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陶行知的幼儿科学教育观及其对幼儿科学教育研究

基于陶行知的幼儿科学教育观及其对幼儿科学教育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0医院幼儿园,116021)

摘要: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个巨大的幼儿科学思想宝库。既具有一定的丰富性同时又兼具中国特色。他的教育思想主张将幼儿科学教育作为科学教育的初级阶段同时他还倡导“科学下嫁”运动,提出将科学下嫁给儿童,培养儿童的科学认知能力以及思维方式。在我国的幼儿教育改革中,陶行知的幼儿科学教育思想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陶行知的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观念以及其精髓方面进行探讨,必将有助于推动我国现阶段幼儿科学教育的发展及改革。

关键词:陶行知;幼儿科学教育观;教育改革;意义

想到幼儿科学教育,我们难免会想到陶行知及他著名的教育思想。作为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非凡的教育实践以及极具创造性的教育观是留给教育工作者的一份宝贵遗产。它的教育思想与实践活动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民族性。在我国现代教育改革中依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陶行知的思想之所以在现代依旧被教育界视为珍宝,最重要的是他站在理论与实践的高度,指出了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意义。论述了系统化的幼儿科学教育理念,为我们提供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实用性的经验与方法。本文基于陶行知的幼儿科学教育思想及其对幼儿科学教育的研究探讨陶行知思想的基本观点及精髓,供我国当前教育界更好的实现幼儿科学教育改革。

一、陶行知幼儿科学教育观的主要内容

(一)我国幼儿科学教育的核心目标

保持和培养幼儿持久的好奇心以及探索热情是陶行知强调的幼儿科学教育的核心目标。陶行知理论针对的主要对象是小孩子。认为只有在小孩子身上,进行科学教育才能够培养他们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科学的天才。它还强调要想立刻实现中国的科学化,必须在小孩子身上培养出像爱迪生那样的科学家。他将科学教育称为“玩把戏”提倡让孩子自由的玩耍,不可加以制止。[1]他甚至认为在玩把戏中能够产生科学的小孩。可想而知陶行知在教育观念上还是有自己的思想的,他比较关注孩子的社会实践,提倡孩子在科学的玩耍中保持趣味性。同时,陶行知还提出了培养孩子的科学道德良知的重要性。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教育,能够让孩子产生好奇心,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去亲近自然、发现自然之美,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2]

(二)我国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

生活即教育,儿童的生活是儿童的教育,这是陶行知所提倡的幼儿科学教育内容。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获得生活经验,陶行知强调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必须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符合孩子的实践生活经验。让孩子感觉科学就在身边。陶行知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设计了不同的认知要求,内容就是现实生活中的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致,他甚至著有《儿童的度量衡》、《算学的把戏》等非常贴近幼儿社会实践的科学书籍,帮助幼儿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陶行知强调教学活动要活学活用,与时俱进。因而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要遵照社会需求、满足幼儿学习生活的需要。[3]

(三)我国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

陶行知强调教学做合一,其中最核心的部位是“做”。他主张幼儿科学教育要实现头脑、嘴巴、双眼、双手、时间和空间的解放。强调给孩子最基本的学习自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不同年龄幼儿学习的特点以及表现。鼓励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和形象进行分析探索,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对世界的全新认识。

(四)我国幼儿科学教育中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要用活的人去教活的人”这是陶行知推行的教育理念。放在现实教学中就是教师要尊重孩子,不能小看孩子,更要承认“儿童是活的”幼儿虽然不及其他年龄段的孩子心智成熟,但是他们同样也有自己的思想及思维方式。[4]对于不同的幼儿他们的性格也是不同的,他们也有不同的心理诉求以及情感需要。幼儿教育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相反幼儿教育很能彰显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最忌讳的就是用相同的标尺衡量同一个学生。这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是不符合学生发展特性的。同时教师也要用与时俱进的思想对幼儿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知识渴望以及保持对学习的兴致。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在学生中产生信任。在现代教学当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则扮演着辅助的角色。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帮助孩子独立自主的进行思考,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好的教学氛围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当中教师要放下身段与与孩子打成一片,积极参与到孩子的“玩把戏”当中,“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和谐的师生氛围中让教师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比如,幼儿在上泥塑课时,教师可以与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参与到孩子的手工实践当中去,与孩子一起体验泥塑的乐趣。[5]

二、陶行知幼儿科学教育观对现阶段我国幼儿科学教育的指导意义

(一)精确把握我国幼儿科学领域的主要学习方式及目标

幼儿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幼儿进行主动学习的根本动力。受幼儿年龄的影响其对学习的认识并不像成人那般强烈,然而好奇心及求知欲是每个幼儿都会具备的,甚至比成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强,因而要站在幼儿的求知欲上对他们进行科学教育。儿童的发展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其动作的发展,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幼儿的操作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运用多种动作或感官去探索,让幼儿在完全没有外部压力的情况下实现自身的全释放,进而完全自主能动的学习。

(二)重视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

学习品质的内容涵盖很多方面,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的方式方法、以及行为习惯等。学业知识固然是学习的一部分,但是幼儿的意志力的培养、科学道德教育等更是幼儿科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这些学习品质是伴随幼儿的一生的。[6]创造才是做的最高境界,因而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注意孩子的创造力的培养。虽然学习品质是看不着也是摸不着的东西,但是在教学当中万万不可忽略,学习品质的提高不管是对于幼儿现在还是今后的学习发展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家长启蒙作用的重要性

环境对于幼儿教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指学校的教学环境同时还有家庭的启蒙教育。完全开放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好奇心的培养起着推动作用。家长对于幼儿而言是人生中的第一位启蒙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对自己孩子的了解的优势为孩子创设各种学习情境,帮助孩子认知陌生而神奇的世界。同时家长要多带孩子进行亲子活动在加强亲子之情时还培养了孩子积极探索科学的热情。

结语:

陶行知的幼儿科学教育思想是对自身教育实战经验的科学总结,为我国现代科学教育改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他的教育理念中,好奇心和探索的热情是我国幼儿科学教育的核心目标。他强调教师在进行日常的教学时要紧贴幼儿的生活实践。“做”才是教和学的关键所在,在幼儿的教学当中,教师和家长同样都扮演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在呵护幼儿健康成长以及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借鉴陶行知的幼儿科学教育思想,对加强我国幼儿科学教育的改革,促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许琼华.陶行知幼儿科学教育思想述评[J].教育探索,2009,01:8-9.

[2]赖娟华.浅谈激发小班幼儿科学探究兴趣的策略——以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视角[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05:116-118.

[3]芦苇.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东南亚纵横,2002,10:60-63.

[4]徐明聪.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学前教育研究,2000,01:19-21.

[5]黄玉华.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教育导刊,1994,07:43-46.

[6]覃江梅.幼儿科学教育存在的偏差及其应对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03,12:43-45

标签:;  ;  ;  

基于陶行知的幼儿科学教育观及其对幼儿科学教育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