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教育法论文_石浩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隐性教育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隐性,教育法,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显性,意蕴,潜移默化。

隐性教育法论文文献综述

石浩杰[1](2019)在《隐性教育法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1世纪,风云变幻的国内外形势日益严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多样,任务也更蹙迫和艰巨。习近平强调:“中学阶段是学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教师的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教育作用不可替代,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针对性等,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统一。”隐性教育法是将教育意图隐匿、潜隐于隐性教育载体中,利用载体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手段和行为方式,它是显性教育法的重要辅助,与显性教育法相辅相成,因其潜隐特点更能有效拓展教育时空,促进知识内化,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方法。隐性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因对教育者的能力、素质要求较高,加之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隐性教育法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有限,且有限的运用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教育者对隐性教育法的认识存在误区,教学方式较为单一,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隐性教育资源开发不足等。我国学界关于隐性教育法的运用研究起步较晚,有效的开展途径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未建立健全有效的隐性教育法理论和实践体系。本文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反思隐性教育法的运用问题,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立足我国实际,积极促进教育者观念的转变,培育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借鉴国外隐性教育法在中学教育中的成功经验,以中学校园隐性教育载体为抓手,如加强活动载体的运用,为学生提供“力行”的机会;有效运用文化载体,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环境;充分利用大众传媒载体的优势,让学生在身心愉悦、乐此不疲中接受教育;发挥管理载体优势,为隐性教育法的开展提供保障,从而拓宽隐性教育法的运用路径,完善隐性教育法运用的实现机制。(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期刊2019-05-01)

钱玲[2](2018)在《浅谈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隐性教育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提出: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学科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共同参与等核心素养,为学生适应未来世界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然而,传统的显性教育方法主要采取灌输式的理论教学,使得高中生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致使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大打折扣。隐性教育理论的提出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和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和熏陶,并形成一定的社会价值规范。(本文来源于《中学课程资源》期刊2018年05期)

刘静静[3](2018)在《论隐性教育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隐性教育法的载体也日趋丰富,它逐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结合隐性教育法非显明性、可持续性、不确定性的特点,深刻剖析它在发展中的问题对于我们今后规范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纳税》期刊2018年09期)

盛亚丹[4](2016)在《隐性教育法在电视真人秀节目中的运用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视真人秀节目作为近几年电视节目中异军突起的节目形态,深受广大电视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喜爱和追捧。真人秀节目形态多样,贴近现实生活,承载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探索、挖掘其背后蕴含的榜样暗示、情境感染、情感感化、艺术陶冶、自我教育等隐性教育方法,具有积极的育人作用和社会价值意蕴,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促进传统文化教育力量的回归。(本文来源于《当代青年研究》期刊2016年04期)

李丹阳[5](2016)在《隐性教育法在中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符合时代发展特征和人民共同利益的科学世界观,是我国民族形象和公民素质的具体体现。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国内国际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支配社会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中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因此受到冲击,理想信念的认知和实际的行为规范之间矛盾冲突不断,辨别是非的能力亟待改善。中学生作为新时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内容融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着眼于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要求,顺应新课改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结合当前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尝试运用隐性教育法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辅助手段,力求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真正为学生理解内化的目标。本文第一部分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搜集国内外隐性教育法相关的着作,对比国内外隐性教育研究经验,为文章的撰写提供理论指导。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隐性教育法的概念,阐明了隐性教育法独有的特征,为下文隐性教育的实际运用奠定基础。第叁部分论述了隐性教育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实际意义,指明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运用隐性教育法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最后重点探索隐性教育法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从教师自身、学校、家庭、社会以及新媒体多个角度进行论述,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创新,力求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新路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养中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最终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本文来源于《海南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丘洁宜[6](2013)在《隐性教育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隐性教育法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隐性教育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效运用的途径。隐性教育法不受教育资源、教育方式的限制,且教育内容隐蔽,学生的主体地位明显,使得其可发挥更深刻持久的教育效果。高校可以通过创建优质的校园文化以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利用网络载体以发挥隐形育人功能,在专业课程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在社会实践中强化素质教育,并注重榜样培养以增强自我教育的方式实现隐性教育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运用。(本文来源于《黎明职业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张学玲[7](2013)在《浅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以隐性教育法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法,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隐藏教育目的和主题,根据前期的筹划的方案和设计标准,将需要教育的资料通过一定的方法融合到大学生日常的学习与工作中,体现在其周围的各个方面,让高校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法。(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3年13期)

刘玲霞[8](2013)在《隐性教育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隐性教育的来源着手,论述了隐性教育法的内涵。通过分析教育过程中与教育方法相关的因素阐述了隐性教育法的特点。通过分析显性教育法的不足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隐性教育法的必要性,并从载体角度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运用隐性教育法的途径。(本文来源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期刊2013年04期)

邱平静[9](2013)在《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法具有教育目的和内容的隐蔽性与暗示性、教育效果的独特性与持久性、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与接受教育的自主性等特点,其运用条件有:对隐性教育过程进行精心组织、策划和引导、要坚持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有机结合、要注意精心选择隐性教育的载体。隐性教育主要有与宏观环境因素相结合、与微观环境相结合、与教育者人格相结合等叁种方式。(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中旬刊)》期刊2013年03期)

张楠[10](2006)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法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的实施方法,隐性教育法在实践中被教育者广泛运用,影响力已与显性教育法并驾齐驱。但时至今日,理论界尚未有对隐性教育法系统深入的研究。随着实践的深化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的发展,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迫切需要我们通过研究,系统揭示隐性教育法的内在特点功能及发生作用机制,明确其重要地位,进而以理论去指导实践,提高教育实效。本文从这一研究需要出发,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分析法,对隐性教育法展进行研究。通过对隐性教育进行概括性介绍,阐明研究的意义和国内外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为明确隐性教育的内涵和历史考察,本文从隐性教育的概念出发,揭示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的相互关系及其特有的特点和功能。并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介绍其产生背景和在实践中所运用的情况。阐述了隐性教育法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和理论基础。指出隐性教育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高校改革的需要,也是青年学生发展的需要。并重点阐述在中国隐性教育法的实施有着一定的理论根据。此外,本文还对我国实行隐性教育的方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既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也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本文力图不但从理论上对隐性教育法实施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行阐述,同时又在实践上给出了相关建议,从而使我国的思想教育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6-06-01)

隐性教育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提出: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学科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共同参与等核心素养,为学生适应未来世界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然而,传统的显性教育方法主要采取灌输式的理论教学,使得高中生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致使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大打折扣。隐性教育理论的提出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和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和熏陶,并形成一定的社会价值规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隐性教育法论文参考文献

[1].石浩杰.隐性教育法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9

[2].钱玲.浅谈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隐性教育法[J].中学课程资源.2018

[3].刘静静.论隐性教育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运用[J].纳税.2018

[4].盛亚丹.隐性教育法在电视真人秀节目中的运用及价值[J].当代青年研究.2016

[5].李丹阳.隐性教育法在中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运用[D].海南师范大学.2016

[6].丘洁宜.隐性教育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3

[7].张学玲.浅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以隐性教育法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3

[8].刘玲霞.隐性教育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

[9].邱平静.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法[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

[10].张楠.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法探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论文知识图

科研课题200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科研课题200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科研课题200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您认为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中,培...你觉得什么样的挫折教育方法是最有效...

标签:;  ;  ;  ;  ;  ;  ;  

隐性教育法论文_石浩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