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精制论文-白永涛,马建伟,宋红燕

催化精制论文-白永涛,马建伟,宋红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催化精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汽油精制装置,稳定汽油,措施,收率

催化精制论文文献综述

白永涛,马建伟,宋红燕[1](2016)在《提高1.8 Mt/a催化精制装置汽油收率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S Zorb汽油精制装置吸附脱硫原理,通过优化反应器吸附剂藏量、反应器线速、氢油比和反应温度等反应工艺参数、再生取热器系统改造、优化待生/再生吸附剂硫碳含量差、优化吸附剂循环操作、停用稳定塔底重沸器等措施后,稳定汽油硫的质量分数稳定≤10×10-6,收率提高至99.56%,每年直接增效2 748万元;同时辛烷值损失进一步减少,每年间接增效3 600万元。可为同类装置优化操作参考。(本文来源于《化工生产与技术》期刊2016年06期)

赵艳艳,程敏,张晓文[2](2015)在《磷脂酶D催化精制蛋黄磷脂酰胆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磷脂酶D作为工具酶,在异辛烷、正丁醇和水构成的微乳体系中,进行了蛋黄磷脂酰胆碱的精制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工艺条件为:卵磷脂浓度为0.24 g·m L~(-1),卵磷脂与氯化胆碱质量比为7:1,加酶量为11.0 mg·m L~(-1),反应温度为40℃,反应起始pH为4.0,在该工艺条件下得到磷脂酰胆碱的转化率达84.5%。(本文来源于《商洛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黄锋,李文志,商丽敏,朱锡锋[3](2013)在《Ru,Rh,Pd,Ni/PPh_3均相催化精制生物油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4种均相催化剂RuCl2(PPh3)3、RhCl(PPh3)3、PdCl2(PPh3)2及NiCl2(PPh3)2各自对生物油催化加氢的活性,并对精制前后生物油中各类物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催化剂对醛、酮、酚及酸等转化均有一定的催化活性,其中RuCl2(PPh3)3可将90%以上的醛加氢转化,并对50%以上的酚类支链中的C C加氢;RhCl(PPh3)3则可将约85%的酚类支链上的C C加氢;后两种催化剂除了对醛酚有一定的催化加氢作用外,对酸转化为酯也具有催化活性。实验中未发现结焦物生成,说明均相催化技术非常适合精制生物油这种高热敏性体系。(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黄锋[4](2011)在《钌、铑、镍、钯络合物催化精制生物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油作为一种低品位燃料,需要通过精制才能成为具有更广泛用途的高品质燃料。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精制方法主要有催化加氢、催化裂解、催化酯化及重整制氢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当前研究中基本上是使用传统的固体催化精制途径,反应条件苛刻且对设备要求高;同时,生物油热敏性高,精制过程结焦现象严重,催化剂失活快,精制油产率低。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温和高效的催化精制方法,通过分析生物油中高热敏性物质及其反应特点,提出了金属络合物均相催化加氢精制生物油的新途径。生物油中的醛易和水、醇、酚及其衍生物反应生成各种低聚物和树脂。因此,本研究首先选用了加氢活性高的RuCl_2(PPh_3)_3催化剂对生物油中代表性的几种醛进行加氢,研究发现在低于100℃下,包括香草醛在内的叁种醛转化率都超过90%。随后对含有各种酸、醛及酚的生物油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加氢,细致分析其中产物的转化关系。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对醛、酮及部分酚的不饱和支链都有非常好的加氢效果。全生物油组分精制一直是生物油精制的难点。本研究进一步试验了温度低于100℃下(压力P=2.0-3.0MPa),以叁苯基膦为配体的Ru、Rh、Pd、Ni络合物催化剂对生物油全油组分的加氢效果,分析了各反应参数对加氢效果的影响和各催化剂对生物油中物质转化的特点。此外,由于均相催化剂的循环回收利用是其最主要缺点,试验中研究制备了以介孔MCM-41为载体的负载型络合物催化剂,选取了其中加氢效果较好的RuCl_2(PPh_3)_3及RhCl(PPh_3)_3进行研究。同样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试验该类负载型的络合物催化剂对生物油全油组分的加氢效果,并对催化剂进行了回收以及循环利用。发现生物油中的高反应性的醛、及部分酚类物质同样被大量加氢转化。另外,由于条件温和,整个研究过程基本没有发现结焦现象。(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1-05-06)

孙剑平,王清文,隋淑娟,刘军,王海刚[5](2011)在《分子筛在生物质热解油催化精制中的新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目前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利用生物质制取液体燃料因其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而备受关注,人们寄希望于由生物质制取的液体燃料会最终代替化石燃料,满足车用动力液体燃料的需求。  生物油的性质  近年来生物质快速热解技术发展迅速,快速(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力报》期刊2011-01-22)

李文志,黄锋,陆强,邵伟,朱锡锋[6](2009)在《Pd[P(C_6H_5)_3]_4均相催化精制生物油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四叁苯基膦合钯为催化剂,对均相催化精制生物油进行试验研究,探讨了反应条件的影响和精制前后各组分的变化及其变化机理。实验表明:反应温度130~140℃、反应时间12h、反应压力5NPa、催化剂与生物油的比值0.002为较佳反应条件;经过此条件精制后,酸、醛和碳碳双键含量(%面积)分别比原始生物油减少90%、88%和48%,酯含量(%面积)增加86%,酮、苯酚、聚糖和呋喃含量几乎不变。(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09年11期)

李玲[7](2004)在《1,2-丙二出醇的催化精制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1,2-丙二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本文研究了对酯交换法联产的工业级1,2-丙二醇的精制工艺,该工艺分为催化反应和精馏两部分。用常压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不同的固体酸催化剂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对1,2-丙二醇中杂质转化的影响,其中催化剂是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并分别以BET、XRD和IR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本文还研究了精馏的一些操作条件对1,2-丙二醇精制过程的影响(塔顶压力、回流比等)。筛选出了一种适宜的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无定型硅酸铝对于工业1,2-丙二醇除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SiO2含量为40%时除杂活性最高;适宜的催化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100°C,液时空速0.98h-1,压力:常压;适宜的精馏条件为:塔顶压力50mmHg,回流比2建立了1,2-丙二醇分析的气相色谱条件。经催化反应精制得到的1,2-丙二醇达到了医药级标准要求,纯度≥99.5%;色度≤10#(APHA);水分%≤0.2%。(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4-06-30)

谭攸庚[8](1980)在《隔膜碱液的催化精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隔膜碱液中的有害杂质之一是氯酸盐,近年来除去氯酸盐一直采用氨萃取法。现在,通用电气公司开发了用电槽付产H_2的催化还原法,此法可将99%的NaClO_3转化为NaCl。在美国,最近五年没有一个隔膜厂改(本文来源于《氯碱工业》期刊1980年02期)

催化精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选用磷脂酶D作为工具酶,在异辛烷、正丁醇和水构成的微乳体系中,进行了蛋黄磷脂酰胆碱的精制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工艺条件为:卵磷脂浓度为0.24 g·m L~(-1),卵磷脂与氯化胆碱质量比为7:1,加酶量为11.0 mg·m L~(-1),反应温度为40℃,反应起始pH为4.0,在该工艺条件下得到磷脂酰胆碱的转化率达84.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催化精制论文参考文献

[1].白永涛,马建伟,宋红燕.提高1.8Mt/a催化精制装置汽油收率措施[J].化工生产与技术.2016

[2].赵艳艳,程敏,张晓文.磷脂酶D催化精制蛋黄磷脂酰胆碱研究[J].商洛学院学报.2015

[3].黄锋,李文志,商丽敏,朱锡锋.Ru,Rh,Pd,Ni/PPh_3均相催化精制生物油的试验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3

[4].黄锋.钌、铑、镍、钯络合物催化精制生物油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

[5].孙剑平,王清文,隋淑娟,刘军,王海刚.分子筛在生物质热解油催化精制中的新应用[N].中国电力报.2011

[6].李文志,黄锋,陆强,邵伟,朱锡锋.Pd[P(C_6H_5)_3]_4均相催化精制生物油的试验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9

[7].李玲.1,2-丙二出醇的催化精制过程[D].天津大学.2004

[8].谭攸庚.隔膜碱液的催化精制[J].氯碱工业.1980

标签:;  ;  ;  ;  

催化精制论文-白永涛,马建伟,宋红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