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底斯拉萨陆块论文_谢国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冈底斯拉萨陆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拉萨,底斯,格局,西藏,地质,单元,论文。

冈底斯拉萨陆块论文文献综述

谢国刚[1](2005)在《西藏冈底斯—拉萨陆块中部构造格局及地质演化(摘要)》一文中研究指出西藏冈底斯—拉萨陆块夹持于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和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之间,向西与克什米尔拉达克弧地体相接,向东延至滇西腾冲陆块。该陆块内次级构造单元划分和大地构造属性认识存在较多争议。笔者根据其中部地区1:25万邦多区、措麦区幅区调新发现阿索构造混杂岩带、文部和尼雄—许如错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弧及南北向地堑等成果,自北向南划分以下构造单元:(本文来源于《青藏高原地质过程与环境灾害效应文集》期刊2005-11-01)

谢国刚[2](2004)在《西藏冈底斯—拉萨陆块中部构造格局及地质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西藏冈底斯—拉萨陆块夹持于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和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之间,向西与克什米尔拉达克弧地体相接,向东延至滇西腾冲陆块。该陆块内次级构造单元划分和大地构造属性认识存在较多争议。笔者根据其中部地区 1∶25 万邦多区、措麦区幅区调新发现阿索构造混杂岩带、文部和尼雄—许如错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弧及南北向地堑等成果,自北向南划分以下构造单元: (1)岷千日白垩纪残余海盆地:是在阿索小洋盆(边缘海盆地)消亡后形成的残余海盆地,以一套稳定含海相化石的碳酸盐沉积为标志。(2)阿索构造混杂岩带:呈北西西向展布于研究区中北部阿索一线,最宽约 14Km。构造混杂岩由被肢解的蛇绿岩块与复理石、深海硅质岩、泥质岩、火山岩、碳酸盐岩、浅海碎屑岩及二迭纪裂解块体等不同性质、不同时代的岩石混杂在一起组成。(3)它日错—文部燕山期岩浆弧:岩浆弧是在早期裂离型晚古生代地层块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型岛弧,发育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钙碱性火山岩及同期花岗岩深成岩体。北部与牛堡组断陷盆地和它日错弧内断陷盆地为界,南部岩体与晚古生代地层呈侵入接触关系。其形成演化与班公湖-怒江洋及其弧后小洋盆向南俯冲消减作用密切相关,形成多期次火山作用和深成岩浆侵入作用迭加的岩浆弧。(4)措勤—邦多晚中生代复合弧后盆地:呈东西向展布研究区中部,北界以札拉断裂与它日错-当雄燕山期岩浆弧为界,南界为弧背断隆带北界即隆格尔-纳木错~仲沙断裂一线。盆地沉积由则弄群、捷嘎组、竞柱山组及林子宗群组成。(5)尼雄—格尔耿断隆带:位于研究区中部尼雄、格尔耿、措麦一带,呈北西西向延展,断隆带主体由石炭—二迭纪地层及晚侏罗世许如错超单元、早白垩世尼雄超单元等构成。在两者接触带上新发现了铁、铜多金属矿床。断隆带形成与南、北两条区域性边界大断裂带的多期活动密切相关。(6)冈底斯—查孜喜马拉雅期岩浆弧带:属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的主体部分,它是晚白垩世—始新世雅鲁藏布江洋向北俯冲消减形成的陆缘火山—岩浆弧,主体由古新世—始新世林子宗群钙碱性系列火山岩及同期花岗岩组成。(7)当穹错—许如错新近纪—第四纪地堑:分布于研究区东侧当穹错,当惹雍错一带,区内宽 5~22km,南北向长 70km,由一组南北向正断层阶梯状断陷及其中间的湖泊盆地构成。地堑中间充填物为新近纪鱼鳞山组(Ny)、第四纪湖积、冲湖积物。 在上述合理划分研究区构造单元的基础上,对各构造单元的构造变形和边界断裂特点进行了系统归纳分析;并根据同位素年龄测试成果,结合前人资料,将冈底斯—拉萨陆块中部地区的地史演化划分六个阶段:(1)古特提斯阶段:本区处于冈瓦纳大陆北部的陆表海环境,以滨海-浅海陆棚相碎屑岩-碳酸盐沉积为主。(2)中特提斯洋扩张阶段( T—J1):早-中叁迭世,冈底斯陆块之主体部分为隆起区,本区进入剥蚀阶段。叁迭纪晚世,特提斯洋已拉开接受沉积。(3)班公湖—怒江洋向南俯冲阶段(J2-3):中侏罗世,特提斯洋(班—怒洋)洋壳向冈底斯—拉萨陆块俯冲,冈底斯陆块开始裂开并发展为岛弧构造带。(4)<WP=8>多岛弧—盆系洋陆转化阶段(J3—K1 ):在雅鲁藏布江洋向北和班公湖—怒江洋向南俯冲作 1用下,本区为多岛弧盆系构造环境,沉积建造类型复杂,火山岩浆活动频繁,构造变质变形强烈,是研究区地质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早白垩世末的弧—陆碰撞造山运动后,基本上奠定了研究区大地构造格架的基础。(5)残余海盆沉积及陆—陆碰撞造山阶段(K1 —E2): 2陆块北部进入了陆内造山阶段,南部受雅鲁藏布江洋洋壳向冈底斯大陆边缘俯冲消减的影响,演化为陆缘火山岩浆弧。(6)陆内汇聚—高原隆升阶段(E3—Q):渐新世起,全区进入了陆内汇聚高原隆升阶段,形成推、滑覆构造,北东、北西向走滑断裂和南北向地堑。冈底斯—拉萨陆块中部构造单元和演化阶段的合理划分,可确定与锑、铅锌、银多金属有关的阿索—文部构造—岩浆成矿带和与铁、铜多金属矿有关的尼雄—格尔耿构造—岩浆成矿带的大地构造环境,也为研究晚中生代以来冈底斯—拉萨陆块中部及班公湖—怒江结合带的时空演化提供了基础性地质资料。(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期刊2004-03-01)

谢国刚,曹圣华[3](2003)在《西藏冈底斯—拉萨陆块中部构造格局及演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西藏冈底斯—拉萨陆块夹持于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和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之间,向西与克什米尔拉达克弧地体相接,向东延至滇西腾冲陆块。潘桂棠等(2002)将其划分了六个Ⅱ级构造单元。1:25万邦多区、措麦区幅大地构造位于冈底斯—拉萨陆块中部,笔者根据区调新发现阿索构造混杂岩带、文部和尼雄—许如错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弧等成果,运用多岛弧造山模式理论,在Ⅱ级构造单元划分的基础上,自北向南进一步划分了以下七个Ⅲ级构造单元: ①岷千日白垩纪残余海盆地:盆地沉积主体为早白垩世郎山组碳酸盐岩。②阿索构造混杂岩带:呈北(本文来源于《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03-04-01)

冈底斯拉萨陆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西藏冈底斯—拉萨陆块夹持于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和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之间,向西与克什米尔拉达克弧地体相接,向东延至滇西腾冲陆块。该陆块内次级构造单元划分和大地构造属性认识存在较多争议。笔者根据其中部地区 1∶25 万邦多区、措麦区幅区调新发现阿索构造混杂岩带、文部和尼雄—许如错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弧及南北向地堑等成果,自北向南划分以下构造单元: (1)岷千日白垩纪残余海盆地:是在阿索小洋盆(边缘海盆地)消亡后形成的残余海盆地,以一套稳定含海相化石的碳酸盐沉积为标志。(2)阿索构造混杂岩带:呈北西西向展布于研究区中北部阿索一线,最宽约 14Km。构造混杂岩由被肢解的蛇绿岩块与复理石、深海硅质岩、泥质岩、火山岩、碳酸盐岩、浅海碎屑岩及二迭纪裂解块体等不同性质、不同时代的岩石混杂在一起组成。(3)它日错—文部燕山期岩浆弧:岩浆弧是在早期裂离型晚古生代地层块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型岛弧,发育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钙碱性火山岩及同期花岗岩深成岩体。北部与牛堡组断陷盆地和它日错弧内断陷盆地为界,南部岩体与晚古生代地层呈侵入接触关系。其形成演化与班公湖-怒江洋及其弧后小洋盆向南俯冲消减作用密切相关,形成多期次火山作用和深成岩浆侵入作用迭加的岩浆弧。(4)措勤—邦多晚中生代复合弧后盆地:呈东西向展布研究区中部,北界以札拉断裂与它日错-当雄燕山期岩浆弧为界,南界为弧背断隆带北界即隆格尔-纳木错~仲沙断裂一线。盆地沉积由则弄群、捷嘎组、竞柱山组及林子宗群组成。(5)尼雄—格尔耿断隆带:位于研究区中部尼雄、格尔耿、措麦一带,呈北西西向延展,断隆带主体由石炭—二迭纪地层及晚侏罗世许如错超单元、早白垩世尼雄超单元等构成。在两者接触带上新发现了铁、铜多金属矿床。断隆带形成与南、北两条区域性边界大断裂带的多期活动密切相关。(6)冈底斯—查孜喜马拉雅期岩浆弧带:属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的主体部分,它是晚白垩世—始新世雅鲁藏布江洋向北俯冲消减形成的陆缘火山—岩浆弧,主体由古新世—始新世林子宗群钙碱性系列火山岩及同期花岗岩组成。(7)当穹错—许如错新近纪—第四纪地堑:分布于研究区东侧当穹错,当惹雍错一带,区内宽 5~22km,南北向长 70km,由一组南北向正断层阶梯状断陷及其中间的湖泊盆地构成。地堑中间充填物为新近纪鱼鳞山组(Ny)、第四纪湖积、冲湖积物。 在上述合理划分研究区构造单元的基础上,对各构造单元的构造变形和边界断裂特点进行了系统归纳分析;并根据同位素年龄测试成果,结合前人资料,将冈底斯—拉萨陆块中部地区的地史演化划分六个阶段:(1)古特提斯阶段:本区处于冈瓦纳大陆北部的陆表海环境,以滨海-浅海陆棚相碎屑岩-碳酸盐沉积为主。(2)中特提斯洋扩张阶段( T—J1):早-中叁迭世,冈底斯陆块之主体部分为隆起区,本区进入剥蚀阶段。叁迭纪晚世,特提斯洋已拉开接受沉积。(3)班公湖—怒江洋向南俯冲阶段(J2-3):中侏罗世,特提斯洋(班—怒洋)洋壳向冈底斯—拉萨陆块俯冲,冈底斯陆块开始裂开并发展为岛弧构造带。(4)<WP=8>多岛弧—盆系洋陆转化阶段(J3—K1 ):在雅鲁藏布江洋向北和班公湖—怒江洋向南俯冲作 1用下,本区为多岛弧盆系构造环境,沉积建造类型复杂,火山岩浆活动频繁,构造变质变形强烈,是研究区地质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早白垩世末的弧—陆碰撞造山运动后,基本上奠定了研究区大地构造格架的基础。(5)残余海盆沉积及陆—陆碰撞造山阶段(K1 —E2): 2陆块北部进入了陆内造山阶段,南部受雅鲁藏布江洋洋壳向冈底斯大陆边缘俯冲消减的影响,演化为陆缘火山岩浆弧。(6)陆内汇聚—高原隆升阶段(E3—Q):渐新世起,全区进入了陆内汇聚高原隆升阶段,形成推、滑覆构造,北东、北西向走滑断裂和南北向地堑。冈底斯—拉萨陆块中部构造单元和演化阶段的合理划分,可确定与锑、铅锌、银多金属有关的阿索—文部构造—岩浆成矿带和与铁、铜多金属矿有关的尼雄—格尔耿构造—岩浆成矿带的大地构造环境,也为研究晚中生代以来冈底斯—拉萨陆块中部及班公湖—怒江结合带的时空演化提供了基础性地质资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冈底斯拉萨陆块论文参考文献

[1].谢国刚.西藏冈底斯—拉萨陆块中部构造格局及地质演化(摘要)[C].青藏高原地质过程与环境灾害效应文集.2005

[2].谢国刚.西藏冈底斯—拉萨陆块中部构造格局及地质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2004

[3].谢国刚,曹圣华.西藏冈底斯—拉萨陆块中部构造格局及演化特征[C].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3

论文知识图

冈底斯—拉萨陆块大地构造格局及研究...横过冈底斯带南北向中生代岩浆岩大剖...横过冈底斯带东西向早白垩世岩浆岩大...冈底斯—拉萨陆块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示意...矿区地质图西藏措勤县尼雄矿田所处大地构造位置...

标签:;  ;  ;  ;  ;  ;  ;  

冈底斯拉萨陆块论文_谢国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