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秦诸子的学术范围广泛,既包括追求学问的“学”,又包括治理天下的“术”。先秦诸子“学”与“术”的意蕴,《庄子·天下篇》《论六家要指》和《汉书·...
[摘要]《墨子》在先秦时期作为同儒家一样的显学,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式微,这与其思想内在的矛盾性及论证的不严谨有关。“兼爱”是墨子的主要思想之一,本文首先通过博弈论的模型,对《...
摘要:墨子学于儒却走向了出儒、非儒的路向,提出了有别于孔子仁义的“兼相爱,交相利”的伦理原则。墨子关注忠的普遍伦理价值,倡导“君惠臣忠”,将“为人臣必忠”视为其忠观念的第一要义...
摘要:方色观念是中国古代色彩观念发展史的重要一环,上承时间色彩观念,下启五行色彩观念。《周礼》最早将天地四方与色彩之间建立起联系,因此,通过对《周礼》等先秦文献中方色思想的系统...
【摘要】《墨子》中实际上有两种“三表”,一种是通常所说的偏于认识论意义的三表,另一种是偏于实践论意义的三表。后者考察一种言行举措的正当性要看其是否利天、利鬼、利人,可谓一种“三...
摘要: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成因,不能忽视秦墨学。墨家学者早在秦献公时期就来到秦国,得到重用并逐渐发展出秦墨学,在秦统一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作用。一是秦墨学在充分吸收春秋以来的墨家各...
摘要:墨家主张“兼爱兴利”,但在战乱频仍的战国时代,天下凋敝,民不聊生,何来之“利”?其一得抿除战争(除害),故主张“非攻”,其二乃开展民生方面的节流,故提出“节用”“节葬”,...
公元前210年,由赣榆人徐福所率领的以寻求长生不老药为理由的大规模东渡事件,虽然过去了2228年,但是徐福东渡对日韩文化的影响和文明的进步至今余波犹存。当今国内学术界对徐福东渡...
[摘要]《墨辩》包含有十种类型的相同关系。通过作字义上的训解,可以确定它们的基本意义,再结合它们在《墨辩》中的用例,可以了解它们作为概念的基本内容和含义。通过考察,可以看出,《...
[摘要]墨子提倡“非攻”,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反对一切武力攻伐,而是反对滥用武力。判断是否滥用武力,就看是否符合“义”的原则。墨子的时代要判断战争是“义”还是“不义”,并没有一部...
摘要:新近面世的清华简(捌)《治邦之道》,整理与研究者均认为合于墨家思想。细绎该篇简文,“治邦之道”这一题旨力斥治国“在命”的观念,既印证《墨子》一书《非命》篇的非命强国论,也...
【摘要】科圣墨子认为技术之“巧”应符合兼相爱交相利的天志之“义”,才会成为君子兴利除害的有力武器。但技术又存在着风险,如何避免技术之风险是一个需要破解的难题。义巧关系、巧拙判断...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墨子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培育社会主义...
摘要:郭沫若与胡适天赋禀异、学术各有所长,但都恃才傲物,故互相难免义气之争。尤其是,郭沫若信奉共产主义,秉承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方法论;胡适则鼓吹自由主义,坚守实验主义方法,并公...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一阵子,墨家风头不小,几乎与儒家并驾齐驱。墨子力倡“兼爱”“非攻”之说,鼓吹博爱,反对战争,“正能量”满满!他终年奔走于诸侯之间,目的只有一个:抑强扶弱、排...
[摘要]深入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实质,是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前提。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应重视墨家文化研究,墨家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特征优于其...
[摘要]由于儒家在政治伦理方面存在理论困境,在一段时期内,并未对周公摄政、归政、杀兄等史事做出自洽的解释,因此造成了周公圣化的理论障碍,并在战国形成了孔子批评周公“非仁”“不圣...
文苑经纬摘要:该文简单介绍了目前墨家思想研究的现状,尝试讨论墨家思想中神秘主义的可能来源。结合前人的研究以及墨家经典与《史记》《左传》等历史材料,主要从地域文化、鬼神观念、圣王...
摘要:天志明鬼思想是墨子“兼爱”理念在精神层面的反映。首先指出墨子的“天志明鬼”的积极意义,然后揭示天志、明鬼思想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不足,最后指出天志明鬼思想的核心价值以及在当...
■文学摘要先秦诸子学说的生成有着明晰的路径:诸子本以学术、知识立足社会,其学说本是社会治理之学,经过政治活动实践的锤炼并在论辩中成熟,诸子晚年退出政治的“退而著述”使其成为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