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茶素单体论文_张裕莹

导读:本文包含了儿茶素单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儿茶素,层析,茶多酚,茶叶,毛茶,勐海县,氧化酶。

儿茶素单体论文文献综述

张裕莹[1](2017)在《基于光谱方法检测绿茶中儿茶素单体含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茶多酚的含量影响着茶叶的优劣,在评定茶叶品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茶叶加工不同阶段的茶多酚含量差异十分显着,但在目前的生产过程中严重缺乏快速的在线检测方法。本文针对这一情况,运用光谱技术研究茶叶从鲜叶采摘到加工各个阶段的茶多酚含量变化情况,建立绿茶中茶多酚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出3个不同品种茶鲜叶(菊花春、迎霜、浙农25)中不同叶位(第1叶到第6叶)的主要儿茶素单体含量。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在茶鲜叶中4种儿茶素单体的含量大小依次为:EGCG>ECG>EGC>EC;3个品种茶鲜叶的茶多酚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菊花春>浙农25>迎霜;并且每个品种的茶鲜叶中儿茶素各个单体的含量都随着叶位数的增加呈递减规律,即从第1叶到第6叶茶多酚含量依次递减。(2)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对不同品种不同叶位的茶鲜叶中各个儿茶素单体含量建立了定量检测的方法。4种儿茶素单体(EGCG、ECG、EGC、EC)基于全波段建立的模型效果Rp2均达到了 0.9以上。同时进一步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PA)为这4种儿茶素单体EGCG、ECG、EGC、EC分别挑选出了 16、20、18、13个特征波长。相比原来的1050个波长已经降低了近98%的量。虽然特征波长的提取导致了模型效果稍有下降,但模型的稳定性、准确性仍然得以保留,4种儿茶素单体的模型Rp2值仍然都达到了 0.9以上。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对于茶多酚定量检测的精度,选用了 LS-SVM算法基于特征波长来进行非线性定量模型的建立,由此建立的模型效果得到了显着的提高,EGC、EGCG、EC、ECG4种儿茶素单体模型的预测能力Rp2值分别为0.999,0.989,0.998,0.978。可见这些模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都达到了极佳的状态,并且由于所用的波长个数极少,运算效率高。因此真正实现了快速无损检测。(3)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进一步比较了不同品种茶鲜叶不同叶位中各种单体含量的分布及变化情况。从高光谱的成像图中可以发现:①从叶片形状上分析,从第1叶位到第6叶位叶片大小先增大后又变小,其中以第4叶位叶片为最大。②从儿茶素含量上分析,3个品种茶鲜叶儿茶素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菊花春>浙农25>迎霜;4种儿茶素单体含量大小依次为:EGCG>ECG>EGC>EC;6个叶位的儿茶素单体含量从第1叶位至第6叶位叶片依次递减,特别第6叶与第1叶的儿茶素含量相差巨大。③从内部结构上分析,主脉部位儿茶素单体含量相对较低。而除了主脉薄壁细胞外,叶片其余大部分组织都有儿茶素的累积,其中以维管束和栅栏组织积累较多,从亚细胞水平上分析,儿茶素可能主要累积在叶绿体和导管壁上。高光谱成像图很好地揭示了茶多酚在茶鲜叶叶片内的分布情况及其合成机理。(4)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对3个不同品种绿茶在各个加工阶段(鲜叶采摘→摊放→杀青→揉捻→干燥)的儿茶素单体含量进行了定量检测。研究发现,茶多酚含量在加工过程中变化十分显着,随着各个加工阶段的深入各个儿茶素单体含量依次递减,其中EGCG单体的含量下降最为明显。同时,基于全波段建立的各个单体含量模型效果RP2都达到了 0.9以上,并结合biPLS算法和SPA算法进行了特征波长的选择。通过比较发现,SPA算法更适合本实验。基于SPA算法EGCG模型中提取了 18个特征波长;ECG模型中提取了 20个特征波长;EGC模型中提取了 16个特征波长;EC模型中提取了 17个特征波长,相比biPLS算法提取的更少。此外,基于SPA提取的特征波长建立的模型效果虽稍有逊色,但Rp2都达到了 0.9以上,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还是较高的。同时相比基于全波段建立的模型降低了近98%的建模变量数,这无疑为绿茶在加工过程中茶叶品质的实时在线监测提供了依据和手段。(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05-10)

金红娜,宋烨威,崔卫波,谢宏[2](2016)在《儿茶素单体对小鼠急性高尿酸血症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腹腔注射300 mg·kg-1氧嗪酸钾盐建立小鼠急性高尿酸血症模型,观察儿茶素单体对模型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进一步进行血清、肝脏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实验和体外XOD抑制试验。结果显示,表儿茶素(E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和表没食子儿茶素(EGC)的灌胃剂量均为600 mg·kg-1时,在体内具有极显着降尿酸的作用,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了23%(P<0.001)、35%(P<0.001)和37%(P<0.001);ECG可降低小鼠血清和肝脏XOD活性,分别降低了31%(P<0.01)和32%(P<0.05);在体外ECG和EGCG具有抑制XOD活性的作用。因此,EC、ECG和EGC具有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的作用,其中ECG的降尿酸效果与抑制小鼠体内XOD活性有关。(本文来源于《茶叶科学》期刊2016年04期)

费群勤[3](2015)在《乌龙茶多酚及其儿茶素单体抑制消化相关酶的活性及其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肥胖是因为脂肪细胞中脂肪合成代谢大于分解代谢引起脂肪异常蓄积的结果,通过减少血液中的葡萄糖、脂肪酸及胆固醇的浓度或是通过促进体内脂肪分解代谢都将达到一定的减肥效果。自古以来,乌龙茶都具有减肥的功效。乌龙茶是我国独有的一种半发酵茶,其生产历史源远流长,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乌龙茶含有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有茶多酚、色素、生物碱、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等。而茶多酚是乌龙茶的主要成分,也是乌龙茶减肥功能的首要成分。近年来,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茶多酚儿茶素中含量最多的EGCG单体,及甲基化形式的EGCG3"Me,发挥了重要作用。鉴于当前研究现状,本研究以中国乌龙茶为原料,对乌龙茶多酚及其单体提取分离纯化,分别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胰脂肪酶等消化酶及牛血清蛋白的抑制与结合作用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乌龙茶多酚、EGCG及EGCG3"Me的分离及纯化。从特定品种的乌龙茶中,分离纯化得到茶多酚混合物、EGCG单体及EGCG3"Me单体。选取适当的大孔树脂(PA)吸附乌龙茶多酚,用水冲洗去除咖啡碱后,乙醇解吸附,可得到纯度较高的茶多酚混合物。再对茶多酚混合物上样,过特定的大孔树脂(HW-40),以乙醇洗脱并分部收集,可得到纯度大于95%的EGCG单体及EGCG3"Me单体,并通过ESI-TOF-MS和~1H-NMR确定单体的化学结构。2.乌龙茶多酚、EGCG及EGCG3"Me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胰脂肪酶等消化酶的活性抑制作用及结合方式研究。以茶多酚混合物、EGCG和EGCG3"Me单体为样品,研究其对消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及相互作用后的紫外和荧光猝灭作用。通过酶动力学研究样品抑制剂对消化酶活性的抑制率及抑制类型等。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下,叁种样品对叁种消化酶的作用均能是其产生结构的变化,发生波长位移。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分析了叁种消化酶的3D荧光图谱和加入样品后对消化酶结构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样品对酶的猝灭作用类型等。其结果表明,叁种样品均有良好的对消化酶的抑制作用和猝灭作用。3.乌龙茶多酚、EGCG及EGCG3"Me与牛血清蛋白、β-乳球蛋白等模式蛋白的结合作用以及与消化酶的比较。以茶多酚混合物、EGCG和EGCG3"Me单体为样品,通过荧光3D扫描、波长扫描、同步荧光等方法,研究其与模式蛋白的相互结合作用,探索其结合机制。得出均有较强的结合抑制能力,通过酚羟基和疏水作用力结合猝灭,且均为动态猝灭。(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赵峰,阙付有,梁京,谢君[4](2015)在《儿茶素单体EGCG酶法修饰研究及其产物抗氧化活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Novozym 435脂肪酶在非水介质中催化儿茶素单体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酶促酰化反应,以增加EGCG的脂溶性。探讨了溶剂种类、水活度、加酶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酰基供体等条件对酰化反应的影响。借助液质联用仪及红外光谱仪对合成产物进行鉴定,表明在叔戊醇体系中,脂肪酶可催化EGCG与丁酸乙烯酯的反应,酰化后EGCG主体结构不变,其分子中引入了四碳链的烷基。对修饰后EGCG抗氧化活性的评价表明:在相同的添加量下,酶修饰EGCG活性略低于未改性EGCG,但是清除DPPH·、O-·2自由基能力总体高于TBHQ、维生素C,清除·OH自由基能力低于TBHQ,高于维生素C。(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5年03期)

林英卓,黄文青,宋于刚[5](2014)在《儿茶素单体在治疗炎症性肠病作用中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儿茶素单体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在治疗炎症性肠病(IBD)模型大鼠作用中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6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EGCG治疗组,每组12只,以叁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制作大鼠IBD模型。灌肠用药2周后,分别用ELISA检测肠组织中PGE2、NO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肠粘膜COX-2、iNOS的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肠粘膜NF-κB p65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①模型组肠组织内PGE2、NO含量显着增高。EGCG治疗组大鼠肠组织内PGE2、NO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显着减少(P=0.000);②模型组肠粘膜组织中COX-2表达明显增强,正常结肠组织未见或少见COX-2蛋白表达。而EGCG灌肠后大鼠肠组织中COX-2的表达显着下降。③模型组肠粘膜组织中iNOS表达明显增强,正常结肠组织未见或少见iNOS蛋白表达。而EGCG灌肠后大鼠肠组织中iNOS的表达显着下降。④正常大鼠肠组织NF-κB p65蛋白水平较低,模型组肠组织内NF-κB p65蛋白水平显着增加。EGCG可显着抑制肠组织内NF-κB p65蛋白水平表达。结论 EGCG可通过降低NF-κB p65蛋白的表达,下调COX-2、iNOS的表达,使其产物PGE2、NO生成减少,从而达到减轻炎症的目的。因此NF-κB可作为EGCG治疗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一个有效的分子"靶点"。(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工程》期刊2014年05期)

赵文芳,黄亚辉[6](2014)在《中低压C_(18)柱层析分离儿茶素单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中低压柱层析制备色谱仪,研究了AB-8大孔吸附树脂、C18、聚酰胺树脂、硅胶4种不同柱层析吸附材料对茶多酚的分离效果,最终选择C18作为最佳层析材料,考察了不同的茶多酚进样量、流速对儿茶素分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C18作为柱层析材料,甲醇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可得到EGCG、GCG、ECG、CG四种儿茶素,其最高总得率为68.44%,且确定最佳工艺条件:350mg茶多酚进样量在20mL/min流速下进行甲醇水溶液梯度洗脱,可获到EGCG,GCG,ECG,CG四种儿茶素,其得率分别为36.19%±0.11%、7.42%±0.14%、12.93%±0.18%、2.40%±0.22%,而其纯度分别为88.85%±0.17%、83.74%±0.09%、96.01%±0.13%、70.67%±0.11%。该工艺操作简单,纯化分离效果较好;可为进行规模化、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4年17期)

蔡丽,梁名志,夏丽飞,杨盛美,李晓霞[7](2014)在《HPLC法测定勐海县晒青毛茶儿茶素单体含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勐海县10个主要产茶乡镇的25个晒青毛茶样品为材料,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儿茶素单体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并对样品中儿茶素单体成分含量的差异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勐海县各乡镇晒青毛茶中儿茶素单体成分的含量差异显着,且在检测中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因此,儿茶素单体成分及含量可作为勐海县晒青毛茶HPLC指纹图谱的特征峰,用于鉴定茶叶的来源和品质。(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1期)

刘彦霞,田强[8](2014)在《动态监测叁种儿茶素单体清除自由基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以Trolox为参照物,动态监测葡萄籽中所富含的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清除ABTS+·与DPPH·自由基的过程,比较叁种儿茶素单体体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显示在两种反应体系中,对于同一样品,随着浓度增大其自由基清除能力增强;Trolox与自由基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最短,但其自由基清除率低于ECG,两种反应体系中Trolox与EC、C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大小顺序不同。总体来看,叁种儿茶素单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ECG>EC>C。(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4年06期)

黄莉霞,钟文彬,黄树林,胡耀华,王丁丁[9](2013)在《儿茶素单体EGCG与ECG体外抗人肝癌细胞BEL-7402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儿茶素单体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抗人肝癌细胞BEL-7402的作用。方法形态学观察EGCG、ECG作用后BEL-7402细胞的生长;MTT法检测EGCG、ECG对BEL-7402细胞生长的抑制;流式细胞术(FCM)检测EGCG、ECG诱导BEL-7402细胞凋亡水平;RT-PCR检测增殖相关信号分子Gli2和凋亡受体Fas的表达水平。结果 EGCG、ECG均能以时间依赖和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BEL-7402细胞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EGCG对BEL-7402细胞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均较ECG强。EGCG和ECG均能下调Gli2的表达,但对Fas表达无影响。结论EGCG抗人肝癌BEL-7402细胞作用较ECG强。(本文来源于《广东药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李大伟,朱跃进,张海华,俞璐婷,张士康[10](2013)在《高聚物反相中压制备色谱在儿茶素单体分离纯化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聚物反相色谱柱(PDVB,30μm,Φ49mm×460mm)的中压制备色谱系统对酯型儿茶素EGCG进行分离纯化,优化并放大了色谱分离参数,确定最佳流动相为30%乙醇溶液(pH4.0),流速为50mL/min等度洗脱,检测波长278nm,进样量不超过6.4g时,收率在77.5%以上,纯度可达90.99%。采用中心切割的方式收集,获得的产品纯度可达97%以上。(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科技创新与茶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期刊2013-05-25)

儿茶素单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腹腔注射300 mg·kg-1氧嗪酸钾盐建立小鼠急性高尿酸血症模型,观察儿茶素单体对模型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进一步进行血清、肝脏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实验和体外XOD抑制试验。结果显示,表儿茶素(E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和表没食子儿茶素(EGC)的灌胃剂量均为600 mg·kg-1时,在体内具有极显着降尿酸的作用,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了23%(P<0.001)、35%(P<0.001)和37%(P<0.001);ECG可降低小鼠血清和肝脏XOD活性,分别降低了31%(P<0.01)和32%(P<0.05);在体外ECG和EGCG具有抑制XOD活性的作用。因此,EC、ECG和EGC具有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的作用,其中ECG的降尿酸效果与抑制小鼠体内XOD活性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儿茶素单体论文参考文献

[1].张裕莹.基于光谱方法检测绿茶中儿茶素单体含量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7

[2].金红娜,宋烨威,崔卫波,谢宏.儿茶素单体对小鼠急性高尿酸血症的作用[J].茶叶科学.2016

[3].费群勤.乌龙茶多酚及其儿茶素单体抑制消化相关酶的活性及其机制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

[4].赵峰,阙付有,梁京,谢君.儿茶素单体EGCG酶法修饰研究及其产物抗氧化活性评价[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5

[5].林英卓,黄文青,宋于刚.儿茶素单体在治疗炎症性肠病作用中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4

[6].赵文芳,黄亚辉.中低压C_(18)柱层析分离儿茶素单体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4

[7].蔡丽,梁名志,夏丽飞,杨盛美,李晓霞.HPLC法测定勐海县晒青毛茶儿茶素单体含量的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4

[8].刘彦霞,田强.动态监测叁种儿茶素单体清除自由基能力[J].食品工业科技.2014

[9].黄莉霞,钟文彬,黄树林,胡耀华,王丁丁.儿茶素单体EGCG与ECG体外抗人肝癌细胞BEL-7402的作用[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3

[10].李大伟,朱跃进,张海华,俞璐婷,张士康.高聚物反相中压制备色谱在儿茶素单体分离纯化中的应用[C].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科技创新与茶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2013

论文知识图

儿茶素单体中压色谱制备图谱一4儿茶素单体预分离试验装置图茶多酚中分离儿茶素单体的中压...分离后得到四种儿茶素单体的HPLC...一1儿茶素单体预分离试验装置图儿茶素单体结构通式Fig.1Thestru...

标签:;  ;  ;  ;  ;  ;  ;  

儿茶素单体论文_张裕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