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个性在数学日记中张扬

让学生个性在数学日记中张扬

易道荣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龙袍中心小学211513

当历史的车轮驶进21世纪后,数学日记也趁风而起,它可以成为我们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反显课堂效果的重要途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纲要》也提出:“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于是,我尝试在小学中年级让学生写数学日记,鼓励学生去体验、去创新,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记个性化数学日记,张扬学生的个性。

一、从生活中来,调控学生个性发展的状况

1.数学“生活”日记。

[案例1]如一个同学的日记是这样写的:“今天中午,我摸奖摸了个飞机玩具,只花去了一角钱,我心想,这回店主肯定亏死了!谁知,他还笑眯眯的把飞机给了我。我很吃惊,于是就算了笔帐:摸奖大约有200个号,1个号1角钱,200个1角就是20元,几个玩具最多才5元,如果店主把它的那些奖全买掉,他就赚了20—5=15元。怪不得他还笑眯眯的呢!”于是我在他的日记旁批阅:“你真了不起,能及时用数学头脑思考生活,老师服你了!”这位同学课后跑来告诉我:“老师,感谢你对我的鼓励,我今天真是太高兴了!学数学真有趣,我定会好好学习,将来争取当个数学家。”

2.数学“心语”日记。

[案例2]曾有个学生在日记中写到:老师,今天学的小数除法我还是不理解。8.4&pide;0.21应扩大倍数变成840&pide;21而13.5&pide;45为什么就不用扩大倍数?看到别的同学飞快地做完课堂作业,我是多么羡慕又多么无奈,我都不好意思再去问他们了!……

二、到课堂中去,提供学生个性发展的舞台

1.数学“反思”日记。

[案例3]我们今天学习了“三角形”,知道了什么叫三角形,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分类和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等。这节课,我学得最好的地方是三角形的特征,还有一个地方我还不理解:为什么钝角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钝角,不能三个角都是钝角呢?我问了其他几个同学,他们也不会,明天我得再请老师给我讲一讲。你看,有问题就是好,它能让我想得多,把数学知识理解得透彻。

2.数学“合作”日记。

[案例4]今天的数学课是实践活动,我们分成每8人一小组。接着每个小组的组员便分工合作地想办法估计出1千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看似不难,但是要把误差减到最低就非认真不可了。我们组先选择了用手抓的方法。由组员负责来抓。哎呀!组长那只小手还挺大呢!一抓就是180粒,连续抓了30下刚好抓完1千克黄豆。终于大功告成了。30个180等于5400粒。就这样,我知道了1千克黄豆大约有5400粒。杨苑说,她看组长抓的时候掉的多少不一,建议用杯子来量会准确一点。于是我们找了一个杯子做工具。先装了满满一杯,数出来是380粒。一共装了13杯。13×380=4940(粒),1千克黄豆大概有4940粒。原来1千克黄豆都快5千粒了,如果一粒粒的数出来可真不容易呀!这时候,高玉洁又提出可以先称出10克黄豆,数出它们有多少粒,然后,再乘以100就可以得出1千克有多少粒。具体测算:1千克黄豆有多少粒?10克黄豆称出约有50粒,那么50×100=5000(粒),1千克黄豆约有5000粒。这个方法既简便又省时,还可以提高准确度,我们觉得这是个好方法。这节数学课带给我最大的收获不单是学会了一种方法,而且学会了怎样合作,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快乐。从这个实践活动中我受到了启发,不妨用这些方法来试试瓜子。糖果。花生等等。其实数学问题与生活真是息息想关的。

三、回归于生活,拓展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

1.数学“实践”日记。

[案例5]教学了“折数”后,有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华联超市真热闹呀!原来在搞促销,可乐打八折出售,而旁边的华润超市也挤满了人,“买十瓶可乐赠一瓶”,到哪家买合算呢?如可乐每瓶4.8元,到华联超市买,一瓶则需4.3元;如到华润超市买一瓶则约需4.5元,还是到华联超市买合算。

2.数学“创新”日记。

[案例6]如“为老师做粉笔盒”,学生是这样记叙的:我们班的粉笔盒坏了,我想做个粉笔盒送给老师。于是我找来一块长4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板,做一个深为5厘米的粉笔盒。怎样做呢?我想到了我们经常做的一道习题:“一块长4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板的四周剪去四个小正方形,做一个深为5厘米的粉笔盒。求粉笔盒的容积?”仔细一想:这样做四周要去掉四个角,浪费多可惜啊!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经过反复推敲,我把这个长方形纸,剪成20×20两个正方形,然后将其中一个正方形剪成四个5×20的长方形,把它们连起来,这样的粉笔盒浪费很少,而且容积还大了很多。第一种容积:30×10×5=1500(立方厘米),第二种容积:20×20×5=2000(立方厘米)。能自己动脑筋想出来,我非常开心,原来学数学、用数学竟这么简单,这么有趣。可是做过之后,我才发现这样的做法虽然省纸但面与面之间不好连接了,虽然四周去掉四个角的方法费点纸但容易连接哦。实践出真知,这次的动手创造让我体会到想的和做的有时候有区别哦!我越来越爱上数学了。

总之,“个性化数学日记”拓展了师生交流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和态度,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让学生置身于更加广阔的数学学习空间,积极主动地进行多元、开放的探索。

标签:;  ;  ;  

让学生个性在数学日记中张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