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杂交法论文_程丽平,张晓岩,沙巍

导读:本文包含了斑点杂交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斑点,甘薯,病毒,西林,基因,链式反应,线粒体。

斑点杂交法论文文献综述

程丽平,张晓岩,沙巍[1](2018)在《痰标本PCR-反向斑点杂交法对疑似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痰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向斑点杂交法对疑似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的、通过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疑诊为NTM肺病的患者334例,分别取痰液行PCR-反向斑点杂交法分枝杆菌菌种鉴定基因检测及分枝杆菌传统培养法[对硝基苯甲酸(PNB)、噻吩-2-羧酸肼(TCH)培养基生长试验]检测,最终确诊为NTM肺病患者218例(NTM肺病组)、结核病患者42例(结核病组)、其他肺部疾病患者74例(研究中予以排除)。以最终确诊结果为金标准,对痰PCR-反向斑点杂交法诊断临床疑诊NTM肺病患者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符合率进行分析。结果疑诊NTM肺病的334例患者中,培养法分枝杆菌检出率为67.66%(226/334),PCR-反向斑点杂交法分枝杆菌检出率为64.67%(216/334),两种方法分枝杆菌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P=0.231)。确诊的218例NTM肺病患者中,PCR-反向斑点杂交法检出NTM的敏感度为82.57%(180/218),阳性预测值为98.36%(180/183);培养法检出NTM的敏感度为87.61%(191/218),阳性预测值为100.00%(191/191);两种方法检出NTM的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0,P=0.169)。以42例结核病组患者作为对照,PCR-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的特异度为78.57%(33/42),诊断结核病的阳性预测值为100.00%(33/33);培养法的特异度为83.33%(35/42),诊断结核病的阳性预测值为100.00%(35/35);两种检测方法特异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P=0.391)。PCR-反向斑点杂交法在两组患者中的诊断符合率为83.08%(216/260),培养法在两组患者中的诊断符合率为86.92%(226/2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1,P=0.134)。结论以胸部CT检查为诊断基础的疑似NTM肺病患者中,应用PCR-反向斑点杂交法行痰液NTM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对临床的快速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第五届耐药结核病防控与诊治新进展研讨会暨首届临床分子诊断技术论坛资料汇编》期刊2018-09-20)

常志尚,王冰,吕锐,张艳丽,赵蓉[2](2016)在《DNA原位杂交法及斑点杂交法检测卡氏肺孢子虫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DNA原位杂交法及斑点杂交法在卡氏肺孢子虫检测中的应用。方法设计合成卡氏肺孢子虫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建立卡氏肺孢子虫大鼠动物模型,分别于第6、8、10周处死动物,取肺组织提取DNA及石蜡切片进行斑点杂交及DNA原位杂交,结果同瑞氏-吉氏染色法比较。结果DNA原位杂交法和斑点杂交法第6周检出阳性结果,检出率均为(30/30),高于瑞氏-吉氏染色法(25/30)。结论 DNA原位杂交法及斑点杂交法是高效准确的卡氏肺孢子虫检测方法。(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24期)

栾怀彪,赵颖洁,吕艳艳,徐颖,崔治中[3](2016)在《核酸斑点杂交法与ELISA在SPF鸡检测弱毒疫苗中ALV污染的应用与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对SPF鸡检查法在检测弱毒疫苗中低剂量禽白血病病毒(ALV)污染时的核酸斑点杂交法和ELISA进行了比较。分别以10 TCID_(50)/羽份和5 TCID50/羽份ALV-A人为污染一批商品化新城疫(ND)活疫苗,将污染ND疫苗各接种10只SPF鸡,以ELISA定期检测ALV抗体并利用PCR结合核酸斑点杂交法检测血液中ALV核酸。结果显示,在免疫污染疫苗后连续3周内ALV抗体全部为阴性,而核酸斑点杂交法检测表明自免疫后两周开始就出现ALV阳性。结果提示在利用经典的SPF鸡检查法检测弱毒疫苗中ALV污染时,结合对病原核酸的检测有助于节省检测时间和降低漏检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家禽》期刊2016年04期)

曾研章[4](2016)在《PCR荧光法与PCR-反向斑点杂交法检验人乳头瘤病毒比较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比较PCR-反向斑点杂交法(PCR-RDB)与PCR荧光法在HPV(人乳头瘤病毒)中的检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集的女性宫颈脱落细胞样本共251例,分别行PCR-RDB检测和PCR荧光法对HPV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另将两种方法检测8种HPV结果均显示为阳性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余患者设为对照组,病理检测作判定标准,比较组间阳性率。结果 PCR荧光法检测阳性率为36.65%(92/251);PCR荧光法检测阳性率为40.24%(101/251);两种方法检测8种高危HPV一致率为79.68%(200/251),观察组行TCT检测和组织病理活检结果 ,病变率为42.31%(22/52)。对照组病变率为10.77%(14/13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R-RDB检测和PCR荧光法在HPV检测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采用高危型HPV检测能有效筛查宫颈癌。(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王海宁,剌梅,李欣,杨小青,杨小艺[5](2015)在《PCR荧光法和PCR-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PCR荧光法和PCR-反向斑点杂交(PCR-RDB)法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71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样本,分别采用PCR荧光法和PCR-RDB法进行HPV检测,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另设立双阳组(两种方法检测8种高危型HPV均为阳性的患者)和对照组(其余患者),以病理检测为标准,比较两者阳性率之间的差别。结果:两种方法检测8种HPV亚型显示有82.66%(224/271)的样本,以检测结果一致,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宫颈组织病理活检中,双阳组患者病变率为42.11%(24/57),对照组为10.49%(15/14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R荧光法和PCR-RDB法用于HPV检测一致性较好,高危型HPV检测是宫颈癌筛查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陕西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07期)

李宇宁,徐冉行,刘东海[6](2014)在《斑点杂交法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基因mecA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斑点杂交技术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基因mec A的应用价值。方法设计mec A基因特异性引物,用地高辛标记;制备mec A基因探针,运用斑点杂交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mec A基因。结果 100例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共检出mec A基因阳性32例,阳性率为32%;PCR方法检出阳性36例,阳性率为36%。结论通过斑点杂交技术可以方便、特异地检测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c A基因。(本文来源于《现代实用医学》期刊2014年12期)

唐曙明,陈海霞,李爱敏,杨自华[7](2014)在《建立反向斑点杂交法快速诊断HBV拉米夫定耐药位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多重PCR和反向线性杂交原理,建立乙肝病毒(HBV)耐药突变检测的新方法,探讨HBV与药物应答的关系。方法:通过序列分析,设计生物素标记的引物,扩增HBV聚合酶逆转录区基因。同时设计能检测出拉米夫定(LAM)常见耐药突变位点的特异性探针。样本经PCR扩增后与固定至尼龙膜条上的探针杂交,用BCIP/NBT系统显色,观察结果。结果:实验建立的反向线性杂交法显色后斑点出现的耐药位点与测序结果相一致。结论: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具备良好一致性,用反向线性杂交法建立的测定HBV耐药位点的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敏感、高通量的特点。(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11期)

何海旺,何虎翼,谭冠宁,刘义明,何新民[8](2014)在《反向斑点杂交法快速检测甘薯羽状斑驳病毒和甘薯G病毒》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克隆得到的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和甘薯G病毒(Sweet potato virus G,SPVG)基因片段为探针建立反向斑点杂交技术体系,应用于甘薯组培脱毒苗带毒情况检测,为生产优质甘薯组培脱毒苗提供保障。【方法】根据已公布的侵染甘薯的SPFMV和SPVG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两对特异引物,以RT-PCR法从染病的甘薯叶片扩增SPFMV和SPVG的两个片段,并以克隆到的两个病毒片段及内参基因Actin片段为探针建立反向斑点杂交体系。【结果】分别克隆出长度约310和500 bp的片段,经BLAST比对,所获得的310 bp片段为SPFMV的外壳蛋白基因片段,同源性为97%,500 bp片段为SPVG的外壳蛋白基因片段,同源性为99%。分别用带有SPFMV和SPVG片段的重组质粒pUC-SPFMV和pUC-SPVG进行反向斑点杂交,发现不同病毒能获得单一信号,无交叉现象。以染病甘薯和脱毒甘薯苗为样品,用该种病毒的探针进行反向斑点杂交,染病植株样品中能获得单一信号,而脱毒苗甘薯样品未见任何信号,杂交结果与RT-PCR检测结果一致。【结论】用建立的反向斑点杂交技术体系能有效检测甘薯中的SPFMV和SPVG,无交叉信号,可用于甘薯组培脱毒苗的前期检测。(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殷越,孙应明[9](2013)在《斑点杂交法检测正畸大鼠叁叉神经节PPTAmRNA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正畸牙齿移动不同时期大鼠叁叉神经节(Tri gemi nal Gangl i on,TG)中前速激肽原A(PPTA)mRNA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牙齿移动导致疼痛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斑点杂交的方法检测正畸加力后不同时期大鼠TG内PPTAmRNA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加力2h大鼠叁叉神经节PPTA mRNA的表达量开始增加,加力8h至加力3天达到最高,至第7天PPTA mRNA水平仍然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正畸牙齿移动能导致TG内PPTAmRNA表达水平的上调,提示PPTA可能参与了正畸疼痛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3年01期)

律迎春,段高飞,左涛,徐洁,李晋[10](2012)在《鉴定海参的斑点杂交法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目的是通过斑点杂交方法对不同种类的海参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采用CTAB沉淀法提取海参的DNA,PCR扩增线粒体COⅠ基因并测序,利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并筛选了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北大西洋瓜参(Cucumaria frondosa)、加州红参(Parastichopus californicus)及梅花参(Thelenota ananas)4种海参的特异性探针,设计并进行斑点杂交实验。实验结果显示:4条探针均具有高度的特异性,灵敏度可达100pg,能够实现对仿刺参、北大西洋瓜参、加州红参和梅花参的准确鉴定。本文建立的斑点杂交方法,为海参品种的快速、准确的鉴定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11期)

斑点杂交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DNA原位杂交法及斑点杂交法在卡氏肺孢子虫检测中的应用。方法设计合成卡氏肺孢子虫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建立卡氏肺孢子虫大鼠动物模型,分别于第6、8、10周处死动物,取肺组织提取DNA及石蜡切片进行斑点杂交及DNA原位杂交,结果同瑞氏-吉氏染色法比较。结果DNA原位杂交法和斑点杂交法第6周检出阳性结果,检出率均为(30/30),高于瑞氏-吉氏染色法(25/30)。结论 DNA原位杂交法及斑点杂交法是高效准确的卡氏肺孢子虫检测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斑点杂交法论文参考文献

[1].程丽平,张晓岩,沙巍.痰标本PCR-反向斑点杂交法对疑似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诊断价值[C].第五届耐药结核病防控与诊治新进展研讨会暨首届临床分子诊断技术论坛资料汇编.2018

[2].常志尚,王冰,吕锐,张艳丽,赵蓉.DNA原位杂交法及斑点杂交法检测卡氏肺孢子虫的实验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

[3].栾怀彪,赵颖洁,吕艳艳,徐颖,崔治中.核酸斑点杂交法与ELISA在SPF鸡检测弱毒疫苗中ALV污染的应用与比较[J].中国家禽.2016

[4].曾研章.PCR荧光法与PCR-反向斑点杂交法检验人乳头瘤病毒比较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

[5].王海宁,剌梅,李欣,杨小青,杨小艺.PCR荧光法和PCR-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比较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5

[6].李宇宁,徐冉行,刘东海.斑点杂交法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基因mecA的临床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2014

[7].唐曙明,陈海霞,李爱敏,杨自华.建立反向斑点杂交法快速诊断HBV拉米夫定耐药位点[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

[8].何海旺,何虎翼,谭冠宁,刘义明,何新民.反向斑点杂交法快速检测甘薯羽状斑驳病毒和甘薯G病毒[J].南方农业学报.2014

[9].殷越,孙应明.斑点杂交法检测正畸大鼠叁叉神经节PPTAmRNA的变化[J].中国美容医学.2013

[10].律迎春,段高飞,左涛,徐洁,李晋.鉴定海参的斑点杂交法及其应用[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论文知识图

2 斑点杂交法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3 斑点杂交法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斑点杂交法病毒滴定先证者β-珠蛋白基因检测结果(反向...斑点杂交法测病毒滴度结果斑点杂交法测定重组病毒滴度

标签:;  ;  ;  ;  ;  ;  ;  

斑点杂交法论文_程丽平,张晓岩,沙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