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位机论文_唐建祥,廖根兴

导读:本文包含了下位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参数,通信,闭环,报文,组态,无线通信,以太网。

下位机论文文献综述

唐建祥,廖根兴[1](2019)在《微信订餐系统下位机的设计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企业单位食堂每餐做多少量较难控制,为了避免浪费和方便输出统计报表,本文设计开发了一套微信点餐系统。(本文来源于《数字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08期)

刘昱[2](2018)在《风洞多功能试验段下位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风洞多功能试验段各部件的运动要求搭建以倍福控制器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对控制系统进行配置和控制器参数调节,并编写PLC程序和HMI界面,用倍福驱动器带第叁方电机的方式完成了攻角机构、Flap板和半模转窗的运动控制,且各机构运行良好,能满足相应要求。(本文来源于《“测试性与智能测控技术”——2018年中国航空测控技术专刊》期刊2018-11-06)

豆勤勤[3](2018)在《力控组态软件与VB和下位机之间的通讯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对于力控组态软件没有提供驱动程序的硬件设备,可以通过VB软件实现与下位机数据通讯的方法,采用DDE技术与力控进行数据通讯,实践证明,在工程中实现比较简便,通用性很强,可以很好地解决力控组态软件不提供驱动程序的设备通讯问题.(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8期)

魏俊逸,卢晓通,殷治国,宫鹏飞,郭娟娟[4](2017)在《基于STM32的下位机Profibus通信板》一文中研究指出250 MeV回旋加速器中低电平与现场的控制系统总线需要进行通信,而现场控制系统的硬件为PLC模块,因此需要一块嵌入式的IOC板作为现场总线与低电平之间交互的通信模块。该IOC板为基于STM32作为CPU来实现的嵌入式下位机Profibus通信板。IOC板在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如图1所示。该通信板实现了低电平数字输出的Digital out信号共16路,低电平数字输入的Digital in信号共8路,与上位机PLC交互通信。该通信板的架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Profibus DP的网络只包含IOS网络模型中(本文来源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期刊2017年00期)

王帅[5](2018)在《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温室大棚下位机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物联网的温室大棚系统,运用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等设备,检测大棚的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水分、CO^2浓度等相关参数,用MSP430F5438A作为控制终端,通过GPRS传输采集终端采集到的传感器数据到远程监控中心,监控中心通过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对大棚内进行预警,能在手机端或pc端上查看大棚数据,并远程控制大棚的水泵,通风天窗等设备,实现对大棚的智能化管理(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产品与流通》期刊2018年06期)

范硕,陶翔翔,王志明[6](2018)在《基于STM32的旋转倒立摆实验平台的下位机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介绍了一级旋转倒立摆实验平台下位机的系统结构与实现。实验平台实现了倒立摆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稳定倒立以及做完整圆周运动。下位机系统基于STM32F103ZET6微控制器,通过角位移传感器和电机编码器得到系统变量,应用双闭环PD控制算法,控制直流减速电机调速对旋转倒立摆进行控制。上位机使用ActiveX控件MSComm与下位机通信,实现对旋转倒立摆系统启停控制与状态监测。同时下位机可以通过键盘设定运行模式并且调节PD参数,通过OLED显示屏实时更新变量信息,具有较好人机界面,便于教学实验的进行。(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18年16期)

王议坚,曹雨航,张羽,刘雪莉[7](2018)在《太阳能电站参数自动监控下位机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了一种采用MSP430F149单片机作为控制器的太阳能电站的下位机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对太阳能电站的运行状况实时监控,对太阳能电站运行状态数据进行实时后台分析,为提高系统效率进而反馈调整与控制太阳能电站的工作状态,通过实验模拟调试和试运行,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福建电脑》期刊2018年05期)

杜江冲[8](2018)在《基于北斗的无线地震勘探系统下位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有缆勘探系统的弊端,为了降低地震勘探设备的成本和施工难度,避开移动基站的覆盖盲区,不受荒漠、戈壁滩等人烟稀少地域的限制,本文提出了利用北斗短报文和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设计地震勘探设备的思路。并研究了低功耗电源管理、无线通信组网功能、北斗短报文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等关键技术。针对艰苦困难的无人区地震数据采集的通信难题,采用北斗卫星短报文通讯技术实现远程运行控制及数据传输,实现勘探现场采集的数据实时的传输到数据分析中心,若有必要进行二次勘探,可以在施工人员未撤离勘探现场的情况下继续进行勘探,节约人力物力成本。本文首先对地震勘探的技术基础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地震勘探的原理、无线通信方式和北斗卫星短报文远程通信方式。依据系统设计低成本要求,将勘探设备下位机分为主机和从机的模式,从机围绕主机,以主机为中心,将数据通过北斗短报文发送到远程数据分析中心,进行实时地质数据分析和解释。本文分别对软硬件进行了研究,硬件部分包含以STM32F103为核心的主控电路设计、按键电路设计、显示屏电路设计、电源电路设计、卫星定位授时模块电路设计、无线通信电路设计、短报文远程通信电路设计以及地震检波器信号调理电路设计等;软件部分分别对硬件电路进行了驱动控制,完成了地震检波器信号调理电路输出信号的采集和判别,提取有效波形,获取卫星定位授时信息,然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在主从机协同工作的方式下,完成采集的数据有效回收,然后将数据以北斗短报文的方式发送到远程数据分析中心。(本文来源于《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期刊2018-05-16)

王玲[9](2018)在《基于MSP430单片机的压力采集器下位机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MSP430单片机的存储空间有限的实际情况,采用设置时间标志位的方法解决存储数据的问题。时间标志位定为当前时间与上次保存时间之差与采样周期进行对比,当时间之差大于采样周期则更新当前保存记录时间,否则不更新,应用于压力采集器设计中,准确、实时。(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18年10期)

张延峰[10](2018)在《发射机房监控系统之下位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分散式控制系统在广播电视发射机房设备监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系统上、下位机可独立工作,某下位机故障不影响其他设备的监控,缓解了上位机的运算压力,分散了系统风险。下位机作为现场设备与工控机之间的桥梁,功能较为完善,可满足多种设备监测要求,集模拟、数字等多种数据采集方式于一体,又具备多种串口通讯方式及以太网通讯方式,兼容性较强。其合理的安全控制原则、较强的抗干扰功能,确保了下位机的适用性和可靠性,使用多年,未发生死机故障,报警及时,为机房安全播出提供了可靠保障。(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创新》期刊2018年01期)

下位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风洞多功能试验段各部件的运动要求搭建以倍福控制器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对控制系统进行配置和控制器参数调节,并编写PLC程序和HMI界面,用倍福驱动器带第叁方电机的方式完成了攻角机构、Flap板和半模转窗的运动控制,且各机构运行良好,能满足相应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下位机论文参考文献

[1].唐建祥,廖根兴.微信订餐系统下位机的设计与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9

[2].刘昱.风洞多功能试验段下位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C].“测试性与智能测控技术”——2018年中国航空测控技术专刊.2018

[3].豆勤勤.力控组态软件与VB和下位机之间的通讯方法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魏俊逸,卢晓通,殷治国,宫鹏飞,郭娟娟.基于STM32的下位机Profibus通信板[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17

[5].王帅.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温室大棚下位机系统设计[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

[6].范硕,陶翔翔,王志明.基于STM32的旋转倒立摆实验平台的下位机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

[7].王议坚,曹雨航,张羽,刘雪莉.太阳能电站参数自动监控下位机系统设计[J].福建电脑.2018

[8].杜江冲.基于北斗的无线地震勘探系统下位机研究[D].北华航天工业学院.2018

[9].王玲.基于MSP430单片机的压力采集器下位机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

[10].张延峰.发射机房监控系统之下位机[J].科技与创新.2018

论文知识图

存取界面程序框图Ⅰ程序框图Ⅲ高性能单片机Fig.6-8Atmeg...自动换刀系统结构图下位机软件主程序流程图

标签:;  ;  ;  ;  ;  ;  ;  

下位机论文_唐建祥,廖根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