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阶地论文_李雄心

导读:本文包含了河流阶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河流,阶地,通河,地形,金沙江,土壤,冲积扇。

河流阶地论文文献综述

李雄心[1](2019)在《基于高考试题分析的地理高效复习策略探讨——以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河流阶地”试题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地理核心素养而命制的高考地理试题具有知识覆盖面广、思维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对试题的深入分析有利于形成有效的备考策略。文章在分析2018年的高考地理试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夯实基础、研究真题、强化思维训练的高效复习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学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25期)

张鹏飞,钞锦龙,戴燕燕,赵景波[2](2019)在《黄河中段不同河流阶地枣树林土壤水分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轻型人力钻采集土壤剖面样品,采用烘干称重法测定土壤含水量,研究了黄河中段河流不同阶地枣树林地土壤垂直剖面水分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河中段河流一级阶地土壤含水量最高,平均含水量为12.64%,在2.0 m以下土层中无干层发育,土壤水分有效性为中效水及易效水;一级阶地土壤水分输出量小于输入量,土壤水分处于正平衡状态,水分循环为大气—植物—地表径流—土壤—地下水的正常水气循环模式。河流二级阶地两个采样点2.0~5.0 m土层均有干层发育,其中靠近山丘的采样点(A采样点)平均含水量为11.39%,已发育轻度干层,在2.0 m以下土层土壤水分基本上为难效水,而远离山丘采样点(B采样点)平均含水量为6.66%,已发育中度及严重干层,土层土壤水分大部分已处于无效水状态;二级阶地土壤水分输出量大于输入量,处于负平衡状态,水分循环以地表水循环为主。(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许斌斌,张冬丽,张培震,郑文俊,毕海芸[3](2019)在《冲积扇河流阶地演化对走滑断裂断错位移的限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滑动速率是活动断裂定量研究的重要参数,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断裂两盘相对运动的平均速度,是断裂带上应变能累积速率的重要表现,常被用于评价断裂的地震危险性。区域河流地貌特征及水系演化会受到构造活动的显着影响,因此分析河流地貌演化是研究构造变化特征的重要方法,也是限定断裂滑动速率较为可靠的方法。在总结河流地貌演化过程模式的基础上,考虑地形地貌因素的影响,建立了河流阶地位错模式和位错量的测量方法,并以阿尔金断裂东端断裂近垂直穿过的高岩沟为例,建立了其河流阶地的演化过程及其与断裂位错的关系,得到了不同阶地因断裂活动形成的位错量。结合前人的阶地测年结果,估算得到了阿尔金断裂在该段的水平滑动速率为(1. 80±0. 51) mm/a。(本文来源于《地震地质》期刊2019年03期)

邹小娟,周尚哲,谢金明,孙永,黄耀婷[4](2019)在《粤北锦江扶溪段河流阶地的光释光测年》一文中研究指出粤北锦江扶溪段保留了第四纪时期的5级阶地,运用光释光测年技术对T_2~T_5级阶地的砾石层进行了测年,并从气候和构造角度分析了阶地成因.研究结果显示:T_3形成于67 ka BP,对应于深海氧同位素4阶段(MIS4); T_2形成于51 ka BP,对应于MIS3b阶段;阶地堆积层堆积于冷期,气候变化影响着河流的侧蚀、堆积和下切作用,而新构造运动的构造抬升作用驱动了足够的下切量,使锦江扶溪段依次下切17、19、12、10 m,形成T_5、T_4、T_3和T_2阶地;南岸的河谷下切速率为0.3 mm/a,大于2倍的现代流域侵蚀速率,地貌发育符合年轻山地的抬升—下切—侵蚀模式.(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姚文倩,刘静,Michael,Oskin,韩龙飞,李雪[5](2019)在《利用R语言半自动化提取河流阶地——以米家山黄河阶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构造活跃地区阶地的发育对于分析不同时间域下的构造变形或气候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利用有效的定量方法提取和精细刻画这类地貌特征显得极为重要。R语言是一种集统计分析和图形显示于一体的优秀编程语言,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等领域,但尚未应用于地质与地貌学领域。文中以海原断裂带景泰—哈思山段的米家山东侧保存较好的多级黄河河流阶地为研究目标,初步尝试基于R语言对Sf M技术获取的高精度地形数据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完成了对米家山黄河阶地的半自动提取,共划分出20级河流阶地,同时揭示出较年轻的阶地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和延伸性,而较老阶地的连续性和延伸性则相对较差,且老阶地变形逐渐趋于明显,阶地年龄越老,其似半抛物线形态的翘曲越明显,反映了米家山东侧多级阶地形成后的不同演化历史。此次试验结果表明R语言有望成为高精度地形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的有效工具。(本文来源于《地震地质》期刊2019年02期)

李兴防[6](2018)在《河流阶地地貌》一文中研究指出河流通常是由一定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经常或间歇地沿着狭长凹地流动的水流。河流一般是以高山作源头,然后沿地势向下流,一直流入像湖泊或海洋般的终点。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常见、最活跃的地貌作用,它贯穿于河流地貌的全过程;无论什么样的河流均有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并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类型。近几年高考试题青睐于地貌形成过程类知识点的考查,本文将以河流阶(本文来源于《教学考试》期刊2018年54期)

姜大伟,张世民[7](2018)在《龙门山南段河流阶地与古冲积扇变形的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龙门山中南段前陆区是青藏高原东缘唯一发育新生代薄皮构造与沉积盆地的地段,研究其最新构造变形样式有助于深入理解青藏高原向东扩展的构造机理。论文以龙门山南段前陆区为研究地区,通过青衣江河流阶地测量与古青衣江洪积扇形态重建,研究晚第四纪活动构造格局及其活动性,取得了如下认识:1.青衣江河流阶地纵剖面显示,龙门山南段前陆地区晚第四纪变形主要为褶皱作用,总体地壳缩(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七)——专题14: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构造过程与高原生长、专题15:青藏高原活动构造与构造地貌研究进展》期刊2018-10-21)

董铭,苏怀,史正涛,明庆忠,何回丽[8](2018)在《金沙江金江街段河流阶地年代及对河谷水系演化历史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100多年来,关于金沙江独特水系格局的形成历史一直是地学界争论的重要话题之一。多数学者认为,现代金沙江水系是古长江袭夺古红河上游发展过来的。红河海底扇5.5 Ma泥沙供给中断被认为与这一袭夺事件有关。然而,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没有找到与这一时代相匹配的地貌证据。最近在金沙江金江街段找到了多达8级的河流阶地序列,ESR测年结果显示这些阶地的形成年代为1.07 Ma、0.70 Ma、0.65 Ma、0.51 Ma、0.47 Ma、0.44 Ma、0.30 Ma和0.18Ma,结合GPS高程测量数据,推算最近1.0 Ma以来的河谷平均下切速率为147 mm/ka。以填充河谷地形为主要手段的古地形恢复结果(基于DEM数据)显示,古长江袭夺古红河上游形成现代金沙江水系发生在这一区域内海拔2000 m左右的古地形面解体之后,依照河谷平均下切速率外推,古地形面解体时代为5.5 Ma,即现代金沙江水系形成于5.5 Ma之后。我们的研究结果与红河海底扇的资料形成一个相互呼应的证据链,为重建现代金沙江水系格局形成历史提供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地理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牟力,张弛,滕浪,黄会前,付天岭[9](2018)在《山区河流阶地稻田土壤重金属的来源与污染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解山区河流阶地稻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安全风险。【方法】采集贵州省镇远县青溪镇鸡鸣村河流阶地27个田块土壤样品,测定其重金属(Cd、Cr、Pb、Zn、Cu)含量,利用单因子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的污染状况及潜在风险进行评价,结合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来判断河流阶地稻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来源。【结果】土壤中Cd、Cr、Pb、Zn和Cu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5、61.51、32.79、160.78和29.61 mg/kg,土壤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依次为Cd>Zn>Pb>Cr>Cu,地积累指数依次为为Cd>Zn>Cu>Pb>Cr,综合污染指数算术平均值为4.42。土壤重金属单项生态风险指数依次为Cd>Cu>Pb>Zn>Cr,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为228.87,生态风险处于中等水平,Cd对综合潜在危害指数的贡献率为94%,是研究区生态风险的主要来源。【结论】土壤受到重度污染,土壤环境质量较差,其中Cd为重度污染,Zn为轻度污染,Pb、Cr和Cu为于无污染。重金属来源主要包括农业运输源、交通污染源、自然活动源。(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于航,步凡,胡道功,张绪教,杨金中[10](2018)在《祁连山大通河河流阶地形成时代及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祁连山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与构造变形的关键部位,其中大通河河流阶地是祁连山地区早更新世以来构造隆升和气候变化的载体,厘定大通河河流阶地的形成时代及地质意义对于分析祁连山地区的区域构造和气候环境改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ESR测年技术,并对大通河流域江仓区域的剖面样品实测,获取岩层形成时代数据,分别为(42±4)ka B.P.、(71±5)ka B.P.、(121±12)ka B.P.、(210±20)ka B.P.和(602±60)ka B.P.。根据测年结果,确认剖面为河流相沉积环境,形成时代对应中晚更新世酒泉砾岩和戈壁砾岩时期,表明大通河河流阶地在542~662 ka B.P.之前就已经形成,推测其可能是受到中新世白杨河组之后的盆山运动或早更新世祁连山的褶皱变形影响而形成的。利用测年数据计算抬升速率,从中更新世晚期到晚更新世中期,抬升速率加快,反映了大通河流域的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加强,祁连山江仓地区在此期间快速隆升,为青藏高原东北缘以面积和体积扩张的观点提供了新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调查》期刊2018年03期)

河流阶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轻型人力钻采集土壤剖面样品,采用烘干称重法测定土壤含水量,研究了黄河中段河流不同阶地枣树林地土壤垂直剖面水分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河中段河流一级阶地土壤含水量最高,平均含水量为12.64%,在2.0 m以下土层中无干层发育,土壤水分有效性为中效水及易效水;一级阶地土壤水分输出量小于输入量,土壤水分处于正平衡状态,水分循环为大气—植物—地表径流—土壤—地下水的正常水气循环模式。河流二级阶地两个采样点2.0~5.0 m土层均有干层发育,其中靠近山丘的采样点(A采样点)平均含水量为11.39%,已发育轻度干层,在2.0 m以下土层土壤水分基本上为难效水,而远离山丘采样点(B采样点)平均含水量为6.66%,已发育中度及严重干层,土层土壤水分大部分已处于无效水状态;二级阶地土壤水分输出量大于输入量,处于负平衡状态,水分循环以地表水循环为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河流阶地论文参考文献

[1].李雄心.基于高考试题分析的地理高效复习策略探讨——以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河流阶地”试题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9

[2].张鹏飞,钞锦龙,戴燕燕,赵景波.黄河中段不同河流阶地枣树林土壤水分的特征[J].江西农业学报.2019

[3].许斌斌,张冬丽,张培震,郑文俊,毕海芸.冲积扇河流阶地演化对走滑断裂断错位移的限定[J].地震地质.2019

[4].邹小娟,周尚哲,谢金明,孙永,黄耀婷.粤北锦江扶溪段河流阶地的光释光测年[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姚文倩,刘静,Michael,Oskin,韩龙飞,李雪.利用R语言半自动化提取河流阶地——以米家山黄河阶地为例[J].地震地质.2019

[6].李兴防.河流阶地地貌[J].教学考试.2018

[7].姜大伟,张世民.龙门山南段河流阶地与古冲积扇变形的构造意义[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七)——专题14: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构造过程与高原生长、专题15:青藏高原活动构造与构造地貌研究进展.2018

[8].董铭,苏怀,史正涛,明庆忠,何回丽.金沙江金江街段河流阶地年代及对河谷水系演化历史的启示[J].地理学报.2018

[9].牟力,张弛,滕浪,黄会前,付天岭.山区河流阶地稻田土壤重金属的来源与污染评价[J].西南农业学报.2018

[10].于航,步凡,胡道功,张绪教,杨金中.祁连山大通河河流阶地形成时代及地质意义[J].中国地质调查.2018

论文知识图

阿勒泰地区新构造运动分区图(据袁方...复合地形放射状形态(贵州毕节)纯剪切断顶褶皱模型变形速率的计算方...龙头沟岩溶水系统龙头沟古排泄点(据...肯目达断错地貌((kirby.eta1,200...河谷出山口处各级河流阶地的实...

标签:;  ;  ;  ;  ;  ;  ;  

河流阶地论文_李雄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