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光聚合论文_罗南,钟慧,宫辉力

导读:本文包含了紫外光聚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紫外光,阳离子,丙烯酸酯,絮凝,表征,模板,疏水。

紫外光聚合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利用紫外光诱导聚合实现PDMS膜的超快速连续化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化工大学谭天伟院士和秦培勇教授等人首次使用紫外光诱导聚合法,在开放环境条件下实现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膜的超快速、连续化制备。首先采用绿色水溶剂法通过硅烷偶联剂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叁乙氧基硅烷对羟基封端的PDMS进行功能化修饰,使其共价修饰上光敏基团(C=C),并保持线性状态。然后,通过紫外光辐照诱导聚合反应。在紫外光辐照下,聚(本文来源于《有机硅材料》期刊2019年06期)

罗南,钟慧,宫辉力[2](2019)在《动态紫外光界面聚合技术制备玻纤/PVDF中空纤维复合膜》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动态紫外光接枝界面聚合技术和湿法共挤出纺丝工艺制备了玻纤增强PVDF中空纤维复合膜,并将其与商业化的PVDF内支撑膜进行了对比分析.当单体质量分数为1%和2%时,玻纤与PVDF基材之间的剥离强度相比于未经接枝的原PVDF复合膜分别提高了37.27%和168.51%;当单体质量分数为2%时,玻纤与PVDF膜材之间的结合强度达到了186.85 N/m,比商业PVDF膜(146.23 N/m)高出27.78%.在处理量为100 L/d稳定运行的A~2/O-MBR中为期30 d的对比实验发现,动态接枝膜具有良好的运行稳定性和抗污染性能,其运行通量性能与商业膜基本相同.(本文来源于《膜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贺贝贝,解一军[3](2017)在《紫外光本体聚合制备丙烯酸酯压敏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紫外光(UV)本体聚合的方法,将光引发剂在UV LED光源激发分解下引发多种丙烯酸酯类单体聚合制备压敏胶。考察了光照强度与距离的关系以及不同单体的聚合反应速率,进而确定了软硬单体最佳配比以及压敏胶最佳反应时间,表征了压敏胶交联前后的热稳定性,并且将UV本体聚合制备的压敏胶与加热本体聚合的压敏胶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当丙烯酸(AA)作为硬单体、软硬单体配比为90∶10(质量比)、单体质量为30g、反应时间为20s时,压敏胶有最佳的综合性能。与加热本体聚合相比,UV本体聚合制备的压敏胶无论在性能还是生产方式上都占有很大优势。(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7年12期)

张正安,郑怀礼,黄飞,付茂梅,李香[4](2017)在《紫外光引发模板聚合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及其污泥脱水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是污水和污泥处理中常用的一种絮凝剂,传统方法制备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因阳离子单体随机分布,电荷过于分散,导致其在絮凝时不能充分发挥阳离子单体的电中和作用,为此本研究尝试使用一种新型方法制备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即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分别以两种不同分子量的聚丙烯酸钠(PAAS)为模板,使用紫外光引发模板聚合法制得模板聚合物TPDA1和TPDA2,同时使用紫外光引发聚合法制得非模板聚合物(NTPDA)作为对比。使用红外光谱(FTIR)、氢核磁共振图谱(1 H NMR)、扫描电镜(SEM)等方法对制得的聚合物进行表征,并通过污泥脱水试验研究其污泥脱水效率。波谱分析结果表明,添加模板提高了DMDAAC单体的活性,促使聚合物分子中形成DMDAAC连续分布的阳离子单体嵌段结构,从而提高了聚合物的絮凝性能,尤其是电中和作用;SEM扫描显示模板聚合物的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分形维数;污泥脱水试验表明,模板聚合物具有较好的污泥脱水性能和较宽pH应用条件,当模板聚合物TPDA1投加量为50mg·L-1,污泥pH为8时,其具有最佳污泥脱水效率,污泥含水率降至最低值72.5%。模板分子量对聚合物属性也存在影响,分子量较低的模板制得的聚合物具有相对较好的污泥脱水效率。(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7年08期)

赵辉,黄达,刘鎏,郝同辉,任如飞[5](2017)在《紫外光引发聚合聚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线性丙烯酸酯聚合物(ACM)为主要基材,采用连续溶胀法将其溶胀于丙烯酸(AA)及丙烯酸酯中,利用紫外光(UV)聚合技术,制备了UV聚合型丙烯酸酯压敏胶(PS A)。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仪分析了产物的结构;采用电子剥离试验机对PSA的粘接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TPO含量的增加,聚合反应时间逐渐降低,PSA的初粘性和180°剥离强度先增加后减小,持粘性逐渐增加;随着ACM含量的增加,PSA的初粘性、持粘性及剥离强度先增加后减小;随着HDDA含量的增加,初粘性和剥离强度均会降低,而持粘性逐渐增加;随着软/硬单体比例的增加,初粘性和剥离强度会逐渐增加,但持粘性会下降。(本文来源于《粘接》期刊2017年05期)

顾颖鹏[6](2017)在《紫外光引发模板聚合HACPAM及其污泥脱水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污水厂处理污水量的负担日益加重,污泥量也随之急剧增加。随着近几年我国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对污泥处理处置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污泥脱水是污泥处理中的重要环节,但污泥成分复杂,体系分散,沉降性能差。吸附在污泥上的水分难以去除,因此污泥直接进行脱水往往效果并不理想,选用合理的化学调理剂对污泥进行脱水前的预处理非常具有必要性。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是一种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传统水处理有机絮凝剂,它属于人工合成型有机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CPAM因具有正电荷基团、分子量高等优点,所以其具有很强的电中和性能和吸附架桥作用。带负电的污泥胶体颗粒在电中和和吸附架桥的协同作用下脱稳沉降,污泥脱水性能从而能得到相应地提高。但同时CPAM具有功能特点单一、阳离子度不够高、成本较高等缺点,并且现阶段污水水质变化多端,传统CPAM已经满足不了日益复杂的处理情况。因而对CPAM的合成方式进行改进并且对其进行改性研究非常具有科研意义和实用价值。论文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叁甲基氯化铵(DAC)和丙烯酸十二酯(LA)为单体,聚丙烯酸钠(PAAS)为模板,采用紫外光引发叁元单体聚合制备出新型疏水改性阳离子聚丙烯酰胺(TPADL)。既形成阳离子微嵌段结构,又引入疏水单体,增强了TPADL的黏性、耐温、耐盐和抗剪切性。这些性能特性使新型HACPAM在许多领域中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一系列的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到了TPADL产品的最优合成条件:n(PAAS):n(DAC)=1:1、紫外光照射时间60min、反应体系pH=4、紫外光照强度为1000μW·cm-2、DAC质量分数25%、LA质量分数2%、引发剂浓度为0.65‰、EDTA用量为3%,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模板聚合HACPAM相对分子量可达377万,此时产品的转化率为98.1%。得到考察的各单因素显着性影响排序依次为:DAC质量分数>pH>引发剂浓度>光照强度>紫外光照射时间。(2)通过红外光谱(FTIR)表征分析了TPADL与PADL的化学组分,证明两者都是由AM、DAC和LA叁元共聚而成,核磁共振氢谱(1H-NMR)确定了在模板聚合作用下,TPADL形成了阳离子微嵌段结构。通过差热-热重分析可得出聚合产物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同时又进一步证明了TPADL产生了阳离子微嵌段结构。(3)通过表观粘度法对TPADL、PADL、TPAD和市售CPAM溶液性质进行了考察,从实验结果可看出,由于疏水单体的引入,造成了聚合物表观粘度的突变现象,因此TPADL具有良好的增粘效果。与其它几种絮凝剂的对照实验可发现,TPADL具有更好的疏水缔合性和耐盐性。(4)将TPADL产品用于市政污泥脱水,以滤饼含水率、污泥比阻、上清液浊度和Zeta电位作为评价污泥脱水性能的指标,分别研究了阳离子度、LA含量和产品相对分子量对TPADL絮凝性能的影响。对实验结果分析可得出最佳处理条件:体系pH=6,TPADL阳离子度为30%、LA含量2%、相对分子量为377×104,此时滤饼含水率降低至64%,污泥比阻降低至1.43×1012m·kg-1,上清液浊度为6.5NTU;此时最佳投加量为30mg/L。TPADL与PADL、TPAD、PAD和市售CPAM的对比可知,在相同投加量下,实验室自制的絮凝剂性能均比市售CPAM要更好,TPADL絮凝性能要优于非模板聚合物PADL和非疏水聚合物TPAD。通过Zeta电位图分析可得出TPADL的电中和作用更强,形成了阳离子微嵌段结构,使体系更快地达到了等电位点。最后根据絮体粒径分布的结果,疏水缔合作用能显着提高絮体粒径的大小,共聚物阳离子微嵌段形式的构造有助于形成密实度更佳的絮体结构,增大絮体强度。在疏水缔合和阳离子微嵌段的协同作用下,絮体的破碎和再生系数都得到了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05-01)

郑怀礼,寿倩影,李香,刘冰枝,郑欣钰[7](2017)在《紫外光引发聚合P(AM-MAPTAC)及其响应面优化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丙烯酰胺(AM)与甲基丙烯酰胺丙基叁甲基氯化铵(MAPTAC)为共聚单体,通过紫外光引发聚合法制备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P(AM-MAPTAC)。通过红外光谱(IR)与差热热重分析(TG/DSC)分别对P(AM-MAPTAC)进行结构表征与热稳定性分析,并采用响应曲面法得到优化制备条件:反应体系pH为4.75,引发剂v-044质量分数为0.07%,EDTA-2Na质量分数为0.20%,n(MATPAC)/n(AM)为0.33,光照时间为60min。在优化条件下制备P(AM-MAPTAC)絮凝剂,特性粘度可达14.72dL/g,通过污泥脱水实验可验证该特性粘度下的污泥脱水效果最好,滤饼含水率(FCMC)达70%,污泥比阻(SRF)达6.94×10~(12)m/kg,上清液剩余浊度达9.70NTU,污泥脱水效果优于市售常用絮凝剂。(本文来源于《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期刊2017年01期)

张正安[8](2016)在《紫外光引发模板聚合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及其絮凝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是水处理和污泥脱水中最常用的药剂,因大部分污水具有带负电荷的胶体属性,更适合用阳离子型絮凝剂处理,使得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在实践中应用更为广泛。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逐年增加的给水和排水量处理对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因此提高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絮凝性能对给排水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制备方法有阳离子改性法、单体共聚合法等多种方法,但这些方法均存一个共同缺点,即制得的聚合物分子中阳离子单元随机分布,电荷过于分散,导致其在絮凝时不能为带负电胶粒提供强有力的吸附点,不能充分发挥阳离子单元的电中和作用优势。紫外光引发聚合法因具有引发剂用量少、毒性低、节能等优点而被提倡推广,但该法除了存在上述共性问题外,其聚合机理还未被研究透彻。模板聚合法是一种可控制聚合反应规律,改善聚合产物分子序列分布的方法法。鉴于现行阳离子聚丙烯稀酰胺存在的问题,以及模板聚合和紫外光引发聚合法具备的功能和优势,论文尝试使用紫外光引发模板聚合法制备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利用模板对阳离子单体的“组装”功能来控制聚合反应规律,改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分子序列分布以便于其分子内阳离子单元功能的发挥,最终达到提高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性能的目的。目前关于模板聚合和紫外光引发聚合制备聚合物的研究较多,但使用二者相结合的方法制备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研究还少见报道。论文首先研究了影响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性能的主要因素及影响规律,然后以丙烯酰胺(AM)、二烯丙基叁甲基氯化铵(DMD)为聚合单体,以低分子量的聚丙烯酸钠(PAAS)为模板,使用紫外光引发模板聚合法尝试制备模板聚合物(TPDA)。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方法优化了TPDA的聚合条件,利用Yezrielev-Brokhina-Roskin(Y-B-R)模型计算TPDA的单体竞聚率,利用统计学原理分析了TPDA的微分组成方程、分子序列分布,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扫描电镜(SEM)和差热-热重分析等表征手段研究了TPDA的化学结构、热稳定性和表面形貌,最后使用TPDA进行絮凝处理煤矿废水和污泥调理,以考察TPDA的絮凝性能。为了更清楚揭示添加模板对聚合物分子结构、理化属性、絮凝性能等方面的影响,整个过程中以普通聚合物CPDA(不添加模板情况下使用紫外光引发聚合制得的聚合物)的相应试验和研究作为对照。论文研究最终可得出如下结论:(1)阳离子聚丙酰胺絮凝性能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阳离子聚丙酰胺的阳离子度、特性粘度及用量,废水pH值、絮凝搅拌时间以及絮体沉降时间等因素对阳离子聚丙酰胺的絮凝效率均存在影响,各因素只有处在适宜值才能取得最佳的絮凝效果。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特性粘度和阳离子度是影响其絮凝性能的重要因素,在试验范围内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特性粘度和阳离子度越高,其絮凝性能越好。(2)聚合物合成的单因素及响应面优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聚合条件为聚合溶液中单体质量浓度为27.2%,聚合单体摩尔配比(n(DMD)/n(AM))为3:7,模板单元与阳离子单体摩尔比(n(T)/n(DMD)为1.0,光引发剂(V-50)浓度为0.47‰,pH值为7.2,紫外光照射时间为80分钟时,可获得最大特性粘度为11.06d L/g的模板聚合物(TPDA),其中对模板聚合物特性粘度存在显着影响的因素有聚合溶液中的单体质量分数、pH值、光引发剂浓度,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单体质量浓度>pH>光引发剂浓度。(3)聚合物分子序列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添加模板提高了DMD反应活性和单体竞聚率,增长了聚合物分子中DMD链段平均长度,同时削弱了AM的反应活性和单体竞聚率,使TPDA分子中形成阳离子单体相对集中,电荷密度更高的嵌段结构。当n(T)/n(DMD)=1.0时模板的作用最明显,此时得到的聚合物中DMD单体的竞聚率(r)及AM单体的竞聚率(r)分别为0.93和3.84,聚合产物的组成曲线最接近于理想共聚曲线,聚合物分子中DMD链段和AM链段的平均长度分别为1.93和4.84。根据聚合物的单体竞聚率及微分组成方程研究结果推测,本试验中模板聚合反应类型属于Ⅰ型zip反应,模板对阳离子单体的静电“组装”作用是形成阳离子嵌段结构的重要原因。(4)聚合物的红外光谱(FT-IR)、氢核磁共振(1H NMR)表征结果表明TPDA是确实由AM和DMD单体聚合而成,添加模板改变了聚合物的分子化学结构,使模板聚合物分子内形成阳离子单体连续分布的微嵌段结构;扫描电镜(SEM)及分形维数研究证明,TPDA比CPDA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分形维数,因而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差热-热重(DTA-TGA)研究结果证明TPDA在受热温度200°C以上才会出现明显的热分解,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5)TPDA、CPDA及CCPAM(商业絮凝剂)的絮凝对比试验结果表明,TPDA分子内的阳离子嵌段结构提高了TPDA的絮凝性能,尤其是电中和作用能力。通过TPDA絮凝处理煤矿废水的单因素及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出TPDA的投加量、pH值和搅拌时间对废水中悬浮物去除率存在显着影响,影响的大小顺序为TPDA投加量>废水pH值>絮凝搅拌时间;根据响应面建立的模型分析得出当絮凝条件为TPDA的投加量为6.1mg/L,废水pH值为6.4,搅拌时间为6.40分钟时,TPDA可使煤矿废水中悬浮物SS浓度降至最低值16.3mg/L,TPDA絮凝时对废水pH值要求较为宽松,且产生的絮体具有尺寸大,密实、沉降速率快等特点,这便于工程应用。通过污泥调理的单因素试验得出当TPDA投加量为45.0 mg·L-1时,污泥pH为7.0时,TPDA可使污泥含水率降至最低值72.5%。(6)通过效益对比分析得出自制的TPDA絮凝剂的絮凝性能和处理成本均优于商业絮凝剂CCPAM,因此紫外光引发模板聚合法对促进有机絮凝剂的改性制备以及水处理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6-11-01)

邓祥睿,郑怀礼,寿倩影,姜嘉贤,顾颖鹏[9](2016)在《紫外光引发聚合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研究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丙烯酰胺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聚合物,它和它的衍生物常用作有效的絮凝剂、增稠剂等,在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紫外光引发聚合技术是一种绿色环保的聚合技术,目前已经在生物医药材料、纳米材料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在絮凝剂制备领域,由紫外光引发制备的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具有能耗低、时间短、操作简单的优势。论文综述了2012至2016年紫外光引发聚丙烯酰胺的合成、表征及其应用。(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6年S1期)

潘海涛[10](2016)在《可聚合光引发剂的分子设计及硅树脂紫外光固化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硅树脂因耐高温、耐紫外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传统硅树脂采用高温固化,严重制约了其应用范围。紫外光固化硅树脂具有绿色环保、速度快、可室温固化等特点,从而克服热固化的缺点。引发剂是紫外光固化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苯甲酮是使用最广泛的夺氢型光引发剂。但小分子二苯甲酮有毒性、臭味、易黄变以及易迁移等缺点,导致树脂性能下降。本文为克服小分子二苯甲酮的缺点,合成了一系列可聚合和聚合物型二苯甲酮,并研究了不同引发剂紫外引发硅树脂固化的机理。首先合成了叁种含有马来酰亚胺基基团的可聚合光引发剂以及一种以聚乙二醇为主链的聚合物型光引发剂,通过重结晶得到了纯的产物。采用红外光谱以及核磁共振氢谱表征了这些物质的结构。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表征了光引发剂的物化性能,发现马来酰亚胺基、氯原子以及硫原子的引入均可以使二苯甲酮的紫外吸收发生红移,含硫二苯甲酮引发剂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相比二苯甲酮提高了68nm,聚乙二醇的引入可以增强紫外吸收;通过荧光光谱测试发现马来酰亚胺基、硫原子和聚乙二醇的引入可以使二苯甲酮的荧光发射光谱减弱。这均有利于光引发剂引发效率的提升。以γ-甲基丙烯酰氧基硅基丙基叁甲氧基硅烷(KH-570)为原料,通过水解缩聚法合成了甲基丙烯酰氧基硅树脂,通过红外、凝胶色谱以及核磁共振表征了其结构。以可聚合和聚合物型二苯甲酮为引发剂,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为共引发剂,在高压汞灯下引发硅树脂聚合。结果发现聚合物型光引发剂使树脂最快达到表干,在引发剂浓度为0.2mmol/g时仅需70s。含硫键光引发剂能使硅树脂的双键转化率达到最大,约为85%。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失重分析了固化树脂的热性能,结果表明含硫键二苯甲酮光引发得到的树脂热性能比较好,初始分解温度达到了200℃,最终质量残留率33.8%。本文合成的可聚合和聚合物型光引发剂,不仅可以克服小分子二苯甲酮易迁移等缺点,同时部分引发剂还能提升硅树脂的固化速度以及最终双键转化率,从而可以使硅树脂在食品包装、航天器涂层等领域取得更加广泛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6-07-01)

紫外光聚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动态紫外光接枝界面聚合技术和湿法共挤出纺丝工艺制备了玻纤增强PVDF中空纤维复合膜,并将其与商业化的PVDF内支撑膜进行了对比分析.当单体质量分数为1%和2%时,玻纤与PVDF基材之间的剥离强度相比于未经接枝的原PVDF复合膜分别提高了37.27%和168.51%;当单体质量分数为2%时,玻纤与PVDF膜材之间的结合强度达到了186.85 N/m,比商业PVDF膜(146.23 N/m)高出27.78%.在处理量为100 L/d稳定运行的A~2/O-MBR中为期30 d的对比实验发现,动态接枝膜具有良好的运行稳定性和抗污染性能,其运行通量性能与商业膜基本相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紫外光聚合论文参考文献

[1]..利用紫外光诱导聚合实现PDMS膜的超快速连续化制备[J].有机硅材料.2019

[2].罗南,钟慧,宫辉力.动态紫外光界面聚合技术制备玻纤/PVDF中空纤维复合膜[J].膜科学与技术.2019

[3].贺贝贝,解一军.紫外光本体聚合制备丙烯酸酯压敏胶[J].化工进展.2017

[4].张正安,郑怀礼,黄飞,付茂梅,李香.紫外光引发模板聚合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及其污泥脱水应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7

[5].赵辉,黄达,刘鎏,郝同辉,任如飞.紫外光引发聚合聚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粘接.2017

[6].顾颖鹏.紫外光引发模板聚合HACPAM及其污泥脱水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7

[7].郑怀礼,寿倩影,李香,刘冰枝,郑欣钰.紫外光引发聚合P(AM-MAPTAC)及其响应面优化制备[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7

[8].张正安.紫外光引发模板聚合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及其絮凝应用[D].重庆大学.2016

[9].邓祥睿,郑怀礼,寿倩影,姜嘉贤,顾颖鹏.紫外光引发聚合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研究与发展[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6

[10].潘海涛.可聚合光引发剂的分子设计及硅树脂紫外光固化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气溶胶式光聚合系统自由基体系UV固化成膜原理图5-8温度改变诱发LCE紫外光聚合5-11紫外光聚合过程中(a)木...4-3LCE紫外光聚合前驱体的...5-6缔度改变(巧次高TTg)诱导LC...

标签:;  ;  ;  ;  ;  ;  ;  

紫外光聚合论文_罗南,钟慧,宫辉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