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体位点论文_李响利,石楠,王淑平,耿志荣,王志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供体位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供体,位点,神经网络,马尔,基因,蛋白,氢键。

供体位点论文文献综述

李响利,石楠,王淑平,耿志荣,王志林[1](2013)在《人砷甲基化酶(hAS3MT)与甲基供体(SAM)结合位点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砷甲基化酶(hAS3MT)和甲基供体(SAM)的结合位点可为探索无机砷(iAs)在hAS3MT人催化下的代谢机制提供有益信息。我们课题组曾根据多种与SAM相关的甲基化酶的序列对比分析,系统地研究了hAS3MT中四个酸性氨基酸残基(D76,D84,D102和D150)的功能及其与SAM的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参照CmArsM与SAM的晶体结构,发现Y70,G91,C92,M116,Q120,I151和E152可能与SAM形成氢键,而这些氨基酸残基对应于hAS3MT中的Y59,G78,(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09-15)

丘丽萍,林炎鸿,郑德柱,曾健,严爱贞[2](2013)在《外显子组测序在抗肌萎缩蛋白基因检测到一个新的剪接供体位点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外显子组捕获和第2代测序技术检测抗肌萎缩蛋白基因(dystrophin)中的微小突变。方法通过外显子组捕获和第2代测序技术对1例具有典型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临床表现但没有外显子缺失或重复的患者进行dtstriogub基因突变检测,并用Sanger测序证实检测结果。以生物信息学预测基因突变所致该基因编码情况的改变。以患者母亲和100名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结果在患者dystrophin基因内含子50的第1个碱基检测到1个碱基改变:G>C,其母亲在相同的位置发生了杂合改变。生物信息学预测此改变将使内含子50原有的5'剪接位点消失,导致其相应肽链C端氨基酸序列改变、终止密码提前出现。Sanger测序进一步证实了该突变的存在,且在正常对照未检测到该突变。这是在dystrophin基因上新发现的致病性剪接供体位点突变。结论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可有效检测dystrophin基因微小突变,其应用可进一步完善DMD分子诊断体系。(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姜焕焕,张延滨,李集临,任梓源,丁琦[3](2011)在《龙麦19Glu-D1位点近等基因系5+10供体品种醇溶蛋白块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按国际通用醇溶蛋白块的命名方法分析了5+10亚基龙麦19小麦品种中来源于5+10亚基供体Marquis的3条醇溶蛋白谱带。结果表明:这3条醇溶蛋白谱带是由Gli-1位点Gli-A1m基因编码的醇溶蛋白块。(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05期)

罗健华,朱振华[4](2008)在《基于HMM的基因剪接供体位点识别改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人类基因供体剪接位点的数据进行词频统计,分析了位点序列的特征及其特征碱基之间的关系。通过改进传统隐马尔可夫模型(HMM),使其能将各特征碱基以相应权值关联识别位点。结果显示改进模型的识别能力要强于传统模型。同时对特征位点较相似的序列有了更好的区分度。(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08年18期)

邹安,彭静[5](2008)在《人工神经网络在预测供体位点的运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人工神经网络(ANN)的基本原理,针对基因供体位点预测的问题,对样本数据进行整理,建立和优化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对供体位点进行预测是切实可行的,并且有比较高的精确度。(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数字工程》期刊2008年03期)

朱红梅,王家廞,赵燕南,杨泽红[6](2007)在《延时HMM在基因剪接供体位点识别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使得隐马尔可夫模型(HMM)能够处理非相邻可见符号之间的依赖关系,将延时机制引入标准的HMM中。该技术仅仅改变了高阶状态发射概率的计算。所有适用于HMM的算法基本保持不变。该文设计了一个一阶延时隐马尔可夫模型和一个一阶标准隐马尔可夫模型,将两者分别应用于水稻基因剪接供体位点的识别。识别结果显示,延时模型的判别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优于标准模型。对那些特征很不符合的位点,延时模型给出了相对低得多的得分。(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07年05期)

雷静[7](2004)在《人类基因剪接供体位点识别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真核基因剪接位点识别问题是生物信息学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基因剪接尤其是前体 mRNA 的剪接是基因表达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影响着基因的构成,直接决定着蛋白质的选择与合成,也因此间接决定了生物体的性状和机体的功能。本文基于计算机技术和智能计算方法对人类基因供体位点序列特征及其位点识别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本文建立了人类基因供体剪接位点数据库,并对其中的数据进行词频统计,分析了供体位点序列的特征及其特征碱基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供体位点两侧的特征碱基的出现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当一侧的特征碱基缺失时,另一侧的特征碱基的出现概率则会大幅增加,反之亦然; 2)本文研究基因剪接位点识别的生物信息学方法,选用 BP 神经网络建模,对外显子和内含子与基因供体剪接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剪接位点区别于伪剪接位点的特征信息同时存在于剪接位点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外显子和内含子中,这可以大致的定量为 50 个碱基,且内含子相对于外显子包含了更多的特征信息; 3)本文提出了一种仅依靠特征碱基 motif 来识别供体剪接位点的算法,这种方法对正样本的识别率达到 83%以上,对负样本的识别率达到 90%以上,有力的证明了特征碱基对于基因剪接位点识别的作用。但所参考的考虑所有真实位点邻近碱基的 motif 方法对正样本的识别率可以达到90%以上,这也说明非特征碱基对于基因剪接具有一定的影响; 4)本文建立了基于学习矢量量化(LVQ)神经网络的供体剪接位点的识别模型,研究其用于剪接位点识别的效果及可行性,并对 LVQ 的两种训练算法LVQ1 和 LVQ2.1 下的识别效果进行了比较。实验证明这种方法能够用于基因剪接位点的识别。其中,LVQ1 对正样本的识别优于 BP 神经网络,LVQ2.1 对负样本的识别优于 BP 网络。 本课题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项目名称为-复杂系统意义下的生物信息学中若干问题研究。(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04-05-01)

戚存扣,盖钧镒,浦惠明,张洁夫,陈新军[8](2001)在《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杂种优势的改良研究——待改良组合的主位点组分析及供体亲本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作物数量性状主位点组分析方法分析了甘蓝型油菜 (BrassicanapusL .)品种“宁杂 1号”的保持系、恢复系与 10个供体亲本间组合的单株种子产量差异 ,估算出代表外源有利基因的遗传参数 μG′值 ,以此作为标准选择供体亲本 ,改良宁杂 1号的杂种优势。单株产量分析结果 ,虽然 10个供体亲本与“宁R1”间杂种组合单株产量的杂种优势明显 ,但 10个供体亲本中只有P6(“宁油 10号”)与“宁B6”间杂交组合产量比宁杂 1号明显提高(7 78% )。这表明通过直接选择恢复系来提高宁杂系统杂种组合的杂种优势的效率有限。 10个供体亲本的单株产量的G位点组效应 (μG′)值分析结果 ,有 3个供体亲本的 μG′值较高 ,达到显着水平 (P <0 0 5 )。这 3个亲本分别为“五十铃”、“苏油 1号”和“中油 82 1” ,它们可使宁杂 1号的单株产量分别获得 2 8 49%、2 9 70 %和 45 6 6 %的提高 ,表明这 3个亲本可作为候选供体亲本来改良宁杂 1号的杂种优势。此外 ,研究结果还显示改良恢复系的配合力是提高宁杂 1号系统组合杂种优势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01年04期)

供体位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应用外显子组捕获和第2代测序技术检测抗肌萎缩蛋白基因(dystrophin)中的微小突变。方法通过外显子组捕获和第2代测序技术对1例具有典型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临床表现但没有外显子缺失或重复的患者进行dtstriogub基因突变检测,并用Sanger测序证实检测结果。以生物信息学预测基因突变所致该基因编码情况的改变。以患者母亲和100名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结果在患者dystrophin基因内含子50的第1个碱基检测到1个碱基改变:G>C,其母亲在相同的位置发生了杂合改变。生物信息学预测此改变将使内含子50原有的5'剪接位点消失,导致其相应肽链C端氨基酸序列改变、终止密码提前出现。Sanger测序进一步证实了该突变的存在,且在正常对照未检测到该突变。这是在dystrophin基因上新发现的致病性剪接供体位点突变。结论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可有效检测dystrophin基因微小突变,其应用可进一步完善DMD分子诊断体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供体位点论文参考文献

[1].李响利,石楠,王淑平,耿志荣,王志林.人砷甲基化酶(hAS3MT)与甲基供体(SAM)结合位点的研究[C].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3

[2].丘丽萍,林炎鸿,郑德柱,曾健,严爱贞.外显子组测序在抗肌萎缩蛋白基因检测到一个新的剪接供体位点突变[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3

[3].姜焕焕,张延滨,李集临,任梓源,丁琦.龙麦19Glu-D1位点近等基因系5+10供体品种醇溶蛋白块鉴定[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

[4].罗健华,朱振华.基于HMM的基因剪接供体位点识别改进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

[5].邹安,彭静.人工神经网络在预测供体位点的运用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8

[6].朱红梅,王家廞,赵燕南,杨泽红.延时HMM在基因剪接供体位点识别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2007

[7].雷静.人类基因剪接供体位点识别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4

[8].戚存扣,盖钧镒,浦惠明,张洁夫,陈新军.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L.)杂种优势的改良研究——待改良组合的主位点组分析及供体亲本选择[J].江苏农业学报.2001

论文知识图

(B)转移框可变供体位点的保守...(B)转移框可变受体位点的保守性Fig...物种特异性可变剪接的各种生物信息学...考虑的基本可变剪接元件示意图外显子延长受体剪接位点比例Fig.3.1...产量及其相关性状一般配合力QTL在最好...

标签:;  ;  ;  ;  ;  ;  ;  

供体位点论文_李响利,石楠,王淑平,耿志荣,王志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