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许长英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许长英

许长英哈尔滨师范大学150000;山东省成武县实验小学274200

一、爱心关怀法

心理学家研究结果表明:愈是害怕和过分自卑的心理愈容易阻碍创造力的发展,相反,勇敢自信在创新个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目的,扮演好学习活动的组织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要做到不会带给学生心理上的压力,使他们有安全感。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教师只起到辅助的作用,真正的主体还是学生;但是,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情境再现法

小学生由于年龄结构的特征,他们在接受新知方面直观形象思维占据很重要的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地利用抽象思维的方式进行教学,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情境再现法辅助教学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引导学生理解行程问题中的相遇、相对和相背这几个不同的概念时,我叫出两名同学现场演示,同时把他们的演示过程以线段图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由于学生亲自参与,他们兴趣高涨,一下就明白了:两人从两边往中间移动的过程就是相对行驶,并且走到一块的时候就表示相遇;相反,如果两人从中间往两边分开就表示相背而行。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将某些看似无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的情境加以再现,不仅激发了学生参与数学的激情,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行动引导法

数学教学需要建立一个开放的课程体系,要让学习的主体变成学生自己,从学生出发组织教学,只有亲自实践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成功激励法

数学是门深奥的学科,它灵活多变,对解题的难度、深度、广度又有了新的要求,在方法和技巧上又五花八门,。面对几次不理想的考试成绩,有的学生容易在失败中越挫越勇,而有的学生则会萎靡不振,开始自我怀疑,甚至丧失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这类学生很有可能陷入恶性循环不可自拔。其实,一般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智力与能力存在的差距都不大,结果之所以有好坏之分,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因为一些学生的学习陋习,比如自控能力低、懒惰不好思考、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都是拉开差距的原因。对于这类同学的这种状况,要让他们看清自己的不足,要引导他们,告诉他们这些不足是可以克服的,不论多优秀的人,总不会十全十美,只要克服自身的学习陋习,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努力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的。单纯的说教并不会完全说服学生,还要辅之以成功的例子,耐心鼓励引导,逐渐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使他们大大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激昂斗志。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转变,将被动转变为主动。同时要毫不松懈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还要不断表扬和鼓励进步的孩子,消除他们对数学的恐惧感,培养信心。

五、评价激励法

每个人都希望成功,都想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教学评价要突出“激励与调控的功能”。赏识、激励是每一个学生都需要的,教师的赏识与适时的鼓励能够给学生带来自信与成就感,激发其内在的发展动力。而漠视学生优点,冷观学生之失败,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然会走向消亡。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评价激励法,每次教学活动都坚信:我的每一个学生每天肯定都有进步。这种进步还包括在品行、为人处世、人格等方面。我还努力寻求每一个同学的闪光点,并及时地予以适当的赞扬。

六、动手操作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活动主动去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部分内容时,当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某一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这一含义后,我给出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判断它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都能一致判断出是轴对称图形。但对于平行四边形,班上学生给出的答案却不尽一致:一部分学生认为是轴对称图形,另一部分学生却认为不是轴对称图形。在激烈的争论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高涨起来。这时抓住时机提出质疑:平行四边形到底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我们何不拿出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片折一折,不就能判断出结果吗?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从不同角度尝试都没能符合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条件,并在动手实践的同时与同桌表达出自己为什么会把平行四边形当成轴对称图形的理由。这时我又因势利导:同学们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如果相互间对某一问题存在争议,我们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进行检验。在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边的关系”这一内容时,我没有直接告知“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规律,而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摆来发现、总结规律:第一步,给出两条固定的小棒(3厘米和6厘米)作为三角形的其中两边,并依次给出第三条边的长度:1厘米、2厘米、3厘米。学生通过摆、拼发现当两边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时不能拼成三角形。第二步,当第三条边长度为4厘米、5厘米、……8厘米时,得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第三步,当学生动手摆到9、10厘米时发现必须是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才能拼成三角形,从而总结出三角形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

总之,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在实际操作中灵活、准确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就会产生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标签:;  ;  ;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许长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