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氧化物论文_夏永康,崔冰,闫帅,陈秉辉,刘运权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氧化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氧化物,甲苯,颗粒,氧化锰,电阻率,吸附剂,烷基。

复合氧化物论文文献综述

夏永康,崔冰,闫帅,陈秉辉,刘运权[1](2019)在《CuCe_(1-x)Mn_xO_y复合氧化物催化氧化碳烟颗粒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反向共沉淀法合成CuCe_(1-x)Mn_xO_y复合氧化物催化剂,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拉曼(Raman)表征结果表明,反向共沉淀法可以将Cu、Mn离子在CeO_2晶格中有效掺杂并形成晶体粒径较小的固溶体。程序升温还原(H_2-TPR)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结果表明,Cu、Mn、Ce之间存在强相互作用,有效提升了氧化物的氧化还原性能。所合成的CuCe_(1-x)Mn_xO_y复合氧化物系列催化剂在碳烟颗粒催化氧化中均表现出良好的反应活性,其中CuCe_(0.8)Mn_(0.2)催化剂表现出最佳活性,T_(50)仅为354℃,并且在循环测试中也基本保持稳定。(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9年12期)

李扬,陈伟,赵永椿,李海龙,张军营[2](2019)在《Fe/Al-SiO_2复合金属氧化物用于燃煤烟气中汞的脱除》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不同方法制备了Fe/Al-SiO_2复合金属氧化物以模拟赤泥成分,模拟烟气条件下考察其脱汞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得到的复合金属氧化物在300-450℃具有优异的脱汞性能,其中,在350℃、3 h内平均脱汞率可达到94.8%。Fe_2O_3为Hg~0的氧化提供了晶格氧和化学吸附氧;SiO_2形成的硅溶胶则有利于活性组分Fe_2O_3的分散,增强了Hg~0与活性位的接触。基本模拟烟气中存在微量HCl和NO时,Hg~0脱除率接近100%;当烟气中存在0.2 mL/min、0.4 mL/min的SO_2时,吸附剂的平均脱汞率分别降至90.7%、53.4%,这主要是由于SO_2与Fe_2O_3反应生成Fe_2(SO_4)_3,导致了Fe_2O_3的失活并抑制汞的脱除。(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郭伟玲,邓杰,王嘉露,王乐,邰建鹏[3](2019)在《具有石墨烯/铟锑氧化物复合透明电极的GaN发光二极管》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石墨烯材料由于优异的光电性能获得了广泛关注,并应用于发光二极管的透明电极以取代昂贵的铟锑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 ITO)透明电极,但由于石墨烯与p-GaN功函数不匹配,二者很难形成好的欧姆接触,因而造成器件电流扩展差和电压高等问题.本文将ITO薄层作为石墨烯透明电极与p-Ga N间的插入层,以改善石墨烯与p-Ga N层的欧姆接触.所制备的石墨烯透明电极的方块电阻为252.6?/□,石墨烯/ITO复合透明电极的方块电阻为70.1?/□;石墨烯透明电极与p-Ga N层的比接触电阻率为1.92×10~(–2) ?cm~2,ITO插入之后,其比接触电阻率降低为1.01×10~(–4) ?cm~2;基于石墨烯透明电极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在20 m A注入电流下,正向电压为4.84 V,而石墨烯/ITO复合透明电极LED正向电压降低至2.80 V,且光输出功率得到提高.这归因于石墨烯/ITO复合透明电极与p-Ga N界面处势垒高度的降低,进而改善了欧姆接触;另外,方块电阻的降低,使得电流扩展均匀性也得到了提高.所采用的复合透明电极减少了ITO的用量,得到了良好的欧姆接触,为LED透明电极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24期)

杨黄根,晏全,韦庆敏,陈渊,朱立刚[4](2019)在《制备方法对铈锆铝复合氧化物还原热处理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沉淀前驱物混合法制备铈锆铝复合氧化物(CZ+A(pm))和沉淀机械研磨混合法制备铈锆铝复合氧化物(CZ+A(mm))(x(Ce)∶x(Zr)∶x(Al)=1∶1∶2)。将样品分别在空气和10%H_2/Ar气氛下进行热处理,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N_2吸脱附(BET)、O_2脉冲吸附、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等手段研究了复合氧化物的结构及性能。结果表明,CZ+A(pm)、CZ+A(mm)新鲜样品经1 100℃还原热处理后的CZ+A(pm)-H_2-1 100样品的XRD图谱出现较多且尖锐的归属于CeAlO_3的衍射峰,而CZ+A(mm)-H_2-1 100样品没有观察到CeAlO_3晶相;其储氧量分别为157和773μmol/g,均大于CZA-H_2-1 100的23.2μmol/g;H_2-TPR耗氢量分别为960和1 916μmol/g,而CZA-H_2-1 100样品H_2-TPR耗氢量仅为310μmol/g,CZ+A(pm)储氧性能受还原热处理时CeAlO_3形成的影响,与还原性能的变化结果相吻合。研究发现,铈锆铝复合氧化物中CZ+A(pm)样品的铈锆和氧化铝粒子尺度较小,相互之间接触较紧密,使得CeO_2和Al_2O_3较易发生固相化合反应生成CeAlO_3,而CZ+A(mm)样品中铈锆和氧化铝粒子更大,相互之间间隔更远,经还原热处理时能抑制CeAlO_3的形成,从而改善材料在还原气氛下的储氧性能和还原性能。(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9年11期)

邓长顺,许孟霞,董珍,李磊,杨金月[5](2020)在《十六烷基膦酸配合的复合氧化物纳米催化剂稳定的O/W乳液中甲苯单一氧化为苯甲醛(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苯甲醛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重要化学品,通过O_2氧化甲苯制取苯甲醛是最佳生产途径,也是近几十年来工业界迫切需要的反应之一.虽然该反应在苄基上结合一个氧再脱除两个氢即可,对该反应的多相催化过程也已经研究了几十年,但其性能仍远远低于工业要求.当前的工业过程主要有甲苯氯化水解法和甲苯均相氧化法两种,但都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腐蚀问题,且产品中含有少量卤素,阻碍了其在诸如香水或食品中的高端应用.近年来,以O_2作为氧化剂及Pd,Au,Pt,Ag,Ru等贵金属或它们间的合金为催化剂的甲苯液相氧化反应研究取得了一些很好的进展,但仍然不能在高甲苯转化率下高选择性地得到苯甲醛.本课题组曾报道了一种高效的混相催化体系,以O_2作为氧化剂将甲苯专一地催化氧化为苯甲醛,其中十六烷基膦酸-氧化铁(HDPA-FeO_x)纳米颗粒处在甲苯和水的界面上,稳定了该O/W类皮克林乳液(Pickering).为了进一步提高催化剂晶格氧的移动性以提升催化活性,本文采用Mn, Co, Ni, Cu, Cr, Mo, V和Ti等一系列金属氧化物对催化剂HDPA-Fe O_x进行掺杂,同时使用一种特殊的纳米Al_2O_3作为载体,大大地增加了催化剂制备的便捷性和保证了催化剂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TEM和XRD结果表明,Al_2O_3负载了金属氧化物后,其形貌仍为纳米棒状结构,并只能观察到Al_2O_3的晶相衍射峰,表明金属氧化物均匀地负载在其表面.BET结果表明,负载后的催化剂的孔结构与载体Al_2O_3类似.FT-IR结果表明,HDPA很好地吸附在了催化剂表面.TG结果表明,催化剂中HDPA含量与加入量相符,质量分数为~5%.结合前期工作可知,HDPA能够调整Fe M纳米棒表面催化性质,且以1 HDPA/nm_2的密度为最佳,此时,甲苯液相氧化为苯甲醛的催化性能最佳.催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催化剂吸附了HDPA后,甲苯的转化率显着增加,且只生成苯甲醛.在所考察的第二种掺杂金属中,以Ni的效果为最好.该催化剂在最佳反应条件下,甲苯转化率为83%(TOF=0.0_27nm–_2·s–1),苯甲醛选择性为~100%.而Cr,Mo,V和Ti等高价金属则抑制了该反应,这也说明通过掺杂第二种金属调变晶格氧的活动性可影响反应性能.经过优化后,最佳反应条件为:p H值为_2.5,反应温度为180°C.原位FT-IR结果表明, 180°C下,甲苯在吸附有HDPA的催化剂表面能够发生化学吸附,苄基C–H键解离并与晶格氧产生结合,形成了C6H5–CH_2–O–Fe中间物种,该物种脱附即得苯甲醛.该温度下,表面HDPA对甲苯的化学吸附不可缺.(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期刊2020年02期)

金同发,徐杰,宋世豪,郭严文,叶梦晨[6](2019)在《碘改性的复合氧化物选择性氧化甲苯合成苯甲醛》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一系列碘改性的介孔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利用XRD、N_2吸脱附、TEM、H_2-TPR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并以O_2为氧化剂,考察其在甲苯选择性氧化合成苯甲醛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碘改性的介孔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介孔结构;其元素组成显着影响其催化性能;以乙腈为溶剂,甲苯(0.1 mol)与O_2(1.0 MPa)在I/CuMgAlO催化剂0.2 g、120℃下反应6 h后,甲苯转化率最高可达33.7%,苯甲醛选择性为98.5%。I/CuMgAlO催化剂可重复使用多次。(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19年06期)

张智敏,张成相,安康,刘强,张斯然[7](2019)在《以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为前驱体构筑La-Ce氧化物修饰的Pt-Co纳米双金属催化剂及其对CO氧化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PTO)可以将多种金属离子限域并均匀混合于钙钛矿晶格中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构筑氧化物修饰的纳米双金属催化剂团簇的新构想。以担载于大比表面积SiO_2上的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_(1-y)Ce_yCo_(0.87)Pt_(0.13)O_3/SiO_2作为前驱体,将La、Ce、Co和Pt多种金属离子均匀混合并限域于PTO晶粒中,还原后得到Pt-Co/La-Ce-O/SiO_2催化剂;通过氮气吸附-脱附、XRD、H2-TPR和TEM等手段对Pt-Co/La-Ce-O/SiO_2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其对CO氧化的催化性能,研究了构效关系。结果发现,La-Ce-O-Pt-Co构成了纳米团簇,担载于SiO_2表面,形成了Pt-Co纳米双金属颗粒; Co修饰Pt提高了其催化活性,而添加Ce进一步改善了其催化性能。当Ce含量(y)为0.2时,催化剂La_(0.8)Ce_(0.2)Co_(0.87)Pt_(0.13)O_3/SiO_2的活性最佳,在120℃下即可实现CO完全转化,且在含体积分数15%H_2O及12.5%CO_2的气氛中仍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稳定性测试表明,所制得的Pt-Co/La-Ce-O/SiO_2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烧结性能。(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张毅琳,熊靖,韦岳长,刘坚,赵震[8](2019)在《含有Co、Ni、Fe类水滑石复合金属氧化物载体担载Au纳米颗粒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炭烟燃烧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近几年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柴油车因其动力强劲、使用寿命长的特点被广泛使用。由此伴随而来的炭烟颗粒物的过度排放,已经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1]柴油车炭烟颗粒物补集器(DFT)和高活性氧化催化剂辅助结合是目前被认为最有效的炭烟颗粒燃烧净化后处理技术,其中炭烟颗粒净化效率与催化剂本征高催化活性密切相关联。[2]炭烟颗粒的燃烧净化本质是气(O_2)—固(炭烟颗粒)—固(催化剂)叁相深度氧化反应。针对于此类结构敏感的催化过程,调控催化剂的形貌结构已成为重点。然而,催化活性的高低取决于催化剂自身性能,具有可变化合价的过渡金属元素和贵金属纳米颗粒表现出高氧化性能,是理想的炭烟燃烧催化剂活性组分。[3,4]基于本课题组的前期工作[5],以硝酸镁、硝酸铁、硝酸镍、硝酸铝、硝酸钴的乙二醇-甲醇溶液为前躯体溶液,以PMMA微球为模板、以氢氧化钠水溶液为沉淀剂,选用连续浸渍法结合焙烧复原法成功制备出Mg AL-LDH、 Mg Co Al-LDH、Mg Ni Al-LDH,Mg Fe Al-LDH、Co Al-LDH,Ni Al-LDH。从扫描电镜中可以看到片状水滑石交织成花状。样品的XRD图谱中均出现水滑石的特征衍射峰。选用在组内自制的常压微型固定床反应装置上考察合成的催化剂催化消除柴油炭烟颗粒物的性能。结果表明Mg Co Al-LDO催化炭烟燃烧的活性高于其他水滑石样品,含有过渡金属元素的水滑石的催化活性也均高于Mg Al-LDO,这说明过渡金属元素改性的类水滑石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研究还发现Mg Co Al-LDO催化活性强于Co Al-LDO,Ni Al-LDO催化活性强于Mg Ni Al-LDO。采用组内自制气膜辅助还原装置将贵金属Au负载在含有过渡金属元素的水滑石上,利用拉曼光谱、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方法探讨贵金属Au与含有过渡金属元素水滑石基载体之间协同催化炭烟燃烧机理,为催化柴油炭烟燃烧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稀土元素镧铈钇应用研究研讨会暨广东省稀土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1-15)

汪伟,谢妍,张少华,刘星,张历云[9](2019)在《锌铜复合氧化物负载的金纳米粒子在无碱条件下催化多种醇高效选择性氧化(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醇选择性氧化为醛和酮是化学工业上的重要反应.醛和酮是广泛应用于合成医药、农药和香料等精细化学品的重要化学中间体.过去常用化学计量的氧化剂来实现醇的选择性氧化,但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很多研究工作致力于发展环境友好的催化体系,利用分子氧来实现醇的高效选择性氧化.在过去的30年里,金催化剂在多种气相和液相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和反应机理已被深入研究.近年来,金催化剂在醇选择性氧化反应中表现出高的催化活性和特殊的选择性.设计和制备合适的载体对金催化剂取得优异的醇氧化催化活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先前的研究工作报道氧化锌是一种碱性材料,其表面没有酸性位.Au/Zn O催化剂在苯甲醇氧化反应中表现出高的苯甲醛选择性和低的苯甲醇转化率.在本研究工作中,我们向Zn O载体中掺杂Cu元素,制备出一系列Zn O-Cu O复合氧化物,并进一步负载金用于催化苯甲醇氧化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无碱的反应条件下,Au/Zn O-Cu O催化剂比Au/Zn O和Au/Cu O催化剂具有更高的苯甲醇氧化催化活性,其中Au/Zn_(0.7)Cu_(0.3)O催化剂表现出最优的催化活性.我们还研究了反应温度和氧气压力对Au/Zn_(0.7)Cu_(0.3)O催化苯甲醇选择性氧化活性的影响,探索了Au/Zn_(0.7)Cu_(0.3)O催化剂对多种醇氧化反应的普遍适用性,考察了Au/Zn_(0.7)Cu_(0.3)O催化剂对醇氧化反应的催化循环性能.我们发现Au/Zn_(0.7)Cu_(0.3)O催化剂在无碱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可以将1-苯基乙醇、对甲基苯甲醇、对异丙基苯甲醇、二苯甲醇、环丙基苯甲醇和肉桂醇高效选择性氧化为对应的羰基化合物,但对正辛醇氧化反应表现出相对较低的催化活性.此外,Au/Zn_(0.7)Cu_(0.3)O催化剂在苯甲醇氧化反应的催化循环中容易失活,而在1-苯基乙醇氧化反应的催化循环中则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利用X射线衍射、氮气吸脱附、氢气程序升温还原、透射电子显微镜、二氧化碳程序升温脱附和氧气程序升温脱附等方法对金催化剂的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并提出了金催化苯甲醇选择性氧化可能的反应机理.我们认为Au/Zn_(0.7)Cu_(0.3)O催化剂优异的催化活性与其小的金粒径、好的低温还原性能、高的表面氧物种含量、表面酸碱性及金粒子与载体的协同效应等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期刊2019年12期)

谈冠希,迟姚玲,李双,易玉峰,靳广洲[10](2019)在《锰锆复合氧化物CO催化还原NO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锰锆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用XRD、H_2-TPR、XPS和SEM等技术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CO催化还原NO性能。结果表明,MnO_x主要以Mn_3O_4物相存在,Zr占比的增加会促进Mn_3O_4物相的分散,引起Mn_3O_4平均晶粒粒径减小;Mn主要有Mn~(2+)、Mn~(3+)、Mn~(4+)离子价态形式,添加Cu和Ce后,(Mn~(3+)+Mn~(4+))含量和表面吸附氧(OA)含量增加,H_2-TPR还原峰温度向低温区偏移,有利于催化活性的提升。Mn-Zr-O复合氧化物的CO催化还原NO活性较低,加入Cu后的Mn-Cu-Zr-O复合氧化物其CO催化还原NO的活性得到改善,而添加Ce后所制备的Mn-Cu-Ce-Zr-O复合氧化物的催化活性进一步提高;在350℃下、反应空速为18000 h~(-1)时,Mn-Cu-Ce-Zr-O复合氧化物表现出较好的CO催化还原NO活性,CO转化率达到了89.17%,NO转化率达到了91.70%。(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复合氧化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不同方法制备了Fe/Al-SiO_2复合金属氧化物以模拟赤泥成分,模拟烟气条件下考察其脱汞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得到的复合金属氧化物在300-450℃具有优异的脱汞性能,其中,在350℃、3 h内平均脱汞率可达到94.8%。Fe_2O_3为Hg~0的氧化提供了晶格氧和化学吸附氧;SiO_2形成的硅溶胶则有利于活性组分Fe_2O_3的分散,增强了Hg~0与活性位的接触。基本模拟烟气中存在微量HCl和NO时,Hg~0脱除率接近100%;当烟气中存在0.2 mL/min、0.4 mL/min的SO_2时,吸附剂的平均脱汞率分别降至90.7%、53.4%,这主要是由于SO_2与Fe_2O_3反应生成Fe_2(SO_4)_3,导致了Fe_2O_3的失活并抑制汞的脱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氧化物论文参考文献

[1].夏永康,崔冰,闫帅,陈秉辉,刘运权.CuCe_(1-x)Mn_xO_y复合氧化物催化氧化碳烟颗粒性能的研究[J].现代化工.2019

[2].李扬,陈伟,赵永椿,李海龙,张军营.Fe/Al-SiO_2复合金属氧化物用于燃煤烟气中汞的脱除[J].燃料化学学报.2019

[3].郭伟玲,邓杰,王嘉露,王乐,邰建鹏.具有石墨烯/铟锑氧化物复合透明电极的GaN发光二极管[J].物理学报.2019

[4].杨黄根,晏全,韦庆敏,陈渊,朱立刚.制备方法对铈锆铝复合氧化物还原热处理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2019

[5].邓长顺,许孟霞,董珍,李磊,杨金月.十六烷基膦酸配合的复合氧化物纳米催化剂稳定的O/W乳液中甲苯单一氧化为苯甲醛(英文)[J].ChineseJournalofCatalysis.2020

[6].金同发,徐杰,宋世豪,郭严文,叶梦晨.碘改性的复合氧化物选择性氧化甲苯合成苯甲醛[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9

[7].张智敏,张成相,安康,刘强,张斯然.以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为前驱体构筑La-Ce氧化物修饰的Pt-Co纳米双金属催化剂及其对CO氧化的性能[J].燃料化学学报.2019

[8].张毅琳,熊靖,韦岳长,刘坚,赵震.含有Co、Ni、Fe类水滑石复合金属氧化物载体担载Au纳米颗粒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炭烟燃烧性能研究[C].稀土元素镧铈钇应用研究研讨会暨广东省稀土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摘要集.2019

[9].汪伟,谢妍,张少华,刘星,张历云.锌铜复合氧化物负载的金纳米粒子在无碱条件下催化多种醇高效选择性氧化(英文)[J].ChineseJournalofCatalysis.2019

[10].谈冠希,迟姚玲,李双,易玉峰,靳广洲.锰锆复合氧化物CO催化还原NO性能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粉末压结体的电阻随磁场的...梭型Fe3O4@/C复合纳米粒子复合氧化物的SEM图与Fe掺杂TiO2复合氧化物下合成的CrO2-SnO2复合氧化物下合成的CrO2-SnO2复合氧化物

标签:;  ;  ;  ;  ;  ;  ;  

复合氧化物论文_夏永康,崔冰,闫帅,陈秉辉,刘运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