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胶薄壁产品成型模具论文和设计-杨作磊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塑胶薄壁产品成型模具,包括:安装于公模模架上的公模、以及安装于母模模架上且与公模相对的母模,在与母模相对的公模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注塑模槽,在与公模相对的母模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一注塑模槽相对应的第二注塑模槽,当公模与母模对合合模时,公模上的第一注塑模槽与母模上的第二注塑模槽正好对合形成注塑模腔,在公模的第一注塑模槽的槽底壁上设置有对应注塑模腔中心的应力释放孔,在母模的第二注塑模槽的槽底壁上设置有三个对应连通注塑模腔的进胶口,三个进胶口分布于母模的第二注塑模槽的左端、右端及上端。本实用新型具有加工出的塑胶薄壁产品的共面度好的优点。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塑胶薄壁产品成型模具,包括:安装于公模模架上的公模、以及安装于母模模架上且与公模相对的母模,在与母模相对的公模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注塑模槽,在与公模相对的母模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一注塑模槽相对应的第二注塑模槽,当公模与母模对合合模时,公模上的第一注塑模槽与母模上的第二注塑模槽正好对合形成注塑模腔,其特征在于:在公模的第一注塑模槽的槽底壁上设置有对应注塑模腔中心的应力释放孔,在母模的第二注塑模槽的槽底壁上设置有三个对应连通注塑模腔的进胶口,三个进胶口分布于母模的第二注塑模槽的左端、右端及上端。

设计方案

1.一种塑胶薄壁产品成型模具,包括:安装于公模模架上的公模、以及安装于母模模架上且与公模相对的母模,在与母模相对的公模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注塑模槽,在与公模相对的母模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一注塑模槽相对应的第二注塑模槽,当公模与母模对合合模时,公模上的第一注塑模槽与母模上的第二注塑模槽正好对合形成注塑模腔,其特征在于:在公模的第一注塑模槽的槽底壁上设置有对应注塑模腔中心的应力释放孔,在母模的第二注塑模槽的槽底壁上设置有三个对应连通注塑模腔的进胶口,三个进胶口分布于母模的第二注塑模槽的左端、右端及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胶薄壁产品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公模通过若干第一快拆螺栓锁紧固定在公模模架上,母模通过若干第二快拆螺栓锁紧固定在母模模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胶薄壁产品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母模上设置有若干定位销,在公模上对应设置有若干供定位销插入的定位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塑胶薄壁产品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定位销与母模的具体连接结构为:在母模上设置有用以放置定位销的定位销安装槽,定位销通过锁紧螺栓锁紧固定在对应的定位销安装槽中。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薄壁产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胶薄壁产品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塑胶薄壁产品是一种产品共面度精度要求高的电子元件,塑胶薄壁产品一般由成型模具加工完成。目前所使用的塑胶薄壁产品成型模具的结构包括:安装于公模模架上的公模、以及安装于母模模架上且与公模相对的母模,在与母模相对的公模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注塑模槽,在与公模相对的母模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一注塑模槽相对应的第二注塑模槽,当公模与母模对合合模时,公模上的第一注塑模槽与母模上的第二注塑模槽正好对合形成注塑模腔,在母模的第二注塑模槽的槽底壁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对应连通注塑模腔的进胶口。目前所使用的成型模具存在的缺点是:在塑胶经两个进胶口注入公模与母模合模后形成的注塑模腔的过程中,塑胶在注塑模腔中是由两边向中间流动汇合而形成塑胶薄壁产品,由于塑胶内部应力过大,导致塑胶薄壁产品的中心会向母模侧凹陷,造成所加工出的塑胶薄壁产品的共面度差,共面度只有0.2mm,极大影响了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加工出共面度好的塑胶薄壁产品的塑胶薄壁产品成型加工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所述的所述的一种塑胶薄壁产品成型模具,包括:安装于公模模架上的公模、以及安装于母模模架上且与公模相对的母模,在与母模相对的公模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注塑模槽,在与公模相对的母模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一注塑模槽相对应的第二注塑模槽,当公模与母模对合合模时,公模上的第一注塑模槽与母模上的第二注塑模槽正好对合形成注塑模腔,其特征在于:在公模的第一注塑模槽的槽底壁上设置有对应注塑模腔中心的应力释放孔,在母模的第二注塑模槽的槽底壁上设置有三个对应连通注塑模腔的进胶口,三个进胶口分布于母模的第二注塑模槽的左端、右端及上端。

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塑胶薄壁产品成型模具,其中:公模通过若干第一快拆螺栓锁紧固定在公模模架上,母模通过若干第二快拆螺栓锁紧固定在母模模架上。

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塑胶薄壁产品成型模具,其中:在母模上设置有若干定位销,在公模上对应设置有若干供定位销插入的定位槽。

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塑胶薄壁产品成型模具,其中:定位销与母模的具体连接结构为:在母模上设置有用以放置定位销的定位销安装槽,定位销通过锁紧螺栓锁紧固定在对应的定位销安装槽中。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塑胶在注塑模腔内成型的过程中,塑胶的内应力会通过应力释放孔进行释放,使得注塑模腔内塑胶的内应力降低,从而改善了塑胶薄壁产品的共面度,并且由于应力释放孔的存在,使得冷却成型的塑胶薄壁产品的中心处会形成一个向公模侧凸出的且与应力释放孔相对应的拉伸柱,这样在开模过程中,在应力释放孔与拉伸柱之间的摩擦力作用下,开模时公模会将拉伸柱向公模侧进行短暂拉扯,同步将塑胶薄壁产品上向母模侧凹陷的中心向公模侧也进行短暂拉扯,从而改善了塑胶薄壁产品的中心向母模侧凹陷的程度,进一步改善了塑胶薄壁产品的共面度,使得最终加工出的塑胶薄壁产品的共面度好,共面度小于0.1mm,保证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塑胶薄壁产品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母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公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塑胶薄壁产品成型模具加工出的塑胶薄壁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所述的一种塑胶薄壁产品成型模具,包括:安装于公模模架1上的公模2、以及安装于母模模架3上且与公模2相对的母模4,在与母模4相对的公模2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注塑模槽21,在与公模2相对的母模4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一注塑模槽21相对应的第二注塑模槽31,当公模2与母模4对合合模时,公模2上的第一注塑模槽21与母模4上的第二注塑模槽41正好对合形成注塑模腔,在公模2的第一注塑模槽21的槽底壁上设置有对应注塑模腔中心的应力释放孔22,在母模4的第二注塑模槽41的槽底壁上设置有三个对应连通注塑模腔的进胶口5,三个进胶口5分布于母模4的第二注塑模槽41的左端、右端及上端;在本实施例中,在公模2上设置有若干贯通公模2的第一快拆螺纹孔23,在公模模架1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快拆螺纹孔,公模模架1上的第二快拆螺纹孔与公模2上的第一快拆螺纹孔23一一对应,在每对对应的第一快拆螺纹孔23与第二快拆螺纹孔中分别设置有一根第一快拆螺栓6,公模2通过若干第一快拆螺栓6锁紧固定在公模模架1上,同样的,在母模4上设置有若干贯通母模4的第三快拆螺纹孔42,在母模模架1上设置有若干第四快拆螺纹孔,母模模架3上的第四快拆螺纹孔与母模4上的第三快拆螺纹孔42一一对应,在每对对应的第三快拆螺纹孔42与第四快拆螺纹孔中分别设置有一根第二快拆螺栓7,在母模4通过若干第二快拆螺栓7锁紧固定在母模模架3上,这样当公模或母模因故障需要维修时,只需要拆除对应的快拆螺栓就能将故障的公模或母模从对应的模架上拆下来,大大缩短了维修时间;在本实施例中,在母模4上设置有若干定位销8,在公模2上对应设置有若干供定位销8插入的定位槽9,通过定位销与定位槽的精密配合,能使公模与母模精密定位合模,保证了模具的加工精度,不仅大大提高了薄壁产品的产品质量,而且降低了公模与母模而错位而损伤的概率,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销8与母模4的具体连接结构为:在母模4上设置有用以放置定位销8的定位销安装槽,定位销8通过锁紧螺栓10锁紧固定在对应的定位销安装槽中,上述定位销与母模的连接结构简单且装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先将公模2与母模4逐渐相互靠近合模,在公模2与母模4相互靠近合模过程中,母模4上的定位销8会逐渐插入公模2上的定位槽9,从而使公模2与母模4能精密定位合模,当公模2与母模4对合合模时,公模2上的第一注塑模槽21与母模4上的第二注塑模槽41正好对合形成注塑模腔,然后将塑胶从母模2上的三个进胶口5向注塑模腔的左端、右端及上端同时注料,这样不仅能使塑胶更快速均匀地流入注塑模腔,提高了注塑效率,而且能防止塑胶薄壁产品出现上端缺胶的现象;并且塑胶在注塑模腔内成型的过程中,塑胶的内应力会通过应力释放孔进行释放,使得冷却成型的塑胶薄壁产品10的中心处会同时形成一个向公模侧凸出的且与应力释放孔相对应的拉伸柱;待塑胶冷却成型后,将公模2与母模4逐渐相互远离开模,在开模过程中,在应力释放孔与拉伸柱101之间的摩擦力作用下,开模时公模2会将拉伸柱向公模侧进行短暂拉扯,进而同步将塑胶薄壁产品10上向母模侧凹陷的中心向公模侧拉扯,从而有效改善了塑胶薄壁产品10的中心向母模侧凹陷的程度,进而改善了注塑薄壁产品10的共面度,使得最终加工出的塑胶薄壁产品10的共面度好,共面度小于0.1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塑胶在注塑模腔内成型的过程中,塑胶的内应力会通过应力释放孔进行释放,使得注塑模腔内塑胶的内应力降低,从而改善了塑胶薄壁产品的共面度,并且由于应力释放孔的存在,使得冷却成型的塑胶薄壁产品的中心处会形成一个向公模侧凸出的且与应力释放孔相对应的拉伸柱,这样在开模过程中,在应力释放孔与拉伸柱之间的摩擦力作用下,开模时公模会将拉伸柱向公模侧进行短暂拉扯,同步将塑胶薄壁产品上向母模侧凹陷的中心向公模侧也进行短暂拉扯,从而改善了塑胶薄壁产品的中心向母模侧凹陷的程度,进一步改善了塑胶薄壁产品的共面度,使得最终加工出的塑胶薄壁产品的共面度好,共面度小于0.1mm,保证了产品质量。

设计图

一种塑胶薄壁产品成型模具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2130.X

申请日:2019-01-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552331U

授权时间:20191029

主分类号:B29C 45/26

专利分类号:B29C45/26

范畴分类:17J;

申请人:江苏顺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江苏顺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5628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南丰镇振丰路3号江苏顺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杨作磊;梅晶晶;熊智

第一发明人:杨作磊

当前权利人:江苏顺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陈望坡;黄春松

代理机构:32102

代理机构编号: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  ;  ;  ;  

一种塑胶薄壁产品成型模具论文和设计-杨作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