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基催化剂论文_兰美晨,沈伯雄,王建桥,赵朋

导读:本文包含了镍基催化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催化剂,稀土元素,海泡石,稀土金属,甲烷,碳化硅,水蒸气。

镍基催化剂论文文献综述

兰美晨,沈伯雄,王建桥,赵朋[1](2019)在《不同活性炭负载的镍基催化剂上废塑料裂解制碳纳米管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椰壳炭、竹炭和木炭叁种活性炭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炭负载金属镍的催化剂,考察其在废塑料裂解制备碳纳米管过程中的催化反应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拉曼光谱仪、同步热分析仪、比表面积分析仪等手段分析了催化剂和产物碳纳米管的形貌和结构。结果表明,椰壳活性炭为载体制备的镍基催化剂上碳纳米管产量最高、石墨化程度最好。以椰壳活性炭为载体制备的镍基催化剂为例,研究了反应温度和镍负载量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于慧云,马敬环,刘莹,张欢,陈苏战[2](2019)在《掺杂稀土元素的镍基催化剂对水合肼的催化降解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液相共还原法制备掺杂稀土元素的镍基催化剂,并采用多种表征手段进行表征分析,对催化剂制备过程中不同因素对催化性能的影响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稀土元素La的加入可以改变镍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减小粒径,促进纳米颗粒的分散,提高催化剂活性和氢气选择性。当Ni/La=9∶1时,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氢气选择性,当温度为70℃时,催化剂的转换频率为65.79h~(-1),H_2的选择性为99.8%。过渡元素Mo的加入改变了催化剂的核外电子结构,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涂言言[3](2019)在《镍基核壳电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日益突出,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氢能等各种新型绿色能源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其中,氢能因其丰富的资源、环保、可再生、高能量密度等特点而备受关注。电催化制氢技术由于其高的转换效率、绿色环保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其中电解水和电解尿素制氢因其技术成熟度高、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环保无污染而备受关注。但是由于电催化制氢过程中涉及复杂的电子转移过程,尤其是阳极的析氧反应(OER)和尿素氧化反应(UOR),本质上反应迟缓需要比较大的外界能量来驱动反应,而且大多需要昂贵的贵金属基催化剂才能实现促进这一电催化氧化过程。然而,这些贵金属高成本和稀缺储备可能对它们在能源相关领域的广泛应用构成重大的障碍。因此,开发高效、低成本、稳定、环保的电催化剂,以实现优异的OER和UOR性能是一个迫切而又具有挑战性的课题。镍基材料由于成本低廉、储量丰富,并且在碱性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OER和UOR活性,因此镍基催化剂在电催化制氢方面极具发展前景。但是,相对于贵金属基催化剂,镍基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仍有一定的差距。为了进一步提高催化活性,构建“核-壳”结构,利用核壳之间的协同作用,协同推进电催化氧化反应,可以有效的提高催化活性的提升,并且可能实现电催化剂的多功能化。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成功制备了Au@NiO核壳纳米粒子,并且在碱性条件下对其进行了UOR活性测试。实验结果显示制备的Au@NiO核壳纳米粒子具有优异的UOR活性和稳定性。通过核壳之间的协同效应,并且金纳米粒子作为核可以诱发电子效应,改变外层氧化镍的电子结构,进而提高氧化镍的电催化活性。(2)成功制备了FeOOH@Ni(OH)_2复合纳米片阵列,并测试了其电催化性能。由于FeOOH和Ni(OH)_2之间强电子相互作用以及协同作用,可以有效的提高电导性,促进电荷转移,进而增强了电催化性能,并且实现了电催化剂的多功能化。结果表明,该FeOOH@Ni(OH)_2纳米片复合材料电催化剂在碱性条件下具有优异的OER、UOR和EOR活性,并且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9-06-27)

刘殊壮,黎志敏,罗仕忠,敬方梨[4](2019)在《碳纳米管负载镍基催化剂对甘油水蒸气重整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硝酸盐为前驱体,CNTs为载体,采用简单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NiO含量的催化剂3Ni-CNTs、 5Ni-CNTs、 10Ni-CNTs和15Ni-CNTs(NiO含量分别为3.0%、 5.0%、 10.0%和15.0%),通过X-射线衍射(XRD)、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氢气程序升温脱附(H_2-TPD)、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透射电镜(TEM)对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并考察其对甘油水蒸气重整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5Ni-CNTs的催化性能最好,在375℃条件下,甘油转化率和氢气选择性分别为100%和72.9%。(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9年07期)

陈楠,岑洁,姚楠[5](2019)在《适用于甲烷干重整反应的镍基催化剂》一文中研究指出Ni基催化剂常用于甲烷干重整(DRM)反应,但是在反应过程中易因积碳和烧结而失活,影响催化剂的性能。在DRM反应机理、反应温度与积碳的关系、Ni基催化剂烧结团聚、优化Ni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等方面综述了适用于DRM反应的Ni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设计具有更佳抗积碳和抗烧结性能的Ni基催化剂提供理论和研究依据。(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期刊2019年06期)

李晓静[6](2019)在《改性镍基海泡石催化剂催化重整生物油模型物制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氢能是世界公认的清洁能源,大力开发和利用氢能可减少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问题。使用生物油进行催化重整制氢,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前景的制氢途径之一。本文以苯酚∶乙醇摩尔比为1∶2的混合物作为生物油模型化合物,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水蒸汽催化重整制氢研究,研究改性镍基海泡石催化剂在催化重整反应中制氢性能,并探索了该工艺的最佳反应条件。利用海泡石(SEP)为载体,采用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Ni/La-SEP催化剂,其中金属La作为助剂改性SEP。采用N_2脱附-吸附、XRD、H_2-TPR、TEM、XPS及H_2脉冲化学吸附等现代表征方法对催化剂性质进行了分析。在自制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苯酚和乙醇的水蒸汽催化重整制氢实验,分别考察催化剂种类、S/C和反应时间等工艺反应条件对生物油模型物催化重整反应制氢的影响。表征结果表明,在Ni/SEP催化剂中加入助剂La可以降低其晶粒尺寸,提高金属分散度,并可增强其氧化还原能力及提高金属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600~oC,S/C=1.7、WHSV=5.4 h~(-1)的工艺条件下,Ni/10La-SEP催化剂表现出最佳活性及良好的稳定性,碳转化率和H_2产率最高可达到92.1%和87.6%,且50h内未其见失活。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含量为10wt%的稀土金属(La、Ce)改性镍基催化剂。采用XRD、H_2-TPR、SEM-EDS、高倍TEM等表征催化剂性质。考察了催化剂、反应温度、S/C和WHSV等参数对苯酚和乙醇催化重整制氢的影响。研究表明,重整反应温度为650oC及S/C为8~10,WHSV为2h~(-1)时,在Ni/La-SEP催化剂上H_2产率达到最高(79.1%)。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含量为10wt%的碱金属(Mg、Ga)改性镍基催化剂,采用XRD、TPR以及SEM等表征研究催化剂的性能与结构,以苯酚和乙醇的混合物为生物油模型物,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和反应时间对重整制氢的影响,从而研究催化剂的性能。结果表明:碱金属可以有效提高镍基催化剂的性能。另外,Ni-Mg/SEP催化剂性能最优。通过多组实验,在制氢最佳工艺条件下,H_2产率最高达到70.6%。最后对系列催化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La的加入可最为显着地增强镍基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其碳转化率和H_2产率最高可达92.1%和87.6%,且50h内未见失活。图31表9参106。(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3)

商江伟[7](2019)在《镍基催化剂脂肪酸甲酯加氢脱氧及产物异构化反应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化石能源的短缺及其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将从餐厨垃圾中回收的油脂和地沟油转化为生物柴油是目前国内外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利用滴流床反应器,以脂肪酸甲酯为餐饮废油的模型物,进行了镍基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并将脂肪酸甲酯进行加氢脱氧及产物异构化,制取低温流动性好的生物柴油,显着提高了转化率及产物异构化率。研究了NiCu/SAPO-11系列催化剂的结构及其催化脂肪酸甲酯加氢脱氧及产物异构化反应的性能。由N_2吸附脱附测试发现,诸催化剂的吸脱附等温线均属于IV型等温线,表明催化剂为介孔材料。通过NH_3-TPD、Py-IR测试可知,相比Ni/SAPO-11,双金属NiCu/SAPO-11催化剂虽然酸量有所减少,但原有的酸位点仍明显存在。通过H_2-TPR和TG分析可以得出,使用后且未做处理的催化剂3Ni1.4Cu/SAPO-11比同样条件下的3Ni/SAPO-11催化剂显示出更少的积炭量,说明铜的引入能一定程度上抑制催化剂的表面积炭现象。综合催化反应性能测试结果推测,镍、铜与载体之间可能存在的协同作用,NiCu/SAPO-11呈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进一步考察发现,双金属3Ni1.4Cu/SAPO-11催化剂具有相对较优的催化性能,当反应压力1.5 MPa,温度400℃,重时空速2.6 h~(-1),氢油体积比1200时,脂肪酸甲酯转化率、C_(15-18)收率和异构化率分别为99.7%、90.17%和35.99%。关于NiCo/SAPO-11催化剂,通过N_2吸附脱附表征分析可知,引入镍、钴金属组分后,SAPO-11载体的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都相应减少。同时还发现,较高钴负载量时催化剂的平均孔径仍保持相对较大,可能是由于Ni、Co组分与载体SAPO-11的强相互作用,钴不仅提高金属颗粒分散性,而且有助于抑制热处理过程中金属颗粒的聚集。通过Py-IR测试分析,证实NiCo/SAPO-11催化剂中Br?nsted酸的存在。TEM观察和EDX光谱图表征,可以发现在3Ni6Co/SAPO-11催化剂中有类似镍钴固溶体的存在。通过对钴负载量的考察,发现当钴负载量为6%时,催化剂活性相对较优,当温度为400℃时,脂肪酸甲酯的转化率高达100%,C_(15-18)的收率可达到93.0%,异构化率为36.1%。作为对比,考察了镧负载量对NiLa/SAPO-11催化剂的反应性能。当镧负载量为1.5%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相对较优。当反应温度400℃,压力1.5 MPa,重时空速2.6 h~(-1),氢油体积比1200时,催化剂催化活性相对较优,脂肪酸甲酯转化率、C_(15-18)收率和产物异构化率分别为99.8%、96.62%和32.77%。因此,镍钴催化剂相对镍铜、镍镧催化剂催化脂肪酸甲酯加氢脱氧及产物异构化表现出相对较优的催化性能。(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胡顺友[8](2019)在《离子液体改性镍基催化剂及其催化α-蒎烯立体选择性加氢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蒎烯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萜类化合物之一,主要来源于松属植物分泌的松脂经蒸馏而得到松节油。其中蒎烯加氢反应的产物有顺式蒎烷和反式蒎烷两种,顺式蒎烷具有非常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可以合成多种中间体比如芳樟醇、二氧月桂烯醇、香茅醇以及玫瑰醚。过渡金属镍常应用于催化加氢反应,包括雷尼镍、纳米镍、负载型镍基催化剂、非晶态镍基催化剂以及其他元素掺杂的镍基催化剂等。虽然催化剂的活性很高但是对顺式蒎烷的选择性并不如贵金属铑催化剂。离子液体又称为室温离子液体,在催化反应中可以作为反应溶剂、催化剂以及活性组分的修饰剂。将离子液体均匀涂覆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形成单分子层的离子液体薄膜(SCILL),由于单分子层离子液体薄膜只有几个纳米厚度,其对催化反应造成的传质传热影响可以忽略,节约了离子液体的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本研究使用了废弃的重油流态化催化裂化(DF3C)触媒作为催化剂的载体。DF3C由于在使用过程中表面积累了大量的有机物以及重金属成分比如镍、钒、铁等而导致催化剂失活,DF3C一般通过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但是这种处理方式严重污染了地下水,危害人类的健康,是一种环境不友好的方式,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如下:以N-甲基咪唑、1-氯丙醇以及四氟硼酸钠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加热的方式经过两步合成法制备N-(2-羟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并采用1HNMR以及FT-IR进行表征分析。采用等体积浸渍法以及程序升温还原技术制备DF3C负载镍催化剂(Ni/DF3C)。将制备的镍基催化剂与不同离子液体含量的丙酮溶液进行湿法浸渍制备不同离子液体负载量的催化剂(IL-Ni/DF3C)。通过氮气吸附脱附测试、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等分析技术对催化剂进行形貌结构的表征分析。氮气吸脱附测试表明经过焙烧后的DF3C的比表面积增加,说明未处理的DF3C催化剂表面有大量的积炭存在;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DF3C是由A1203、ZSM-5以及Y分子筛构成,离子液体的涂覆对镍的晶型结构并没有很大的影响。使用FT-IR检测离子液体分子的结构组成;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表明经过离子液体修饰后的镍基催化剂会有一定的化学位移,说明离子液体与催化剂的活性位存在一定的化学作用力。将IL-Ni/DF3C应用于蒎烯催化加氢反应中,考察了不同离子液体涂覆量对催化剂加氢反应活性以及选择性的影响,经过离子液体修饰后的催化剂对顺式蒎烷的选择性有较大的提高,在110℃、H2压力5.5MPa、135min后α-蒎烯的转化率可以达到00(?)左右,顺式蒎烷的选择性为08(?)。探究了温度以及氢气压强对反应速率以及转化率的影响,升高温度以及氢气压强对反应速率以及转化率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对顺式蒎烷的选择性影响并不是很大。对催化剂的使用寿命进行了测试,无离子液体修饰的镍基催化剂在重复使用4次之后催化剂的活性有着很明显的减弱,离子液体改性后的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在重复使用13次之后都能保证较高的催化活性,说明离子液体能够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同时还能够起到对活性金属镍的保护作用。重复使用13次催化剂的活性以及选择性有所减弱主要由离子液体在多次循环使用过程中存在离子液体的流失造成的。为进一步研究SCILL型催化剂,使用活性炭为催化剂载体,采用湿法浸渍以及程序升温还原技术制备了活性炭负载的镍基催化剂(Ni/C),通过等体积浸渍的方式将催化剂与不同离子液体含量的丙酮溶液进行浸渍,制备了不同离子液体负载量的催化剂,采用TEM、XRD、XPS以及BET等分析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将不同离子液体负载量的Ni/C催化剂用于α-蒎烯催化加氢反应,考察了温度、氢气压强以及离子液体负载量对催化剂活性以及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以DF3C为载体的催化剂效果一致。对催化剂的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催化剂重复使用11次,催化剂的活性以及选择性均未有明显的降低。(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张博格[9](2019)在《镍基非贵金属多元复合双功能电催化剂制备及全水分解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导致了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与不可修复的环境破坏问题,化石燃料的不断消耗,激发了人们对能源危机的高度关注,人们迫切地开始寻找可持续的不可再生资源的替代品。氢能以其清洁安全、无污染可再生的优点受到广泛关注。在众多制氢方法当中,太阳能驱动的电解水制氢可以利用地球上取之不竭的水资源,制备高纯度氢气。电解水制氢的瓶颈在于反应过程中过电势较大,尤其阳极析氧过电势,因此研究开发能够降低全水分解过程析氧过电势、具有高催化析氢活性及体系稳定性的双功能催化剂具有深远研究意义。通过试验优化,分别制备了镍基二元、叁元的非贵金属复合双功能电催化剂,通过采用SEM、XRD、XP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采用电化学工作站考察了其在1.0 MKOH碱性电解液中催化析氢、析氧性能。在此基础上,对催化机理进行探讨。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了 3D花球状Ni3S2/MoS2纳米异质结双功能催化剂。实验表明,在电流密度为10mA.C·cm-2时析氢、析氧对应的过电势分别为184 mV,116mV。应用于全水分解时,电流密度达到10mA·cm-2时,只需1.525 V外加电压。主要原因是硫化镍在反应过程中被氧化会产生活性析氧物质NiO,MoS2的边缘硫提供了催化析氢的活性位点,以及2H相MoS2与Ni3S2之间形成异质结界面,加速了电荷转移与质子的传递过程,提高水分解性能。(2)通过两步水热制备了海胆状叁元复合纳米双功能电催化剂Mn02/NiMoS。实验表明,催化剂仅需要1.514 V外加电压即可达到10 mA·cm-2,且持续工作20小时依然具有高催化活性和稳定的形貌。主要原因有:一是催化剂宏观上是3D结构,微观上表现为2D纳米片与1D纳米棒的复合,介孔结构提供了大量的催化反应活性位点。二是实验表明,催化剂仅需要1.514 V外加电压即可达到10mA·cm-2,且持续工作20小时依然具有高催化活性和稳定的形貌,是贵金属催化剂的可靠替代品。MnO2的晶型为δ-Mn02,这种富含高浓度钾离子存在的MnO2中充满了缺陷,而缺陷浓度大又OH*及OOH*等析氧活性中间产物提供了大量的反应活性位点,从而提高了催化剂催化析氧和全水分解性能。(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宋奇[10](2019)在《碳化硅负载镍基催化剂的制备与低温CO甲烷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燃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人类生活和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需求量与日俱增。然而,天然气储量和产量严重不足,已经无法有效满足目前的需要。目前,人工合成天然气已经成为缓解目前天然气短缺的有效手段,特别是通过煤制合成气、焦炉煤气、电石气等原料制备合成天然气,也就是CO甲烷化的过程。其中,负载型镍基催化剂因其高活性而被广泛应用于一氧化碳甲烷化反应。通常,镍基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但是在高温下活性组份容易产生烧结和积碳现象影响催化剂的使用寿命。碳化硅具有较高的热导率、优异的机械性能和宽带系半导体特性,作为载体制备的镍基催化剂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在本文中,主要研究了SiC负载Ni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低温CO甲烷化性能,详细内容如下:一、蛭石基SiC负载Ni基催化剂及其低温CO甲烷化性能的研究。采用天然矿物蛭石(VMT)为原料成功制备了多孔SiC陶瓷材料,并成功用于载体制备了CO甲烷化催化剂Ni/VMT-SiC。与商用SiC相比,蛭石基SiC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制备的Ni/VMT-SiC具有优异的Ni纳米颗粒分散性和较强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在300 ~oC下的CO转化率和CH_4选择性分别为92.3%和81.2%,远高于Ni/COM-SiC的CO转化率(87.1%)和CH_4选择性(77.6%)。甚至在250 ~oC,Ni/VMT-SiC也表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活性,CO转化率可达83.2%。二、碳化硅负载富缺陷Ni基催化剂及低温CO甲烷化性能的研究。采用工业废弃物微硅粉(SF-SiO_2)为原料成功制备了多孔SiC陶瓷材料,负载的Ni纳米颗粒具有丰富的缺陷活性位点。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富含缺陷的Ni/SF-SiC对H_2和CO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吸附能分别为4.88 eV和1.84 eV,可有效增强反应的活性。在350~oC时,Ni/SF-SiC催化剂的CO转化率和CH_4选择性分别为99.1%和85.7%。在300 ~oC,Ni/SF-SiC催化剂的CO转化率和选择性分别为98.2%和80.5%,表现出较好的低温催化活性。叁、稀土助剂La改性Ni/SiC催化剂及低温CO甲烷化性能的研究。成功制备了稀土助剂La改性Ni/SiC催化剂,助剂La有效地提升了活性金属Ni的分散性,减少了Ni的粒径尺寸。当助剂La的添加量为3%时,3%La-Ni/SiC催化剂活性的达到最佳,在在300 ~oC时,CO转化率和CH_4选择性分别为97.8%和87.0%。在低温下也表现出了优异的低温活性,在250 ~oC时,CO转化率和CH_4选择性分别为95.9%和85.1%。(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9-06-01)

镍基催化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液相共还原法制备掺杂稀土元素的镍基催化剂,并采用多种表征手段进行表征分析,对催化剂制备过程中不同因素对催化性能的影响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稀土元素La的加入可以改变镍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减小粒径,促进纳米颗粒的分散,提高催化剂活性和氢气选择性。当Ni/La=9∶1时,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氢气选择性,当温度为70℃时,催化剂的转换频率为65.79h~(-1),H_2的选择性为99.8%。过渡元素Mo的加入改变了催化剂的核外电子结构,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镍基催化剂论文参考文献

[1].兰美晨,沈伯雄,王建桥,赵朋.不同活性炭负载的镍基催化剂上废塑料裂解制碳纳米管性能[J].燃料化学学报.2019

[2].于慧云,马敬环,刘莹,张欢,陈苏战.掺杂稀土元素的镍基催化剂对水合肼的催化降解性能[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3].涂言言.镍基核壳电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济南大学.2019

[4].刘殊壮,黎志敏,罗仕忠,敬方梨.碳纳米管负载镍基催化剂对甘油水蒸气重整的性能研究[J].合成化学.2019

[5].陈楠,岑洁,姚楠.适用于甲烷干重整反应的镍基催化剂[J].石油化工.2019

[6].李晓静.改性镍基海泡石催化剂催化重整生物油模型物制氢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9

[7].商江伟.镍基催化剂脂肪酸甲酯加氢脱氧及产物异构化反应性能[D].河南大学.2019

[8].胡顺友.离子液体改性镍基催化剂及其催化α-蒎烯立体选择性加氢反应研究[D].广西大学.2019

[9].张博格.镍基非贵金属多元复合双功能电催化剂制备及全水分解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9

[10].宋奇.碳化硅负载镍基催化剂的制备与低温CO甲烷化性能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前驱体、载体与负载型催化剂的产品照...催化剂内部及表面元素分布图镍基催化剂的还原TG曲线镍基催化剂的SEM照片不同载体制备的镍基催化剂硫化...镍基催化剂中Ni(2p)的XPS谱

标签:;  ;  ;  ;  ;  ;  ;  

镍基催化剂论文_兰美晨,沈伯雄,王建桥,赵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