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根病论文_张辉,白晨,张惠忠,李晓东,付增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丛根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甜菜,新品种,杂交种,病毒,质谱,基因工程,孢子。

丛根病论文文献综述

张辉,白晨,张惠忠,李晓东,付增娟[1](2019)在《甜菜丛根病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甜菜丛根病是甜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关于丛根病抗性机理的研究开展较多。本文综述了甜菜丛根病类型研究进展、检测方法、BNYVV致病机理(基因组RNA1~5与各编码基因和蛋白的功能、特点)、基因工程、组学研究及非编码RNA的miRNA在甜菜BNYVV上的研究进展,同时对甜菜丛根病抗性育种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糖料》期刊2019年02期)

张辉,白晨,王华忠,张惠忠,李晓东[2](2018)在《甜菜丛根病抗性差异性状及蛋白胶点鉴定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甜菜抗病和感病材料为试验材料,对田间产量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蛋白质垂直电泳图谱,比较了TCA/丙酮沉淀法、可溶性蛋白提取法和酚提取法3种不同蛋白质提取方法,水培进行病毒胁迫处理后,通过Image Master 2D Platinum Trial 5. 0软件分析,扣除差异蛋白点,进行胶内蛋白质鉴定分析。结果表明:3种蛋白质提取方法中的TCA/丙酮沉淀法提取效果较好。田间产质量比较显示,抗病材料在苗期及生长后期长势要优于感病材料,收获后块根产量和含糖量也要高于感病材料,抗病材料表现良好。蛋白质双向电泳后通过软件分析,扣除具有明显差异的蛋白点78个,总共鉴定出了34个有效蛋白质ID,通过NCBI和The Beta vulgaris Resource数据库Blast比对发现,病1和病2主要表达的功能蛋白以光合作用、糖代谢、呼吸抗氧化作用、信号转导、脂代谢及一些未知蛋白为主,而病5和病6主要表达光合作用蛋白和呼吸抗氧化蛋白,即自身应激反应所表达的蛋白质。(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赵丽梅,闫斌杰,何新春,李锟,王育红[3](2018)在《抗丛根病甜菜新品种HYB-74引种试验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HYB-74是张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张掖市金宇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从瑞士先正达公司引进的标准偏丰产型二倍体单胚杂交种,具有抗丛根病、耐根腐病的特点。2009—2012年在甘肃省甜菜产区进行了多点试验和生产试验示范。在2011—2012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块根产量111304.4 kg/hm~2,含糖率16.9%;比对照Beta218增产23.5%,含糖率提高1.0度;比对照张甜201增产22.7%,含糖率提高1.1度;增产、增糖效果显着。适宜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及同类型甜菜产区种植。(本文来源于《中国糖料》期刊2018年04期)

闫斌杰,何新春,赵丽梅,李锟,王育红[4](2018)在《抗丛根病甜菜新品种ZT-6的选育》一文中研究指出ZT-6是以006ms-83为母本、以抗4为父本,经杂交选育成的标准偏高糖二倍体多粒型雄性不育甜菜新品种。该品种高抗丛根病、根腐病,兼抗褐斑病、黄化毒病、白粉病等叶部病害。在2012—2013年国家甜菜产业体系张掖综合试验站区域生产试验中,ZT-6平均块根产量6747.8kg/667m2,比对照Beta218增产17.7%;平均含糖率15.8%,比对照提高0.8个百分点。适宜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丛根病病区推广应用,在盐碱地、新开垦地以及风沙严重区域种植,增产、增糖潜力更大。(本文来源于《中国糖料》期刊2018年03期)

张辉[5](2018)在《甜菜丛根病抗性差异性状及蛋白组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甜菜丛根病是影响甜菜生产的严重病害,能够导致甜菜产量剧减和含糖量降低。本研究首次以国内自育抗性材料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丛根病抗性相关机理研究,之前未有相关报道。本文对76份不同类型的甜菜育种材料进行了丛根病抗性鉴定比较试验;比较了3种不同蛋白质提取方法,优化了甜菜双向电泳体系条件;比较了病毒胁迫处理和未处理材料不同时期抗性酶的酶活变化;双向电泳后,抠除抗病和感病材料明显差异的蛋白质胶点,送华大基因公司进行胶内蛋白质鉴定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类型的育种材料丛根病抗性田间鉴定比较试验,在抗性材料中筛选出了5个抗性表现良好的材料。其中HBI-1和N98122为高抗材料。筛选出HBX-5和IX-1作为高感材料。在后续试验中分别作为抗病和感病材料使用。在引进材料、高糖型材料、标准型材料中分别筛选出3、2、2个表现较好的材料。(2)甜菜双向电泳体系条件优化研究中:3种蛋白质提取方法中TCA/丙酮法提取效果较好,IPG胶条pH范围4~7较适合甜菜叶片双向电泳,7 cm IPG胶条150μg上样量效果较好。17 cm IPG胶条300μg上样量效果较好。(3)病毒胁迫处理后抗病材料较感病材料各项酶活性均有所增加,但应激反应后酶活的峰值日期并不相同,峰值日期大多出现在苗龄45 d(侵染初期),而过氧化物酶峰值日期为苗龄50 d,说明不同酶在应激反应中基因表达的速度并不相同。未经胁迫处理的试验材料酶活变化幅度较小。(4)抗感病材料田间产质量鉴定结果表明,丛根病抗性材料抗1(HBI-1)、抗2(N98122)含糖率均高于对照,块根亩产量抗1(HBI-1)略低于对照,抗2(N98122)高于对照。产糖量均高于对照。综合表现抗1(HBI-1)较抗2(N98122)表现更好。感病材料病3(HBX-5)、病4(IX-1)块根产量和含糖率均低于对照。(5)蛋白质双向电泳后,扣除明显差异的蛋白点78个,共检测到169个蛋白。其中有25个蛋白质仅在感病材料检测到,111个蛋白质仅在抗性材料中检测到。同时在抗1和抗2样品中检测到13个蛋白质,仅在抗1样品中检测到的蛋白质28个、仅在抗2样品检测到蛋白质70个。通过基因注释和通路分析,注释到72个KO,114个通路。对145个蛋白进行GO注释,共注释到208个GO注释。其中134个蛋白可以注释上NR数据库。通过数据库比对分析。抗病材料主要表达的功能蛋白,以光合作用、糖代谢、呼吸抗氧化作用、信号转导、脂代谢及一些未知蛋白为主;而感病材料主要表达光合作用蛋白和呼吸抗氧化蛋白,即自身应激反应所表达的蛋白质。其中抗2材料中发现一个蛋白质序列(Bv7_171670_jfwy.t1),推断可能是蛋白质At1g52660,与植物抗病性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8-05-01)

菊花[6](2015)在《甜菜防御反应基因表达及酶活性与抗丛根病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甜菜丛根病(Rhizomania)由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eet Necrotic Yellow Vein Virus, BNYVV)引起的一种全球性范围土传病害,对甜菜制糖业和生产造成了巨大危害。本试验在盆栽(病土和非病土处理)和水培(BNYVV病毒胁迫处理)下,采用RT-PCR方法和比较生理学方法,研究了甜菜抗、感病品种HB-1.N122、 I-1、HX-5叶片及块根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脂氧合酶(LOX)基因表达量及酶活性变化与抗丛根病性之间的关系。从甜菜防御反应基因的转录水平和防御反应酶类活性方面对甜菜抗丛根病性生化生理机制进行揭示,为甜菜抗丛根病生理及分子育种方面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中采用RT-PCR方法对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进行检测,获得了较好的RT-PCR扩增条带,目标片段大小为324bp。2.优化了甜菜坏死黄脉病毒检测的RT-PCR技术体系:PCR体系中引物浓度为0.4uMol/L, dNTPs浓度为0.1mMol/L、Taq酶量为0.2U/uL、Mg2+的浓度为1.5mMol/L。PCR扩增采用叁步法,退火温度为55℃,时间为30秒;变性温度达到95℃,时间为20秒;延伸温度为72℃,时间为30秒,45个循环。3.盆栽条件下,取供试品种不同时期的叶片和块根进行检测,在病土处理下,检测的各个酶基因表达量及酶活性测定结果均不同程度高于非病土处理,且这些酶基因表达量及酶活性与甜菜各品种抗丛根病性呈正相关关系,达到显着差异(P<0.05):结果显示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含有较高的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脂氧合酶(LOX)基因表达量和酶活性,各防御酶系基因表达量与其酶活性变化规律相一致。表明病原物侵染甜菜后诱导体内产生抗丛根病基因的表达和相关防御酶系活力的升高。4.水培条件下,供试品种受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诱导后与盆栽(病土处理)相比,甜菜块根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脂氧合酶(LOX)基因上调表达,酶活性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在未受BNYVV病毒诱导之前,不同供试品种防御反应基因表达微弱,在受病毒诱导35d开始有不同的诱导表达水平,基因受诱导表达强度为抗病品种明显高且早于感病品种。推测这些防御相关基因的诱导表达与甜菜抗丛根病的抗性有密切关系。(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马文俊,于春梅,殷小芳[7](2014)在《甜菜根腐病、丛根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1根腐病甜菜根腐病是由真菌和细菌引起的病变,多发生在连茬和积水地区以及甜菜种植老区。严重发生时整株块根腐烂,或形成畸形块根。症状:甜菜根腐病是块根腐烂变质的总称。由于病原菌不同,发生部位及症状也不同。最常见的是块根尾部腐烂,向上扩展。腐烂组织呈黑褐色,尾管束黄褐色。块根罹病部位腐烂凹陷,叶片萎蔫下垂,最后全株死亡。(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信息》期刊2014年06期)

余晓丛[8](2012)在《甜菜抗丛根病胞内钙信号特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甜菜是世界上重要的糖料作物,是除热带甘蔗以外的一个主要食糖来源。在甜菜生产过程中受到诸多病害的危害,其中甜菜丛根病是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甜菜丛根病是近年来在世界各地普遍发生的一种甜菜病毒病害,该病对甜菜生产危害极大,发生后块根减产40%-60%,含糖下降4-9度,严重地块甚至绝产,已成为制约甜菜生产及制糖工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提高甜菜抗丛根病性已成为甜菜生产需迫切解决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甜菜抗丛根病生理机制,对加速甜菜抗病育种、扩大甜菜种植面积、提高农民收益具有重大意义。本论文采用钙离子荧光探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及同位素标记技术,以侵染丛根病病源甜菜叶片为研究材料,通过研究病源侵染后信号转导途径中第二信使—胞内钙离子浓度与分布及依赖于钙离子的蛋白激酶活性变化,揭示胞内钙离子及蛋白激酶在甜菜抗丛根病信号转导途径中的作用,为丰富和完善甜菜抗丛根病细胞信号转导机理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研究主要取得如下结果:1.建立了检测甜菜细胞内钙离子的技术体系。应用钙离子荧光探针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以甜菜叶片为材料,低温4"C下装载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3/AM(20μmol·L-1)120min,将材料置于室温25℃放置120min,将钙离子探针Fluo-3/AM置入甜菜叶片细胞内,且在实验过程中未发现有荧光猝灭现象。为研究甜菜坏死黄脉病毒侵入甜菜叶片细胞后胞内Ca2+变化提供技术支撑。2.甜菜坏死黄脉病毒浸染甜菜叶片后,抗丛根病品种胞质Ca2+浓度发生相应的变化,并得到胞质Ca2+快速增高的特征曲线,而感病品种胞质Ca2+浓度基本未发生变化。病毒侵染甜菜叶片引起的胞内Ca2+水平增高主要来源于细胞间隙的钙离子。表明Ca2+作为甜菜-丛根病病原物互作过程中的第二信使是激活甜菜抗丛根病所必经途径。3.茉莉酸、水杨酸作为信号分子在植物抗病信号转导途径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外源JA、SA处理可以诱导甜菜叶细胞游离钙离子浓度升高,与甜菜坏死黄脉病毒侵染甜菜叶片细胞胞内钙离子的变化相一致,初步表明JA、SA是病毒侵染甜菜后胞内钙信号的上游信号分子。4.从外源底物、ATP浓度、反应时间、金属离子浓度等方面筛选测定甜菜叶片细胞内蛋白激酶活性的最佳条件,建立了体外检测甜菜叶片胞内蛋白激酶活性的体系:外源底物为Histon-Ⅲ,其浓度为0.5mg/mL, ATP浓度为50μmol/L,Mg2+浓度为5mmol/L,启动反应10min。通过在体系中不加Ca2+、加Ca2+、加Ca2+和CaM、加Ca2+和TFP进行蛋白激酶活性对比试验,初步鉴定出受甜菜坏死黄脉病毒侵染甜菜叶片后钙信号响应的蛋白激酶为CDPKs。(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2-10-01)

白朕卿,张少英,石力伟,陈玉珍,陈旭[9](2012)在《茉莉酸与甜菜抗丛根病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侵染甜菜抗、感丛根病品种为研究体系,在甜菜苗期采用western boltting检测BNYVV在甜菜根部的含量,研究甜菜茉莉酸(jasmonate,JA)合成途径关键酶脂氧合酶(LOX)、丙二烯氧化物合成酶(AOS)活性的变化,并采用外源茉莉酸浸种,检测其对病毒侵染的影响。结果表明,BNYVV的侵染明显诱导了抗病品种LOX与AOS的活性,并且JA浸种处理后,显着抑制了BNYVV对根部的侵染,表明JA的合成与甜菜抗丛根病有密切关系。(本文来源于《作物杂志》期刊2012年04期)

吴则东,张文彬,王华忠[10](2012)在《甜菜丛根病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甜菜丛根病是一种发生在世界主要糖甜菜种植地区的土传病害,在缺乏有效控制的情况下会引起甜菜严重的产量损失。从4个方面叙述了近些年来与甜菜丛根病研究的相关进展:(1)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eetnecrotic yellow vein virus,BNYVV)的基因组结构;(2)BNYVV的分类及与其他甜菜土传病毒的关系;(3)丛根病的检测方法;(4)丛根病的控制策略。最后对甜菜丛根病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2年16期)

丛根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甜菜抗病和感病材料为试验材料,对田间产量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蛋白质垂直电泳图谱,比较了TCA/丙酮沉淀法、可溶性蛋白提取法和酚提取法3种不同蛋白质提取方法,水培进行病毒胁迫处理后,通过Image Master 2D Platinum Trial 5. 0软件分析,扣除差异蛋白点,进行胶内蛋白质鉴定分析。结果表明:3种蛋白质提取方法中的TCA/丙酮沉淀法提取效果较好。田间产质量比较显示,抗病材料在苗期及生长后期长势要优于感病材料,收获后块根产量和含糖量也要高于感病材料,抗病材料表现良好。蛋白质双向电泳后通过软件分析,扣除具有明显差异的蛋白点78个,总共鉴定出了34个有效蛋白质ID,通过NCBI和The Beta vulgaris Resource数据库Blast比对发现,病1和病2主要表达的功能蛋白以光合作用、糖代谢、呼吸抗氧化作用、信号转导、脂代谢及一些未知蛋白为主,而病5和病6主要表达光合作用蛋白和呼吸抗氧化蛋白,即自身应激反应所表达的蛋白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丛根病论文参考文献

[1].张辉,白晨,张惠忠,李晓东,付增娟.甜菜丛根病研究进展[J].中国糖料.2019

[2].张辉,白晨,王华忠,张惠忠,李晓东.甜菜丛根病抗性差异性状及蛋白胶点鉴定比较研究[J].华北农学报.2018

[3].赵丽梅,闫斌杰,何新春,李锟,王育红.抗丛根病甜菜新品种HYB-74引种试验及应用研究[J].中国糖料.2018

[4].闫斌杰,何新春,赵丽梅,李锟,王育红.抗丛根病甜菜新品种ZT-6的选育[J].中国糖料.2018

[5].张辉.甜菜丛根病抗性差异性状及蛋白组学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

[6].菊花.甜菜防御反应基因表达及酶活性与抗丛根病关系[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

[7].马文俊,于春梅,殷小芳.甜菜根腐病、丛根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J].中国农业信息.2014

[8].余晓丛.甜菜抗丛根病胞内钙信号特征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

[9].白朕卿,张少英,石力伟,陈玉珍,陈旭.茉莉酸与甜菜抗丛根病的关系[J].作物杂志.2012

[10].吴则东,张文彬,王华忠.甜菜丛根病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2

论文知识图

接种丛根病前的T1代转基因甜菜与...甜菜丛根病丛根病病圃地抗病、对照以及感...接种丛根病后的T1代转基因甜菜与...甜菜丛根病抗性材料产质量性状...接种丛根病后的T1代转基因甜菜与...

标签:;  ;  ;  ;  ;  ;  ;  

丛根病论文_张辉,白晨,张惠忠,李晓东,付增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