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途径流行病学论文_李金鑫

导读:本文包含了传播途径流行病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流行病学,原体,传播途径,病学,出血热,沙门,乙型肝炎。

传播途径流行病学论文文献综述

李金鑫[1](2017)在《不同地区沙门菌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肠炎沙门菌SDBL-1分离株的致病性和传播途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沙门菌能够导致人类的食物中毒,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本研究首先对部分地区不同品种鸡群采集样品分离沙门菌,从病原学和血清学两方面对流行病学进行了调查;其次选择1株有代表性的肠炎沙门菌SDBL-1分离株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探究,最后用肠炎沙门菌SDBL-1分离株对SPF鸡进行感染。初步探讨了SDBL-1分离株对SPF鸡的感染途径及其致病性。为防控肠炎沙门菌的传播奠定了科学基础。不同沙门菌抗体诊断抗原及不同诊断方法对沙门菌抗体测定结果比较试验随机选取210份样品,其中血清样品154份,卵黄样品56份,用某公司4个批次的鸡白痢、鸡伤寒多价染色抗原以玻片凝集法测定鸡白痢、鸡伤寒抗体,比较同一厂家不同批次诊断抗原对其测定结果的差异;随机选择36份血清样品,选择一种商品化的鸡白痢、鸡伤寒多价染色抗原和实验室自制的肠炎沙门菌诊断抗原以玻片凝集法测定抗体;随机选择91份血清样品,用实验室自制的肠炎沙门菌诊断抗原和国产、进口的沙门菌抗体ELISA试剂盒测定抗体,比较结果差异性。试验结果表明,4个批次的鸡白痢、鸡伤寒多价染色抗原血清抗体测定吻合率在65.6%~89.6%之间,卵黄抗体测定的吻合率在98.2%~100%之间,商品化的诊断抗原与实验室自制诊断抗原的吻合率为61.1%,实验室自制抗原与国产及进口的沙门菌抗体ELISA试剂盒吻合率均为69.2%。结果提示,不同诊断抗原及不同的诊断方法之间测定结果存在差异,各种方法之间不能完全代替。不同品种鸡沙门菌的流行病学调查试验选取不同地区8个鸡群,共计2971份血清样品,用抗原抗体平板凝集试验测定沙门菌抗体。选取17个鸡群,采集20胚龄的鸡胚、脏器等样品共计1658份,采用自行优化的沙门菌分离方法,分离鉴定沙门菌。检测结果表明,2971份血清样品中鸡白痢、鸡伤寒阳性率为31.8%,不同鸡群鸡白痢、鸡伤寒血清阳性率在6.2%~71.9%之间。1658份鸡胚及脏器样品中阳性样品为80份,17个鸡群中阳性鸡群有8个,不同鸡群的阳性率在0%~31.5%之间。结果提示,所检测鸡群存在着沙门菌的感染。肠炎沙门菌SDBL-1分离株的致病性及传播途径探究试验选取肠炎沙门菌SDBL-1分离株探究其生物学特性,包括其生长曲线、药物敏感、毒力。以肠炎沙门菌SDBL-1分离株人工感染6周龄SPF鸡(感染组),同时设立空气传播组和对照组,在感染后不同时间同时测定3组试验鸡的体重、血液常规指标、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及抗体变化和感染鸡的排毒规律,并检测环境(饲料、饮水、蚊蝇等)中的沙门菌。结果表明,肠炎沙门菌SDBL-1分离株的LD50为1.905×109CFU,其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卡那霉素、红霉素、麦迪霉素、呋喃妥因、万古霉素、克拉霉素、克林霉素敏感;肠炎沙门菌SDBL-1分离株感染SPF鸡对其体重没有显着影响(P>0.05),但其淋巴细胞比率在2、4、6、8d时显着下降,粒细胞比率、粒细胞数量在2、4、6、8d时以及中间细胞比率在4、6、8d时显着上升;感染肠炎沙门菌SDBL-1分离株引起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例分别在2d、4d先出现下降,在感染后的6d时达到最低,之后逐渐上升恢复平稳,空气传播组有相同趋势,但发生的时间推迟2d。而且,感染组及空气传播组在感染后的4d均检测到抗体。结果提示,肠炎沙门菌SDBL-1分离株感染SPF鸡后,会引起机体炎症反应,造成免疫功能紊乱,引起器官不同程度损伤,沙门菌可通过空气传播,感染鸡可通过粪便、口腔、泄殖腔间歇排毒。综上所述,对于沙门菌的诊断,不同诊断抗原及不同诊断方法之间存在差异;不同地区鸡群存在着沙门菌感染,主要以肠炎沙门菌为主;肠炎沙门菌SDBL-1会引起SPF鸡感染,感染鸡机体受到损伤,并且继续向外界排出细菌,引起环境和鸡群感染。(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7-04-28)

高雯,张志坤,高庆华,李晖,王大铮[2](2012)在《唐山市2005-2010年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唐山市不同传播途径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情况,探讨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为制订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唐山市2005-2010年的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5-2010年共报告甲乙类法定传染病87 599例,年均发病率202.81/10万;其中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为87.42/10万,居首位;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为72.66/10万和40.40/10万;而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和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分别为2.32/10万和0.01/10万。结论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仍是唐山市今后一段时间内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重点。(本文来源于《医学动物防制》期刊2012年09期)

徐智贤[3](2008)在《43例经性传播途径感染的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邢台市通过性途径感染HIV状况及感染主要人群,为预防与控制性传播HIV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邢台市在艾滋病专项流行病学调查、各家医疗单位常规检测、自愿咨询检测、义务献血等检测中发现的HIV/AIDS及其配偶的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检测对象中共发现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的HIV/AIDS43例。其中夫妻间性接触感染32例,占74.42%。感染者中青壮年35例,占81.40%;农民33例,占76.74%。结论经夫妻之间性接触传播是该市通过性途径感染HIV的主要方式。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宣传教育工作。(本文来源于《华南预防医学》期刊2008年03期)

刘士敬[4](2006)在《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传播途径及预防》一文中研究指出丙型肝炎病毒(HCV)灭活方法HCV对一般化学消毒剂敏感;100℃5分钟或60℃10小时、高压蒸气和甲醛熏蒸等均可使其灭活。血制品中的HCV可采取干热80℃72小时,使之灭活。丙型肝炎的流行病举世界丙型肝炎流行状况丙型肝炎呈世界性流行,是欧美及日本等国家(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06年11期)

徐应军,范红敏,闫红,沈晓丽[5](2003)在《传播途径未明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及疑似病例流行病学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唐山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非典、SARS)流行期间 ,被诊断为临床和疑似非典病例中 ,近 1/ 3为北京、广州返乡人员 ,尚有 2 / 3病例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未明 ,成为领导分析、预测、控制疫情的重要障碍。为了全面掌握疫情的发生、发展态势 ,查清可疑(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期刊2003年07期)

李雪梅,郭雁宾,孙正,向海平,要建宾[6](2001)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400例传播途径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用科学的数据确切地证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可能存在的传播途径,尤其是口腔就医传染途径的存在,并讨论相应的预防方法。方法 用预先设计好的流行病学调查表,选择传染病医院一段时间内住院和门诊的慢性HBV感染者400例,对其可能存在的感染途径做出判断。结果 在乙肝疫苗未问世的情况下,垂直传播占被调查者的39%,且母亲阳性较父亲阳性更易传染给下一代;医源性感染中主要感染途径是注射和口腔就医,分别占被调查者的20.5%和9.8%。结论 在婴幼儿及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后,对医源性感染应特别引起重视,各种医疗器械,尤其是口腔就医时作为极其重要传染源的口腔科手机更应严格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应继续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01年03期)

姚桢[7](2000)在《TTV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与传播途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地文流行病学1.丙型肝炎多发地区的TTV感染梅村武司 等信州大学二内在长野县内一丙型肝炎高发地区有约千人居民的山村作了TTV流行病学调查,计由420人中任意检测200人(男82,女118;平均年龄56.2±17.6岁)。同时在此毗邻地区482人中亦任(本文来源于《日本医学介绍》期刊2000年01期)

汪宁,贺晓新,范宝剑,鲁荣绥,任慕兰[8](1999)在《解脲脲原体感染症传播途径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解脲脲原体(Uu)感染的传播模式。研究对象为性滥、性病患者及其性伴26对,对照者及其性伴88对和围产期的孕产妇及其新生儿360对。检测方法:①应用Uu液体培养基做分离鉴定;②Uu经鉴定后,用代谢抑制试验(MIT)法进行血清分型;③用随机扩增多态性脱氧(本文来源于《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期刊1999年04期)

杨立刚,陆正德[9](1994)在《175例病毒性乙肝流行病学分析兼探乙肝传播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北京市传染病报告卡片》.对在京医院诊断的175例非流行年度散发的病毒性乙肝进行了调查分析。急性44.57%,慢性急性发作55.43%;黄疸型1.71%,无黄疸型98.29%;家庭聚集现象33.71%;有输血、注射、手术史者8.57%。乙肝传播途径是:口腔粘膜传播、母婴垂直传播、经血传播和性接触传播。(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1994年04期)

蔡增林,何亦祥[10](1991)在《东北部队流行性出血热传播途径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与实验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流行性出血热(EHF)的传播途径,目前有接触、消化道、呼吸道、虫媒、垂直传播等几种学说,哪一种途径为主,尚无定论。东北部队从50年代后期即有流行性出血热病例发生,从60年代初就开始进行有关流行病学调查,注意研究其传播途径。从80年代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一些传播途径的动物实验研究工作。现将有关调查及实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经破损皮肤接触传播1.1流行病学调查我所魏仰华等在1971、1982年两次EHF暴发的调查中,均观察到患者于病前1个月内都有不同程度的皮(本文来源于《中国公共卫生》期刊1991年03期)

传播途径流行病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唐山市不同传播途径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情况,探讨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为制订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唐山市2005-2010年的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5-2010年共报告甲乙类法定传染病87 599例,年均发病率202.81/10万;其中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为87.42/10万,居首位;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为72.66/10万和40.40/10万;而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和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分别为2.32/10万和0.01/10万。结论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仍是唐山市今后一段时间内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重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播途径流行病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李金鑫.不同地区沙门菌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肠炎沙门菌SDBL-1分离株的致病性和传播途径探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7

[2].高雯,张志坤,高庆华,李晖,王大铮.唐山市2005-2010年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2

[3].徐智贤.43例经性传播途径感染的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8

[4].刘士敬.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传播途径及预防[J].中国社区医师.2006

[5].徐应军,范红敏,闫红,沈晓丽.传播途径未明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及疑似病例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3

[6].李雪梅,郭雁宾,孙正,向海平,要建宾.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400例传播途径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1

[7].姚桢.TTV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与传播途径探索[J].日本医学介绍.2000

[8].汪宁,贺晓新,范宝剑,鲁荣绥,任慕兰.解脲脲原体感染症传播途径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9

[9].杨立刚,陆正德.175例病毒性乙肝流行病学分析兼探乙肝传播途径[J].现代预防医学.1994

[10].蔡增林,何亦祥.东北部队流行性出血热传播途径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与实验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1991

论文知识图

麻疹全球每年报告的病例和MCV覆盖率基J'- DPS1R模型的n岸传染病防控评价指...引物2 RAPD产物电泳结果1 感染细胞内质囊泡中的 BYD不同毒力基因型菌株的比例FSg}-11Th...献血者 HIV- 1 流行毒株的系统进化树分...

标签:;  ;  ;  ;  ;  ;  ;  

传播途径流行病学论文_李金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