钌原子簇论文_吴凯

导读:本文包含了钌原子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原子,负载量,量子,自由基,化学,论文,Ga。

钌原子簇论文文献综述

吴凯[1](2018)在《超小钌原子簇负载Ⅲ-V族氮化物纳米线光催化固氮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氮元素是构成生命体的一种基本元素,广泛存在于蛋白质、氨基酸及核苷酸中。由于稳定的氮氮叁键的存在,绝大部分的有机体都无法直接利用大气的主要成分氮气。自然界中利用固氮细菌活化氮气,是将气态的游离氮分子转变为可被动植物吸收的化合态氮的主要过程,也被认为是(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赵海涛[2](2004)在《钌原子簇和部分有机化学反应的量子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钌原子簇的理论研究,第二部分是部分有机化学反应的量子化学研究。第一部分采用DFT的方法和平面波的基组对钌原子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小的钌原子簇中,简单立方体结构的原子簇具有最稳定的结构。结果分析认为这种稳定结构可以保持到约40个原子,原子簇尺寸在40-147之间,二十面体结构的原子簇最为稳定,在超过147个原子直到堆积结构,立方-八面体的结构原子簇变得最为稳定。在线性原子簇钌有生成叁聚体的倾向。所有本文研究的原子簇都具有很小的HOMO-LUMO带宽,说明它们是良好的导体,同时又是具有较大磁矩的铁磁性物质。本文还对钌原子簇的能量,电子性质和磁性随原子的体积和结构变化进行了定量相关性分析。分析计算的束缚能显示具有相似成键环境的原子具有相似的束缚能。同时,我们采用公式对平面和简单立方结构的钌原子簇的束缚能进行了估算,估算的结果和DFT的计算结果非常接近。第二部分的研究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使用密度泛函和从头计算的方法研究了分子间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含有一个恶唑啉环的螺环化合物的反应机理和反应的区域选择性。本文通过自然键轨道分析、结构参数分析、能量分析和前线轨道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合成5-螺环恶唑啉(路线1)和4-螺环恶唑啉(路线2)的两条路线。能量分析显示路线2的反应活化能和反应能都高于路线1。前线轨道分析认为LUMO_(1,3-dipole)-HOMO_(dipolarophile)交互作用控制了反应的区域选择性,在偶极子LUMO中有较大轨道因子的是O,而亲偶极子中较大轨道因子的是位于环上的C,所以轨道的重要重迭作用将发生在这两个原子上面。理论研究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结构分析和NBO的分析认为这个反应是一个协同反应。第二部分研究了甲氧基自由基和羟甲基自由基的结构和分子内、分子间的异构化反应的过渡态的结构和能垒。研究发现分子内异构化反应的能垒较大,而分子间异构化反应的能垒小了很多,可以在室温下进行。在本研究中发现了一个文献未见报道的环状过渡态。第叁部分研究2-硝基-3-苯甲氧基吡啶空间结构和振动频率。通过对硝基转动能垒的研究解释了硝基与吡啶非共平面的原因,还采用振动频率分析的方法对2-硝基-3-苯甲氧基吡啶的红外谱图进行了研究。同时本文还建立了部分模型考察硝基与吡啶基团之间的共轭作用,空间位阻作用和硝基与邻近基团的氢键作用,考察从头计算和密度泛函方法的不同计算结果。(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4-09-01)

焦凤英,殷元骐,Braunstein,p,Rose[3](1991)在《混合金属钴钌原子簇Co_3Ru(CO)_(11)(NO),(RC≡CR~1)Co_3Ru(CO)_9(NO)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Co-Ru簇的合成与表征的研究.由Et_4N[RuCl_4(CH_3CN)_2]和Co_2(CO)_8制备了Et_4N[Co_3Ru(CO)_(12)]·1/3THF,它与等摩尔的NOBF_4反应得到Co_3Ru(CO)_(11)(NO)(1)和Co_2Ru(CO)_(11)(5).簇合物1分别与乙炔、苯基乙炔和二苯基乙炔进一步反应得到(HC≡CH)Co_3Ru(CO)_9(NO)(2),(PhC≡CH)Co_3Ru(CO)_9(NO)(3)和(PhC≡CPh)Co_3Ru(CO)_9(NO)(4).在上述反应中还分离得到(HC≡CH)Co_2Ru(CO)_96),(PhC≡CH)Co_2Ru(CO)_9(7)和(PhC≡CPh)Co_2Ru(CO)_9(8).对所得族合物1,2,3,4进行了IR,UV,~1H NMR,m.p.,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等性质表征.簇合物3的晶体属单斜晶系,Pa_1/n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1438(9),b=1.3033(6),c=1.4345(9)nm.β=100.72(4)°.每个晶胞中有四个分子.(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1991年07期)

钌原子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论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钌原子簇的理论研究,第二部分是部分有机化学反应的量子化学研究。第一部分采用DFT的方法和平面波的基组对钌原子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小的钌原子簇中,简单立方体结构的原子簇具有最稳定的结构。结果分析认为这种稳定结构可以保持到约40个原子,原子簇尺寸在40-147之间,二十面体结构的原子簇最为稳定,在超过147个原子直到堆积结构,立方-八面体的结构原子簇变得最为稳定。在线性原子簇钌有生成叁聚体的倾向。所有本文研究的原子簇都具有很小的HOMO-LUMO带宽,说明它们是良好的导体,同时又是具有较大磁矩的铁磁性物质。本文还对钌原子簇的能量,电子性质和磁性随原子的体积和结构变化进行了定量相关性分析。分析计算的束缚能显示具有相似成键环境的原子具有相似的束缚能。同时,我们采用公式对平面和简单立方结构的钌原子簇的束缚能进行了估算,估算的结果和DFT的计算结果非常接近。第二部分的研究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使用密度泛函和从头计算的方法研究了分子间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含有一个恶唑啉环的螺环化合物的反应机理和反应的区域选择性。本文通过自然键轨道分析、结构参数分析、能量分析和前线轨道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合成5-螺环恶唑啉(路线1)和4-螺环恶唑啉(路线2)的两条路线。能量分析显示路线2的反应活化能和反应能都高于路线1。前线轨道分析认为LUMO_(1,3-dipole)-HOMO_(dipolarophile)交互作用控制了反应的区域选择性,在偶极子LUMO中有较大轨道因子的是O,而亲偶极子中较大轨道因子的是位于环上的C,所以轨道的重要重迭作用将发生在这两个原子上面。理论研究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结构分析和NBO的分析认为这个反应是一个协同反应。第二部分研究了甲氧基自由基和羟甲基自由基的结构和分子内、分子间的异构化反应的过渡态的结构和能垒。研究发现分子内异构化反应的能垒较大,而分子间异构化反应的能垒小了很多,可以在室温下进行。在本研究中发现了一个文献未见报道的环状过渡态。第叁部分研究2-硝基-3-苯甲氧基吡啶空间结构和振动频率。通过对硝基转动能垒的研究解释了硝基与吡啶非共平面的原因,还采用振动频率分析的方法对2-硝基-3-苯甲氧基吡啶的红外谱图进行了研究。同时本文还建立了部分模型考察硝基与吡啶基团之间的共轭作用,空间位阻作用和硝基与邻近基团的氢键作用,考察从头计算和密度泛函方法的不同计算结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钌原子簇论文参考文献

[1].吴凯.超小钌原子簇负载Ⅲ-V族氮化物纳米线光催化固氮反应[J].物理化学学报.2018

[2].赵海涛.钌原子簇和部分有机化学反应的量子化学研究[D].天津大学.2004

[3].焦凤英,殷元骐,Braunstein,p,Rose.混合金属钴钌原子簇Co_3Ru(CO)_(11)(NO),(RC≡CR~1)Co_3Ru(CO)_9(NO)的合成与表征[J].化学学报.1991

论文知识图

8 手性胺膦-钌原子簇催化剂体系与...分子在Ru(0001)表面解离吸附的B5-t...气分子在Ru(0001)表面解离吸附的...2 Pt-Ru/GC(1∶1) 和 GC 电极的循环伏安...1 Pt-Ru/GC(1∶1)电极的 SEM 图像(0001)表面双氮分子的解离吸附示...

标签:;  ;  ;  ;  ;  ;  ;  

钌原子簇论文_吴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