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永邰: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分析论文

曹永邰: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分析论文

摘 要:当前,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已经应用至各个学龄段的教学之中,为我国语文这门学科的教学实践指出了具体、明确的发展目标,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作为小学与高中教育阶段的重要过渡时期,教师的教学情况直接影响着初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况。因此,本文在分析了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改革、创新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改革

一、引言

当下,经济快速发展,国家为了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之外,还需要胸有凌云之志、肩有责任担当、勇于创新实践、潜心研究典籍不倦。在这样的现实发展要求下,我国教育部在2016年通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语文学科作为兼具人文性、工具性的基础性学科,不但影响着学生日后一生的发展,还直接决定着学生人文底蕴的形成。因此,语文的核心素养以及课堂创新改革进行研究则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为了提高本文的针对性,文章将主要以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为对象展开研究。

二、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作为承担了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学生语言文化功底培养的重要学科,初中语文教学中既有蕴含了传统审美与艺术价值的古诗词内容,又有体现了当代人物精神的叙事类散文内容,还有关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延伸练习内容。因此,在当前新兴的教育形式影响下,国家针对初中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实践,提出了核心素养教学理念。那么初中语文核心素养都包含了什么呢?

(一)语言能力

语言作为现代人类生活、学习、工作必不可少的媒介之一,是直接表达内心思想、个人想法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在当前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社会发展要求下,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也成了当前素质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与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中学生的培养要求是:“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基于此,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第一个内涵便是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朗读、小组讨论等给予学生进行语言交流的机会,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实现素质教育。

(二)思维能力

由于语文学科自身的独特性,因此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具备着与其他学科完全不同的内涵。在开展初中语文课堂创新改革时,教师需要明确语文核心素养的独特性,除了要加强学生语文素材的积累之外,还应该注重语文思维的有效培养,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问题以及社会现象等进行认知研究,并利用语言文字来将这些认知准确地表达出来。

(三)审美能力

随着顾客价值理论在旅游领域的广泛应用,一些学者开始运用“Means-End”理论对旅游者行为开展研究。如Bona Kim、Seongseop Sam Kim、Brian King[20]对朝圣旅游者的出游目的及价值取向进行研究;Klenosky、Gengler、Mulvey[21]用该理论研究了影响旅游者选择滑雪旅游目的地的因素;张波[22]基于手段—目的理论对自助旅游者、徒步旅游者和休闲体验旅游者构建包含有效解释系统基础组成、旅游者利益体验、旅游者最终价值的解说系统结构。目前,关于运用“Means-End”理论进行游客感知价值层次关系的研究较少。

(四)文化修养

文化修养作为当前高素质人才最为重要的修养之一,不但教育工作者们十分重视,习主席也在讲话中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是中华千百年优秀文明成果中沉淀出的精华。想要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要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落到实处,如果我们丢掉这继承了千百年的精髓,丢掉华夏文明的根本,就等同于与自身精神文化相背离。作为当代青年,将中华文化传统融入自己的筋骨,将中华优秀民族精神融入血液,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文化中保持本真的自己,在世界文化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在当前推行的新课程标准中,将文化修养列入了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之一。当然,文化修养不单单指的是语文积累,其还包含了在文学氛围熏陶下形成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以及道德观念等。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创新

(一)将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特点作为教学准则

2017 年5 月2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中明确要求企业强化合规管理,建立合规制度。2018 年7 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合规管理办法》正式审议通过。

对于教育而言,思维能力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其主要指的就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必须要具备的一种思考能力。只有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完成了思维能的有效培养,才能够在之后的高中、大学阶段进行自主探究,从而探寻出更大的成长空间。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必须具备的思维能力也做出了较为明确的说明,思维能力还可以细化为;理解思维能力、认知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以及想象思维能力。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可谓涉及各个教学内容之中。以初中阶段的古诗词教学为例,学生可以通过对古诗词的创作背景来提高自己对古诗词的品读水平,并结合自身的意象理解,更好地体验出古诗词意境中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变得到了良好的培养。

改革需要赋权也需要控权。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职保护机制,确保法官、检察官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受法律追究;建立健全冤假错案的责任追究机制,要求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在职责范围内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确保作出的每一项决定都经得起历史检验。

2.重视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性价值

由于是我国的母语学科,因此语文自身的工具性也越发的鲜明、突出。母语中的拼音、识字教学都是学生进行其他学科深入学习的重要基础,只有确保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母语基础后,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才能够寻求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时一定要注重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性,做到“万变不离其宗”,始终将学生的写作、阅读等能力作为教学实践的根本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

入选慢阻肺患者803例,男女分别为726例和77例,平均年龄61.77±9.86岁。根据GOLD标准,诊断慢阻肺中度及以上占比85.2%,重度以上占比为48.3%,其中47.0%为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进一步诊断ACO为295例,占36.7%(表1)。

2年的甲基硫菌灵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植株中甲基硫菌灵与多菌灵的检出量小于0.01 mg/kg,所以不做评价;甲基硫菌灵在土壤中消解动态满足一级降解动力学方程,山东省济南市2015和2016年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1.5、11.8 d,消解动态方程分别为C=0.046 1e-0.060 3t和C=0.041 4e-0.058 5t,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 5和0.832 2;湖南省长沙市2015和2016年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1.9、11.6 d,消解动态方程分别为C=0.038 4e-0.058 2t和C=0.035 2e-0.059 8t,相关系数分别为0.829 1和0.829 8。

3.将语文核心素养的建构性渗透至整个教学实践之中

(二)创新微课应用形式

1.明确语文核心素养的独特性

语文核心素养不是个体生来就有的,是通过个体不断习得,经过同化、顺应之后建构而成的。学生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获得语言知识与语用能力,发展自己的言语经验,在有效的方法与策略指导下,旧的知识与经验得到改组与重构,最终学生形成自己的新经验。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创新改革时一定要注重将语文核心素养的建构渗透至整个教学实践之中,在课前备课、课堂教学、课后复习环节中要积极从核心素养的培养入手,这样初中学生接受到的语文教学才是具有灵活性的、丰富化的,才更有利于初中学生的综合发展。

在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审美能力实际上指的就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以初中语文散文你教学为例,学生在教师营造的散文阅读环境中,感受写景散文想要营造的意境之美,感受写人散文想要表达的个人观念,感受古典散文想要表达的古风古韵,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体现,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审美体验,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观念。

高考数学北京卷压轴题(第20题)考察角度之一是学生是否具有在全新的问题情境下,自觉地进行探究、尝试、归纳、猜想和论证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参考[6][9]).这些试题一贯的新颖大气,特色鲜明,是北京卷的标志性题目,历年来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依我们拙见,这些题目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在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虽然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全面推广,很多教师已经开始使用微课这一教学工具,但是微课的使用往往仅限于课程导入环节之中。教师通过小视频的形式来对文章的创作背景或是作者的生平进行简单的介绍,这样虽然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却严重局限了微课的应用范围,并不能从本质上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无法实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打破这种使用习惯的局限性,将微课与课文内容进行融合,或是利用微课来帮助学生探究文章背后的文化底蕴等。这样不但可以实现语文课堂的创新改革,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对课文的内在美进行探寻,从而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培养,丰富学生的文化修养。

举个例子,就像学生在学习《戏曲大舞台》这篇文章时,其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是令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我国戏曲文化所蕴藏的优秀传统内涵。由于学生日常接触到的都是一些流行音乐,除非一些对戏曲文化感兴趣的家长会带着孩子去了解之外,大部分初中学生对戏曲文化都是陌生的。因此,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改革,更好地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如《智取威虎山》等京剧微课,并利用微课来向学生讲述一些京剧的行当、脸谱、唱腔的具体特征,让他们知道“四大名旦”等。通过这样的创新教学,不但加强了学生对戏曲的了解,还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初中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三)创新学生情感教育

混凝土的防护措施主要是对温度的控制,为了保证混凝土可以顺利的进行硬化,可以采用相关的防护措施对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温度进行合理的控制,控制在混凝土规定的标准范围之内,凝固过程中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控制好温度,防止温度发生急剧的变化。混凝土的养护是保障混凝土质量的有效措施,避免混凝土在阳光下暴晒,温差会影响混凝土的成型。混凝土养护主要针对温度、湿度的控制,高温时可以在混凝土的表面覆盖一层塑料布,避免了阳光直射造成水分的蒸发[4]。

通过对前文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可知,审美能力与文化修养实际上都涉及了初中学生的情感教育。因此,在开展课堂创新研究时,初中教师同样需要注重学生情感教育的创新探究。在传统的情感教育中,教师往往仅凭借说教要求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但是这样的情感是低效的,是无用的。因此,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问题,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创新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挖掘,探寻出其与情感教学中的契合点,并以此为切入点,开展多种多样的情感教育。就像在学习《幼时记趣》这篇文章时,教师就需首先与学生共同探讨他们的儿时生活,以寻找与文章相类似的话题,让学生找到文中描述与自身儿时经历的共通之处,领悟文章内涵,继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为文章接下来的讲解作好铺垫。

除此之外,教师同样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情境教学、拓展课外读物等形式来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四、结束语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充实学生知识储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佳时期。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要加强对教育部出台的相关课程标准、改革要求的研究力度,随时掌握教育部门对教学实践提出的最新要求,明确核心素养内涵。在此基础上,为了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初中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开展创新改革,在明确了核心素养特点的前提下,对教学实践进行深层次的创新研究,这样才能够使教学活动更加满足现代人才的成长需求。

参考文献:

[1]吴学慧.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考试周刊,2017(14):27.

[2]潘振起.中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与课堂教学改革[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2):110.

[3]雷建运.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7(7):51-52.

[4]莫维.务课堂教学之本 生核心素养之道——浅谈如何提升学生语文素养[J].基础教育参考,2017(1):48-50.

[5]刘海辉.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助学式课堂教学评价策略及意义[J].文理导航,2018(7):16.

[6]郭兴.基于新媒体的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和提高策略研究[J].好家长,2018(16):51-52.

作者简介:

曹永邰,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土高山乡初级中学。

标签:;  ;  ;  ;  ;  ;  ;  ;  ;  ;  ;  ;  ;  ;  

曹永邰: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