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接入论文_李红滨,杨川川

导读:本文包含了光接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无源,技术,接入网,分路,硬件,网通,宽带接入。

光接入论文文献综述

李红滨,杨川川[1](2019)在《专题:新型光互连与光接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内容导读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虚拟现实等新型宽带业务的发展,大数据时代数据容量的增长逐渐从超长距离传输的核心网向中短距离城域网以及数据中心、超算中心转移。支撑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的光互连技术以及用于中短距离城域网的光接入技术是网络及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来源于《中兴通讯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梁勇[2](2019)在《基于PON的全光接入网络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光纤接入技术的发展和多网融合的现实需求,全业务接入网络成为今后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阐述了PON技术原理及基于PON技术的全光接入网络模式,并归纳了PON技术的特点。结合某单位网络现状,分析了PON技术的应用与管理维护,为全光网络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10-25)

赵婧[3](2019)在《应急无源光接入系统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无源光技术进行简单介绍,并对其特性技术进行分析,在接口、芯片、处理器等电子元器件设备正确应用的前提下,为应急无源光系统提供设计的可实施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9年17期)

刘伟[4](2019)在《面向5G光接入的网络切片与边缘云资源编排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极致的性能指标以及3种典型业务的差异化需求给光接入网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网络切片和边缘云是光接入网络架构面向5G需求演进的使能技术。在满足关键性能指标的前提下,如何设计面向光接入网络切片的统一资源管理架构以及边缘云资源的合理编排,是实现光接入网络切片的关键问题。本论文针对上述问题,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首先,面对差异化的业务需求和大带宽业务场景下的光接入网络压力,设计了基于基带处理功能分离的前传网切片架构。不同的分离方式对时延和光接入网络带宽的需求不同,根据不同切片场景下的流量特征,将基带处理功能分离和网络切片技术结合起来,满足光接入网络对不同业务的差异化承载需求和缓解日益增长的前传网络压力。其次,针对超低时延业务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分层边缘云的5G前传网切片方案,以及相应的联合网络资源管理(JNRM)算法,在网络边缘进行计算卸载,将分离的基带处理功能在分层的云中进行处理,缓解前传网压力,就近为业务提供计算和数据存储能力,满足超低时延需求。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和算法能够对共享的网络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满足不同切片的服务质量(QoS)要求。最后,结合云原生、软定义、网络功能虚拟化等技术,设计并搭建了基于边缘云的接入网络切片编排管理实验平台。并完成了测试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平台能够实现网络切片实例化所需基础设施资源的按需提供以及管理切片完整生命周期的功能。(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5-30)

郭珊宜[5](2019)在《基于SDN和NFV的宽带光接入汇聚网节能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量新兴业务的出现促使接入网朝着更高速率、更长传输距离和更大分光比的方向去演进。城域网与接入网的界限变得不再堡垒分明,汇聚环节和接入环节技术融合,功能融合,形成新的接入汇聚网络。可以预见未来宽带接入汇聚网的能源消耗将持续增加,且形成稳定的年增长率,由此带来的能源危机、温室效应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也将日益突出。因此设计高效节能的宽带接入汇聚网已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研究的重点。面对下一代接入汇聚网中服务质量需求与能耗矛盾带来的双重压力,本文结合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rok,SDN)与网络功能虚拟化(Network Fuction Virtualization,NFV)技术,对光接入汇聚网的网络结构和节能方案进行了设计和研究,以实现接入汇聚网资源共享隔离、集中化智能化管控,进而实现整个网络的资源优化。主要完成的工作和成果如下:1)针对现有接入汇聚网中面临的挑战,结合未来接入汇聚网中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OLT)的上移/池化趋势,本文设计了基于SDN/NFV的具有OLT池思想的时分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Time and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ed-PON,TWDM-PON)网络结构,以及各网络组件之间的通信流程。2)面对新架构下多业务融合接入汇聚、网络集中管控等特点,本文提出了基于虚拟OLT迁移的节能算法。该算法在保证业务QoS的前提下,通过虚拟OLT迁移机制将业务集中在尽可能少的OLT上进行处理,尽量不唤醒处于休眠状态的OLT来延长休眠时间。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减少虚拟资源池中活跃的OLT数量,从而节约更多的能量。3)针对接入汇聚网中业务自相关、长相似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STM流量预测的提前休眠-唤醒节能算法。在SDN控制器中引入流量预测和节能控制模块,通过对网络流量的预测来指导节能。该算法使得OLT和ONU充分利用数据接收/发送间隙进行休眠来节约能耗,且在下一次轮询之前提前完成休眠-唤醒的状态切换,从而降低因激活时间带来的时延性能下降,保证了业务的时延。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准确地预测网络流量,并且在兼顾时延性能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系统耗能。(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5-01)

倪宏[6](2018)在《光接入技术的发展及各种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使用已经十分普遍,互联网为各种数据业务提供了发展的平台,为了进一步满足民众对互联网高带宽的普遍需求,就需要重视光接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光纤接入在干线通信方面的体现十分广泛,其本身含有的通信容量巨大并且拥有较高的质量,同时具备优秀的稳定性能,对电磁具有较高的避免干扰能力,而且保密性强,安全性高。对光接入技术的发展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光接入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同时介绍了该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8年34期)

蔡亚永,艾散江·托合提[7](2018)在《基于华为EPON设备的光接入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提出了FTTH架构下EPON硬件管理环境的搭建,对宽带接入服务、安全管理等功能进行了实际配置,经过运行,发现这种数据配置设计具有较好的时延特性和稳定性,能较好地支持多业务优先级的EPON系统,达到预期目标。(本文来源于《无线互联科技》期刊2018年21期)

赵增辉,雷虎,尹树华[8](2018)在《一种机动无源光接入系统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各种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所导致信息实时传送阻断问题,研发了一种灵活应用的机动应急光接入系统,在硬件、软件及接口等技术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管理软件关键技术的设计,阐述了链路测试过程并进行了组网应用。测试结果表明:从源端到目的端的吞吐量为75.47Mb/s(TCP)和20.56Mb/s(UDP)。通过在不同地理位置,分别选择8km、13km和18km的传送距离进行语音、数据、图像及视频等多业务试用,信号传输正常、网络运行稳定。(本文来源于《光通信技术》期刊2018年08期)

刁兴玲[9](2018)在《集采招标接连落地 中国移动光接入水平将不断提升》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移动2018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固定宽带用户净增1880万户,远超预期,固定宽带连接总数达1.35亿元,这意味着中国移动今年的宽带用户数量有望赶超中国电信,成为移动宽带和固定宽带两个市场中的双料冠军。历经半年多的评标,中国移动终于在近期接连公布了2018年GPON设备(新建部分)集中采购(标段一、二、叁)中标候选企业名单和中标金额。华为、烽火、诺基亚贝尔、中兴4家企业中标,华为和中兴成为大赢家。集采频频,奠定宽带基础(本文来源于《通信世界》期刊2018年22期)

葛军,孟强龙,刘莉,汤红,褚旋[10](2018)在《配网通信全光接入设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重点研究了基于SDH、EPON一体化全光通信设备,实现配网通信的全光接入,从而适应电力配网终端通信需求。(本文来源于《数字通信世界》期刊2018年08期)

光接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光纤接入技术的发展和多网融合的现实需求,全业务接入网络成为今后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阐述了PON技术原理及基于PON技术的全光接入网络模式,并归纳了PON技术的特点。结合某单位网络现状,分析了PON技术的应用与管理维护,为全光网络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接入论文参考文献

[1].李红滨,杨川川.专题:新型光互连与光接入技术[J].中兴通讯技术.2019

[2].梁勇.基于PON的全光接入网络应用分析[C].第十叁届全国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9

[3].赵婧.应急无源光接入系统设计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

[4].刘伟.面向5G光接入的网络切片与边缘云资源编排技术[D].北京邮电大学.2019

[5].郭珊宜.基于SDN和NFV的宽带光接入汇聚网节能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6].倪宏.光接入技术的发展及各种应用[J].科技风.2018

[7].蔡亚永,艾散江·托合提.基于华为EPON设备的光接入系统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8

[8].赵增辉,雷虎,尹树华.一种机动无源光接入系统的应用研究[J].光通信技术.2018

[9].刁兴玲.集采招标接连落地中国移动光接入水平将不断提升[J].通信世界.2018

[10].葛军,孟强龙,刘莉,汤红,褚旋.配网通信全光接入设备的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8

论文知识图

时序负荷模型波前传感器子孔径、变形镜驱动器和光...相干光通信实验系统示意图基于波分复用的下一代FTTx光接入点到多点FTTH光接入技术掺镱光纤为1m时进入光谱分析仪的泵浦...

标签:;  ;  ;  ;  ;  ;  ;  

光接入论文_李红滨,杨川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