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翀:儒家修身思想的义理内涵论文

辛翀:儒家修身思想的义理内涵论文

□哲学与文化思想研究

摘要:儒家学派认为人的首要标志是“仁”,而欲成“仁”,先行孝;唯有做到孝、学、仁,人之本质方可彰显。易学自然观作为构建儒学体系的灵魂和主线,能够深刻揭示“仁”的内在逻辑结构与外在实践标准;从易学自然观的角度出发,“仁”的内在逻辑体系与成仁的实践标准都可得到清晰的考量;经过不断考量,最终达到“泛爱众,而亲仁”,从而使“仁”道得以彰显。

关键词:仁 爱;孝悌 ;五行六亲

一、君子之道曰仁

关于人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最常用的定义方式是通过与动物所不具有的某些能力进行区分,从而得到人的本质是什么的回答。其中最普遍的一种定义方式为:“人是能够制造并使用生产工具并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的一种高级动物”[1]776。

与此类似的定义方式还有: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语言;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的智商比动物高等等。与此同时,儒家学派对人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人者,仁也,亲亲为大。[2]25”这一观点突出强调人区别于自然界万事万物的首要品质是“仁”,仁这一品质的最基本要求是“亲亲”。

关于什么是“仁”,《说文解字》卷八上:“仁,亲也。从人从二。”仁字的写法为单立人旁边一个二,即“从人从二”,从人意“仁”为做人的立身之本,从二谓“仁”之意非亲己,实为亲人;二可引申为许多人,既包括你与我也包括你与他,“仁”要求人们相处之时要“亲人”。

表现形式多样化 基于学习者的阅读习惯,多采用可视化的信息呈现方式,便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拓展,增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孔子在回答学生的问题时,也对什么是“仁”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矣,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2]120克己乃是要战胜己之私欲,礼乃是一种境界,人们需要随时随地很庄严,很诚敬,在内心对自我慎重并保持克己的、自我诚敬的状态;面对颜渊,孔子给出的仁是一个实在的境界,他要求颜渊通过“克己”不断提高自己内心实际功夫的德行修养,“复礼”而达“仁”。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2]121”;讱者忍也,仁者若有所忍不易发,为人谨慎。面对司马牛,孔子为了劝解司马牛改掉多言的习惯,教他处事要克己,说话要三思,孔子此时表达的仁,亦是一种说话严谨有力,做事光明磊落的一种德行修养。迟问仁,子曰:“爱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2]126”;面对樊迟,孔子所表达的仁,是爱芸芸众生。纵观孔子心中的仁,它是一种修养,是随时随地需要保持的庄严崇敬,是在内心自省的基础上达到克己,是为人谨慎不多言不乱言的好习惯。但是以上无论哪种解释,孔子所要表达的深意都是希望他的学生在自我修养的基础上做到尊敬他人、爱他人,因此,仁的本质是爱人。

行“仁”并非易事,正如孔子所言:“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3]3”;“仁”是一种很难的修养,人本就有爱人之心,孩童时期,纯真可爱,爱人之心时常显露无疑,随着年龄增加,心中厌恶增多,仁心也就不够发挥,所以几乎没有人能够在一天之内行为完全合乎仁道。即使一日致于仁者鲜矣,“仁”仍然是我们追求目标,因为“仁”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意义深远,《孟子·梁惠王》曰:“仁者无敌”。成为“仁”人可以无敌的原因在于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靠“仁”。一个没有以“仁”为信念的人,如孔子之言:“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2]60”,既不能安贫乐道,在失意时做到休养生息,亦不能富贵不淫,在得意时保持谦虚谨慎,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得到成功的,即使获得成功也只是一时的;没有人会欣赏因失败而自怨自艾的人,也没有人会发自内心敬佩因富贵就骄奢淫逸的人;若一个真正有智慧、修养达到仁这一境界的人,无论是贫富之际,无论得意与失意,都能够乐知天命,待人友善。因此,坚持“行仁”,是爱人之心的保持,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品质。

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学习的过程,是达道的过程,其根本是成“仁”。《易经·文言》曰:“君子体人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理,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元、亨、利、贞”。一个人受了教育,要具备元、亨、利、贞四种品德,才能够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人;用广阔的胸襟爱人,才能够领导人,与人友好相处才能合礼,利物、用物而不被物所左右并由此达到义,内在坚贞、意志坚定然后可以干事。学习过程中所要成就的元、亨、利、贞四种品质,皆是以“仁”为出发点;学习生涯的开始,应立足于自己做人的根本上,学习的过程是自我不断完善、自我修养的不断提升的过程;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完善而达“仁”;文学好,知识渊博等等,都是枝节的,并非最重要的,拥有良好的品质与德性,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基础。处于五种复杂社会关系中的“我”,始终要在学习中,以“仁爱”为标准处理与“我”相关的五种关系,最终达到“元、亨、利、贞”。

《尚书·洪范篇》曰:“水曰润下,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穑,金曰从革”。父母生养兄弟,最具润下之德,因此,在五种关系结构中,父母一般情况下属水性;根据五行连位相生的原理,水生木,兄弟属木性;木生火,兄弟生子孙,子孙属火性;火生土,子孙生妻财,妻财属土性;土生金,妻财生官鬼,官鬼属金性;金生水,官鬼生父母,如此循环往复;根据五行隔位相克的原理,五种关系结构的相克关系可表述为:水克火,父母克子孙;木克土,兄弟克妻财;火克金,子孙克官鬼;土克水,妻财克父母;金克木,官鬼克兄弟,如图2所示:

无现金支付引发支付方式的巨大变革,消费者无需使用现金,即可随时随地实现轻松消费,完成大部分日常生活场景的支付。我国无现金支付发展迅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无现金支付将会被更多的人接受并使用。本研究在移动支付使用意愿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无现金支付使用意愿模型,究模型包括了6个变量,一个决定性变量,一个中间变量,5个影响因素,部分假设得到了数据支持,也得到了一些重要的研究结论,如感知有用性对感知价值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感知易用性和感知优惠。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影响消费者无现金支付感知价值的因素很多,笔者选取的影响因素可能不全面,还有很多其他因素没有被包含在模型中。

《论语·学而》有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也”,使孝悌先行于家,而后仁爱及于物,最终做到亲亲而仁民,故为人之本也。何为孝,《说文解字》卷八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字由老和子两部分组成,老字在上,父母庇佑儿女长大;同时,老字在上,子女要尊敬父母,在父母年老之时子女也要为父母撑起一片天。如何更深一步地理解孝,《论语·为政》篇中孔子针对几个弟子问孝做出了一些回答:

《上海护理》杂志设有专家视点、论坛、论著、专科护理、护理管理、综述、护理教育、社区护理、经验交流和小革新等栏目,每期还精心策划专业主题。让您一册在手,纵览国内外护理领域新动态、新信息;足不出户,掌握护理领域新知识、新技术。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谓之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面对子游,孔子指出了很多人在行孝时都会有的错误观念:只要赡养父母便是孝。孔子则教导子游,只赡养父母还谈不上是孝,动物也能养父母,乌鸦反哺便是一实例,既赡养父母又敬顺父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孝。

人为何要学习,又要学些什么,最终通过学习希望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我们的祖先很早之前就已经给过了回答。何谓学,《说文解字》第三曰:“学,觉悟”;学,繁体为學,上半部为声旁,冖表示尚处于蒙昧状态,言外之意,人要脱离蒙昧状态需要学习。《礼记·学记》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简言之,未经学习的人就如同那璞玉一般,只有经过打磨,才能够打造成为精美的玉器;人处于蒙昧阶段,未经教育,对自我没有完善的认知,也如同这璞玉一般,需要经过学习和磨砺,知“道”尔后成“仁”,才能最终达到完善。反言之,一个人如果不学习,不知“道”,那这个人永远也不能够达到自我完善的境界。学习的最终目的,便是达到自我完善,正如《大学章句》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通过学习,不再被气禀所拘限,人欲所蒙蔽,明其本体,回复本心,并能推己及人,使他人亦复其初,最终共同走向至善。通过学习认识自我以“明道”的过程必是以“孝”发端的。有学习者,就有教学者,《礼记·学记》第二章曰:“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教学即教育,何为教,《说文解字卷三》注:“上所施,下所效也”,“施”的主体是老师,“效”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应当“效”什么,需从“教”说起,“教”的左半部为“孝”,右半部分为“文”,“孝”代表德行,“文”侧重于知识。《孝经》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因此,教育一定要从孝、从长养孩子的孝心开始。教从孝始,学亦以“孝”为始;做人的根本在于“德”,而决定于知识量的多少、学历的高低;学习的过程,即使无法遵循“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2]43”,也要德才兼学,最终通过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面对学生对“孝”的疑惑,孔子针对不同的学生给出了不同的回答,但无论孔子如何回答学生,他始终都在教导学生:对父母行孝,若只把赡养父母作为孝的标准,作为爱父母的标准,那便与动物没什么区别了;赡养父母固然重要,但只有敬顺父母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孝。一则父母在上,作为子女应当做到敬;二则父母年岁终有尽时,在他们有生之年一定要为即将入土的他们尽孝;三则晚辈孝敬长辈,供物亦要供心,不仅要在物质层面尽力满足父母的要求,还要在精神层面给予父母关爱,从精神物质两个层面孝敬父母。“生我者,父母也,养我者,天地也”,父母是家中的天与地,对于生养我们的父母,作为子女的我们,无论何时我们都应当做到“孝”。当子女离开小家进入社会这个大家,天地当为乾坤,子女离家在外,尤其是去了国外,归属的源头便是属于所有国人的家——国家,因此,对国家忠诚是一种大孝,是对祖国母亲的“孝”。

孝作为“亲亲之爱”与仁作为“爱人之爱”,二者是相通的;但同为“爱人”,“仁爱”与“孝”所爱的对象在范围上是有所区别的,“孝”作为一种对父母的敬爱,爱的对象是明确的,“孝”之爱,爱的是父母与长辈;“仁爱”同为爱人,其爱的范围很广泛,不仅要爱父母,“仁”之爱是爱一切值得爱的人,包括我、父母、兄弟、朋友等等。因此,“仁”是“孝”在内涵上的一种扩展和延伸。孝作为人最自然最真挚的一种情感,是任何人都无法割舍的,“仁爱”的扩展和延伸必是以“孝”为根本的。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如果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爱,就正如孔子批评宰予:“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2]165”爱父母作为一种人最自然最真挚的情感,如宰予一般爱亲之薄,是无法做到“泛爱众,而亲仁[4]”的。孝作为仁之本,是着眼于孝是一个人所具有的最质朴与最真诚的一种爱,着眼于孝对于成“仁”的根本性意义来讲的;但是“仁”并不局限于 “孝”,而是从孝出发的扩展与延伸。所以,一方面,仁的成就要以孝为前提; 另一方面,孝一定要推扩达于仁,其所本有的“爱人”的道德意义才能得以实现。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夏问孝,孔子回答他,服劳奉养未足为孝,既能服劳奉养,又能承顺父母之难色,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孝。

完善自我,成为“仁人”的出发点是孝,一个孝敬父母的人才能够有能力不断地完善自我;以孝为出发点的学习,是在知孝的基础上学习如何孝敬父母,进而推己及人、由此及彼,学会爱他人爱、爱所有人,最终做到“泛爱众、而亲仁”。

二、五种关系结构的义理本质

(一)五种关系结构的概念浅析

八宫卦所属五行:“乾宫卦属金,震宫卦属木,坎宫卦属水,艮宫卦属土,坤宫卦属土,巽宫卦属木,离宫卦属火,兑宫卦属金[5]7”。将八卦对应于五种关系结构中依次为:坎卦与父母对应,震卦、巽卦与兄弟对应,离卦与子孙对应,坤卦、艮卦与妻财对应,乾卦、兑卦与官鬼对应,如图3所示:

五种社会关系均以“我”为核心并与“我”发生着紧密的联系,依据易学自然观中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五种关系结构与我的生克关系大致可分为:生我者,即利于我,使我身心舒展之人——父母;我生者——子孙;克我者,即控制我,使我感到收缩拘谨之人——官鬼;我克者,即我控制的人——妻财;比肩者,既非生我亦非克我,与我呈现出松散型关系的人——兄弟。五种关系中与我产生生、克、被他人生、被他人克这四种关系的,皆为刚性关系,与我比肩(平)则是一种柔性关系。

父母、兄弟、子孙、妻财、官鬼均为概念性命题,不单指其名词概念所本身指代的人,还包括名词概念的一些延伸指代。 生我者,父母也;“父母”不仅指我们的父亲、母亲,还包括祖父、伯叔、姑姨、岳父母等,凡为我长辈以及师长,皆为“父母”这一概念的指代范畴;另外,“前人将房屋、车辆、船舶、衣服及文书、文章、文契等[5]17”,亦归入“父母”这一概念范畴。由此可以理解为“一切庇佑我身者”都可归于“父母”这一概念范畴。我生者,子孙也;“子孙、女婿、侄子、外甥及学生,凡在我子孙辈中者[5]17”,皆属“子孙”这一概念范畴;其次,在卜筮过程中,将六畜(马、牛、羊、鸡、犬、豕)饲养亦归入“子孙”这一概念范畴中。克我者,官鬼也;“官鬼”不仅是指在工作中比我级别高的领导、上级;占筮过程中,占功名、占官运、占官司以及妻占夫时,这些概念均被纳入“官鬼”中;由此可以理解为,“一切拘我身者”皆属于“官鬼”这一概念范畴。我克者,妻财也;妻财不仅指妻子;在占筮过程中,占妻、下属人等,这些概念均被纳入“妻财”中;其次,占金钱、财物、贵重器皿,这些概念亦归入“妻财”中。比肩者,兄弟也;“兄弟”不仅指家中兄弟姐妹,族中兄弟姐妹、结拜弟兄等,皆属于“兄弟”这一概念范畴。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豫,子告知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3]79”;无违即不违逆,孟懿子问孝时,孔子回答他不要违逆父母便是孝,樊迟对老师的回答有所迟疑,孔子便进一步向他解释了何为无违:当父母在世时,要依照一定的礼节,对他们以礼相待;当父母去世之后,依照一定的礼节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二)五行、八卦与五种关系结构

如何处理我与五种关系结构之间的关系,使“我”能够与“六亲”融洽相处,需从易学自然观的角度出发,从五行八卦的角度谈起。

首先,单从五种关系结构来看,它们的内在关系结构为:父母生兄弟,兄弟生子孙,子孙生妻财,妻财生官鬼,以此为循环,如图1所示:

孝与学,是人之为仁的本质需求。

从易学自然观的角度出发,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依附的复杂的社会关系大致可分为五种——父母、兄弟、子孙、妻财、官鬼。这五种社会关系结构,即我们常说的六亲——父母、子孙、兄、弟、妻、官鬼。一个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地同时处于这五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又不可避免地同时承担着六种社会角色;寻求仁道的过程,是从易学自然观的角度出发,在学习处理五种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实现的。

图1

图2

图3

679 Arthroscopic heel spur fasciotomy for treatment of elderly refractory plantar fasciiti

生我者,父母也。父母是生命之源,生命之根本,于“我”有养育之恩。父母的养育之恩一方面体现于父母对子女的爱极具“润下之德”,常常使自己处于险难之中;另一方面体现于父母的爱是对子女发自内心的“关切”。父母一品五行属水性,水是生命之源,它滋养万物,使万物充满生机与活力;父母也如同这水流一般,将自己的爱无私地奉献给子女,润物细无声,毫无怨言。父母于八象中属坎卦(),坎乃险陷之名,一阳居于二阴之中,常有坎陷之危;正如“国之卫,恃于险也[6]176”,父母为了保护子女也常常将自己陷于险难之境。以生活实际为例证:汶川地震时,很多父母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在楼房坍塌的那一刻,用身体顽强抵抗着塌陷的石板、房梁,尽力保护着自己的子女,他们中的大部分父母,为了保护子女不幸遇难或者落下终身残疾,但他们无怨无悔,因为在他们看来子女的安危要比自己重要得多,他们宁愿牺牲自己来保全子女的生命。

父母对子女的爱并不是仅仅体现在对子女的物质给予上,更体现于当子女遭遇困难,面对挫折与伤害时,父母对子女发自内心的“关切”。每一时代,都有贫富之分,不同的阶级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都存在着很大差距;父母因物质基础不同,能够给予子女的物质财富也有很大差距,但寒门依然出孝子,富贵之家不孝之人依然很多,所以并不能将父母给予子女的物质多少作为评判父爱、母爱的标准。不论家庭贫富,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父母对于子女的爱,体现于父母对子女发自内心的“关切”。这种关切之情,正如孟武伯问孝时,孔子回答他:“父母唯其忧之极[7]72”;这种关切之情,是子女生病时,父母那种又着急,又束手无策,又心里记挂的焦虑;是子女遭遇挫折、磨难时,经历人生低谷时,父母依然对子女不离不弃,帮助子女走出困境的长久陪伴。

情况 6 设d(v)=8,则f3(v)≤⎣」=4,且ch(v)=8-4=4。由权转移规则知8-点转给3-点,3-面权值,当8-点作为三角形的外邻点时也转给三角形权值。

不学无以知孝,当“我”作为子女时,在爱父母的基础上,要学会“敬”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父母五行属水,父母生兄弟,兄弟五行属木,二者是源与流、根与叶的关系。父母辛勤哺育子女长大,一方面,父母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使自己不断成熟成长,使自身变得厚重;另一方面,父母又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牺牲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从易学自然观的角度出发,“阴阳”作为一对始终不可分割的整体,总是同时出现的;“阳”是指一切光显的、积极的、主动的人或事物,“阴”则是指一切晦暗的、消极的、被动的人或事物。在父母与子女的相处中,子女作为在最初接受爱的一方,常处被动之境,为阴;父母在最初作为给予爱的一方,常处主动之境,为阳。若是父母一味地给予或者子女一味地索取势必会造成父母与子女关系的一种恶性循环,不但不利于双方的成长,也极易出现如今社会上流行的啃老族、妈宝族,这些现象的出现,大多是因为子女过度依赖父母而极度缺乏自立能力或是子女一味向父母索取而丝毫没有爱他人的能力、极度自私自利。父母与子女作为一对爱与被爱的“阴阳体”,子女要学会“反哺”,用自己的行动去了解父母、敬爱父母,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达到阴阳二体的平衡,理解父母对“我”的关切之情,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在自我完善的同时,逐渐使自己变得厚重。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高效课堂是每位教师孜孜追求的目标,高效课堂是追求高效益、低成本的课堂。然而在现实课堂中追求面上的温度、形上的复杂度蔚蓝成风,看似很“枝繁叶茂”,其实“空洞无物”,预设多、生成少,课堂杂乱、冗繁、肤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式表达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可见,高效课堂应从简约开始。

比肩者,兄弟也。“兄弟”与“我”在五种关系结构中都呈“比肩”的关系,“兄弟”实际包涵“兄”与“弟”二者,在处理“我”与“兄弟”的关系时,需区分“兄与我”、“弟与我”,即当“我”作为长兄时应当如何对待弟弟,当“我”作为弟弟时又当如何对待兄长。置于五行关系中的“兄弟”属木性,木曰曲直,喻指能屈能伸,即对待“兄弟”能做到兄友弟恭,此之谓“能屈能伸”。“孝悌者,其为人之本也”,如何与兄弟友好相处,其标准为“悌”。

《说文解字·心部》曰:“悌者,善兄弟也”,“兄弟”于八象中对应震卦,震为雷,雷动而威慑四方,“君子为之变容,施之于人事,则是威严之教行于天下也,震既威动,莫不惊惧[6]275”震卦既出,必呈威严肃穆之象,其为长子,自然被赋予一种与生俱来的权威性,使人天然怀有戒惧之心。符合于“易学自然观”的兄弟相处之道,便是在与“兄长”相处时做到“悌顺”,在“悌顺”的基础上达到“悌达”,顺即顺从,达即通达,尊敬兄长并尊重兄长的绝对权威。《孟子·跬道》曰“理亦无所问,知己者阕砻。良驹识主,长兄若父”,作为兄长,理应要帮助父母照顾弟弟妹妹,操持家务,家中父母不在时,也要担父母的责任,替他们照顾弟弟和妹妹;当“我”作为兄长时,肩上理应有一份责任感,在与弟弟妹妹的相处中,要如同父母对待子女一般,用“爱人之心”与他们相处,在保有威严的同时,友善地与他们相处。兄弟睦,孝在中,作为家庭主要构成部分的父母与兄弟,兄弟之间的和睦相处也是一种孝敬父母的表现。

我生者,子孙也。这一关系结构中,“我”作为父母或长辈的角色出现,将涉及“我”作为父母或长辈应当如何对待子孙的问题。从易学自然观的角度出发,子孙于八象之中处离卦;离者,丽也,丽者,美也,充实之谓美。何谓充实?易学自然观视角下的充实是具有稳定性与平衡性双重性质的一种相对静止状态;稳定性即五行齐全,平衡性即阴阳充实且完善。值得注意的是,“充实”这一动词是指代双方的:一方面,“我”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使自身不断完善,从而达到“美”的高度;另一方面,“子孙”在“我”的养育之下,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最终达到“美”的高度。子孙五行属火,火曰炎上,“子孙”始终保持活力与上进心才是炎上的表现;反之,不思进取是不能够达到充实之境的,亦是不符合自然之道的。“子孙”的充实与完善,离不开父母的养育,正如《离·彖》言:“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利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合于自然之道的万物最终达到“美”的高度,其成长过程必依附于他物;子孙年幼之时,需要依附于父母,这一时期父母的教育与陪伴是至关重要的;子孙年幼,尚未形成稳定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时,需要品行中正的父母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通过给予子女良好的教育,使子女树立正确的三观。如今社会,合格的父母太少,很多父母只生不养,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比比皆是,这是极度错误的,不利于子女与父母双方的共同成长。

合理的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共同实现教学目标以及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和途径。合理的教学方法不再是单向的由教师向学生输出知识,学生接受知识,而是教师和学生相互联系的方法。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改革的先导,先进的教学理念让学生首先通晓原理,能够超前反映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对未来人才的培养要求。我们培养人才的目标是要适应将来的需要,同时也为他们的未来着想。

呈炎上之象的火,于鼎盛处火光逐渐微弱,这也象征在教育子女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步登天势必会犯“日中则昃,月盈则食[8]178”的错误;父母教育子女要“慢慢来”,子女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育子女是具有过程性与规律性的,避免因急于求成而最终事与愿违。

我克者,妻财也。“妻财”与其余的关系结构略有不同的是,“妻、财”分别指代两种不同性质的东西,但二者却作为一个整体出现,这就表明,要得财,妻需品行中正。“妻财”于八象中对应“坤”,《坤·彖》曰“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6]42”,大地以其广厚,承载并养育万物,以其弘厚盛大,使品类之物皆得亨通;大地以其阴柔和顺,顺承于天,行地无疆;“妻财”居中土,符合于自然之道的“妻财”,理应尊崇“乾道”,效仿“坤道”,行“坤德”;要联合众力效劳于“乾”,脚踏实地,使自身不断厚重;“子孙”生“妻财”,“妻财”亦生“子孙”,“妻财”若要达到完善,须以厚重之德养育子孙。“君子有四德:元、亨、利、贞。贞者,事之干也,贞固足以干事[8]7”;“妻财”居中土,大地为实,可捉可摸,具有贞固之德。合于自然之道的“妻财”,作为妻子,对丈夫要做到“贞”;作为“下属”,对领导的“贞”便是“忠”。

在这一关系结构中,“我”作为控制“妻财”的人,“妻财”效仿于“大地”顺承于“我”,效仿于“坤德”忠贞于我。此时的“我”,面对“妻财”,应做到“信”与“诚”:信即相信,无论是面对妻子还是下属,给予彼此尽可能百分之百的信任。夫妻彼此信任,生活会多些惬意与安全感;上司与下属彼此相信,会增强彼此的信任感,利于团队间的协作。诚即诚信,无论是对妻子或是下属要以诚相待;例如,答应下属的事情要言出必行,如果一个社会缺乏了诚信,这个社会是非常可怕的。

克我者,官鬼也。官鬼对应八卦中的兑卦,兑,说也,其为欣悦之意;悦至亨通在于兑卦(兑上兑下)刚中而柔外,柔悦不失内刚,刚正不失外悦,不谄媚,不暴戾,遂见处兑而亨通。正如王弼之言:“说而违刚则谄,刚而违说则暴,刚中而柔外,所以说利贞也[6]337”。合于自然之道的官鬼一品,若要处“兑”而得亨通,必呈内刚外柔之象。兑属金,金曰从革,与白虎处于同一方位的官鬼,象征着威严与庄重,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领导时常心怀戒惧之心,往往会听从于领导的安排。从易学自然观的角度出发处理“我”与“官鬼”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发自内心的认可并尊重“官鬼”;其次,面对“官鬼”,要时常心怀畏戒之心,从言、行、事三方面约束自己。畏,敬畏尊崇;戒,不乱作为,戒言、戒行、戒事,防止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的过失。在一个家庭中,官鬼是妻子对于“丈夫”的尊称。从五行关系的角度出发,妻财生官鬼,这就要求“妻财”自身优秀才能够生“官鬼”;夫妻双方作为家庭中的主人,二者是一个整体。从阴阳角度出发,夫为阳,妻为阴;“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8]214”,夫为阳,动于外,大部分的男人结婚后都常常忙碌在外,负责养家糊口,追求自己的事业;妻为阴,常主内,虽然如今有很多独立女性拥有自己的事业,但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的女性在结婚后都将生活的重心放在了家庭,负责料理家中事务并尽力支持丈夫的事业。一个家庭中的丈夫和妻子各司其职并相亲相爱,这个家庭才能越来越好。总之,一个家庭的和谐美满离不开夫妻双方的共同经营。

患者入院后立即通知医生并给予常规护理。嘱咐取半卧位,床头抬高15度,迅速判断患者的病情同时对患者的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氧饱和度、鼻腔出血量及全身状况进行评估,密切观察与监测[3]。对于出血量少的低危高血压患者积极给予心理干预,健康宣教。对于出血量多的中高危及极高危患者(>140/90mmhg)应积极给予额部冷敷,根据患者血压情况给予个性化的降压药物治疗。叮嘱患者如有血液或分泌物流入口腔应及时吐出,以免造成胃部不适引起恶心、呕吐而加重出血和血压升高。

总之,五种关系结构对应的八象与五行属性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但是无论如何变化,我生者,生我者,我克者,克我者,比肩者是不会发生改变的。如图4,当兄弟处于金这一方位时,五种关系结构演化为:兄弟五行属金性,八卦对应乾卦与兑卦;土生金,父母生兄弟,此时父母属土性,八卦对应坤卦与艮卦;金生水,兄弟生子孙,此时子孙属水性,八卦对应坎卦;水生木,子孙生妻财,此时妻财五行属木性,八卦对应巽卦和震卦;木生火,妻财生官鬼,此时官鬼五行属火,八卦对应离卦。

图4

五种关系结构无论如何演化,无论指代何人、何物,皆以“我”为中心,以“家庭”为基本概念结构向外阐释。父母、兄弟、子孙、妻财、官鬼作为家庭结构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其成员需要遵循的基本的准则始终为“孝悌”;当“孝悌”上升至国家层面时,“忠”的观念也就应运而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和睦与国运昌盛是紧密相联的,正如《家人·彖》曰:“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夫不失夫道,妇不失妇道,兄不失兄道,弟不失弟道,上下不失,尊卑有序,六亲各行其道,家道中正则国家兴旺。

“仁”作为成“人”的终极目标,其行为主体始终是“我”;不断追求自我完善而成“仁”的过程,也是在处理我与五种关系结构的过程中实现的;处理“我”与“五种关系”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而成“仁”的过程,即学以知孝,学以成仁。

在翻转课堂中,此环节的评价既是对课前学习活动的总结性评价,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诊断性评价,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进行等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解洪科 盛艳玲等.古代汉语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776.

[2]朱熹(宋).四书章句集注[M].武汉:长江出版社,2016:25.

[3]鲜于煌.四书五经三百句[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3.

[4]李毓秀(清).弟子规[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17.

[5]刘大钧 纳甲筮法[M].济南:齐鲁出版社,1995:17.

[6]王弼(魏),韩康伯(晋),孔颖达(唐),陆明德(唐).周易注疏[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176.

[7]南怀瑾.南怀瑾选集第一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8]黄寿祺 张善文.周易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78.

ThePhilosophicalConnotationoftheConfucianThoughtofSelf-cultivationXinChong

XIN Chong, GUO Yan-yan

(Research Center for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xi University, Taiyaun Shanxi 030006,China; Research Center for Zhouyi Philosophy, Shanxi University, Taiyaun Shanxi 030006, China)

Abstract:The Confucian school believes that the primary sign of human beings is "Ren"(benevolence). To be "benevolent", one must first achieve filial piety. The essential attributes of human beings are manifested in filial piety, learning and benevolence. As the soul and main line of the Confucianism system, the Yi-ology's view of nature reveals the inner logical structure and external practice standards of "benevolence" profound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Yi-ology's view of nature, the internal logic system of benevolence and the practice standards of "being benevolent"will be discussed;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love others and be close to those who are virtuous," so that the "benevolence" can be manifested.

Keywords:Benevolence; love; filial piety and fraternal duty; five elements and one's kin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38(2019)01-0026-05

收稿日期:2018-09-09

作者简介:辛翀(1967— )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科学思想史、易学研究。郭艳艳(1994—),女,在读硕士。主要从事易学研究。

(责任编辑李维)

标签:;  ;  ;  ;  ;  ;  ;  ;  ;  ;  ;  ;  

辛翀:儒家修身思想的义理内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