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离子聚丙烯酰胺论文_任晓燕,柴翠元,郭红彦

导读:本文包含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阳离子,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絮凝,共聚物,絮凝剂,悬浮物。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论文文献综述

任晓燕,柴翠元,郭红彦[1](2019)在《Ti~(4+)、Al~(3+)与高分子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复合新型絮凝剂的制备及其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分子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普遍因为阳离子度低、稳定性差等原因,导致自身有效期较短.对此设计添加Ti4+和Al3+,提出复合新型絮凝剂制备技术,并对其表征进行实验探究.制备聚硅硫酸钛作为Ti4+的载体,配置质量分数为10%的二氧化硅溶液,添加元素分析物,制备试剂链引发剂,依靠试剂自由基相互作用,完成聚合试剂引发.采用10项联测法,对引发后的聚合性原料试剂进行消解,将消解后的试剂通过稀盐酸维持p H值,搅拌至出现纳米氧化胶体,加入丙烯酰胺溶解后,即可完成复合型絮凝剂的制备.根据絮凝剂表征实验,该絮凝剂的特性粘数提高了27%,固含量提高了35%,确定其具有更强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陈婷婷,张跃军[2](2019)在《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DAC-AM)的合成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聚(丙烯酰氧乙基叁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P(DAC-AM))的合成方法及工艺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基于阳离子单体的基本类型,给出了应用最广的几种季铵盐单体的分子结构特征及其聚合反应活性比较;针对用量最大的丙烯酰氧乙基叁甲基氯化铵(DAC)单体及其共聚物P(DAC-AM)的结构与其应用性能的关系,指出了合成工艺可调控其聚合物分子结构的原理和技术关键,以及由该类聚合物国内外产品的现状、存在的差距所体现的工艺研究缺陷。其次,以P(DAC-AM)的特征黏度和单体转化率为评价指标,按聚合反应方式的分类,分析探讨了制备聚合物的水溶液、反相(微)乳液和分散聚合等聚合方式的研究进展;同步,按引发方式和引发剂的分类,分析探讨了自由基引发、光引发、热引发和超声引发方式下的过氧化物、偶氮和复合等引发剂引发聚合反应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系列化窄分布聚合物P(DAC-AM)合成工艺、原料纯度和产物中残余单体的控制等研究中的瓶颈问题及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并给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晶,呼文财,徐超[3](2019)在《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对水中悬浮物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渤海某油田现有核桃壳过滤器对水中悬浮物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开展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加注对水中悬浮物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核桃壳过滤器入口加注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可以提高核桃壳过滤器对悬浮物的去除效果。当质量浓度为2%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溶液加注浓度为30 mg/L时,可以使核桃壳过滤器出口水中悬浮物含量由7.2 mg/L降至2.8 mg/L,达到现场的注水指标要求。(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应用》期刊2019年09期)

徐景峰[4](2019)在《叁元共聚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乳液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丙烯酰胺(AM)、自制的阳离子单体(E-AM)及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原料,以聚乙二醇(PEG)水溶液为分散剂,氧化还原剂为引发剂,采用双水相聚合法合成了叁元共聚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乳液P(AM/E-AM/DMDAAC)。用FT-I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对聚合物稳定性、残留单体及絮凝效果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 AM为20 g,E-AM为4 g,DMDAAC为1.8 g,w(单体)=17%,获得的乳液产品溶解速度快,黏度低、稳定性好,使用方便,单体残留量小于0.9%。对模拟污水,聚合物添加量为4 mg·L~(-1)时表现出很好的絮凝效果。(本文来源于《浙江化工》期刊2019年08期)

陈振斌,周永山,陈长军,汪润田[5](2019)在《反相乳液合成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及其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丙烯酰胺(AM)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原料,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高岭土悬浊液模拟废水进行沉降实验,考察了单体用量及其配比等工艺条件对产物粘均分子量(M_η)和絮凝率(S_P)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CPAM的最佳搅拌速率为540~960 r/min,单体质量分数为65%,n(AM)∶n(DMDAAC)=10∶1,V(CYH)∶V(H_2O)=1.2,m(司盘80+吐温80)∶m(AM+DMDAAC)=0.1,m(span80)∶m(tween80)=3,n(H_2O_2)∶n(AM)=0.033,反应时间为5 h,温度为40℃,在此条件下,M_η可达5.92×10~6,其S_P最高达到99.24%.(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杨开吉,姚春丽[6](2019)在《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在造纸废水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称为百业助剂,作为絮凝剂在造纸废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综述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制备方法、造纸废水的处理方法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在造纸废水中的应用进展。(本文来源于《造纸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王慧[7](2019)在《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DMC)的分散聚合及共聚物结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在造纸、水处理、采油、化学技术等方面被大量使用,其不同的制备方法和共聚物构性研究成为学术界的关注热点。本文选用分散聚合制备高分子量阳离子共聚物,在特殊分散剂的作用下,形成水包水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乳液,其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和阳离子度。在水中呈胶束状态,形成粒径细小和稳定的高分子乳液,在使用时,可以用水分散开来,形成高分子粘液。在油田领域,聚合物可以作为增稠剂、减阻剂、压裂液等的主要成分,与油相溶剂相比,环保型绿色化学产品减少了二次处理问题。这种分散聚合具有反应过程较简单、成本较低、污染少、反应易于控制且聚合物性能较好等特点。目前,分散聚合制备阳离子聚丙烯酰胺虽有较多研究报道,但多年来一直未见形成产品。本文在以硫酸铵(NH_4)_2SO_4水溶液为分散介质的体系中,选择二乙二醇丁醚(DBG)为分散剂,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叁甲基氯化铵(DMC)作为反应的聚合单体,在引入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的条件下,通过使用分散聚合的制备方法得到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DMC)共聚物。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了分散剂种类及用量、单体种类及用量、聚合时间、聚合温度、pH值、引发剂用量、分散介质硫酸铵含量、以及分散聚合过程中单体质量分数对产物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反应温度为40℃,分散剂二乙二醇丁醚用量为10%,引发剂体系(亚硫酸氢钠-过硫酸铵)为0.02%,pH=6~7,DMC为6%,反应时间为6h,m(AM):m(DMC)=5:1,硫酸铵含量20%,单体总量为20%的条件下,可获得分散性及稳定性均较好的分散液,此时聚合物粘度和转化率最佳。在该实验中,共聚物PAM-DMC的结构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SEM、X-射线衍射(XRD)和核磁共振波谱仪(~1H-NMR)表征。共聚物PAM-DMC为无定形态的非结晶分子,其共聚物的分子结构与其目标产物结构一致。对共聚物PAM-DMC的分散液进行粒径分析及透射电镜测试可知,在分散介质中是以粒径大约为100~500nm的球形或椭球形颗粒均匀分布,平均粒径为198.6nm,。通过热重分析仪测试得到共聚物PAM-DMC具有良好的受热性能。使用Turbiscan Lab稳定性分析仪测试PAM-DMC分散液的稳定性,以获得动力学不稳定指数(TSI)≤0.13。当共聚物PAM-DMC聚合物浓度为5%时,在90℃的条件下,控制剪切速率为170s~(-1),体系的表观粘度可达30mPa·s,表明该聚合物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随着温度的上升,溶液中的硫酸铵加剧热运动,表现出良好的耐温性能。在25℃条件下,分散液在水中溶解较快,加入氯化钠与硫酸铵相互作用,产生的静电屏蔽效果弱于常用的高分子聚合物,因此具有良好的耐盐性。结果显示:3%的共聚物PAM-DMC分散液清水粘度为120mPa·s,10000ppm的NaCl溶液中粘度为57mPa·s,盐水保持率为47.5%。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UV)对合成的共聚物PAM-DMC的絮凝性能进行测试,得到当分子量为0.85×10~6时,聚合物的絮凝率达到最大值,此时聚合物的溶解时间为156min、阳离子度为7.59%,特性粘度98mPa·s。(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任晓燕,柴翠元[8](2019)在《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复合Ti~(4+)的絮凝性能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复合Ti~(4+)的絮凝性能,通过对絮凝性能进行评价,得出复合絮凝剂加入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以及对实际水样的絮凝效果。(本文来源于《化工设计通讯》期刊2019年05期)

王辉[9](2019)在《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微球的合成及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水处理、造纸、采油等行业对于高分子聚合物聚丙烯酰胺及其衍生物的需求越来越大,其制备工艺也随之得到发展和改进。目前,实验室制备聚丙烯酰胺的方法有很多,本文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研究了微球状聚丙烯酰胺的合成条件,制备了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微球絮凝剂,探究了不同单体、引发剂、pH、油水比、分散剂等因素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搅拌速度、pH、搅拌时间、P(AM-DAC)添加量等因素对自制P(AM-DAC)处理模拟污水的除浊、脱色效果的影响情况。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使用丙烯酰胺(AM)分别和丙烯酰氧乙基叁甲基氯化铵(DAC)、甲基丙烯酰胺氧乙基叁甲基氯化铵(DMC)、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叁种离子单体反应,通过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不同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微球絮凝剂。(2)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微球P(AM-DAC)的合成条件是:分散剂量为3%的Span60-Span80(1:1),引发剂AIBA量为0.2%,单体质量比AM︰DAC为3:1,油水体积比为1.5︰1,水浴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3 h,合成了阳离子度为20%、分散性较好、微球大小均匀、粒径在1 mm左右、溶解时间大约为70 min的毫米级聚丙烯酰胺微球。利用红外光谱仪确定了聚合物为P(AM-DAC)。热重分析仪TGA分析显示聚合物常温下很稳定。(3)通过实验探讨了P(AM-DAC)的添加量、皂土含量、pH值、搅拌时间、静置时间、搅拌速率等因素对亚甲基蓝模拟污水色度去除效果的影响。最终获得的最佳处理条件为:皂土含量120 mg/L,pH为6.0左右,搅拌时间15 min,PAM量为1.2 ml,搅拌速率150 rpm,静置时间为15 min,在此条件下色度去除率可以达到95%左右。(4)通过实验探讨了P(AM-DAC)的添加量、pH值、搅拌时间、搅拌速率、静置时间等因素对皂土模拟污水浊度去除效果的影响。最终获得的最佳处理条件为:搅拌速率150 rpm,PAM的量为1.2 ml,pH值为6.0左右,搅拌时间15 min,静置时间为10 min,最终浊度去除率可以达到60%左右。(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23)

黎珊,林富荣,秦勇,陶永新,孔泳[10](2019)在《二氧化硅/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乙烯基叁乙氧基硅烷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粒径均一的乙烯基SiO_2杂化硅球(Vinyl-SiO_2),并与丙烯酰胺、阳离子单体发生原位聚合,成功制备出树枝状SiO_2/CPAM无机-有机杂化材料。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表征杂化材料的微观形态结构;热重分析证实其多级分解,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出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67.06℃。通过对杂化材料的特性黏数和Ca~(2+)吸附量分析,得出以下优化条件:当Vinyl-SiO_2用量为0.5%,阳离子单体用量为17.5%以及引发剂用量为0.6%时,SiO_2/CPAM的特性黏数为159.2 mL·g~(-1),Ca~(2+)吸附量为4.3 mmol·g~(-1)。(本文来源于《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聚(丙烯酰氧乙基叁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P(DAC-AM))的合成方法及工艺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基于阳离子单体的基本类型,给出了应用最广的几种季铵盐单体的分子结构特征及其聚合反应活性比较;针对用量最大的丙烯酰氧乙基叁甲基氯化铵(DAC)单体及其共聚物P(DAC-AM)的结构与其应用性能的关系,指出了合成工艺可调控其聚合物分子结构的原理和技术关键,以及由该类聚合物国内外产品的现状、存在的差距所体现的工艺研究缺陷。其次,以P(DAC-AM)的特征黏度和单体转化率为评价指标,按聚合反应方式的分类,分析探讨了制备聚合物的水溶液、反相(微)乳液和分散聚合等聚合方式的研究进展;同步,按引发方式和引发剂的分类,分析探讨了自由基引发、光引发、热引发和超声引发方式下的过氧化物、偶氮和复合等引发剂引发聚合反应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系列化窄分布聚合物P(DAC-AM)合成工艺、原料纯度和产物中残余单体的控制等研究中的瓶颈问题及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并给出了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论文参考文献

[1].任晓燕,柴翠元,郭红彦.Ti~(4+)、Al~(3+)与高分子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复合新型絮凝剂的制备及其表征[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陈婷婷,张跃军.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DAC-AM)的合成研究进展[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9

[3].王晶,呼文财,徐超.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对水中悬浮物的影响研究[J].石油化工应用.2019

[4].徐景峰.叁元共聚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乳液合成及性能研究[J].浙江化工.2019

[5].陈振斌,周永山,陈长军,汪润田.反相乳液合成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及其表征[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9

[6].杨开吉,姚春丽.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在造纸废水中的应用[J].造纸科学与技术.2019

[7].王慧.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DMC)的分散聚合及共聚物结构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9

[8].任晓燕,柴翠元.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复合Ti~(4+)的絮凝性能探究[J].化工设计通讯.2019

[9].王辉.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微球的合成及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9

[10].黎珊,林富荣,秦勇,陶永新,孔泳.二氧化硅/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2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用于污泥脱水...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红外光谱图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对纸浆污泥酶...4 0.2%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条件下时...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标签:;  ;  ;  ;  ;  ;  ;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论文_任晓燕,柴翠元,郭红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