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氢电池论文_董振伟,易贺迪,石仪超,陈佳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镍氢电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镍氢电池,合金,变换器,寿命,容量,段式,电化学。

镍氢电池论文文献综述

董振伟,易贺迪,石仪超,陈佳伟[1](2019)在《半固态镍氢电池流体电极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半固态镍氢电池的流体电极为研究对象,采用XRD、SEM以及恒电流电池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固含量和导电剂含量对流体电极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固含量和导电镍含量的提高有助于改善流体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半固态电池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提高流体电极的电子传导能力,这是制约其能否走向商业化的关键.(本文来源于《许昌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徐晴,刘建,周超,田正其[2](2019)在《终端镍氢电池充放电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设备终端在使用过程中会经常面临长时间备货存储不工作或者长时间工作不停电这样的问题,这都会导致终端内的电池性能下降,而电力部门要求镍氢电池在任何使用情况下都要保持足够的剩余电量和活性。针对终端使用的这些问题,在现有终端的平台上设计了新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算法,增加了镍氢电池的自我管理功能,使电池可以具有自动进行充放电、激活等能力。(本文来源于《电网与清洁能源》期刊2019年09期)

墨语,王秋月[3](2019)在《技术引领 让“冷资源”产生“热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响应国家“浙吉合作”号召,秉持发展寒地新能源的目标,中盈志合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科技总公司、吉林省政府投资基金共同成立中盈志合吉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盈志合),将宽温镍氢电池生产项目落户长春经开区。4年来,在经(本文来源于《吉林日报》期刊2019-08-27)

张文兴[4](2019)在《镍氢电池充电管理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了镍氢电池充电特性的基础上,设计出板载镍氢电池充电管理系统,包括预处理电路、充电电路、充放电切换电路。预处理电路对系统进行稳压、滤波、防冲击;充电电路基于充电芯片LTC4709,采用叁段式充电方法对镍氢电池充电,并通过充电电压、电池温度、充电时间等因素对充电状态进行控制;充放电切换电路利用MOS场效应管的开关特性,判断是否有外部电源输入,来完成电池充放电之间的自动切换。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根据是否有外部电源输入自动对电池的充放电进行切换;充电过程安全可靠,既最大限度地充足了电,又没有产生过充。设计的系统具有可行性与实用性。(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9年14期)

林金亮,胡新福,赖月华,黄钟森[5](2019)在《一种基于MSP430单片机实现的镍氢电池化成系统能量回收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镍氢电池化成测试过程中电池放电以热能形式消耗的现象,提出一种基于MSP430单片机实现的能量回收装置,采用高效AC/DC和DC/DC变换、卡尔曼滤波技术等对传统电路进行改进和算法优化,有效解决系统测试过程中能量回收效率低的问题。(本文来源于《装备制造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王雨潇,任慧平,皇甫益[6](2019)在《镍氢电池在电动汽车上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阐述了镍氢电池在电动汽车上的发展情况,重点介绍了镍氢电池在混合动力汽车上的应用,并且对混合动力汽车以及镍氢动力电池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了研究分析,国内车企将加大混动车的研发力度,在未来的几年里,混合动力汽车发展快速,将占据一定的电动汽车市场。(本文来源于《包钢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皇甫益,闫慧忠,季雅露,刘威,夏长林[7](2019)在《中国镍氢电池专利状况分析及发展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镍氢电池中国专利数据检索和统计,从专利技术主题、申请量态势、区域分布及申请人特点几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了镍氢电池的发展趋势及发展特点,特别统计分析了近五年镍氢电池专利技术主题的变化态势以及在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储能系统等新型领域所需求的以特定性能为主的镍氢电池的发展方向,同时对镍氢电池专利布局和发展提出加强自主研发、完善相关制度等建议。(本文来源于《稀土》期刊2019年01期)

王祝堂[8](2019)在《澳大利亚一公司研发镍氢电池和储氢镁-钪合金》一文中研究指出据国外媒体报道,澳大利亚矿业公司(Australian Mines)正在与阿姆里塔研发中心的先进材料和绿色工艺中心(Amrita Centre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s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Advanced Materials and Geen Technologies)合作,研发镁-钪合金及铝-钪合金在下一代镍氢电池和储氢方面的应用。阿姆里塔研发中心位于印度泰米尔纳德邦(Tamil Nadu,India),正在评估镁-钪合金作为新等级高容量叁元合金提高下(本文来源于《轻金属》期刊2019年01期)

陈丽新[9](2018)在《二硫化钼在镍氢电池和析氢反应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渡金属硫化物MoS_2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引起了人们广泛的研究兴趣。MoS_2层与层之间以弱范德华力相结合,可以被剥离成单层或少层的纳米片,显示出不同于体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目前为止,已经开发出多种方法合成MoS_2纳米片。为了深度挖掘MoS_2的潜力,扩大其应用范围,科研人员在制备新结构MoS_2纳米片方面已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由于其多样的结构及成分、可调节的带隙和奇特的电子结构,MoS_2纳米材料可以应用在许多领域,例如电子、催化、能量转换和存储等领域。氢经济的发展对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至关重要,其核心是氢的储存和制取。尽管MoS_2在储氢和制氢领域具有一定的潜力,但性能仍需进一步改进。我们利用MoS_2来提高储氢合金的高倍率放电性能,并且通过石墨烯以及非贵金属的修饰,MoS_2的HER性能显着提高,具体的策略分为以下叁个部分:(1)储氢合金的较差的高倍率放电性能阻碍了镍金属氢化物电池在高功率领域、新能源汽车、电动工具、军事设备等领域的应用。我们提出一个新的策略:通过在合金表面负载MoS_2纳米片,来提高储氢合金的高倍率性能。复合电极的容量保留率在电流密度为3000 mA g~(-1),可达到50.5%,是母合金的2.7倍(18.4%)。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表明,这种优异的性能是源于MoS_2纳米粒子在电极/电解液界面处的对离子浓度的调控:(a)较高的OH~-浓度促进了MH_(ads)+OH~--e~-→M+H_2O的电化学反应;(b)较低的H~+浓度导致电极/电解液界面处和合金内部之间的较大的浓度梯度,这有利于在放电过程中原子氢的扩散。(2)MoS_2作为一种有潜力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引起了人们广泛的研究兴趣。然而,由于其活性位置不足和导电性差,催化效率远远低于Pt基催化剂。DFT模拟结果显示MoS_2的催化活性可以通过石墨烯基底和Ni原子吸附之间的协同效应得到改善。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并合成了纳米多孔Ni和RGO的双修饰的MoS_2纳米片,表现出较低的起始电势(85 mV),较小的塔菲尔斜率(71.3 mV dec~(-1)),以及较好的循环稳定性。DFT和实验结果表明,上述优异的性能来自于大量的边缘活性位置和快速的电子传输。这项研究对MoS_2的HER催化活性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可以拓展到其他高效率,低成本的催化剂设计中。(3)MoS_2被认为是一种有潜力的电催化剂,有望替代Pt基催化剂。DFT计算显示,MoS_2与钴的合金化,再与石墨烯复合,可以使MoS_2的催化性能得到显着的提高。此外,我们成功地合成(CoMo)S_2/RGO复合材料作为优异的HER催化剂。起始电位为28 mV,当电流密度为10 mA cm~(-2)时,电势仅为100 mV时,与其它MoS_2基催化剂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DFT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优异的催化性能源于钴和RGO之间的协同效应。(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12-01)

王常春[10](2018)在《镍氢电池用高性能储氢合金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化石能源的消耗不断提高,人类所面临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也变得愈发严峻。为解决上述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难题,迫切需要探索和发展绿色环保的新型可持续能源技术。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技术的重要代表,在扩展能源来源渠道和改善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电动汽车的普及和推广却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如成本过高、低温环境下充放电困难、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等。电动汽车的能量存储和转换装置,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燃料电池等。其中,镍氢电池作为一种成熟的二次电池,具有安全性高、低温性能优良、组装性能好、耐滥用、可回收价值高、环境友好等优点,在新能源汽车、电动工具、消费电子、应急装置、军事装备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相对较低的比能量,使其在与锂离子电池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地位。为提高镍氢电池的市场竞争力,改善镍氢电池的循环寿命和放电容量是极为必要的。众所周知,作为镍氢电池的负极材料,储氢合金是制约其性能的关键因素,传统的商用储氢合金MmNi_(3.55)Co_(0.75)Mn_(0.4)Al_(0.3),其半电池循环寿命仅有500周左右,这严重制约了镍氢电池使用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相关实验的设计,确定了影响储氢合金循环寿命的主导性因素,并进一步研究了储氢合金的腐蚀机理,澄清了储氢合金容量衰减的机制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先后开发出半电池循环寿命为1407和2415周次的超长循环寿命储氢合金。另外,针对上述储氢合金的放电容量随着循环寿命的提高而降低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提出改善储氢合金放电容量和循环寿命的设计原则,利用调控合金化学计量比和Mg含量的方法,实现Mg对合金内部Ni结构位置的精准替代,从而实现合金容量和循环寿命同时提升的目的。本论文围绕上述内容,可以扩展为以下叁部分内容:1.长循环寿命储氢合金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利用电负性原理,将稀土元素中电负性高的Y对稀土元素中电负性最低的La进行部分替代,以提高储氢合金的耐腐蚀能力。通过电化学测试和对循环后的合金表面进行SEM观察,发现合金的循环寿命与其腐蚀程度呈反比关系。然而,合金颗粒在循环后并无明显的粉化现象,这充分证明腐蚀是导致储氢合金容量衰减的主导因素,而不是粉化。上述实验结果也纠正了行业内认为储氢合金粉化是影响其循环寿命关键因素的传统认知。其中,La_(0.55)Ce_(0.3)Y_(0.15)Ni_(3.7)Co_(0.75)Mn_(0.3)Al_(0.35)合金的半电池循环寿命高达1407周次。经测算,基于该合金的镍氢电池,其使用成本仅为锂离子电池的1/3。2.超长循环寿命储氢合金及其容量衰退机理的研究根据储氢合金A侧稀土元素和B侧Ni、Co等元素电负性差异巨大的特点,分析了储氢合金腐蚀过程的机理。指出储氢合金的腐蚀过程分为先后两个阶段,分别为A侧元素腐蚀的第一阶段和B侧元素腐蚀的第二阶段。由于B侧元素的抗腐蚀性能优于A侧元素,因此提高第二阶段的抗腐蚀能力是提高储氢合金总体抗腐蚀能力的关键。本文根据AB_5型储氢合金的非化学计量比特征,提出利用Ni部分替代合金中La的方法,提高Ni在第二阶段的平均配位数,以改善其抗腐蚀能力。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模拟结果也证明Ni比La具有更强的抗腐蚀能力,且更高配位数的Ni比低配位数的Ni具有更好的抗腐蚀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具有最大Ni替代量的储氢合金La_(0.73)Ce_(0.17)Y_(0.1)Ni_(3.75)Co_(1.0)Mn_(0.3)Al_(0.35),其循环寿命高达2415周次。经测算,基于该合金的镍氢电池,其使用成本仅为锂离子电池的1/5。3.兼具高容量和长寿命特征的储氢合金研究上述储氢合金,在提高其循环寿命的同时,也导致放电容量明显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善储氢合金放电容量和循环寿命的设计原则,即降低储氢晶格间隙(四面体和八面体间隙)原子的平均电负性,并使合金表面的Ni原子在第二阶段保持较高的配位数。本章通过Mg对合金内部Ni的结构位置进行精准替代,既降低了储氢晶格间隙原子的平均电负性,又使合金表面的Ni原子在第二阶段保持了较高的配位数,从而确保储氢合金,既具有高的放电容量,又具有长的循环寿命。所设计的合金La_(0.62)Mg_(0.08)Ce_(0.2)Y_(0.1)Ni_(3.25)Co_(0.75)Mn_(0.2)Al_(0.3),放电容量高达326.7 mAh g~(-1),循环寿命长达928周次,使用成本仅为锂离子电池的60%,有望代替c-AB_5合金用于零售类镍氢电池领域,实现对一次性干电池的替代。同时,本文首次指出Mg在CaCu_5型储氢合金中,既可以替代La的结构位置,也可以替代Ni的结构位置,调控合金的化学计量比和Mg的加入量是决定Mg占据何种结构位置的关键。(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12-01)

镍氢电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电力设备终端在使用过程中会经常面临长时间备货存储不工作或者长时间工作不停电这样的问题,这都会导致终端内的电池性能下降,而电力部门要求镍氢电池在任何使用情况下都要保持足够的剩余电量和活性。针对终端使用的这些问题,在现有终端的平台上设计了新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算法,增加了镍氢电池的自我管理功能,使电池可以具有自动进行充放电、激活等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镍氢电池论文参考文献

[1].董振伟,易贺迪,石仪超,陈佳伟.半固态镍氢电池流体电极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2019

[2].徐晴,刘建,周超,田正其.终端镍氢电池充放电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9

[3].墨语,王秋月.技术引领让“冷资源”产生“热效应”[N].吉林日报.2019

[4].张文兴.镍氢电池充电管理系统设计[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

[5].林金亮,胡新福,赖月华,黄钟森.一种基于MSP430单片机实现的镍氢电池化成系统能量回收装置[J].装备制造技术.2019

[6].王雨潇,任慧平,皇甫益.镍氢电池在电动汽车上的发展[J].包钢科技.2019

[7].皇甫益,闫慧忠,季雅露,刘威,夏长林.中国镍氢电池专利状况分析及发展建议[J].稀土.2019

[8].王祝堂.澳大利亚一公司研发镍氢电池和储氢镁-钪合金[J].轻金属.2019

[9].陈丽新.二硫化钼在镍氢电池和析氢反应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8

[10].王常春.镍氢电池用高性能储氢合金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几种不同电池技术的体积和能量质量密...发动机燃油消耗率单体电池放电内阻特性电池充放电效率特性不同Nix/C电极的元素能谱图,Ni1/C(A...储能元件的比能量和比功率

标签:;  ;  ;  ;  ;  ;  ;  

镍氢电池论文_董振伟,易贺迪,石仪超,陈佳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