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对佛典、"护童""宜子"主题的变相、傀儡仪式和北斗戏的比对,获得从仪式到大曲,再到戏曲套曲的演进认知。和田地区发现的木版画、壁画与多种信仰混融的相关主题变相或傀儡仪式,衍为今北斗戏"过关煞",其重复性、程式性内容经佛教—道教—民间信仰的涵化,经傀儡歌舞大曲演变进入"般涉调"套曲,形成"般涉调"套曲中的"遍数"结构,祆教—佛教仪式中的"白言"和"真言"(即敦煌大曲的样式)被转换为"曲子"(即乐府大曲的样式),进入官属乐署"入宫调",再播之民间,形成大、小传统的接通,其间伴随着民间宗教仪式进入制度性教坊、乐府体系,经乐人接受、归类与整合的过程。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陈文革
关键词: 神变,北斗戏过关煞,耍孩儿数遍煞
来源: 音乐研究 2019年06期
年度: 2019
分类: 哲学与人文科学
专业: 音乐舞蹈
单位: 河南大学中国传统音乐研究所
基金: 河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培育计划“二十世纪以来中原戏曲的嬗变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9ZDXM019),河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培育计划“中原风格音乐创作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CXTD013),2014年北京市社科基金基地重点项目“唐宋音乐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4JDWYA003)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 J609.2
页码: 66-76
总页数: 11
文件大小: 2131K
下载量: 68
本文来源: https://www.lunwen90.cn/article/9d367952b385bc4854d4f8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