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融聚合论文_樊晓霞,严永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熔融聚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聚酰胺,耐高温,氨基,苯丙氨酸,乳酸,动力学,氨基酸。

熔融聚合论文文献综述

樊晓霞,严永刚[1](2018)在《熔融聚合氨基酸的体外生物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熔融缩聚的方法制备了以6-氨基己酸为主链的六元和四元氨基酸聚合物。采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TG)等分析方法对合成的两种氨基酸聚合物进行了理化性能表征。将氨基酸聚合物、聚酰胺和聚乙烯分别浸泡于模拟体液(SBF)中5d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EDS)仪对样品的体外生物活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六元和四元氨基酸聚合物均为酰胺键结构,是半结晶型聚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可加工性和良好的体外生物活性,它们的Ca和P元素的质量分数比值分别为2.58和2.94,而聚酰胺和聚乙烯无体外生物活性。(本文来源于《功能高分子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王忠强,胡国胜,张静婷,徐久升,邵正杰[2](2017)在《熔融聚合耐高温聚酰胺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熔融聚合耐高温聚酰胺10T以及10T/11树脂在不同降温速率下的非等温结晶行为。通过Jeziorny法、Ozawa法以及Mo法分析了PA10T和PA10T/11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并采用Kissinger法、Takhor法以及Vyazovkin法计算了体系的结晶活化能。结果表明,在初期结晶阶段,PA10T和PA10T/11晶体的生长方式是一维针状生长和二维片状生长并存,同时存在异相成核现象;Jeziorny法、Mo法适合研究PA10T和PA10T/11树脂的非等温结晶过程,而Ozawa法不适合研究其非等温结晶过程;随着11-氨基十一酸含量增加,非等温结晶活化能的绝对值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趋势,说明结晶速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变化趋势。(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7年06期)

王忠强,胡国胜,张静婷,徐久升,邵正杰[3](2017)在《熔融聚合耐高温聚酰胺的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熔融聚合耐高温聚酰胺10T以及10T/11树脂的等温结晶行为。通过Avrami方程分析了PA10T和PA10T/11的等温结晶动力学,其Avrami指数n值介于1.79~2.31之间,表明了PA10T和PA10T/11晶体以一维针状生长和二维片状生长并存,然后计算了相关的结晶动力学参数。通过Arrhenius方程计算了PA10T和PA10T/11的等温结晶活化能,同时通过Hoffman-Weeks外推法得到了PA10T和PA10T/11的平衡熔点。并且,利用Turnbull-Fisher方程和Lauritzen-Hoffman方程研究了PA10T和PA10T/11的结晶生长方式。偏光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在实验条件下PA10T和PA10T/11以一维针状生长和二维片状生长并存,并且加入11-氨基十一酸后PA10T/11的晶粒尺寸显着细化。(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7年04期)

张明,苏莉莉,吴国章[4](2016)在《异山梨醇聚碳酸酯熔融聚合催化剂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质转化制备高性能材料对于摆脱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依赖,发展低碳可持续经济具有战略意义。异山梨醇源于淀粉、纤维素等生物质,由两个四氢呋喃环构成,具有结构单元刚性大、T_g高、热稳定性好等特征,以异山梨醇为单体合成的生物基聚碳酸酯在光学透明性、力学强度、耐热性能等方面媲美传统的双酚A聚碳酸酯。随着国内外全面禁止以双酚A为单体的传统聚碳酸酯在婴幼儿容器(如奶瓶)中使用,异山梨醇聚碳酸酯替代双酚A(本文来源于《201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11-01)

王忠强,胡国胜,张静婷,师文博,刘冰肖[5](2016)在《熔融聚合耐高温聚酰胺流变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毛细管流变仪对熔融聚合耐高温聚酰胺(PA)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熔融聚合耐高温聚酰胺PA10T、PA10T/11皆为假塑性流体,其非牛顿指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表观黏度都随着剪切速率或剪切应力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剪切应力的增大,黏流活化能减小,表观黏度对于温度的敏感性减弱;与PA10T相比,PA10T/11通过引入第叁单体11-氨基十一酸能有效地提高表观黏度对剪切应力、剪切速率和温度的敏感性,从而改善了PA10T的加工性能。利用DMA和DSC对PA10T、PA10T/11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A10T引入第叁单体11-氨基十一酸后,能提高其分子链的柔顺性,改善PA10T的加工性能。(本文来源于《塑料科技》期刊2016年11期)

张青[6](2014)在《熔融聚合法制备聚乳酸/田菁胶复合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熔融聚合方法制备聚乳酸/田菁胶(PLA/SG)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乌氏黏度计、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以及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对其进行了表征。讨论反应条件(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PLA/SG复合材料黏均摩尔质量的影响,并研究纯PLA和PLA/SG复合材料在生理盐水中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与纯PLA相比,复合后材料的热稳定性和加工性能得到了提高,透光性影响不大,并且其降解速度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4年01期)

曹路[7](2013)在《熔融聚合法制备双酚A及其衍生物液晶聚芳酯及其结构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聚芳酯是在20世纪70年代随液晶聚酰胺之后而发展起来的一类热致性液晶聚合物,其大分子链由刚性芳香族环和酯键组成。使其不仅有优异的抗张强度和模量,而且有突出的耐热、高尺寸稳定性能,从而对热致液晶聚芳酯的研究是近年来高分子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绝大多数的研究工作都是在研制溶致性液晶聚芳酯,对热致性液晶聚芳酯的研究,相关文献报道较少。溶致性液晶聚芳酯存在溶剂回收困难,较难提高分子量等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而由于熔融聚合法合成热致性液晶聚芳酯不使用溶剂,又无需回收溶剂,无环境污染等优点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焦点。通常液晶聚芳酯均聚物由于大分子链的紧密堆砌,使其分子链刚性增强,熔点超过400℃难以加工成型。为了改善液晶聚芳酯的加工性能,研究者寄希望于寻找新的酚类、酸类单体,将其引入聚芳酯链中,从而改善聚芳酯的刚性。在降低熔点的同时又保持聚芳酯特有的优良性能。本课题所研究的双酚A及其衍生物聚芳酯从分子设计的角度,以苯酚及苯甲酮为原料,合成了1,1-双(4-羟基苯基)苯乙烷(BPAP);以对溴苯酚及二甲基二氯硅烷为原料,合成了双(对-羧基苯基)二甲基硅烷,通过红外对其结构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符合预期的结构。将双酚A (BPA),六氟双酚A (BPAF)以及合成的BPAP单体分别于对羟基苯甲酸(HBA),2-羟基-6-萘甲酸(HNA),对苯二甲酸(TPA)进行熔融聚合,制备出P-BPA10,P-BPAP10, P-BPAF10叁种不同聚芳酯以及不同BPAP含量的聚芳酯(P-BPAP5, P-BPAP10,P-BPAP20);含硅聚芳酯(P-Si)则是由所合成的双(对-羧基苯基)二甲基硅烷、2,7-二羟基萘、对羟基苯甲酸共聚而成。对双酚A及其衍生物聚芳酯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通过热性能的分析,其玻璃化转变温度在98-128℃之间,分解温度在352-408℃之间,但宏观的耐热性能依旧保持了较高的水平。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P-BPA10, P-BPAP10, P-BPAF10样品具有高结晶度,呈向列相排列;偏光显微镜观察到该类化合物在熔点附近有明显的双折射纹理,是液晶相特有的现象;熔融指数测试表明,双酚A及其衍生物聚芳酯在280℃就具有优异的流动性,并且BPAP及BPAF单体的引入对液晶聚芳酯的流动性能有明显的改善。(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3-12-01)

胡小平,杨俊,李晓燕,李少先,李鸿波[8](2009)在《熔融聚合法制备一种具有双螺环结构的膨胀型阻燃剂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3,9二氯2,4,8,10四氧杂3,9二磷杂螺环[5,5]3,9二氧十一烷(SPDPC)与己二胺,在氮气保护下采用熔融聚合法合成了一种新型膨胀型阻燃剂螺环磷酸酯己二胺共聚物(SPHD),测试了产物的特性黏度。结果表明,SPHD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165℃,n(SPDPC)/n(己二胺)=1/1.1,反应时间约4 h,产率达84%;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共聚物SPHD进行了结构表征,证实了目标产物的成功制备;热重分析显示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通过与聚磷酸铵复配,应用于低密度聚乙烯中,初步测试了其阻燃性能,当SPHD含量为15%时,复合材料的氧指数值为27.2%,UL 94达到V-0级。(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09年09期)

王美玲[9](2009)在《直接熔融聚合制备聚乳酸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通用塑料的应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问题,而且石油资源不可再生。在这种形势下,聚乳酸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聚乳酸(PLLA)是一种可完全降解、环境友好的脂肪族聚酯类高分子材料,它是由可再生原料制备得到,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和优良的力学性能。聚乳酸可以用来取代现在使用的由石化产品制备的部分通用塑料,即减少了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性,同时也减轻了废旧塑料带来的污染问题。由乳酸合成聚乳酸主要有两条途径:开环聚合法和直接缩聚法。开环聚合法路线长,工艺复杂,导致聚乳酸的价格高,难以与通用塑料竞争。直接缩聚法单体转化率高、工艺简单、制备成本较低,但所得聚合物的分子质量较低,如何提高聚合产物分子质量是该工艺的关键。本文研究了直接熔融聚合制备聚乳酸的合成工艺。采用乳酸脱水预聚、熔融缩聚的两步法来制备聚乳酸。研究了乳酸脱水预聚的操作条件和低聚物进一步熔融聚合的工艺条件。研究确定了乳酸脱水预聚得到聚合度为8左右的低聚物反应条件:前2h反应温度为150℃,压力逐渐由常压减至30mmHg,然后在150℃、30mmHg下保持4h,接着将温度升至160℃,压力降至20mmHg,保持2h。将得到的低聚物熔融聚合,考察了各种催化体系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并考察了缩聚反应的各种工艺条件。发现二水合氯化亚锡(SnCl2·2H2O)/磺基水杨酸催化效果较佳,最佳用量为0.3mol%(1:1),最佳反应条件为:聚合温度180℃,终压1mmHg,聚合时间为15h。并用差示扫描量热议(DSC)、傅立叶红外光谱(FT-TR)、凝胶色谱仪(GPC)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9-05-01)

侯晓娜,汪朝阳,罗玉芬,叶瑞荣[10](2008)在《新型生物材料聚(乳酸-苯丙氨酸)的直接熔融聚合法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直接以廉价的外消旋乳酸(D,L-LA)和苯丙氨酸(Phe)为原料,以氧化亚锡为催化剂,采用熔融聚合法合成了新型生物材料聚(乳酸-苯丙氨酸)共聚物。用特性粘数[η]、FTIR、1HNMR、DSC、GPC、XRD等进行系统表征,并考察了不同投料比对共聚物的影响。随着投料比中苯丙氨酸含量n(Phe)的增加,共聚物由一定的结晶性逐渐转变为无定形态。所得共聚物的Mw在2700~3900之间,能满足该生物降解材料在药物缓释领域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氨基酸和生物资源》期刊2008年02期)

熔融聚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熔融聚合耐高温聚酰胺10T以及10T/11树脂在不同降温速率下的非等温结晶行为。通过Jeziorny法、Ozawa法以及Mo法分析了PA10T和PA10T/11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并采用Kissinger法、Takhor法以及Vyazovkin法计算了体系的结晶活化能。结果表明,在初期结晶阶段,PA10T和PA10T/11晶体的生长方式是一维针状生长和二维片状生长并存,同时存在异相成核现象;Jeziorny法、Mo法适合研究PA10T和PA10T/11树脂的非等温结晶过程,而Ozawa法不适合研究其非等温结晶过程;随着11-氨基十一酸含量增加,非等温结晶活化能的绝对值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趋势,说明结晶速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变化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熔融聚合论文参考文献

[1].樊晓霞,严永刚.熔融聚合氨基酸的体外生物活性[J].功能高分子学报.2018

[2].王忠强,胡国胜,张静婷,徐久升,邵正杰.熔融聚合耐高温聚酰胺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J].材料导报.2017

[3].王忠强,胡国胜,张静婷,徐久升,邵正杰.熔融聚合耐高温聚酰胺的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J].材料导报.2017

[4].张明,苏莉莉,吴国章.异山梨醇聚碳酸酯熔融聚合催化剂筛选[C].201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6

[5].王忠强,胡国胜,张静婷,师文博,刘冰肖.熔融聚合耐高温聚酰胺流变性能研究[J].塑料科技.2016

[6].张青.熔融聚合法制备聚乳酸/田菁胶复合材料[J].塑料工业.2014

[7].曹路.熔融聚合法制备双酚A及其衍生物液晶聚芳酯及其结构表征[D].东华大学.2013

[8].胡小平,杨俊,李晓燕,李少先,李鸿波.熔融聚合法制备一种具有双螺环结构的膨胀型阻燃剂及其性能研究[J].中国塑料.2009

[9].王美玲.直接熔融聚合制备聚乳酸工艺研究[D].天津大学.2009

[10].侯晓娜,汪朝阳,罗玉芬,叶瑞荣.新型生物材料聚(乳酸-苯丙氨酸)的直接熔融聚合法制备与表征[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8

论文知识图

和PEG熔融聚合(...熔融聚合温度对产物特性黏数的...熔融聚合反应装置图熔融聚合时间对产物特性黏数的...4 PEI 熔融聚合行为:熔融聚合产物和反应前体的G...

标签:;  ;  ;  ;  ;  ;  ;  

熔融聚合论文_樊晓霞,严永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