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不同烹饪温度对红松籽油品质的影响及主成分分析

模拟不同烹饪温度对红松籽油品质的影响及主成分分析

论文摘要

【目的】以模拟不同烹饪温度处理后的红松籽油为材料,测定其脂肪酸组成和理化性质,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对不同烹饪温度预处理后的红松籽油通过气相质谱(GC-MS)联用测定脂肪酸组分。根据国标测定热处理前后的红松籽油理化性质。利用SPSS 19.0软件对不同温度处理后红松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红松籽油的羰基价和酸值显著上升(P <0.05),过氧化值先升高后降低,180℃达到最大值9.79 mmol/kg,碘值和皂化值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31.78%、22.86%。高温加热后红松籽油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出现显著变化,不饱和脂肪酸以及亚油酸和皮诺敛酸含量下降,而反式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随烹饪温度的升高而增多,加热过程中共生成5种新的脂肪酸(9t-C18∶1(反式油酸)、(9c,11t)-C18∶2、(10t,12c)-C18∶2、14-甲基-C16∶0、10c-C17∶1)。对不同温度处理后红松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主成分分析,共提取出2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分别为83.80%、10.43%。【结论】升高温度会降低红松籽油品质和改变脂肪酸组成。低温热处理时,红松籽油的理化指标及其脂肪酸不发生显著变化,随着温度的升高,红松籽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反式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增加。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王凤娟,童新雨,夏晓雨,符群,郭庆启

关键词: 温度,红松籽油,脂肪酸组成,主成分分析,理化性质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9年11期

年度: 2019

分类: 农业科技,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一般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

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黑龙江省森林食品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规划课题(GBC131700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572018BA09),哈尔滨市科技局科技创新人才项目(2017RAQXJ012)

分类号: TS225.1

DOI: 10.13332/j.1000-1522.20190115

页码: 116-124

总页数: 9

文件大小: 896K

下载量: 87

相关论文文献

  • [1].双酶法提取红松籽油及其抗氧化分析[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9(01)
  • [2].长白山红松籽油对小鼠血清及肝脏、肾脏脂质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4(23)
  • [3].冷榨红松籽油的工艺研究[J]. 食品工业 2010(05)
  • [4].不同品系红松籽油脂肪酸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 2018(03)
  • [5].不同抗氧化剂对红松籽油的氧化抑制作用[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0(01)
  • [6].减压-超声波联用提取红松籽油动力学模型及油脂组成、抗氧化活性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9(11)
  • [7].长白山红松籽油的提取及脂肪酸成分分析[J]. 食品工业科技 2014(06)
  • [8].山核桃仁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分析及评价[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06)
  • [9].水代法提取红松籽油加工工艺的研究[J]. 中国林副特产 2014(04)

标签:;  ;  ;  ;  ;  

模拟不同烹饪温度对红松籽油品质的影响及主成分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