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醇论文_赵圣轩,林世博,戴川,陈宇瑛

导读:本文包含了甲基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甲基,烷基化,吲哚,不对称,布朗,硝基苯,苯基。

甲基醇论文文献综述

赵圣轩,林世博,戴川,陈宇瑛[1](2015)在《瑞舒伐他汀钙重要中间体嘧啶甲基醇的合成工艺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改进瑞舒伐他汀钙重要中间体的合成工艺。方法以对氟苯甲醛、异丁酰乙酸甲酯、尿素为原料,经环合、氧化、亲核取代、水解还原得到瑞舒伐他汀钙重要中间体嘧啶甲基醇5。结果工艺改进后,嘧啶甲基醇衍生物5的总收率由55.3%提高到77.1%。结论新工艺对中间体1的反应溶剂和中间体3的结晶溶剂进行优化;采用氢氧化钠的乙醇-水溶液将中间体3水解得中间体4,再还原为嘧啶甲基醇5,使制备中间体5的操作简单,成本更低,适合工业化生产。(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郭志磊[2](2014)在《3-吲哚甲基醇与α-氨基醛的不对称烷基化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合理的设计了一个手性伯胺-硫脲催化3-吲哚甲基醇与α-氨基醛的不对称烷基化反应。经过对催化剂、添加剂、溶剂、温度等反应条件的系统优化,最终实现了这一不对称合成方法学,相应产物的收率最高达99%,对映选择性最高达96%,非对映选择性最高达88:12。该系列产物被应用于具有光学活性的α,β-双取代的色氨酸衍生物以及Cyclopenta[b]indole化合物的合成中。(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4-05-22)

张成[3](2014)在《布朗斯特酸催化3-烯基吲哚与3-吲哚甲基醇的[3+2]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3’-双吲哚结构单元广泛存在于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及非天然化合物中,化学家们试图发展多样化的合成方法学来实现这一核心骨架的合成。在本课题组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本文通过理论设计,提出了通过3-烯基吲哚和3-吲哚甲基醇的[3+2]反应合成2,3’-双吲哚化合物的合成策略。在1mol%质子酸催化下,该反应以最高99%的收率生成了单一非对映异构体的2,3’-双吲哚化合物。(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4-04-30)

郭其祥[4](2013)在《基于3-吲哚甲基醇的不对称烷基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3-吲哚甲基醇是合成3-取代吲哚类化合物的重要合成子.在手性有机催化剂作用下,3-吲哚甲基醇可以高效率的与醛、酮、?-氨基醛等化合物发生不对称烷基化反应,合成多取代的手性吲哚化合物.相应产物的非对映选择性及对映选择性均保持在较高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在手性醛作用下,氨基丙二酸酯能够高效的与3-吲哚甲基醇反应生成氨基未被保护的氨基酸衍生物.(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暨首届重庆有机化学国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期刊2013-10-17)

李建波,单志华[5](2012)在《叁聚氰胺羟甲基醇胺树脂鞣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自制叁聚氰胺羟甲基醇胺树脂(melamine-methylol-hydramine resin,MMH树脂)对多种物质的溶液的稳定性能测试,发现了MMH树脂对硫酸钠、植物鞣剂、明胶及合成单宁溶液敏感,在氯化钠、戊二醛溶液中稳定。研究了MMH树脂主鞣、多种复鞣及加脂的对比实验,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单独MMH树脂鞣制绵羊酸皮可以获得收缩温度(Ts)为77℃。MMH树脂鞣制后进行醛、铬盐、栲胶(塔拉与荆树皮栲胶)复鞣,革的Ts都有增加。醛和铬复鞣革的撕裂强度都所增加,而植复鞣革的撕裂强度有所降低。主鞣和复鞣革加脂后的Ts都有下降。其中,未复鞣的革下降最大为6.45℃。经过加脂革的撕裂强度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扫描电镜表征了胶原纤维的组织构造。MMH树脂鞣制后有很好的纤维分散能力。经过复鞣纤维间距减小。减小的顺序是铬鞣、醛鞣和植鞣。(本文来源于《皮革科学与工程》期刊2012年05期)

黄强[6](2005)在《(R)-N-(3-氟-4-吗啉苯基)-恶唑酮-5-甲基醇合成新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新的(R)-N-(3-氟-4-吗啉苯基)-恶唑酮一5-甲基醇合成工艺路线。以吗啉和3,4-二氟硝基苯为原料,反应生成3-氟-4-吗啉硝基苯;3-氟-4-吗啉硝基苯经铁粉还原成3-氟-4-吗啉苯胺,然后经光气酰化得3-氟-4-吗啉苯异腈酸酯,3-氟-4-吗啉苯异腈酸酯与(R)-缩水甘油丁酸酯环化生成(R)-N-(3-氟-4-吗啉苯基)-恶唑酮-5-甲基丁酸酯。(R)-N-(3-氟-4-吗啉苯基)-恶唑酮-5-甲基丁酸酯常温下和甲醇钠反应生成(R)-N-(3-氟-吗啉苯基)-恶唑酮-5-甲基醇反应。用碳酸钠、铁粉等,易得、且价格便宜,代替原工艺中二异丙基乙基胺,钯碳。避免使用价格昂贵的原料如苄基氯甲酸酯。因而,改进后的工艺工序简单,反应温和,大大降低了成本。 以3,4—二氟硝基苯与吗啉为原料制备3—氟—4—吗啉硝基苯。考查了原料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n(3,4—二氟硝基苯):n(吗啉):n(无水Na_2CO_3)=1:1.4:0.052,反应温度78℃,反应时间6h,收率可达98%以上。纯度大于9905%。优化了3—氟—4—吗啉硝基苯还原的工艺条件:反应以水作溶剂(加少量乙醇),n(3—氟—4—吗啉硝基苯):n(Fe):=1:4.52。,96℃反应。反应时间为5h,在此条件下,反应收率在90%以上。 利用动态法测定了3—氟—4—吗啉苯胺在水、丙酮、乙酸乙酯、四氯化碳、叁氯甲烷、DMF、乙腈、乙醇、苯、甲苯十种溶剂的溶解度数据。根据固液相平衡的热力学原理,利用热力学简化模型关联的技术结果与实验之间总平均相对误差为6.255%。为该物质在化工过程中反应介质的选取,产物的分离、提纯、回收,等提供了可靠数据。并且运用所得数据,改进了反应介质,减少了损失,提高了收率。 研究了3-氟-4-吗啉硝基苯的分析方法,可以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357nm,无水乙醇作参比,在0.895~23.27mg/L范围内,吸光度y与其浓度x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0.0587x-0.0025(r=0.9994),检出限0.21mg/L,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9.3%,相对标准偏差为0.69%,主要相关物质基本无干扰,本方法快速准确,适合于3-氟-4-吗啉硝基苯的分析。(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05-04-16)

龚苏晓[7](2002)在《八角枫中的苯甲基醇苷和水杨基醇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八角枫属植物进行植化研究的过程中,曾从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叶的正丁醇溶解部分分离出新的酚苷。本次从该植物的水溶性部分中分离出3种新的苷类(1~3)和7种已知成分,在光谱学和化学方法的基础上对新成分1~3的结构进行了确定。已知成分曾从正丁醇溶液部分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期刊2002年03期)

吴江,匡晓帆[8](2000)在《手性γ-甲基醇类单一对映体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R)-(+)-胡薄荷酮为起始原料合成得到了具有手性的,甲基醇类化合物.(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0年01期)

甲基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合理的设计了一个手性伯胺-硫脲催化3-吲哚甲基醇与α-氨基醛的不对称烷基化反应。经过对催化剂、添加剂、溶剂、温度等反应条件的系统优化,最终实现了这一不对称合成方法学,相应产物的收率最高达99%,对映选择性最高达96%,非对映选择性最高达88:12。该系列产物被应用于具有光学活性的α,β-双取代的色氨酸衍生物以及Cyclopenta[b]indole化合物的合成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甲基醇论文参考文献

[1].赵圣轩,林世博,戴川,陈宇瑛.瑞舒伐他汀钙重要中间体嘧啶甲基醇的合成工艺改进[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5

[2].郭志磊.3-吲哚甲基醇与α-氨基醛的不对称烷基化反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4

[3].张成.布朗斯特酸催化3-烯基吲哚与3-吲哚甲基醇的[3+2]反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4

[4].郭其祥.基于3-吲哚甲基醇的不对称烷基化反应[C].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暨首届重庆有机化学国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2013

[5].李建波,单志华.叁聚氰胺羟甲基醇胺树脂鞣革研究[J].皮革科学与工程.2012

[6].黄强.(R)-N-(3-氟-4-吗啉苯基)-恶唑酮-5-甲基醇合成新工艺研究[D].郑州大学.2005

[7].龚苏晓.八角枫中的苯甲基醇苷和水杨基醇苷[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2

[8].吴江,匡晓帆.手性γ-甲基醇类单一对映体的合成[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论文知识图

雷公藤内酯醇对RPMI8226细胞组蛋白甲基...发酵工艺条件对乳酸乙酯的贡献性分析鞘鞍醇激酶蛋白序列图暴露不同晶面的铂纳米催化剂在2-丁烯...树脂形成机理示意图甜菊醇,异甜菊醇,15-经甲基一二氢异...

标签:;  ;  ;  ;  ;  ;  ;  

甲基醇论文_赵圣轩,林世博,戴川,陈宇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