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负载论文_王立昭,韩庆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记忆负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负载,记忆,工作,视觉,知觉,言语,相似性。

记忆负载论文文献综述

王立昭,韩庆国[1](2019)在《言语工作记忆负载与言语知觉负载对颜色无意视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无意视盲是指当人们专注于某事时,往往注意不到出现在眼前的其它刺激的现象。本研究以工作记忆的多重加工系统为出发点,操纵了言语工作记忆负载和言语知觉负载,使得工作记忆占用资源与目标刺激加工所需资源相同,均属于言语加工任务,而干扰刺激是颜色,属于颜色加工任务。本研究将工作记忆负载与知觉负载结合起来发现:两者都影响了颜色的无意视盲。(本文来源于《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彭思远[2](2019)在《言语工作记忆内容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注意捕获》一文中研究指出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它是个体选择性地加工某些相关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心理倾向。已有研究发现,视场中知觉负载的高低是影响注意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且与视觉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WM)内容相匹配的刺激能优先自动地捕获视觉注意,但同样作为WM系统子部分的言语WM,对视觉注意捕获影响的研究却相对较少且饱受争议。本研究采用WM与视觉搜索相结合的双任务范式,结合眼动追踪技术,分别从视觉和听觉通道呈现言语WM内容,在知觉负载和WM负载理论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与言语WM内容相匹配的刺激在不同知觉负载和不同言语WM负载条件下的注意捕获效应,并对视、听两个呈现通道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比较,考察基于言语WM内容的注意捕获效应是否存在通道优势。本研究共包括两个部分7个实验研究。研究一旨在探讨在不同知觉负载和不同记忆负载条件下,以视觉通道呈现言语WM内容对注意捕获的影响,实验1通过呈现1项言语WM内容对该问题进行了初步验证,实验2、3分别通过增加WM负载探讨了注意捕获效应的变化,并考察了注意捕获过程中知觉负载对视觉搜索影响的动态变化。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以听觉通道呈现言语WM内容对注意捕获的影响,并与研究一进行跨通道的比较,实验5、6、7分别与研究一中的3个实验相对应。实验4为单任务视觉搜索实验,用来对上述实验中相应的自变量进行操作检查。结果发现:(1)以视觉通道呈现言语WM内容时,知觉负载影响视觉搜索的速度,在高知觉负载条件下,视觉搜索的反应速度快于低知觉负载条件。(2)与当前视觉或听觉言语WM内容相匹配的干扰刺激能优先捕获注意,且这种注意捕获效应发生在信息加工早期,是一种较为自动化的过程。(3)言语WM负载对知觉负载存在调节作用,随着视觉言语WM负载的增加,知觉负载的作用逐渐削弱,注意捕获的效果也逐渐减弱。(4)以视觉通道呈现言语WM内容时,所产生的注意捕获效应比听觉通道更强、更稳定,表现出一定的注意捕获优势。综上结果表明,知觉负载影响视觉搜索的速度,以不同通道呈现言语WM内容时,与之相匹配的干扰刺激影响视觉注意捕获,注意捕获效应受到当前WM负载的调节,且以视觉通道呈现时注意捕获效应更稳定。(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2)

李寿欣,车晓玮,李彦佼,王丽,陈恺盛[3](2019)在《视觉工作记忆负载类型对注意选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操纵Flanker任务相对于视觉工作记忆任务的呈现位置,探讨在视觉工作记忆编码和保持阶段,精度负载和容量负载对注意选择的影响。行为结果发现, Flanker任务呈现位置和视觉工作记忆负载类型影响注意选择;ERP结果发现,在保持阶段,当搜索目标和干扰项不一致时,负载类型影响N2成分。研究表明,在编码阶段,视觉工作记忆负载主要通过占用更多知觉资源降低干扰效应,支持知觉负载理论;而在保持阶段,当Flanker任务位于记忆项内部时,两类负载在工作记忆表征过程中不同的神经活动导致投入到注意选择的认知控制资源不同,可能是两类负载影响保持阶段注意选择的机制。(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凯旋,苗沂林,车晓玮,李寿欣[4](2018)在《空间工作记忆负载对中央注视线索返回抑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两个实验,探讨空间工作记忆负载对中央注视线索引发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IOR)的影响。实验一通过再认面孔的相似度来控制与中央注视线索相关的空间工作记忆任务负载,结果发现,高任务负载条件下出现IOR,低任务负载条件下中央注视线索促进搜索;实验二在实验一高任务负载的基础上加入与注视线索无关的空间工作记忆任务,结果发现,仅在与注视线索无关的空间工作记忆负载低的条件下出现IOR。结果表明,中央注视线索引发的IOR受到空间工作记忆资源的限制,中央注视线索只有在获得足够的资源时才能引发IOR。注视线索获得空间工作记忆资源多少决定中央注视线索能否引发IOR。(本文来源于《心理发展与教育》期刊2018年06期)

李文瑞,关荐[5](2018)在《执行工作记忆负载对真实场景搜索绩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作记忆的内容会影响视觉选择性注意,作为工作记忆子成分的执行工作记忆是对于信息进行控制加工的注意控制机制,那么执行工作记忆负载条件是否会影响到视觉选择性注意从而对真实场景搜索产生影响?本研究采用3(执行工作记忆负载:无负载;低负载;高负载)×2(视觉显着性:高显着;低显着)×2(语义一致性:语义一致;语义不一致)×2(目标模板具体化程度:文字;图片)的混合实验设计,选取90名被试,利用执行工作记忆任务和眼动任务相结合的双任务范式,依据眼动技术将搜索过程细化为初始、扫描和确认叁个阶段,考察了执行工作记忆负载对于真实场景搜索成绩的影响机制。同时也考察了目标模板具体化程度、视觉显着性和语义一致性在视觉搜索过程中所起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与无负载条件相比,执行工作记忆负载条件下,场景搜索成绩降低,在搜索过程中具体表现为:高、低负载条件下,均出现了扫描阶段持续时间延长、注视点数增加,确认阶段持续时间延长。且高负载条件下扫描阶段持续时间更长,注视点数更多,确认阶段持续时间更长。执行工作记忆负载对于场景搜索受到了目标模板具体化程度、视觉显着性和语义一致性的影响,相比于目标模板为文字,客体处于视觉低显着区域,语义不一致的条件,当目标模板为图片,客体处于视觉高显着区域时,语义一致的条件下,场景搜索的反应时更短,正确率更高。(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彭思远,牛盾[6](2018)在《言语工作记忆表征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视觉注意捕获》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视觉工作记忆对视觉注意选择自上而下的引导或捕获作用得到了大量研究的证实。而同样作为工作记忆子成分的言语工作记忆,对视觉注意选择的影响却饱受争议。本研究采用工作记忆与视觉搜索相结合的双任务范式,通过两个行为实验来探究不同知觉负载和工作记忆负载条件下与言语工作记忆内容相匹配刺激的注意捕获效应。实验1发现,知觉负载的高低影响注意选择的速度,在不同知觉负载条件下,与言语工作记忆内容相匹配的目标或干扰刺激均能捕获注意。实验2将言语工作记忆的负载增加到两个,结果发现,知觉负载的影响减弱了,在不同知觉负载条件下,当言语工作记忆内容中有一个刺激与视觉搜索任务中的刺激相匹配时,目标匹配条件下的注意捕获效应消失了,而干扰匹配条件下的捕获效应仍然存在;当这两个言语工作记忆表征都与搜索任务中的刺激相匹配时,无论是与目标刺激还是干扰刺激相匹配均发现了显着的注意捕获效应,且一个干扰匹配与两个干扰匹配条件下的注意捕获效应之间无显着差异。这些结果表明,知觉负载影响注意选择的速度,且受到工作记忆负载的调节,与言语工作记忆内容相匹配的刺激能有效地捕获注意,在认知资源充分的情况下,能够存在多个言语工作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的捕获。(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刘斌[7](2018)在《采煤机端头记忆截割负载动态平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在矿井的开采深度越来越大,煤层赋存的条件也越来越复杂,采煤机端头记忆截割时截割面变化较大,可能导致采煤机负载不合理。针对这一问题,对影响采煤机负载的内在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到了采煤机端头负载的平衡指标。并基于小波神经网络和模糊逻辑判定,给出了采煤机端头记忆截割负载平衡的控制方法。(本文来源于《煤炭与化工》期刊2018年06期)

华巧云[8](2018)在《相似性、邻近性和工作记忆负载对视觉工作记忆表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见这样的情况,感觉有些东西明明记住了,但当我们需要回忆它时却容易与记忆中其他客体发生混淆,出现“记混”的现象。这可能与我们的视觉工作记忆的加工机制有关。视觉工作记忆是一个容量有限的系统,能够同时保持有限数量的客体,也就意味着客体之间存在对有限存贮资源的竞争。近年来,研究者开始关注客体的属性对视觉工作记忆中客体表征的影响。然而,从视觉工作记忆中非目标项对目标项影响的角度,相似性、空间邻近性是如何影响视觉工作记忆中客体表征的,以及对于复杂刺激,在不同工作记忆负载条件下,这些效应是否还存在,均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探讨,相似性、空间邻近性和工作记忆负载对视觉工作记忆表征的影响,以进一步揭示视觉工作记忆的表征机制。本研究共设计叁个实验,实验1采用客体相似性2(相似,不相似)×空间距离2(近,远)的完全被试内实验设计,探究在整体呈现记忆项的条件下,客体相似性、空间邻近性对视觉工作记忆表征的影响;实验2采用客体相似性2(相似,不相似)×空间距离2(近,远)的完全被试内实验设计,在序列呈现记忆项整体检测的范式下,探讨客体相似性和空间邻近性对视觉工作记忆表征的影响;实验3采用工作记忆负载2(低,高)×相似性2(相似,不相似)×空间距离2(近,远)完全被试内实验设计,同样在序列呈现记忆项整体检测的范式下,探究客体相似性、空间邻近性和工作记忆负载对视觉工作记忆表征的影响。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在不相似条件下,与空间距离远条件相比,空间距离近条件下视觉工作记忆任务的正确率更低;在相似条件下,空间距离近与空间距离远条件下的视觉工作记忆任务的正确率没有差异。说明,相似性会影响空间邻近性消极效应的产生,只有在客体不相似条件下,空间邻近性对视觉工作记忆表征才会产生消极效应。(2)相似且空间距离远的条件下视觉工作记忆任务的错误率显着高于不相似空间距离近的条件。说明,当视觉场景中存在相似客体时,相似性消极效应能够覆盖空间邻近性消极效应。(3)在低工作记忆负载且不相似条件下,与空间距离远条件相比,空间距离近条件下视觉工作记忆任务的错误率更高;在低工作记忆负载且相似条件下,空间距离近和空间距离远的条件下视觉工作记忆任务的错误率没有显着差异;在高工作记忆负载条件下,相似与不相似条件下,空间距离近和空间距离远条件下视觉工作记忆任务的错误率均没有差异。说明,对于复杂刺激,空间邻近性消极效同时受客体相似性和工作记忆负载的影响,只有在不相似且低工作记忆负载的条件下,空间邻近性消极效应才产生。(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8)

刘华琼[9](2018)在《《丝路记忆》中文化负载词英译翻译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的提出,使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光彩,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丝路记忆》正是基于此背景,选取了34个历史人物,从历史学的角度阐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历史根据,挖掘其历史纵深。这些人,不但有丝绸之路的决策者,也有参与者;不但有帝王将相,也有使者、商人、留学生、科学家、音乐家、宗教家等,一个个鲜活的任务及其背后的丰满时代,为读者展现了思路的艰辛开辟、盛世年华、曲折潜行,更展现了贯穿其中绵延至今的丝路精神。为进一步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让更多外国人了解丝绸之路及其历史,笔者选取此书中4个人物的事迹作为翻译文本,研究对象即为《丝路记忆》的英译,并针对书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进行了着重研究,结合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总结出一定的翻译方法。奈达把文化分为生态文化,宗教文化,社会文化,语言文化和物质文化,笔者结合翻译内容,总结翻译难点,将所研究的对象缩小到两类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物质文化词汇和社会文化词汇。在本书34个历史人物中,各具特点,所涉及领域有的也大相径庭,因此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相关书籍、资料,深入全面理解每一历史词汇、现象等本质内涵,然后选择恰当的翻译技巧进行翻译,但是在翻译过程中,采用怎样的翻译技巧是一大难题,因为需要仔细思考有关归化或异化的译法,怎样保证保留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又能让外国人正确的理解,成为笔者翻译中的重难点。第一个翻译难点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有些中国古代历史性词汇,现在已经不再使用,考究起来也比较困难,很难诠释的淋漓尽致。第二个翻译难点是,有些领域的古代专业术语没有专门的词汇,需要音译或者意译,尽量让其靠近现代的意义,使读者理解。第叁个难点就是古代官职的翻译,有些官职甚至还很模糊,所以需要查阅大量资料。译者需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音译法、意译法、加注法。(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期刊2018-06-01)

龚亚杰[10](2018)在《客体注意、记忆负载对视觉工作记忆中附带捆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视觉工作记忆是一个容量有限的存储和加工系统,研究者们比较热衷于探究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容量以及客体存储方式等问题,并提出了几种有代表性的理论假说。在研究中有一种现象,如果一个客体是由特征“A”和特征“B”构成,当特征“A”是目标特征时,我们只对特征“A”进行编码与保持,而不会加工与任务无关的特征“B”。但是还存在另一种现象,相较于我们刚刚提到的对目标特征“A”进行编码与保持的时候不会加工与任务无关的特征“B”,而当特征“B”作为目标特征时,对特征“B”的加工往往伴随着对无关特征“A”的附带编码(即基于客体的编码),这样就产生了一种目标特征“B”对无关特征“A”的附带捆绑(incidental binding)。目前对附带捆绑的产生机制存在诸多争议,争议的一个焦点集中在客体注意对附带捆绑的作用。本研究将采用变化检测范式,探究在附带捆绑形成中是否需要客体注意资源,同时探讨目标特征记忆负载对附带捆绑的影响。本研究包括叁组实验,每组实验分为实验a和实验b。其中实验a使用的实验材料是在不同通路加工的特征(颜色、位置),实验b使用的是在同一通路加工的特征(颜色、形状)。实验一使用单一探测的变化检测范式,实验一a验证颜色及其占用位置中存在附带捆绑,采用单因素被试内设计,自变量是记忆任务,包括颜色记忆任务和位置记忆任务两个水平,结果发现,在位置记忆任务下,原始匹配与重新匹配条件的正确率和反应时均没有显着差异,表明被试只对位置信息进行记忆;而在颜色记忆任务下,原始匹配条件的正确率和反应时均显着优于重新匹配条件,产生了捆绑效应,出现了在颜色记忆任务下位置与颜色的附带捆绑。实验一b探讨由颜色、形状组成的客体是否存在附带捆绑,采用单因素被试内设计,自变量是记忆任务,包括颜色记忆任务和形状记忆任务两个水平,结果发现,在进行颜色记忆时,原始匹配与重新匹配条件的正确率和反应时均没有显着差异,表明被试只对颜色信息进行记忆;而在形状记忆任务下,原始匹配条件的正确率和反应时均显着优于重新匹配条件,产生了捆绑效应,出现了在形状记忆任务下颜色与形状的附带捆绑。实验二对实验一中产生附带捆绑的记忆条件进行进一步探究,在视觉工作记忆任务的基础上,在其保持阶段加入心理旋转任务以消耗用于维持捆绑关系的客体注意资源,探究客体注意资源对无关信息的附带捆绑是否产生影响。实验二a是双任务,与实验一a的颜色记忆任务进行综合分析,为单因素被试间设计,自变量是任务类型,包括单任务和双任务两个水平,结果发现,在有心理旋转任务时,原始匹配与重新匹配条件的正确率和反应时均没有显着差异,捆绑效应消失,表明客体注意资源影响了对无关位置信息的附带捆绑。实验二b的实验设计与实验二a类似,只是实验材料不同,结果发现,在有心理旋转任务时,原始匹配与重新匹配条件的正确率和反应时均没有显着差异,捆绑效应消失,表明客体注意资源影响了对无关颜色信息的附带捆绑。实验叁对实验一中产生附带捆绑的记忆条件进行进一步探究,在记忆阶段增加了记忆项目的记忆负载,以探讨目标特征记忆负载的增加是否会对无关信息的编码以及附带捆绑的形成产生影响。实验叁a是高颜色记忆负载任务,与实验一a的颜色记忆任务进行综合分析,为单因素被试间设计,自变量是记忆负载,包括低颜色记忆负载和高颜色记忆负载两个水平,结果发现,在高颜色记忆负载下,原始匹配与重新匹配条件的正确率和反应时均没有显着差异,并未产生捆绑效应,表明目标特征记忆负载的增加对无关位置信息的附带捆绑产生影响。实验叁b的实验设计与实验叁a类似,只是实验材料不同,结果发现,在高形状记忆负载下,原始匹配条件的正确率和反应时均显着优于重新匹配条件,产生了捆绑效应,说明目标特征记忆负载的增加对无关颜色信息的附带捆绑并未产生影响。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在视觉工作记忆中,附带捆绑不仅存在于what和where两个不同通路加工的特征(颜色、位置)上,也存在于what通路加工的维度间特征(颜色、形状)中。(2)在what和where两个通路的特征加工中,识记颜色信息时,客体注意资源影响了对位置信息的附带捆绑;并且颜色信息记忆负载的增加也影响了颜色信息对位置信息的附带捆绑。(3)在what通路加工的维度间中,识记形状信息时,客体注意资源影响了对颜色信息的附带捆绑;但形状信息记忆负载的增加并未影响形状信息对颜色信息的附带捆绑。(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20)

记忆负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它是个体选择性地加工某些相关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心理倾向。已有研究发现,视场中知觉负载的高低是影响注意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且与视觉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WM)内容相匹配的刺激能优先自动地捕获视觉注意,但同样作为WM系统子部分的言语WM,对视觉注意捕获影响的研究却相对较少且饱受争议。本研究采用WM与视觉搜索相结合的双任务范式,结合眼动追踪技术,分别从视觉和听觉通道呈现言语WM内容,在知觉负载和WM负载理论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与言语WM内容相匹配的刺激在不同知觉负载和不同言语WM负载条件下的注意捕获效应,并对视、听两个呈现通道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比较,考察基于言语WM内容的注意捕获效应是否存在通道优势。本研究共包括两个部分7个实验研究。研究一旨在探讨在不同知觉负载和不同记忆负载条件下,以视觉通道呈现言语WM内容对注意捕获的影响,实验1通过呈现1项言语WM内容对该问题进行了初步验证,实验2、3分别通过增加WM负载探讨了注意捕获效应的变化,并考察了注意捕获过程中知觉负载对视觉搜索影响的动态变化。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以听觉通道呈现言语WM内容对注意捕获的影响,并与研究一进行跨通道的比较,实验5、6、7分别与研究一中的3个实验相对应。实验4为单任务视觉搜索实验,用来对上述实验中相应的自变量进行操作检查。结果发现:(1)以视觉通道呈现言语WM内容时,知觉负载影响视觉搜索的速度,在高知觉负载条件下,视觉搜索的反应速度快于低知觉负载条件。(2)与当前视觉或听觉言语WM内容相匹配的干扰刺激能优先捕获注意,且这种注意捕获效应发生在信息加工早期,是一种较为自动化的过程。(3)言语WM负载对知觉负载存在调节作用,随着视觉言语WM负载的增加,知觉负载的作用逐渐削弱,注意捕获的效果也逐渐减弱。(4)以视觉通道呈现言语WM内容时,所产生的注意捕获效应比听觉通道更强、更稳定,表现出一定的注意捕获优势。综上结果表明,知觉负载影响视觉搜索的速度,以不同通道呈现言语WM内容时,与之相匹配的干扰刺激影响视觉注意捕获,注意捕获效应受到当前WM负载的调节,且以视觉通道呈现时注意捕获效应更稳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记忆负载论文参考文献

[1].王立昭,韩庆国.言语工作记忆负载与言语知觉负载对颜色无意视盲的影响[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

[2].彭思远.言语工作记忆内容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注意捕获[D].曲阜师范大学.2019

[3].李寿欣,车晓玮,李彦佼,王丽,陈恺盛.视觉工作记忆负载类型对注意选择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9

[4].王凯旋,苗沂林,车晓玮,李寿欣.空间工作记忆负载对中央注视线索返回抑制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8

[5].李文瑞,关荐.执行工作记忆负载对真实场景搜索绩效的影响[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6].彭思远,牛盾.言语工作记忆表征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视觉注意捕获[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7].刘斌.采煤机端头记忆截割负载动态平衡方法研究[J].煤炭与化工.2018

[8].华巧云.相似性、邻近性和工作记忆负载对视觉工作记忆表征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8

[9].刘华琼.《丝路记忆》中文化负载词英译翻译报告[D].聊城大学.2018

[10].龚亚杰.客体注意、记忆负载对视觉工作记忆中附带捆绑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名受试者在不同记忆负载下EE...不同工作记忆负载下不同注意控制...一例在工作记忆负载1、3、5、7...工作记忆负载对Flanker干扰作用...工作记忆负载对面孔干扰处理的影...名受试者在工作记忆负载为1、...

标签:;  ;  ;  ;  ;  ;  ;  

记忆负载论文_王立昭,韩庆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