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雷:马克思主义文本关切现实的典范——评《马克思主义文本与现实的对话》论文

刘雷:马克思主义文本关切现实的典范——评《马克思主义文本与现实的对话》论文

摘 要: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文本的研究颇多,取得了较丰富的理论成果。如何搭建文本与现实之间的“桥梁”,既研究文本、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本真原意,又关切现实、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从而解决文本与现实之间的某些问题,实为当前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中的薄弱之处。《马克思主义文本与现实的对话》一书,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观点,在研究方法、结构体系、主题思想和学习范式上,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有益探索。“打通”文本与现实之间的“隔阂”,使之成为当前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力作,具有丰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本 中国现实 《马克思主义文本与现实的对话》

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际,谭培文的著作《马克思主义文本与现实的对话》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立足马克思主义文本,关切中国现实,潜心学术研究取得的系列重要理论成果。

一、该书的主要内容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话语权建设的问题。马克思用道德哲学化方法(新世界观)论人,创立了以现实的个人为前提的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个人自由个性是共产主义“真实的联合体”中“全面发展的个人”的自由个性,劳动作为人的生命自我创造的活动实现了个人独立性和普遍性的统一,即个人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劳动价值的经济哲学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根本方法,劳动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遵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在坚持集体主义作为自由个性价值导向的主旋律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国家综合国力,为个人自由个性的自我实现创造条件,在此基础上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话语权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形式。

课堂上看言情小说的女生,坦言自己被小说的情节吸引了,欲罢不能。作为语文老师的我,直接和她讨论起小说的创作和言情小说的套路,鼓励她涉猎更有价值的文学名著,还可以自己尝试写小说。最后我提醒她:课堂上认真听课是对老师劳动成果的尊重。谈话就此结束,师生双方轻松愉悦。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际存在,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近代中国由地域历史融入世界历史的进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立、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实践、实践经验升华出的新的理论形态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现实基础、理论和实践主体、基本途径、实践指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要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认知主体的真诚性、认知手段的科学性等方面实现大众认同。要站在关乎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高度,运用马克思主义风险理论探寻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必要性、可能性等问题,解答时代新问题,指导中国新实践。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利益是马克思最早发现走出唯心史观魔谷,创造历史唯物主义的阿里阿德涅之线。马克思的利益范畴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性范畴。马克思的物化观问题域的转换,展现了马克思超越德国古典哲学走向现实的历史逻辑并实现了价值指归。利益是市场的基础,市场经济就是利益经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物质利益关系得以形成、物的统治对人的依赖性关系的统治得以剥离、现代企业活动中的现实个人这一实践主体得以确立,从而实现了马克思利益观的中国化。建设以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为基础的公正合理利益格局的社会应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市场经济客观需要,科学选择和利用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制度性、政策性、体制性等利益机制。

坚持“一个方法”,即文本与现实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在当代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回到文本”,另一种是“突出现实”。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研究必须回归本真的马克思。而回归本真的马克思,必须回归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只有回归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才能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本真原意。另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研究要体现当代价值,其学理支撑是,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解读文本即理论重构。在这两种研究方法的背景之下,谭培之秉持自己的研究方法,即实现马克思主义文本与现实的对话,坚持将“回到文本”与“突出现实”两者结合起来,正是作者在本书序言中提到的“文本乃治学之本,现实为创新之源”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的直接体现,源于作者对我国老一辈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如孙伯鍨治学之道和学术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因此,研究马克思主义,一方面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出发进行研读,实为治学之本,另一方面必须关切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并解决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此为学术创新之源。

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问题。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实践过程,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内在统一性。个人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日常生活世界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平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使从底线伦理到终极价值的转换和实现成为可能,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教育、培育践行、营造环境等措施入手,为从底线伦理到终极价值的转换和实现提供前提、途径和条件。中西方自由的不同在于方法论的差异,社会主义自由要坚持尊重自由与尊重规律、个人自由和社会自由、自由与实践、自由与限制相统一的践行原则。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目的,是时代主题赋予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体现了合目的性和和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二、该书的主要特色

关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问题。马克思意识形态的主题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建设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意识形态主题的指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代的本质体现,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题的内涵、内容体系和认知途径的研究,以此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的伟大实践为中国话语权建设提供了鲜活源泉、现实基础和检验标准。要适应中国实践需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话语权,使中国话语权与中国对于世界的经济、文化等贡献相匹配。

突出“一个主题”,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以实现的逻辑前提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这是学术界长期关注又是一个不证自明的理论预设。本书对上述问题给予了积极的回应和关切并将这一主题思想贯穿全书始终。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又必须同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是这一“结合”的主体,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主体在具体结合过程中取得的理论和实践创新。该书通过五个部分,揭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创新成果与马克思主义文本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即以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为基础的社会主义道德话语权建构 (文本的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文本走向现实)、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文本与现实的中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文本与现实的疑难)、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文本与现实相统一的终极目标)。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实践,展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过程,这一实践过程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和规律,关注和回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可能、何以展开这个主题。本书正是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揭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构建了 “一个体系”,即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统一。该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结构的科学性和完整性相统一。从内容看,全书是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为研究基点,以中国现实为研究依据而展开的学理性和问题性相统一的学术探索。但在结构上,作者不是以时间为准,而是采用以内容、研究领域分块又有机联系的方式。该书把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根本矛盾和弊病,探索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途径作为马克思文本创造的逻辑开端。没有“落地”的文本是没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在于理论和实践的相统一。在此基础上,作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等问题进行深入探析,这是文本走向现实必须首先解决的理论前提。而后作者把“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马克思主义人学”等研究领域的若干论文作为中间环节,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现实相结合的具体进程。论文“论世纪之交的实践向度——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目的的哲学沉思”是作者作为结论式的论文安排的。该书通过马克思主义文本与现实的对话,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联系为一个整体,在结构设计上体现了科学性与完整性的统一。

1.与工作平台进行对接: 演习前10 d,中心领导率领医疗队骨干赴某型登陆舰所靠码头,开展后勤带动演练对接活动,对舰艇现有卫勤力量进行了人员、装备及技术调研,实地查看和论证了医疗指挥组、手术组、收容处置组、重伤救治组和医疗保障组等5个医疗组室的展开区域,模拟演练了伤病员在舰艇上前接、救治与后送等全流程。演习前9 d,组织医疗队讨论军事演习后勤带动演练方案和实施计划。演习前8 d,参加上级机关组织的演练方案对接会,了解整个演习计划和医疗队演练目的,进一步修订完善方案,明确医疗队物资搬运协调、上舰时间、模拟伤员、担架员的派出、住舱及机动运力等问题。

此外,枯草芽孢杆菌对蛋白的降解能力较强。从养殖池塘底泥中分离的枯草芽孢杆菌也作为降解饲料蛋白菌剂,并采用紫外诱变提升蛋白酶活性[9],通过高温发酵提高发酵液中蛋白质的降解率[10]。另外,新疆阿克苏盐碱地土壤中可培养的优势菌群为芽孢杆菌属(36. 27%)、链霉菌(10.8%)、微球菌属(6.9%)等[7],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芽孢杆菌目也为优势菌群[11],由此推测芽孢杆菌属菌群对土壤中Cry1Ac蛋白降解可能具有较大贡献。芽孢杆菌属菌群与Cry1Ac蛋白降解特性还需深入研究。

提供了“一个范式”,即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新的范式。当前学术界,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可谓观点众多、成果丰硕,但也形成了这样或那样的研究范式,比如说解释学的研究范式、实用主义的研究范式、历史主义的研究范式等。这些研究范式对于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历史价值和当代价值,并通过文本解读阐释社会现实起到重要的作用,进而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但同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上述所讲的实用主义的研究范式,在当下学术界仍有市场迎合度和历史惯性。这种研究范式讲求的是“实用”,即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不是在真正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上下功夫,不是为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是为我所用,为现实的我所用,带有功利性。随之产生一些问题,尤其在马克思主义学习和研究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人才培养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如断章取义式的解读、“快餐式”“碎片化”的阅读、名义上的“回归马克思”等,这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是不利的。《马克思主义文本与现实的对话》,超越了当前学术界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范式,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范式,即关切现实社会、探索现实问题是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正确的范式。正如作者在书中提到的,“文本乃治学之本,现实为创新之源”既是该书的研究方法,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治学之道。全书始终贯穿这一研究方法,同时又把这一方法运用到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具体实践中,从而形成作者特有的研究范式和叙事风格。无疑,该书的出版对于当前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谭培文.马克思主义文本与现实的对话——谭培文自选集[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

[2]顾海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陈新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王向明.雄关漫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5]谭培文.马克思主义文本与现实的对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 “社会信任危机的现代性视角考察及解决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9KY08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标签:;  ;  ;  ;  ;  ;  ;  ;  ;  ;  ;  ;  ;  ;  ;  

刘雷:马克思主义文本关切现实的典范——评《马克思主义文本与现实的对话》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