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勇:用“心”铺就学生心灵成长之路论文

马勇:用“心”铺就学生心灵成长之路论文

【关键词】课程基地;多元智能;生涯规划;人格发展

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以下简称“姜堰二中”)以“青春文化”为核心,以江苏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基地——青春成长指导中心为载体,通过各种活动为学生铺就了一条过渡自然、衔接有序的青春成长之路,其中对青春期心理规律的把握和运用颇具启发借鉴意义。

一、发展多元智能,提升学习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即人类智能应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自我认知智能、人际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为当代教育心理学打开了一扇窗。应试教育下的学习评价大多只涉及前两种智能,那些善于了解自己、敏于共情他人、拥有运动天赋、富含艺术细胞的学生,却不能因其优势而获得核心认可,久而久之,自身能力与外部评价的不平衡往往引发自我认同不良、学习动机不足、亲子关系不畅等问题,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业成长。

习近平绿色发展理论考虑发展问题时,具有十分宽泛的视野。不仅注意到局部细节,而且考虑了战略大局;不仅正视现实问题,而且回溯过去,展望未来;不仅立足国内,而且综合考虑国际形势的变化发展。

姜堰二中为学生提供多元智能开发的多种渠道与空间,助其强化优势智能,回补学习短板。一是在校内开发多元智能。心理健康指导站开设多种团体辅导和兴趣社团,如:以感知觉统合训练开发学生的自我认知智能和身体—动觉智能,提升学习注意力和手眼协调力;以团体沙盘游戏辅导开发学生的人际智能和语言智能,提升合作、领导、沟通、执行、竞争、抗压能力;以瑜伽、健美操社团发展学生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和音乐智能,提升通感学习能力;在“八大文化节”中,以心理节指导学生认识自身智能特点,以秋游开发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以艺术节帮助学生释放才华,促进智能全面发展。二是在校外综合锻炼智能。在综合实践指导站,以现代农业体验、现代工业体验和生态湿地体验等项目培养学生的问题导向思维,提升综合解决能力。三是在家庭沉淀情绪智能。在“六个一”校长作业中,安排学生“做一些家务劳动、读一些有价值书籍”,让他们在朴素的行动与思考中,培养理性、平和、自信的心境,抵御厌学情绪侵蚀。

二、指导生涯规划,激发创新精神

青春的最大资本就是有无限可能和无穷创新,而青春的最大陷阱也恰恰在于选择太多、想法太多,导致迷茫。心理学家戴维·狄德曼和罗伯特·奥·哈拉根据人对自身和环境两个维度的了解程度,将个人生涯规划方式分为三类,即依赖型(了解环境,但不了解自己)、直觉型(了解自己,但不了解环境)和信息型(既了解自己,又了解环境)。

姜堰二中开设生涯规划校本课程,帮助学生尽早立志、精准立志。一是读懂自己,拓展创新视野。利用学生成长综合资源库帮助学生深刻了解自己,避免“依赖型”决策,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通过植树节,让学生“种下一棵理想树,见证青春成长路”,以仪式的力量奠基奋斗初心,奠定成长底色,抵御未来岁月的消磨。二是看清社会,强化创新动机。在“六个一”校长作业中,要求学生通过“访问一位成功人士、调查一个阶层的生活状况”,了解他人、洞察社会,避免“直觉型”决策,培养求新求变、适应未来、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三是学会管理,提升创新能力。通过科技节,引导学生紧跟科技发展脚步,把握时代创新脉搏,在科学项目实践中培养目标管理、时间管理和信息管理意识,养成“信息型决策”思维模式,与时俱进,成为灵动活泼的创新一代。

三、筑牢德育体系,型塑健全人格

青春期学生拥有奔腾不息的生命能量,但要获得幸福与成功的人生,还须配上一套足以驾驭这种能量的心理装置,这就是以高尚品德为核心的健全人格,主要表现为思想成熟、有责任感、有公德意识及助人之心。心理学家丹尼尔·巴特森提出,人们愿意为公共利益作贡献是出于四种心理力量,即利己主义、集体主义、利他主义和原则主义。一个人未来的最高成就水平取决于他融入时代大局、奉献广大人群、拥有心灵大爱的能力。让学生在青春期及时实现这种心灵的升华,是教育工作最大和最终的价值体现。

推荐理由:改革开放40年间,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该书全面梳理总结4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如实记录我国外贸进出口的运行轨迹,涉及主要贸易伙伴、贸易方式、贸易区域、贸易主体、贸易商品等方面,并附有全面翔实的贸易统计数据,对读者全面了解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历程,思考在新时代新起点实现外贸高质量发展,建设贸易强国等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个体品德的形成是个体社会化进程中将社会环境和教育情境所提供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不断内化的过程,姜堰二中遵循这一基本规律,建立“身心和谐、家校支持、社会理解”的德育体系,铺平学生“由爱至德”的人格发展道路。一是推己及人,树立爱的责任感。通过成人节、感恩节和师生节,引导学生学会承担责任、感恩父母、敬爱师长,保护学生与家庭、集体之间健康、美好的依恋心理,让学生在“感受爱”“感恩爱”的过程中积累亲社会人格的心理资本。二是将心比心,培养爱的感知力。通过家校互动指导站,帮助家长转变亲子观察视角、增强亲子沟通能力、提高亲子关系质量,让学生在被共情、被滋养的环境中完成人格塑造。三是走进生活,发展爱的同理心。在“六个一”校长作业中,要求学生“走访一个贫困家庭、访问一位75 岁以上的老人”,学会体恤他人、关爱社会、热爱生活,领悟健康和生命的可贵,使其品德修养从利己主义、集体主义驱动逐步走向利他主义和原则主义驱动,实现心灵的升华。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新视野(纪念版)[M].沈致隆,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

[2]申利侠.职业指导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95-96.

[3]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第19 版)[M].王垒,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577.

[4]谭顶良.高等教育心理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70.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88-0025-02

【作者简介】马勇,江苏警官学院(南京,210031)讲师,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频道《成长》栏目特聘心理专家。

标签:;  ;  ;  ;  ;  ;  

马勇:用“心”铺就学生心灵成长之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