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酸催化剂论文_马志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超强酸催化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强酸,催化剂,固体,氧化物,异构,烷烃,性能。

超强酸催化剂论文文献综述

马志明[1](2019)在《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异构化反应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烷烃异构化汽油作为一种不含烯烃、芳烃、硫等杂质的高辛烷值汽油组分,符合未来汽油标准的发展趋势和环保要求,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和大力发展。硫酸化氧化锆作为一种新型固体酸催化剂,在烷烃异构化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低温反应活性,被广泛认为是一类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的异构化催化剂。虽然硫酸化氧化锆具有酸性强、热稳定性好、可再生、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但是实际用于异构化反应过程中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基于此,本论文计划从载体改性、活性组分改性和负载金属组分改性这叁个角度出发制备出一系列超强酸催化剂,在实验室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上考察催化剂的正己烷异构化反应活性,同时采用XRD,BET,SEM,TEM,TG-DSC,FT-IR,Py-IR,NH3-TPD,H2-TPR,XPS,MAS NMR等技术手段对催化剂的理化性质进行系统地表征分析,将催化剂结构性质和异构化反应活性进行关联。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行为,探究超强酸催化剂上的异构化反应机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论文首先采用传统的沉淀-浸渍法制备出钯负载的硫酸化氧化锆催化剂,探究催化剂反应前预活化和预还原的最佳条件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空气活化和氢气还原会对催化剂表面的含硫物种、酸性中心和金属中心产生影响,过高的还原温度会导致含硫物种的还原和催化剂活性的下降。活性结果显示,当超强酸催化剂依次经过450℃流动空气下活化和200℃氢气条件下还原后具有较好的异构化反应活性,初始转化率高达91%,初始选择性高达30%。对丝光沸石和超强酸这两种典型的异构化催化剂进行结构/活性表征和对比分析得知,强酸中心是超强酸催化剂能在较低温度下保证高异构化反应活性的关键。其次本文分别选取硝酸铝和拟薄水铝石作为氧化铝的来源,利用共沉淀法和机械混捏法制备出一系列铝改性硫酸化氧化锆催化剂。结合表征结果可知,氧化铝的添加量和添加方式会对催化剂的物理结构、微观形貌、酸性质、还原性质和催化活性等产生一定影响:氧化铝添加量较少时,通过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更多的四方晶型氧化锆占比,同时异构化反应活性也要优于混捏法制备的样品;而当氧化铝含量较高时,混捏法制备的催化剂在结构和催化活性等方面更有优势。对催化剂进行水洗处理,结果表明,表面游离态含硫物种的流失会导致催化剂酸性中心尤其是Bronsted酸中心数量的下降进而影响反应活性,而氧化铝的存在会抑制含硫物种的流失和酸性中心的下降。活性结果表明,利用混捏法制备的高铝含量催化剂水洗处理后在异构化反应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活性和稳定性。对氢氧化锆凝胶进行水热处理会影响其表面的端羟基结构,进而影响Zr02的高温晶化行为和后续含硫物种的负载。结果是催化剂上强酸中心尤其是强Bronsted酸中心数量的下降,催化剂在异构化反应中的初始裂解产物随之减少,反应稳定性有所提升。随后,针对催化剂在烷烃异构化反应中的失活与再生行为进行研究。结合TG,XPS和酸性表征结果可知,催化剂上含硫物种的改变和积碳物质的形成是导致催化剂失活的两大原因。含硫物种在反应过程中一方面会随反应物流失,另一方面由于氧化脱氢机理的缘故会被还原为低价态的S4+和S2-进而导致催化剂的不可逆失活。反应过程中,在催化剂强Bronsted酸性位的作用下容易形成多种积碳物质,这些积碳覆盖酸性中心的同时也会阻塞催化剂孔道结构,进而影响反应活性。对失活催化剂进行空气或氮气下的再生处理,再生后催化剂的活性受再生气氛和温度影响较大,并且不同再生气氛下的再生机理有所不同。另外,在超强酸催化剂中添加适量的氧化铝并经过水洗处理能够有效改善催化剂的失活和再生行为。在本文的最后,引入Ni作为第二金属组分并利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Pd-Ni双金属负载催化剂。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在烷烃异构化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氢溢流效应和双金属协同效应。结合XPS和H2-TPR结果可知,微量Pd的引入能够极大地促进Ni的还原,而在Pd-Ni双金属作用下,催化剂上的含硫物种更容易被还原。同时,Ni的负载也会对催化剂的结构等性质造成影响,并导致催化剂上含硫物种数量的减少和催化剂酸性质的变化。活性结果表明,负载了 0.1wt%Pd和1.0wt%Ni的催化剂在适宜的还原条件和反应温度下具有相对较好的异构化反应活性,200℃下初始转化率高达95%,同时异构化反应的稳定性也有所提升。(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6)

关贺远,袁新,陈彦秀,付尧[2](2019)在《超强酸催化剂MoO_3/ZrO_2-SiO_2的表征及活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浸渍法成功制得固体超强酸催化剂MoO3/ZrO2-SiO2,通过XRD、BET、TEM和DSC-TG等方法对其形貌结构和性能方面进行表征,发现此种催化剂主要以无定型形态存在且热稳定性良好。通过酯化反应找到它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pH值为10,陈化时间2h,活性物质浸渍2h后在850K温度下焙烧3h,活性组分的负载量为6%。(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9年07期)

朱建良,付文雅,梁金花,杨晓瑞[3](2018)在《酯化反应中SO_4~(2-)/氧化物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SO_4~(2-)/氧化物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在酯化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重复使用性能,且该催化剂具有易于与产物分离、不腐蚀设备、绿色环保等优点,因此,近年来在工业生产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简述了固体超强酸的成酸机制及催化反应机制,简要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几种SO_4~(2-)/氧化物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在酯化反应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催化剂的制备、相关理论探索、工业应用研究方面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丁云龙[4](2018)在《WO_3/ZrO_2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在石化领域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固体超强酸因其具有催化活性高、选择性好、环境污染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石化领域。主要介绍了WO_3/ZrO_2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在烷烃异构化、烷基化、酯化、环化、硝化、氢解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提出今后应加强WO_3/ZrO_2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与实际石化领域反应的相容性研究,并根据反应类型,开发不同结构和不同组分的催化剂,提高其转化率和选择性;用廉价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对WO_3/ZrO_2型固体超强酸进行改性,延长其使用寿命。(本文来源于《煤炭与化工》期刊2018年10期)

章红艳,宋月芹,倪海微,徐俊,周晓龙[5](2018)在《固体超强酸C_5/C_6异构化催化剂成型及寿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挤条法制备了一系列Pt-SO2-4/ZrO2-X(简称PtS/Z-X,其中X代表不同的黏结剂)催化剂,考察了黏结剂的种类、含量以及焙烧温度对催化剂异构化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优的黏结剂为拟薄水铝石(A),最优黏结剂质量分数为30%,最适宜的催化剂焙烧温度为650℃(此时的催化剂记作PtS/Z-A30-650),并进一步对催化剂PtS/Z-A30-650进行了溶剂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TG)分析手段对该催化剂的晶相结构和硫含量进行了表征,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上对其进行了寿命试验。结果表明:以拟薄水铝石为黏结剂成型的PtS/Z-A30-650催化剂有较高的C5/C6异构化活性和机械强度,用溶剂处理后其异构化活性进一步提高,在使用精制石脑油为原料进行反应时,1 400h时的正戊烷转化率为62.5%,正己烷转化率在90%以上,2,2-二甲基丁烷选择性在35%以上。(本文来源于《石油炼制与化工》期刊2018年09期)

付尧[6](2018)在《复合固体超强酸催化剂MoO_3/TiO_2-ZrO_2-SiO_2的制备及其在酯化反应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一种新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Mo O_3/TiO_2-ZrO_2-SiO_2,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N_2吸附-脱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差示扫描量热-热重(DSC-TG)等方法对其形貌结构和性能等方面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相比于浓硫酸和MoO_3/ZrO_2-SiO_2催化剂,MoO_3/TiO_2-ZrO_2-SiO_2的酸强度更高,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更大,颗粒分布更加均匀,样品呈无定型形态,在热稳定性方面也很好。将其应用于乙酸正丁酯酯化反应中,催化性能也明显提高,是一种性能好且环境友好的新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本文来源于《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期刊2018年03期)

李盛楠[7](2018)在《新型核壳结构Ni基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异构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轻质烷烃异构化是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的重要工艺。SO42-/Mx Oy型固体超强酸因其不污染环境、良好的低温异构化活性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核壳结构载体制备高活性、高稳定性非贵金属Ni基S2O82-/Al_2O_3@Zr O_2(Ni–SA@Z)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新思路,通过核心材料的选择,以及Al含量和柠檬酸改性研究,确定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采用XRD、FT-IR、Py-IR、TG、XPS、BET、TEM、C-S Analysis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正戊烷加氢异构化反应为探针,考察了催化剂的异构化反应性能,得到如下结论:(1)以Al_2O_3为核心材料时,四方晶相ZrO_2粒径小,比表面积和孔容大,酸性强,异构化活性好,在适宜反应温度180 ℃下,异戊烷收率达到64%。(2)添加Al抑制了Zr O_2从亚稳态四方晶相向热力学有利的单斜晶相的转变;适量的Al能够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容、孔径;Al可以稳定S2O82-;当Al含量为30 wt.%时,催化剂酸性最强,异戊烷收率最高为64%。(3)核壳结构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均显着提高,强B酸和强L酸量增长明显;核壳结构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在最佳反应条件:温度180 ℃、压力2.0 MPa,H2/正戊烷摩尔比为4:1,质量空速1.0 h-1下,反应5000 min后,Ni–SA@Z–x(x=30 wt.%)催化剂上异戊烷收率维持在64%,未见失活趋势。其原因是大幅度抑制了积碳产生及S物种损失。(4)随着柠檬酸浓度的增加,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孔容提高,催化剂酸量增加,催化剂最佳反应温度先下降后增长;当柠檬酸浓度为2%时,催化剂低温异构化活性最好,最佳反应温度为140 ℃,此时异构化活性为60%。与未添加柠檬酸的催化剂相比,最佳反应温度降低了40 ℃。(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8-06-11)

陈焕章,张悦,冯雪,孙朝利[8](2018)在《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具有活性高、无污染、不腐蚀设备和可重复使用等优点,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友好型催化剂。本文讨论了浸渍沉淀法、溶胶-凝胶法、低温陈化法和超声波共沉淀法4种制备方法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重点综述了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在载体和活性组分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根据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结构模型,分析了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的成酸机理,介绍了催化剂的失活机理、表征手段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最后对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结构理论和制备技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8年05期)

樊洁[9](2018)在《固体超强酸修饰氧化铈催化剂的制备及其NH_3-SCR脱硝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化石燃料燃烧以及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氨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NH_3-SCR)技术被认为是目前去除从柴油车发动机排放的氮氧化物的最为效的技术之一。然而,当反应温度超过300-400°С时,商业上广泛应用的V_2O_5-WO_3(或MoO_3)/TiO_2催化剂无法有效的去除氮氧化物。除此之外,钒的生物毒性以及挥发性,高温时TiO_2由锐钛矿变为金红石相的相变过程也限制了这一商业催化剂的进一步应用。因此迫切需要研发高NH_3-SCR性能的环境友好型催化剂。在众多替代催化剂的研发中,二氧化铈以其优越的氧化还原性能以及良好的氧储存能力脱颖而出。但是,过高的表面氧使得纯二氧化铈高温易发生氨氧化反应,最终导致窄的NH_3-SCR反应活性温度窗口以及差的N_2选择性。鉴于催化剂的表面酸性可以显着促进氨的吸附进而抑制氨氧化反应,最终取得优越的NH_3-SCR反应性能,本文采用两种具有不同酸强度的固体酸对二氧化铈进行修饰,考察不同酸强度固体酸修饰的二氧化铈催化剂对催化剂的表面酸性以及氧化还原性能的影响,以及其进一步对NH_3-SCR反应路径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内容:(1)以固体酸磷酸锆为催化剂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二氧化铈负载量的磷酸锆催化剂,并研究其氨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反应(NH_3-SCR)性能。研究结果表明CeO_2负载量为20 wt.%的CeO_2/磷酸锆催化剂在250-425°С时取得了大于98%的NO_x转化率和98%的N_2选择性。CeO_2与磷酸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促进了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及表面酸性,进而促进了催化剂的NH_3-SCR活性。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NH_3-SCR反应同时沿Eley-Rideal和Langmuir-Hinshelwood机理反应路径进行。酰胺物种和键合于Br?nsted酸性位点的NH_4~+物种是Eley-Rideal反应路径的重要反应中间体。(2)以固体超强酸TiO_2-ZrO_2-SO_4~(2-)为催化剂载体,采用浸渍法合成了二氧化铈负载量为20 wt.%的20 wt.%CeO_2/TiO_2-ZrO_2-SO_4~(2-)(20CeO_2/Ti-Zr-S)催化剂,并研究其氨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反应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20CeO_2/Ti-Zr-S催化剂表面构筑超强酸位点显着的促进了催化剂的表面酸性,进而促进了氨选择性催化剂还原氮氧化物性能。此催化剂在225-425°С时取得了大于96%的NO转化率。同时,固体超强酸与二氧化铈之间的强相互作用使催化剂获得了良好的氧化还原性能及丰富的表面氧物种。除此之外,在低温250°С时,20CeO_2/Ti-Zr-S催化剂表面的氨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主要沿Langmuir-Hinshelwood机理进行,M-NO_2(M=Ce,Ti,Zr)类硝酸盐化合物,单配位硝酸盐和桥接式硝酸盐是Langmuir-Hinshelwood机理反应过程的主要反应中间体,而在反应温度大于300°С时,酰胺类物种依然可以存在于催化剂表面,酰胺类物种可以通过Eley-Rideal反应路径促进催化剂的高温氨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反应。(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张盛明[10](2018)在《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基催化剂的制备及氢化还原碱木质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碱木质素是一种工业木质素,来源于造纸业。目前,碱木质素通常作为废弃物随黑液排放或干燥后焚烧处理,造成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碱木质素的聚合度高,羟基等活性官能团含量低,反应活性低,难以开发和利用。采用氢化还原法对碱木质素进行化学改性,可以降低碱木质素的聚合度,增加其羟值含量,提高其反应活性,改善其抗氧化活性,达到碱木质素高附加值利用的目的。本研究以自制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_4~(2-)/ZrO_2为载体,分别负载贵金属催化剂Pd和过渡金属氧化物CuO,制备了两种金属一固体酸双功能催化剂CuO/SO_4~(2-)/ZrO_2和Pd/SO_4~(2-)/ZrO_2用于催化碱木质素的氢化还原反应,提高了碱木质素的反应活性和抗氧化活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浸渍一焙烧法制备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_4~(2-)/ZrO_2,将其用于催化碱木质素的氢化还原反应。采用酸沉淀法从造纸黑液干燥物中提取碱木质素。研究催化剂制备条件对碱木质素氢化还原反应的影响。采用Hammett指示剂法和NH3-TPD法对催化剂的酸强度进行表征;采用XRD、BET和SEM方法对催化剂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以总羟值和酚羟值为指标,研究反应温度、时间和催化剂添加量对反应的影响。采用化学法、NMR、FT-IR、GPC等技术对反应前、后碱木质素的结构变化进行表征,并推测碱木质素的降解机制。结果表明:使用1.0 mol·L-1硫酸溶液淋洗Zr(OH)4 30 min,550 ℃焙烧3.5 h,制得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_4~(2-)/ZrO_2,其酸强度H0±-13.16,BET比表面积和微孔表面积分别为36.28 m2·g~(-1)和2.26 m2·g~(-1);碱木质素氢化还原反应条件为:碱木质素:4 g,催化剂添加量:5 wt%,溶剂:二氧六环水溶液,氢气初始压力:3.0 MPa,温度:100 ℃,时间:4 h;活化木质素的聚合度降低,反应活性提高:总羟值提高57.1%,酚轻值提高 11.8%,Mw从8200 g·mol-1 降低至 6200 g·mol-1,Mn 从 3700 g·mol-1降低至2400 g-mol-1,β-O-4键降解约25.0%;SO_4~(2-)/ZrO_2的催化机制为:降解β-O-4键,Cβ端生成木质素结合的希伯特酮结构,苯环C4端生成酚羟基,造成木质素羟值提高。(2)以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为载体,采用浸渍-焙烧法负载CuO,制备金属一固体酸双功能催化剂CuO/SO_4~(2-)/ZrO_2,将其用于催化碱木质素的氢化还原反应。研究催化剂制备条件对碱木质素氢化还原反应的影响。采用XRD、BET、SEM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反应温度、时间和催化剂添加量对碱木质素氢化还原反应的影响。采用化学法、NMR、FT-IR、GPC等技术对碱木质素的结构变化进行表征,并推测碱木质素的降解机制。结果表明:焙烧温度:350℃,时间:3 h,制得金属-固体酸双功能催化剂CuO/SO_4~(2-)/ZrO_2,其保留了 SO_4~(2-)/ZrO_2的超强酸性,CuO负载量5.02wt%,BET比表面积和微孔表面积分别为23.60 m2·g~(-1)和0.87 m2·g~(-1);碱木质素氢化还原反应条件为:碱木质素:4 g,催化剂添加量:5 wt%,溶剂:二氧六环水溶液,氢气初始压力:3.0 MPa,温度:100℃,时间:4 h;活化木质素的反应活性明显提高:总羟值提高62.9%,酚羟值提高 29.4%,Mw 8200 g·mol-1 降低至 5900 g·mol-1,Mn从 3700 g-mol-1 降低至 2300 g-mol-1,β-O-4键降解约22.5%,甲氧基含量降低10.2%;CuO组分的催化机制为:降解部分木质素C9结构单元苯环上的甲氧基降解,生成新的酚羟基,活化木质素的酚羟值得到进一步提高。(3)以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为载体,采用还原法负载Pd,制备金属-固体酸双功能催化剂Pd/SO_4~(2-)/ZrO_2,将其用于催化碱木质素的氢化还原反应。采用NH3-TPD、XRD、BET、和SEM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反应温度、时间、催化剂添加量和溶剂对反应的影响。采用化学法、NMR、FT-IR、GPC等技术对碱木质素的结构变化进行表征,并推测碱木质素的降解机制。结果表明:金属-固体酸双功能催化剂Pd/SO_4~(2-)/ZrO_2保留了 SO_4~(2-)/ZrO_2的超强酸性,Pd负载量1.42 wt%,BET比表面积和微孔表面积分别为32.90m2·2g~(-1)和1.86m2·g~(-1);碱木质素的氢化还原反应条件为:木质素:4g,催化剂添加量:5 wt%,溶剂:二氧六环水溶液,氢气初始压力:3.0 MPa,温度:100 ℃,时间:4 h;活化木质素的反应活性显着提高:总羟基值提高97.1%,酚羟基值提高35.3%,Mw从 8200 g-mol-1 降低至 4900 g-mol-1,Mn从 3700 g-mol-1 降低至 2400 g·mol-1,β-O-4键降解约63.3%,甲氧基含量降低13.0%;Pd组分可以催化碱木质素的β-O-4键进一步降解,同时降解C9结构苯环上的甲氧基,新生成的醇羟基和酚羟基造成样品羟值进一步提高;酸性离子液体[Bmim]C1可以催化碱木质素发生水解反应,活化木质素的总羟值和酚羟值分别提高51.4%和11.8%。(4)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法评价木质素样品的抗氧化活性,并研究木质素种类、总羟值含量、酚羟值含量、分子量和抗氧化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和SO_4~(2-)/ZrO_2、CuO/SO_4~(2-)/ZrO_2、[Bmim]C1催化剂相比,Pd/SO_4~(2-)/ZrO_2催化碱木质素的抗氧化活性提高最为显着: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分别提高24.3%、32.8%和17.4%;木质素样品的酚羟值与其抗氧化活性呈正相关关系;活化碱木质素可以用于合成精细化学品和制备木质素基高分子复合材料,亦可作为天然高分子抗氧化剂进行开发和利用。(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8-03-01)

超强酸催化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用浸渍法成功制得固体超强酸催化剂MoO3/ZrO2-SiO2,通过XRD、BET、TEM和DSC-TG等方法对其形貌结构和性能方面进行表征,发现此种催化剂主要以无定型形态存在且热稳定性良好。通过酯化反应找到它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pH值为10,陈化时间2h,活性物质浸渍2h后在850K温度下焙烧3h,活性组分的负载量为6%。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强酸催化剂论文参考文献

[1].马志明.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异构化反应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9

[2].关贺远,袁新,陈彦秀,付尧.超强酸催化剂MoO_3/ZrO_2-SiO_2的表征及活性评价[J].化工管理.2019

[3].朱建良,付文雅,梁金花,杨晓瑞.酯化反应中SO_4~(2-)/氧化物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丁云龙.WO_3/ZrO_2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在石化领域的研究现状[J].煤炭与化工.2018

[5].章红艳,宋月芹,倪海微,徐俊,周晓龙.固体超强酸C_5/C_6异构化催化剂成型及寿命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8

[6].付尧.复合固体超强酸催化剂MoO_3/TiO_2-ZrO_2-SiO_2的制备及其在酯化反应中的应用[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18

[7].李盛楠.新型核壳结构Ni基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异构化性能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8

[8].陈焕章,张悦,冯雪,孙朝利.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8

[9].樊洁.固体超强酸修饰氧化铈催化剂的制备及其NH_3-SCR脱硝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

[10].张盛明.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基催化剂的制备及氢化还原碱木质素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一14掺杂Sn和Fe离子的超强酸催化剂SO2-4/SnO2和SO2-4/SnO2-CeO2固体#~掺杂匆和沙离子的超强酸催化剂-8/ZrO2-Ti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固体超强酸催化剂试样的XRD谱图不同焙烧温度的S2O2-8/ZrO2-TiO2固体...

标签:;  ;  ;  ;  ;  ;  ;  

超强酸催化剂论文_马志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