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水流域论文_李兵,章新平,杨令,夏妍

导读:本文包含了资水流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流,径流,降水量,水文,水利厅,溪水,益阳市。

资水流域论文文献综述

李兵,章新平,杨令,夏妍[1](2019)在《湖南省资水流域极端降水量时空变异特征及重现期极端降水量的推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解湖南省资水流域各国家气象站1960—2016年年最大日降水量、年最大过程降水量的时空变异特征。【方法】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空间自相关分析、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检验、复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并基于数理统计方法推算了一定重现期各站点极端降水量值。【结果】①资水流域极端降水量空间上存在"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征,地处迎风坡的站点极端降水量值较大,盆地、背风坡处的站点极端降水量较小,极端降水量EOF分解特征向量主要存在3种典型模态,南—北型、西北—东南型和全局型;20世纪80年代后年最大日降水量空间上存在一定的集聚倾向,尤其是2000年后集聚趋势十分显着,表现为明显的两极分化特征,年最大过程降水量则表现出一定的空间负相关性;②流域平均极端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年最大日降水量气候增长率为2.8 mm/10 a,20世纪80年代后期—20世纪90年代初期是极端降水量突变阶段,空间自相关性和变化趋势均存在显着变化;上游地区极端降水量存在准周期变化规律,准周期为10 a左右;③50 a以上重现期极端降水量分布与极端降水量EOF分解特征向量分布形态高度一致;极端降水量大的站点,其极端降水量随重现期显着增加,极端降水量小的站点,其极端降水量随重现期增加变化不明显。【结论】近年来频发的厄尔尼诺现象与资水流域极端降水量时空变异特征关系密切,其中的具体关联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王利羽,尹湘娥[2](2019)在《资水流域传统村落发展困境与景观重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南省资水流域一些传统村落有着独特的价值及意义。如今,这些传统村落发展面临种种不利因素,例如脱离传统、空间混乱、风格不统一等。因此,相关人员应加深认识,并运用不同的应对方法重构这些村落景观。(本文来源于《城市建筑》期刊2019年23期)

王鸿翔,赵颖异,卓志宇,史振防[3](2019)在《基于IHA-RVA法的资水流域水文情势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资水流域水文情势的变化,选取桃江水文站1959—2016年的逐日流量数据为研究资料,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累积距平法和滑动T检验法进行流量特征分析,并应用生态水文指标变化范围法(IHA-RVA)以及水文改变度法综合评价了资水流域的水文情势改变程度。结果表明:资水流域桃江水文站的年均流量呈略微上升趋势,突变年份出现在1987年。通过对资水流域水文突变前后桃江水文站水文指标的分析可知:资水流域整体的水文改变度为22%,仅达到低度改变;32个IHA水文指标中,年最小值流量出现时间受影响最大。该研究可为资水流域生态水文情势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参考。(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李彤,胡国华,顾庆福,周慧[4](2018)在《近55年来降水及人类活动对资水流域径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估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湖南资水流域径流量变化的相对影响程度,采用累计距平法以及滑动t检验法对资水流域近55年的降水量、径流量序列进行趋势分析和突变检验;采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和双累积曲线法分别计算降水及人类活动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资水上游的罗家庙站受人类活动影响较明显;在资水中下游,变异期Ⅰ(1987~2001年),降水对流域径流的影响量大于人类活动的贡献率;在变异期Ⅱ(2002~2014年),人类活动的贡献率大幅增加并逐步成为径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本文来源于《水文》期刊2018年06期)

张兴国[5](2018)在《资水流域陶瓷考古取得重要突破》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水流域是历史上不同族群的重要活动舞台,下游的益阳早在战国时期已是楚国重镇,上游的邵阳盆地在西汉就置有昭陵县,只有中游的雪峰山地带在历史上长期居住着非华夏族裔,上古的“叁苗”、楚时的“荆蛮”、汉代的“武陵蛮”和“长沙蛮”,魏晋南朝至隋唐时期有“莫徭”“蛮(本文来源于《中国文物报》期刊2018-08-24)

李彤[6](2018)在《资水流域径流演变规律及其归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加剧是目前人类社会面对的重大环境问题,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资水流域洪水和干旱灾害交替、频繁发生,给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水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本文系统分析了资水流域长系列水文要素和气象要素的时空演变特征,应用统计方法和流域水文模型法定量分析了气候波动和人为要素对径流量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线性回归法及趋势检验方法分析资水流域各水文站年径流量趋势变化:罗家庙、冷水江、大埠溪及桃江4个水文站的年径流量在波动中总体呈减小趋势,速率依次为 8.2×106 m3/a、8.1×106 m3/a、0.59×106 m3/a、1.2×106 m3/a。运用滑动t检验法对四个水文站的年际径流作趋势分析和突变检验发现均在1987和2002年发生突变,1987~2001年作为变异期I,2002~2014年作为变异期II。降水量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呈现逐渐减少趋势。而到20世纪90年代降水明显增加,到21世纪,降水的变化波动较为平稳,但较多年平均值仍呈减少的趋势。降水量在1987年发生突变。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上升值为0.14℃C/10a,在1997年发生突变后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潜在蒸散发的年际波动较大且呈逐渐增多的趋势,与气温的变化趋势大体相同,通过滑动t检验得出潜在蒸散发序列在1968年和2002年均发生突变。(2)采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和双累积曲线法分别计算降水及人类活动的贡献率。结果表明:罗家庙站受人类活动影响较明显,其贡献量在70%~72.9%,除上游罗家庙站以外,资水中下游在变异期I(1987-2001年),降水对流域径流的影响量大于人类活动的贡献率;在变异期II(2002-2014年),人类活动的贡献率大幅增加并逐步成为径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得到:1989年~2001年资水流域径流量与8个影响因素间的综合关联度排名为降水量>蒸散发>GDP>有效农田灌溉面积>气温>水库坝塘库容量>人口>大牲畜头数。2002年~2014年资水径流量与8个影响因素之间的综合关联度排名为气温>人口>大牲畜头数>降水>有效灌溉面积>蒸散发>水库塘坝库容量>GDP。由此可得在1989年~2001年间径流量的变化主要受到气象要素的影响,人类活动在此期间对径流量的影响较小。在2002年~2014年间气象要素对径流量的影响量大大降低,而人为要素成为主导因子。(3)建立资水流域分布式SWAT水文模型并从干流上游、中游到下游分别率定模型,使模型误差减少、精度提高。相对于1980年~1986年,径流量在1987年~2001年间,由气候变化引起径流量增加了 53.5亿m3,气候变化对径流量的变化贡献率占78%;土地利用对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占6.5%;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贡献率占15.5%。在2002年~2013年间,由气候变化引起径流量增加15.16亿mmm3,由原来78%的影响量降低为49.3%,土地利用引起径流量减少2.49亿m3,人类活动使径流量减少了 13.08亿mmm3,对径流量的贡献率达42.6%。综合来说,资水流域在此期间径流量的变化更多的来自于人类活动(包括兴修水库、城镇化建设、人工耗水等多方面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8-04-10)

江怀远[7](2017)在《查找问题 强化措施 扎实推进河长制工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江怀远)11月12日,资水流域第一次省级河长会议在益阳举行。副省长、资水河长隋忠诚要求,资水流域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查找问题,研究措施,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全覆盖,扎实推进河长制工作。希望益阳河长制工作走在资水流域前列乃至全省前列,确(本文来源于《益阳日报》期刊2017-11-13)

曹彪[8](2017)在《桃江县汛期降水变化特征对资水流域柘溪水库调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桃江县1981—2016年汛期4—9月逐月降水量资料,分析桃江汛期降水变化特征,阐述对资水流域柘溪水库调度影响。结果表明:桃江县近36 a汛期降水呈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54.505 mm/10 a;4—7月属降水量较多期,平均月降水量累积值797.5 mm,占多年汛期平均降水量76.4%;汛期暴雨累积日数为148 d,占近36 a暴雨总日数90.8%。暴雨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0.332 d/10 a。汛期暴雨日数增加使资水流域防洪形势严峻,增加柘溪水库防洪负担,导致河道过流能力下降,阻碍柘溪水库正常泄洪。(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7年26期)

谭萍,刘品高[9](2017)在《担査险之重任 解防洪之两难》一文中研究指出位于湖南省资水干流的柘溪水库,每年汛期都会面临两难抉择:如果开闸泄洪,柘溪至桃江区间将遭遇洪峰迭加的恶劣局面;若不泄洪,库区洪峰迭加,柘溪水库大坝安全堪忧。湖南今年6月底以来的这轮降雨过程,持续时间长、强度大、覆盖范围广、洪水迭加效应明显,资水桃江段超历(本文来源于《中国气象报》期刊2017-07-12)

葛雷[10](2016)在《桃江县防御资水流域性大洪水的思考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南以"湘、资、沅、澧"四水为主要支流,而桃江县位于第二大支流资水的中下游,历史洪灾频繁,尤以2014年7月中旬的特大洪水损失最大。文章从此次洪水着手,从洪水成因、阻洪因素分析、梯级电站调度对洪水的影响、灾害损失的原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分析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来源于《湖南水利水电》期刊2016年02期)

资水流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湖南省资水流域一些传统村落有着独特的价值及意义。如今,这些传统村落发展面临种种不利因素,例如脱离传统、空间混乱、风格不统一等。因此,相关人员应加深认识,并运用不同的应对方法重构这些村落景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资水流域论文参考文献

[1].李兵,章新平,杨令,夏妍.湖南省资水流域极端降水量时空变异特征及重现期极端降水量的推算[J].灌溉排水学报.2019

[2].王利羽,尹湘娥.资水流域传统村落发展困境与景观重构研究[J].城市建筑.2019

[3].王鸿翔,赵颖异,卓志宇,史振防.基于IHA-RVA法的资水流域水文情势评估[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李彤,胡国华,顾庆福,周慧.近55年来降水及人类活动对资水流域径流的影响[J].水文.2018

[5].张兴国.资水流域陶瓷考古取得重要突破[N].中国文物报.2018

[6].李彤.资水流域径流演变规律及其归因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8

[7].江怀远.查找问题强化措施扎实推进河长制工作[N].益阳日报.2017

[8].曹彪.桃江县汛期降水变化特征对资水流域柘溪水库调度的影响[J].南方农业.2017

[9].谭萍,刘品高.担査险之重任解防洪之两难[N].中国气象报.2017

[10].葛雷.桃江县防御资水流域性大洪水的思考及对策[J].湖南水利水电.2016

论文知识图

2 资水流域小波系数系数图湖南省资水流域国家气象1.2研究方...特征向量图3湖南省资水流域1960—20...平均年最大日降水量图81960—2016年湖南省...资水流域面降雨量M-K检验趋势...平均年最大日降水量图71960—2016年湖南省...

标签:;  ;  ;  ;  ;  ;  ;  

资水流域论文_李兵,章新平,杨令,夏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