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辐射论文_高大明,陈鸿伟,杨建蒙,谷俊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烟气辐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烟气,模型,温度,数值,倍率,流化床,窄带。

烟气辐射论文文献综述

高大明,陈鸿伟,杨建蒙,谷俊杰[1](2019)在《干湿两种烟气再循环方式下富氧燃烧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辐射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考虑谱线压力增宽效应的基础上,建立基于谱带通用无量纲吸收系数累积分布函数的辐射性气体宽带k累积分布模型,依据最新的气体辐射特性高分辨率光谱数据库,基于多项式对H2O和CO_2不同温度下的谱带特征参数计算式进行拟合;通过对H2O和CO_2混合气体中存在重迭的各谱带进行合并处理,建立适用于谱带通用无量纲吸收系数累积分布函数的各合并谱带等效谱带特征参数计算模型,可以直接对高浓度H2O和CO_2混合气体重迭谱带的谱带吸收系数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结合富氧燃烧循环流化床锅炉不同烟气再循环方式下烟气中H2O和CO_2动态计算模型,分析干、湿烟气再循环方式下烟气再循环过程、炉膛温度变化和氧气浓度变化对烟气辐射特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赵耀,骆清国,桂勇,鲁俊[2](2018)在《坦克热烟气红外辐射特征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坦克热烟气红外辐射特征,针对某型坦克柴油机,利用GT-SUITE建立了仿真计算模型,通过后处理模块模拟得到了排烟管排出的主要辐射气体的摩尔分数。建立了一种能够快速计算热烟气流场和温度场分布的数值计算模型,得到了热烟气温度场和压力场分布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Malkmus模型的非均匀气体光谱透过率的计算方法,得到了热烟气的光谱透过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基于红外探测方向离散的热烟气红外辐射计算模型,模拟了某高空飞行器热烟气在2~5μm波带的相对红外辐射强度分布,并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最后模拟计算了坦克热烟气在不同红外探测角度下的红外辐射特征,分析了在红外探测方向上造成红外辐射特征衰减的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陈泽庆,贺铸,丁翠娇,宋中华,杨超[3](2018)在《带烟气回流W型辐射管热过程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商业软件FLUENT同时,采用RNG k-ε模型和非预混燃烧模型,建立了带烟气回流W型辐射管燃烧器的燃烧及传热的叁维数学模型,对辐射管内湍流和燃烧状况进行了模拟,并得到了出口NOx排放的计算结果;通过与相应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分析了辐射管内流体流动,传热和燃烧的特征,研究了燃气流量及空气预热温度对辐射管使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燃气流量的提高,会增大辐射管壁面温度的不均匀性,而提高预热温度则相反;两者与辐射管加热能力呈正相关,但都会使得出口烟气内的NOx含量增大.(本文来源于《材料与冶金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贾方晶[4](2017)在《天然气催化燃烧炉窑辐射特性及其烟气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由燃料的燃烧导致的大气污染情况日益严重,人们对于治理大气污染日趋重视。节能低碳环保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话题。本课题以实验为基础,基于V型催化燃烧器,设计了采用催化燃烧方式的新型天然气催化燃烧炉窑,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探讨了天然气催化燃烧炉窑烟气的应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研究了天然气催化燃烧炉窑的辐射特性。在对V型催化燃烧器表面的温度场及天然气催化燃烧炉窑内部温度场测量的基础上,了解V型催化燃烧器在大空间及催化燃烧炉窑内部的辐射换热情况,并通过计算辐射换热及辐射所占比例进行分析比较。研究表明:在输入功率为4KW~10KW的范围内,V型催化燃烧器在大空间的辐射效率在20%~40%范围内。炉膛内部垂直方向温度变化不大,分布比较均匀。计算得到天然气催化燃烧炉窑内部的辐射换热量为2.097KW,炉窑内部辐射换热量占比与催化燃烧器表面的辐射效率相比较高,说明催化燃烧炉窑具有较高的辐射强度。然后将天然气催化燃烧炉窑应用于烧制釉陶与琉璃瓦。主要结合炉窑自身的特性研究了施釉后釉陶的一次烧制过程与琉璃瓦的二次烧制工艺。通过合理调节炉窑输入功率等方式实现对炉内温度的控制。分析出烧制釉陶时炉内温度的控制及污染物的排放规律。经过多次实验对比分析烧成制度与炉窑气氛对烧成琉璃瓦质量的影响。总结得到:分叁个阶段控制炉窑的增温速率,烧成温度达900℃,且保证炉内为强氧化气氛,烧成的琉璃瓦呈色好、透亮。约两个小时后催化燃烧烟气中的CO、NO、CH4等污染物接近零排放。基于催化燃烧炉窑,初步探索了含有高浓度CO2的催化燃烧烟气对鹅掌柴植株的影响。主要通过将鹅掌柴植株分别置于封闭式温室及普通环境中的对比实验,观察鹅掌柴植株对催化燃烧烟气的响应。经过叁个月的短期多次实验后,发现催化燃烧烟气对鹅掌柴植株的高度、形状、叶片等方面产生了影响,可促进植株的生长。最后讨论在工业建筑中,将洁净的炉窑烟气用于建筑垂直绿化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于促进碳汇、减少碳排放提高了一种思路。随着国家低碳环保的大力倡导,相信在未来工业炉窑的发展中,天然气催化燃烧炉窑以其环保、高效的特性,定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本文来源于《北京建筑大学》期刊2017-05-01)

张艳伟,葛学利,聂宇宏[5](2016)在《富氧燃烧锅炉炉膛内烟气辐射特性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指统计窄带模型结合Mie氏散射理论计算了带有颗粒物的富氧燃烧锅炉炉膛内烟气的黑度,与逐线计算的富氧燃烧气体的黑度以及空燃时烟气黑度结果的比较表明,此方法可以准确地计算富氧燃烧条件下烟气的黑度,并计算了常规燃煤时颗粒物浓度下不同射线行程、不同烟气循环比、不同温度下富氧燃烧烟气的黑度。结果表明:颗粒物对烟气黑度的计算有较大影响;同时,由于富氧燃烧中CO_2和H_2O比例的增大,气体成分对燃烧产物的黑度也存在较大影响。本研究可为富氧燃烧锅炉的设计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锅炉技术》期刊2016年05期)

王庆敏,田玉卓[6](2016)在《生物质烟气地板辐射供暖的模拟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烟气地板辐射的供暖方式,提出并建立了烟道传热的数值模型。通过Fluent有限元软件,对多种烟道搭建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后挡烟板宽度超出进口0.3 m左右、高度比例3∶4,前挡烟板距进口1/3烟道长度、错落高度比4∶2∶1的设计尺寸最优,地面温度均匀,热舒适性强。为新农村烟气地板供暖的设计提供一定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16年08期)

陈艳梅,冯俊小,刘兴杰,吴启明[7](2016)在《基于CFD数值模拟的双P型辐射管烟气循环倍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双P型辐射管的循环倍率,运用FLUENT软件数值模拟研究了喷口喷射速度、喷口位置、出口压力和支管结构对双P型辐射管烟气循环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喷口喷射速度由75 m/s提高到150 m/s,辐射管烟气循环倍率提高约60%;喷口从外侧(x=-115 mm)移动到中心(x=0),循环倍率提高约8%。此外,将直角式的回流支管结构改为弯管式结构能促使循环倍率提高约2.5%~8%;而出口压力变化对循环倍率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6年03期)

刘若晨,安恩科,刘泽庆,袁益超[8](2016)在《全氧煤粉燃烧烟气的辐射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空气燃烧、30%,O2/70%,CO2和50%,O2/50%,CO2这3种燃烧方式,采用一种简化的宽谱带关联k分布模型,计算了不同H2O/CO2混合气体的辐射特性,并采用Mie氏电磁理论和前苏联热力计算标准计算了3种燃烧方式下固态颗粒的辐射特性参数.结果表明:H2O/CO2气体的普朗克平均吸收系数和总发射率都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且H2O的存在对辐射换热的贡献更大;2,600~4,400,cm-1的谱带重迭区对H2O/CO2气体发射率的贡献最大.在50%,O2/50%,CO2的全氧燃烧方式下烟气的总发射率比空气燃烧方式下提高约30%,,且燃烧烟气中固态颗粒的整体辐射能力强于叁原子气体,其中焦炭颗粒的辐射力占10%~20%,,灰颗粒的辐射力占50%~60%,,而叁原子气体的辐射力占20%~30%.(本文来源于《燃烧科学与技术》期刊2016年01期)

冯俊小,姜敏,周闻华,吴启明,向顺华[9](2014)在《带烟气循环的W型辐射管流动传热及NO_x排放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W型辐射管温度均匀性差和NOx排放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带烟气循环的W型辐射管,建立了该辐射管的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值计算的方法进行了模拟研究.在验证模型可靠的基础上,对带烟气循环的W型辐射管和常规W型辐射管的流场、温度场和NOx排放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带烟气循环的W型辐射管气体平均流速是常规W型辐射管气体流速的3倍,有57.6%的烟气参与再循环;带烟气循环的W型辐射管中气体燃烧最高温度为2260 K,比W型辐射管低192K;带烟气循环的W型辐射管壁面温差为166 K,比常规W型辐射管的壁面温差小76 K;带烟气循环的W型辐射管的NOx排放量9.9×10-5,而W型辐射管的NOx排放达到7.98×10-4,高出将近7倍.(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11期)

宋中华,丁翠娇,杨超[10](2014)在《带烟气回流W型辐射管加热装置的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研究了某采用烟气回流技术的W型辐射管加热装置的性能。研究认为,烟气回流和分级燃烧不仅能保证燃料的完全燃烧,而且还可有效抑制NOx的生成,烟气中NOx含量小于70×10-6。高效换热器可提高热回收效率,换热器的热效率大于51%,辐射管综合热效率达到77.1%。由于一次风量过少,空气、煤气喷出口处一级燃烧强度低,烧嘴喷头处温度低,辐射管温度均匀性较差。(本文来源于《工业加热》期刊2014年05期)

烟气辐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坦克热烟气红外辐射特征,针对某型坦克柴油机,利用GT-SUITE建立了仿真计算模型,通过后处理模块模拟得到了排烟管排出的主要辐射气体的摩尔分数。建立了一种能够快速计算热烟气流场和温度场分布的数值计算模型,得到了热烟气温度场和压力场分布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Malkmus模型的非均匀气体光谱透过率的计算方法,得到了热烟气的光谱透过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基于红外探测方向离散的热烟气红外辐射计算模型,模拟了某高空飞行器热烟气在2~5μm波带的相对红外辐射强度分布,并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最后模拟计算了坦克热烟气在不同红外探测角度下的红外辐射特征,分析了在红外探测方向上造成红外辐射特征衰减的影响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烟气辐射论文参考文献

[1].高大明,陈鸿伟,杨建蒙,谷俊杰.干湿两种烟气再循环方式下富氧燃烧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辐射特性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2].赵耀,骆清国,桂勇,鲁俊.坦克热烟气红外辐射特征数值分析[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18

[3].陈泽庆,贺铸,丁翠娇,宋中华,杨超.带烟气回流W型辐射管热过程数值模拟[J].材料与冶金学报.2018

[4].贾方晶.天然气催化燃烧炉窑辐射特性及其烟气应用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7

[5].张艳伟,葛学利,聂宇宏.富氧燃烧锅炉炉膛内烟气辐射特性计算[J].锅炉技术.2016

[6].王庆敏,田玉卓.生物质烟气地板辐射供暖的模拟与分析[J].建筑科学.2016

[7].陈艳梅,冯俊小,刘兴杰,吴启明.基于CFD数值模拟的双P型辐射管烟气循环倍率分析[J].金属热处理.2016

[8].刘若晨,安恩科,刘泽庆,袁益超.全氧煤粉燃烧烟气的辐射特性[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6

[9].冯俊小,姜敏,周闻华,吴启明,向顺华.带烟气循环的W型辐射管流动传热及NO_x排放特性[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4

[10].宋中华,丁翠娇,杨超.带烟气回流W型辐射管加热装置的性能分析[J].工业加热.2014

论文知识图

烟气辐射角系数随烟气层高度变...考虑烟气辐射后不同场景下火灾...3烟气辐射与对流对称布置简图3....高温对流过热器和再热器的热偏差计算-图15...紧贴管接受管片(束)间烟气辐射的...炉膛火焰或管组前后烟气容积的影响-图15-7...

标签:;  ;  ;  ;  ;  ;  ;  

烟气辐射论文_高大明,陈鸿伟,杨建蒙,谷俊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