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配方乳论文_马雯,林加建,华家才,姜艳喜,储小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婴儿配方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乳粉,配方,婴儿,丙烯酰胺,脂肪酸,奶粉,乳脂。

婴儿配方乳论文文献综述

马雯,林加建,华家才,姜艳喜,储小军[1](2019)在《婴儿配方乳粉加速实验和常温实验营养素衰减率对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婴儿配方奶粉因含有丰富的营养素而使其保质期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为了快速判断食品的保质期,在产品研发初期对食品货架期的研究一般以温度为加速因子。为了对照婴儿配方乳粉加速实验和常温实验过程中营养素的衰减情况,本文研究了婴儿配方乳粉加速实验和常温实验过程中营养素的衰减率。结果显示,对于同一种营养素,加速6个月和长期24个月衰减率较接近。在婴儿配方奶粉研发过程中,可通过加速实验预先判断产品的保质期,但保质期的最终确认,必须通过长期实验确定。(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添加剂》期刊2019年10期)

[2](2019)在《新加坡修订并执行新的婴儿配方乳粉标签和广告要求》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新加坡环境和水资源部发布有关《食品条例》的2号修正案,修订关于婴儿配方乳粉的标签和广告要求,主要涉及条例第252条(婴儿配方乳粉产品标准)和254条(婴儿配方乳粉的标签要求),修正内容于2019年9月1日起正式生效。一、有关婴儿配方乳粉标签和广告要求修订背景介绍继2017年11月修订《食品销售法》(SOFA)以加强消费者保护后,新加坡食品局(SFA)提议对应修订《食品条例》,以加强对婴儿配方奶粉的标签和广告要求。2017年(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卫生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谭越峰,梁栋,韩军花,张立实[3](2019)在《我国市售婴儿配方乳粉油脂配料使用情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当前我国市售婴儿配方乳粉的油脂配料添加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脂肪酸构成和营养价值,为制定产品相关标准和提升婴儿配方乳粉营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注册信息查询,收集婴儿配方乳粉标签标识的注册信息,整理归纳其油脂配料的种类、组合、位序、标识含量情况,分析其脂肪酸提供现状,并对牛乳基配方粉和羊乳基配方粉的添加情况进行比较,均数和率的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完成。结果共纳入269个婴儿配方乳粉注册信息,涵盖99个国内外品牌,其中牛乳基配方粉202个,羊乳基配方粉67个。种类上,主要的油脂配料有10种,其中葵花籽油和椰子油添加率最高,分别占全部产品的88%和76%,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叁酯强化率较高,约占全部产品38%,棕榈油和棕榈仁油等在脱脂乳粉原料的产品中添加率高于全脂乳粉产品(P<0.05)。组合上,添加了4种油脂配料的产品最多,约占全部产品的38%,超过50%的产品使用了4种及以上的配料种类,所有产品均添加了不少于2种的油脂配料。位序上,25%的产品所添加的玉米油含量最高,23%的产品中葵花籽油添加量最高。牛乳基配方粉和羊乳基配方粉的油脂配料添加种类、位序、组合、标识含量存在差异,其中牛乳基配方粉的α-亚麻标识含量显着高于羊乳基配方粉(P<0.05)。结论现我国婴儿配方乳粉中的油脂配料种类繁多,主要有全脂乳原料、各类植物油和奶油。葵花籽油和菜籽油分别是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主要补充来源,椰子油因其具有乳香风味在产品中广泛使用,棕榈油是棕榈酸的重要补充来源,同时大多数产品考虑到了SN-2位棕榈酸的强化。配料组合多样,仅使用1种油脂配料不能满足我国对脂肪酸含量的要求。大多数产品中,葵花籽油和菜籽油是补充脂肪酸含量的主要植物油。因不同乳基造成的产品气味和营养成分的不同,其油脂配料的使用情况也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09-20)

燕声[4](2019)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婴儿配方乳粉禁用“进口奶源”等表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发布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在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上征求意见,规定婴幼儿奶粉标签、说明书禁用“进口奶源”“源自国外牧场”“生态牧场”“进口原料”“原生态奶源”等模糊信息字样,也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本文来源于《保健时报》期刊2019-07-04)

崔东影[5](2019)在《巴氏杀菌婴儿配方乳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巴氏杀菌婴儿配方乳作为一种新型乳基液体婴儿配方食品,与目前婴儿配方食品相比具有安全、方便、营养全面等特点。当前我国婴儿配方食品市场上主要以婴儿配方奶粉为主,婴儿配方乳在国内处于起步阶段,超高温灭菌可导致牛奶自身及添加的免疫物质活性的丧失及部分蛋白质变性。在目前普遍使用的几种加热处理方式中,巴氏杀菌对乳清蛋白变性的影响最小,可最大程度地保留乳中免疫物质活性。本文旨在研制一款巴氏杀菌的婴儿配方乳,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标准(GB 10765-2010),利用Excel软件、Matlab 7.0设计优化出巴氏杀菌婴儿配方乳的最佳配方。该配方的氨基酸模式、脂肪酸模式、微量元素含量都符合婴儿配方食品标准,且与母乳接近。为保证其安全性,要求选自健康牛产的,细菌总数尽可能低的的牛乳为原料,配以其它除菌技术,经过巴氏杀菌生产高品质的婴儿配方乳。通过动物实验,验证该产品营养及功效性。研究中以4周龄SPF级SD大鼠为研究对象,以基础日粮、市售常温婴儿配方乳、市售婴儿配方乳粉为对照,采用ELISA法测定巴氏杀菌婴儿配方乳对大鼠血液细胞因子(IL-2、IL-4、IFN-γ、TNF-α)和溶菌酶分泌水平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婴儿配方乳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巴氏杀菌婴儿配方乳与基础饲粮组和市售婴儿配方乳组比,能够显着提高大鼠的体重,促进生长发育;显着上调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和溶菌酶的分泌,上调了大鼠全血中CD3+、CD4+、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且CD4+/CD8+T淋巴细胞的比值处于正常范围。说明其会促进SD大鼠生长及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基于16S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大鼠结肠粪便中微生物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及门、属水平的物种组成。叁组婴儿配方食品均提高了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均匀度;在门水平上,本产品显着提高了大鼠厚壁菌门、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变形菌门的丰度;在属水平上,显着提高了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乳杆菌的相对丰度,降低了致病菌如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克雷伯菌的相对丰度。这一结果与母乳喂养婴儿实验得到的趋势是一致的。结果表明,本产品能够显着促进肠道益生菌增殖,抑制肠道致病菌,从而有效改善大鼠肠道菌群的微生态。本研究为巴氏杀菌婴儿配方乳的实际生产及推广应用奠定了科学基础。(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郑姗,于景华,刘晓辉,骆志刚[6](2019)在《乳脂肪球膜中的脂类及其在婴儿配方乳粉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母乳被认为是新生婴儿早期所需营养的黄金标准。改善婴儿配方乳粉的最好办法除了模拟母乳的成分外,越来越多的关注点集中在乳脂肪球的结构上,并且对乳脂肪球膜(milkfatglobulemembrane,MFGM)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本文综述MFGM的结构与组成以及近年来在婴儿配方乳粉中补充MFGM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得到近期临床研究的支持。基于啮齿动物的研究表明,在婴儿配方乳粉中添加MFGM对肠道消化、生理健康和炎症保护有好处,同时,大量人体实验表明,补充MFGM对婴儿的神经认知发育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婴儿配方乳粉中MFGM的添加量及安全性问题仍是不确定的。(本文来源于《乳业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乌江雨[7](2019)在《几种常用植物油在婴儿配方乳粉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牛乳是婴儿配方乳粉的基本原料之一。牛乳和母乳较为接近,总脂肪含量差异不大,但脂肪酸组成差异较大。主要分析了几种常见植物油在婴儿配方乳粉中的应用,旨在为从事婴儿配方乳粉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乳业》期刊2019年03期)

王梦颖,卢跃鹏,刘嵩,陈丹[8](2019)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婴儿配方乳粉中丙烯酰胺的残留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测定方法检测婴儿配方乳粉中丙烯酰胺残留量。该方法经水溶解样品后,乙腈去蛋白,正己烷除去脂肪,HLB柱净化,采用电喷雾串联质谱进行定性定量测定。丙烯酰胺浓度为(1~200)ng/m L时线性良好(r>0.999),在(10~100)ng/m L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90%~110%,相对标准偏差为0.30%~6.20%,检出限为4.0μg/kg。该方法线性良好、准确度高,可满足婴儿配方乳粉中丙烯酰胺残留量测定的需要。(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赵铭琪,张宏达,王立娜,李晓东,冷友斌[9](2019)在《婴儿配方乳粉中低聚糖添加量对肠道益生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低聚糖是婴儿配方乳粉中重要成分,而目前国家标准对低聚糖允许添加范围规定非常广泛,导致各品牌婴儿配方乳粉中低聚糖含量差异非常显着。通过体外研究了低聚半乳糖和低聚果糖添加量及配比对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活菌数的影响,同时利用动物实验研究了不同低聚糖剂量组的婴儿配方乳粉对小鼠肠道推动及粪便排泄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国家标准允许范围内(≤6.45 g/100 g),随着低聚糖总添加量的增加,2株菌活菌数均呈现显着上升趋势(P<0.05),当添加量为5.5 g/100 g,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活菌数分别为4.93×10~9 cfu/mL和8.6×10~9 cfu/mL,随后添加量的增加对2株菌的活菌数影响不显着(P>0.05)。而不同低聚半乳糖和低聚果糖的混合比例对2种菌的活菌数存在显着性影响,当二者比例为8:2时,2种菌的活菌数均最大。通过动物验证实验得出,不同剂量组小鼠的首次排便时间、粪便量以及小肠推进运动存在显着差异(P<0.05),且喂养含5.5 g/100 g低聚糖乳粉的高剂量组小鼠的上述3项指标均达到对照组水平。最终确定乳粉中低聚糖的最适添加量为(5.5±0.5)g/100 g。(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陈文亮,苏米亚,贾宏信,齐晓彦[10](2019)在《α-乳白蛋白的功能特性及其在婴儿配方乳粉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α-乳白蛋白是母乳蛋白质的重要成分,α-乳白蛋白的母乳化是婴儿配方乳粉模拟母乳蛋白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α-乳白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和立体结构两方面介绍α-乳白蛋白的结构,论述α-乳白蛋白的功能特性及其在婴儿配方乳粉中的应用,为广大婴儿配方乳粉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乳业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婴儿配方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日,新加坡环境和水资源部发布有关《食品条例》的2号修正案,修订关于婴儿配方乳粉的标签和广告要求,主要涉及条例第252条(婴儿配方乳粉产品标准)和254条(婴儿配方乳粉的标签要求),修正内容于2019年9月1日起正式生效。一、有关婴儿配方乳粉标签和广告要求修订背景介绍继2017年11月修订《食品销售法》(SOFA)以加强消费者保护后,新加坡食品局(SFA)提议对应修订《食品条例》,以加强对婴儿配方奶粉的标签和广告要求。2017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婴儿配方乳论文参考文献

[1].马雯,林加建,华家才,姜艳喜,储小军.婴儿配方乳粉加速实验和常温实验营养素衰减率对照分析[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9

[2]..新加坡修订并执行新的婴儿配方乳粉标签和广告要求[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9

[3].谭越峰,梁栋,韩军花,张立实.我国市售婴儿配方乳粉油脂配料使用情况分析[C].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4].燕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婴儿配方乳粉禁用“进口奶源”等表述[N].保健时报.2019

[5].崔东影.巴氏杀菌婴儿配方乳的研制[D].东北农业大学.2019

[6].郑姗,于景华,刘晓辉,骆志刚.乳脂肪球膜中的脂类及其在婴儿配方乳粉中的应用[J].乳业科学与技术.2019

[7].乌江雨.几种常用植物油在婴儿配方乳粉中的应用[J].中国乳业.2019

[8].王梦颖,卢跃鹏,刘嵩,陈丹.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婴儿配方乳粉中丙烯酰胺的残留量[J].食品科技.2019

[9].赵铭琪,张宏达,王立娜,李晓东,冷友斌.婴儿配方乳粉中低聚糖添加量对肠道益生功能的影响[J].食品科技.2019

[10].陈文亮,苏米亚,贾宏信,齐晓彦.α-乳白蛋白的功能特性及其在婴儿配方乳粉中的应用[J].乳业科学与技术.2019

论文知识图

(叁) 国家标准婴儿配方乳粉产品标准...(叁) 国家标准婴儿配方乳粉产品标准...(叁) 国家标准婴儿配方乳粉产品标准...(叁) 国家标准婴儿配方乳粉产品标准...阪崎肠杆菌不及格批次生产日期脱脂牛乳、婴儿配方乳、婴儿

标签:;  ;  ;  ;  ;  ;  ;  

婴儿配方乳论文_马雯,林加建,华家才,姜艳喜,储小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