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前方牵引论文-于青青

上颌前方牵引论文-于青青

导读:本文包含了上颌前方牵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上颌,牵引器,固定式牙合垫,前牙反牙

上颌前方牵引论文文献综述

于青青[1](2019)在《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式牙合垫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式牙合垫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4例前牙反牙合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上颌牵引器牵引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式牙合垫进行矫治。治疗前后使用头影测量对比两组患者的上颌骨发育情况,并使用调查问卷评测患者家属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家属对治疗的满意度更高,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式牙合垫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23期)

朱零,阮文华[2](2019)在《微种植体前方牵引在矫治上颌发育不足引起的骨性Ⅲ类错■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上颌前方牵引常被用于矫治生长发育期上颌骨发育不足引起的骨性Ⅲ类错■畸形,其能够有效地引导上颌向前生长,改善患者上颌骨发育不足的情况。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运用微种植体联合上颌前方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得到认可。该文将对微种植体联合上颌前方牵引治疗中的植入位点、牵引力值及方向、治疗时机、治疗效果的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寇瑾,李峰山,柴宝义[3](2019)在《上颌扩弓前方牵引辅助直丝弓矫治技术对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上颌扩弓前方牵引辅助直丝弓矫治技术对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河北省文安县医院2012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例恒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上颌扩弓前方牵引辅助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矫治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分析其头颅定位侧位片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矫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12例患者治疗后,SNA角、ANB角、U1/SN、SN/MP、OP/FH、Y轴角、上唇突角、下唇倾角、下唇至审美平面均大于治疗前;SNB角、L1-MP、U1-NA、L1-NB、鼻唇角、下唇颏突角、上唇至审美平面均小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的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磨牙中性关系,比较有显着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扩弓前方牵引辅助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效果显着,能够使患者的软硬组织得到显着改善,便于纠正牙性、骨性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9年08期)

马艳宁,武秀萍[4](2019)在《上颌前方牵引前反复扩缩效果及上前牙稳定性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上颌骨前方牵引前使用反复扩缩与直接前方牵引两种方式对于上颌骨位置改变的疗效以及对于上前牙稳定性的比较,探讨更适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20例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并随机分为扩缩组与未扩缩组,扩缩组先反复扩缩8周,8周后与未扩缩组同时开始前方牵引,3个月后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指标。结果扩缩组治疗后SNA、ANB、U1-SN、MP-SN、UL-EP值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扩缩组治疗后SNA、ANB、U1-SN、MP-SN、UL-EP值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NA、ANB、U1-SN、MP-SN、UL-EP的变化大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扩缩组的变化程度高于未扩缩组;扩缩组上前牙唇舌向的动度仅与治疗前后ANB变化程度的等级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其余测量值与动度无相关性。结论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前方牵引前先进行反复扩缩较直接进行前方牵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会引起上前牙一定程度的松动。(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期刊2019年06期)

史要鹏,田丽丽,吴福焱[5](2019)在《恒牙早期前牙反■应用固定式垫联合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恒牙早期前牙反■应用固定式垫联合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对照。方法选择102例恒牙早期前牙反■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常规组应用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研究组应用固定式垫联合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上牙槽座角,下牙槽座角以及上下牙槽座角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恒压早期前牙反■应用固定式垫联合上颌前方牵引器开展治疗临床价值高,可减少治疗时间,节省医疗费用,降低复发率,比单一应用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效果更理想。(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16期)

姜卫[6](2019)在《上颌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后骨性Ⅲ类伴上颌发育不足患者上气道变化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呼吸问题,主要由腺样体或扁桃体肥大引起上气道狭窄导致~([1]),常规治疗是手术切除肥大的腺样体或扁桃体。然而,也有部分OSAHS患者的腺样体或扁桃体无明显异常,近年来有学者提出,颅面部矫形治疗,特别是上颌扩弓或上下颌矢状向生长刺激,可能有效降低腺样体或扁桃体正常儿童OSAHS发生风险~([2-5])。目前,上颌快速扩弓(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RME)联合前方牵引(Facemask,FM)已广泛应用于上颌横向和矢状向发育不足的青少年患者,且疗效显着~([6-11]),但RME+FM对患者上气道容积及矢状径的影响并没有达成共识,部分研究结果表明RME+FM对上气道容积及矢状径有改善~([12,16-19,22-23]),但有部分研究表明无显着变化~([14-15,20-21])。本研究的目的是全面收集现有的临床资料,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评估骨性Ⅲ类伴上颌发育不足患者经RME+FM治疗前后上气道变化,从而得出最佳循证学证据,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目的:系统评价上颌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后骨性Ⅲ类伴上颌不足患者上气道变化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CBM、维普及万方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所有关于上颌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后骨性Ⅲ类伴上颌发育不足患者上气道变化方面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8年3月1日。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后纳入12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上颌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后,鼻咽容积[MD=0.89cm~3,95%CI(0.36cm~3,1.42cm~3),P=0.001]显着大于治疗前,口咽容积[MD=0.44cm~3,95%CI(-0.01cm~3,0.89cm~3),P=0.05]、喉咽容积[MD=0.37cm~3,95%CI(-1.03cm~3,1.76cm~3),P=0.61]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气道矢状径变化:上气道上部变化PNS-ad1[MD=2.91mm,95%CI(1.87mm,3.94mm),P<0.00001]PNS-ad2[MD=3.10mm,95%CI(1.84mm,4.37mm),P<0.00001]显着大于治疗前,上气道下部MPS[MD=0.47mm,95%CI(-0.89mm,1.83mm),P=0.5]IPS[MD=0.42mm,95%CI(-0.90mm,1.75mm,P=0.53)]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颌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可以增加骨性Ⅲ类伴上颌发育不足患者鼻咽部容积及矢状径,这提示上颌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有可能通过扩大气道间隙来降低上颌发育不足患者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风险。(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姜卫,夏松,月慧,李晓智[7](2019)在《上颌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后骨性Ⅲ类伴上颌骨发育不足患者上气道变化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价上颌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后骨性Ⅲ类伴上颌骨发育不足患者上气道的变化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CBM、维普及万方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所有关于上颌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后骨性Ⅲ类伴上颌骨发育不足患者上气道变化方面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8年3月1日。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后纳入12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上颌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后,鼻咽容积[MD=0.89 cm3,95%CI(0.36 cm3,1.42 cm3),P=0.001]显着大于治疗前,口咽容积[MD=0.44 cm3,95%CI(-0.01 cm3,0.89 cm3),P=0.05]、喉咽容积[MD=0.37 cm3,95%CI(-1.31 cm3,1.76 cm3),P=0.61]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气道上部变化PNS-ad1[MD=2.11 mm,95%CI(1.87 mm,3.94 mm),P<0.00001]、 PNS-ad2[MD=2.91mm,95%CI(1.87 mm,3.94 mm),P<0.00001]显着大于治疗前,上气道下部MPS[MD=0.47 mm,95%CI(-0.89 mm,1.87 mm),P=0.5]、IPS[MD=0.42 mm,95%CI(-0.90 mm,1.75 mm,P=0.53)]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颌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可以增加安氏Ⅲ类伴上颌骨发育不足患者鼻咽部容积及矢状径,可通过扩大气道间隙,降低上颌骨发育不足患者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风险。(本文来源于《上海口腔医学》期刊2019年02期)

吴佩蓉,张志彬[8](2019)在《固定式垫联合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固定式牙合垫联合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的26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3例,采用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观察组:13例,采用固定式牙合垫联合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随访复发率及X线头影测量硬组织标志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随访复发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30.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牙槽座角(SNA角)及下牙槽座角(SNB角)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NA角及SNB角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上下牙槽座角(ANB角)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ANB角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定式牙合垫联合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具有治疗时间短、随访复发率低、改善患者容貌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9年03期)

王鹏,苏哲君,张兴乐,尹雪莲,赵婵媛[9](2018)在《改良前方牵引矫治器治疗上颌后缩畸形患者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前方牵引矫治器治疗替牙期上颌后缩畸形伴牙弓后段拥挤骨性III类错牙合患者的疗效。方法:40例替牙期上颌后缩为主骨性III类错牙合患者,应用改良前方牵引器,口外面罩牵引,口内推磨牙向后配合腭部扩弓,进行上颌前方牵引治疗,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前牙覆盖平均增加3.6mm,上齿槽座点A点平均前移2.1mm,下颌平面角平均增加1.9度,近中移动的上颌第一磨牙平均后移2.5mm,上下颌骨间位置关系明显改善,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结论:改良前方牵矫治器,可有效治疗上颌后缩畸形患者的骨性III类关系和改善侧貌外形,并且使近中移动的第一磨牙后移,解除牙弓后段拥挤。(本文来源于《河北医学》期刊2018年12期)

李雷,李宁宁,颜冬,吴聿淼,白璐[10](2018)在《两类改良型微钛板种植体辅助上颌前方牵引时上颌骨位移趋势的叁维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微钛板种植体辅助上颌前方牵引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建立两类(L/Y)改良型微钛板种植体辅助上颌前方牵引的叁维有限元模型,模拟牵引力大小为4.9 N/侧,牵引方向与上颌牙合平面呈0°~50°斜向前下,分析各工况下上颌骨的位移趋势和变化规律。结果 L、Y型微钛板种植体辅助上颌前方牵引对上颌骨位移趋势的影响基本一致;上颌前方牵引时,上颌牙列有缩窄的趋势;牵引方向斜向前下与牙合平面呈在0°~20°时,上颌骨发生逆时针旋转,30°~50°时,上颌骨发生顺时针旋转。结论 (1)微钛板种植体的形态对前方牵引时上颌骨位移趋势影响较小;(2)上颌前方牵引时,上牙列有缩窄趋势;(3)上颌骨位移趋势会随着牵引方向的改变而不同,牵引方向斜向前下与牙合平面呈0°~20°时,对治疗反覆牙合患者有积极意义,30°~50°时,对治疗反牙合伴开牙合趋势的患者有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期刊2018年12期)

上颌前方牵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上颌前方牵引常被用于矫治生长发育期上颌骨发育不足引起的骨性Ⅲ类错■畸形,其能够有效地引导上颌向前生长,改善患者上颌骨发育不足的情况。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运用微种植体联合上颌前方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得到认可。该文将对微种植体联合上颌前方牵引治疗中的植入位点、牵引力值及方向、治疗时机、治疗效果的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上颌前方牵引论文参考文献

[1].于青青.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式牙合垫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的临床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2].朱零,阮文华.微种植体前方牵引在矫治上颌发育不足引起的骨性Ⅲ类错■中的研究进展[J].口腔医学.2019

[3].寇瑾,李峰山,柴宝义.上颌扩弓前方牵引辅助直丝弓矫治技术对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9

[4].马艳宁,武秀萍.上颌前方牵引前反复扩缩效果及上前牙稳定性的比较[J].口腔医学.2019

[5].史要鹏,田丽丽,吴福焱.恒牙早期前牙反■应用固定式垫联合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对照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6].姜卫.上颌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后骨性Ⅲ类伴上颌发育不足患者上气道变化的meta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9

[7].姜卫,夏松,月慧,李晓智.上颌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后骨性Ⅲ类伴上颌骨发育不足患者上气道变化的meta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19

[8].吴佩蓉,张志彬.固定式垫联合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9

[9].王鹏,苏哲君,张兴乐,尹雪莲,赵婵媛.改良前方牵引矫治器治疗上颌后缩畸形患者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8

[10].李雷,李宁宁,颜冬,吴聿淼,白璐.两类改良型微钛板种植体辅助上颌前方牵引时上颌骨位移趋势的叁维有限元分析[J].口腔医学.2018

标签:;  ;  ;  ;  

上颌前方牵引论文-于青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