号

发明人:汪玲;高路恒;王斯海;陆近涛;李平;詹泽鋆

第一发明人:汪玲

当前权利人: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代理人:任毅

代理机构:11340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  ;  

一种再生建筑材料板论文和设计-汪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