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社会调查与实务课程中的应用实践研究论文

郑建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社会调查与实务课程中的应用实践研究论文

摘 要: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针对当前高校课堂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理念下,对社会调查与实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旨在提高学生对社会调查与实务课程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提高课程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社会调查与实务课程

一、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目前,国内外对于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多种新模式和理念。如“翻转课堂”模式——教师将教学信息资源提供给学生,学生先学教师后教。学生采用线下线上学习模式,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填鸭”和呆板的课堂环境[1]。这种模式在一些学科中的应用效果很好,但是否适合社会调查与实务课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许多学者对“讨论式”教学形式进行了大量研究。讨论式教学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些问题,学生围绕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式教学形式可以改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自主意识、团队意识。但如果教师设置的供学生讨论的问题过大,学生讨论就会没有结果;如果设置过小,讨论又失去意义,使讨论趋于“形式化”。同时,由于讨论是在教师设置的问题下进行,讨论式教学中教师仍处于主体地位,学生依然是被动学习。针对这些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提出了一种“讲授+讨论”的教学新形式,吸取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将“讲授”和“讨论”两者进行融合,这种模式就是对分课堂教学模式[2]。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一经提出就开始在国内高校推广,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它的核心理念是将课堂时间进行对分,一半的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开展交互式学习。对分课堂将教学过程分为讲授(课上)、内化吸收(课下)和讨论(下次课上)三个过程[3]。对分课堂强调教师课上只讲授基本框架、重点、难点,不穷尽教材所有内容,留白;课下,学生们通过读教材、查资料等对所学内容进行内化吸收、并完成“亮考帮”作业;下次课上,对上节内容依“亮考帮”进行分组讨论并展示。对分课堂强调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独立学习与思考。这种教学模式,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够提升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社会调查与实务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弱化实践能力的培养

调查研究类课程涉及多种调查方法,有严格的调查程序,是一门科学的方法论课程。这些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但如果只是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而不让学生实际调查的话,学生不会有深刻的体会,也就不能充分掌握知识。

微信公众号推文的基本载体形式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和链接等。从研究样本的统计数据来看,图文混合是优质推文的最主要形式,其中多图+文字的形式最多且图片均细致精美,有97篇;单图+文字形式为其次,有18篇;包含视频的推文数量较少,有10篇,无纯文字、纯图片或纯视频形式推文。由此可见,优质文章善用图文结合形式发布内容,为读者带来更直观的视觉享受,增强内容的丰富度和感染力。由于缺乏语音、视频和链接等形式,民主党派微信公众号尚未充分融合多种传播形式而体现出较强的功能。

(二)教学方式陈旧

对于理论性比较强的内容,比如调查研究的方法体系、调查的一般程序、调查的组织形式等,在教学方式上往往采用讲授法与案例教学结合的形式,这种形式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单一的讲授法的枯燥乏味和学生不易理解的缺点。但是,课堂气氛仍然很沉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仍然不够。

对于实操性比较强的内容,比如在方法论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如何从现有状况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对于这部分内容,一般采用理论讲授和课下的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课内讲授中,只能一般性地介绍搜集信息的各种方法和相应的操作流程以及一些注意的事项。这种讲授,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学生不经过具体的实践操作,很难理解课程内容。基于此,大多教师采用分小组课下实践的形式,进行实操锻炼。在实操锻炼中,往往指定小组长,小组长被动承担任务,小组成员之间会出现“搭便车”现象;实操锻炼没有连续性,虽然实操锻炼贯穿整个调查程序(从选题、准备、搜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到撰写报告),但是这一过程并不是针对同一个项目或同一个选题进行的,学生对调查研究还是缺乏整体性认识。

吕凌子将晚饭准备好了仍不见丈夫回来,她解下围裙,在餐椅上干坐着。吕凌子怨丈夫,也怨自己,如果不是自己当初执意选择这么个住宅小区,丈夫哪会闯下祸端,承受如此大的思想压力?

(三)考核方式单一

讨论环节:第二次课的第一节进行生生讨论、师生讨论、答疑。此环节包括:(1)小组内就“亮考帮”作业进行讨论。对于“问卷”部分讨论,每个小组成员就自主学习交流体会(亮点)和困惑(考、帮),互相解疑答惑。考虑实践对象为秘书学专业学生,在小组讨论时,每组不指定组长,每名组员都具有多重身份,作为“秘书”记录每名成员的发言,作为“项目长”总结、归纳小组的问题和学习心得,同时作为“发言人”进行总结发言。就发言中的疑点、困惑,先组组互帮,必要时教师再给予帮助、答疑。(2)项目阶段作业展示、不同组间互评互帮。如,选定某两个小组展示制定的问卷,主要寻找该问卷的制作优点。将6个小组制成的6份问卷分给这6个小组,每个小组不能拿到自己的问卷。拿到问卷后进行小组内的讨论,主要是寻找问卷的缺点。展示讨论结果,实际就是对问卷制作问题的披露。披露的同时,其他组来评定是否构成问题、提出修改意见等。通过优、缺点的寻找让学生们对问卷制作的原则和问卷制作易出现的问题有直观上的感受,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问卷编制程序中“制初稿、试调查”环节的重要性。(3)教师进行总结,对讨论环节进行评定、答疑。

选取文学院秘书学专业开设的社会调查与实务课程进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践。实践对象是2017级秘书学专业的学生,他们分布在两个平行班,一班38人、二班38人,共76人。每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中必须安排1~2名男生。

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社会调查与实务课程中的应用实践

(一)实践对象

与经典TSP问题中蚂蚁状态转移策略不同,本文路径上的能见度由当前车组与车次的匹配度确定。此外,蚂蚁下一步可选择的节点集合也不同,需考虑已选择的车站、股道约束及未选车站状态,具体状态转移策略如下:

(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授课安排

每周上课一次,每次2节课(记2学时),每节45分钟,共计18周课,记36学时。

社会调查与实务课程既要考查学生对社会调查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要考查学生实际调查能力。考虑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参与度、学生能力的提升和项目完成情况等因素,对该课程的考核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期末作业相结合的形式。过程性评价主要依据课下读书笔记整理情况、“亮考帮”作业完成情况、课上讨论参与程度、小组项目各环节完成情况。期末作业评价主要来源调查报告的撰写情况和小组项目完成成果汇报、展示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亮考帮”作业不指定统一标准,根据学生学习过程的投入和学习质量作出等级评价。

课上学生能够带着作业来到课堂,并能够主动参与讨论。在小组内讨论中,能够做好“秘书”“发言人”角色;在组间的互动中,也能够对其他组提出一些意见、建议等,能够做好“参谋”。比如,在课题操作化转换部分,某组项目涉及到“秘书人员”的概念转化时,该组对“秘书人员”界定为“办公室人员”,其他组给出建议“界定范围比较小”应该扩大到“行政助理”等岗位。

(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授课形式

以社会调查与实务课程教材中“问卷”部分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次课的第一节,进行分组,介绍课程基本情况等。

讲授环节:在第一次课的第二节,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只讲基本框架、基本概念、重点难点。教师的讲授不能穷尽教材内容,留下学生思考的空间。布置“亮考帮”作业。比如,教师只讲授问卷的结构、问题的类型、问卷中问题答案的设计原则。而对问题前期探索准备、问题的编制原则、问卷的设计技巧不讲授,让学生课下自学并通过实践亲身感受、体会。

内化吸收环节:课下学生自学,完成读书笔记;反思教学内容,完成“亮考帮”作业;小组合作完成课程讲授对应的项目环节。问卷部分对应的项目实践环节作业是以小组形式,根据调查项目需要制定相应问卷,并尝试利用互联网工具比如“问卷星”等生成网络问卷。

目前,对社会调查与实务课程考核大多采用闭卷或撰写学期论文形式。闭卷考试,可以反映学生对调查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对学习态度和学生的实践活动完成效果无法进行评判;学期论文,虽有助于学生主动查阅文献,进行自主学习,但实际教学中,由于缺乏数据支撑,学生的论文价值并不大。

2.项目完成质量高,能够达到有效学习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将课堂一分为二,一半学生讨论,一半教师讲授。讲授和讨论隔堂进行。讲授留白,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学生课后的内化吸收,完成“亮考帮”作业,同时通过课上讨论、展示、交流学习使项目成果得以完善。

(四)考核形式

采用对分课堂模式,每小组成员合作共同完成一个项目,以项目完成过程作为课程的实践环节,达到增强课程实践性的目的。按照社会调查实际工作过程将教学分为几个阶段:调查设计(选题、选题论证、选题操作化转化、社会调查方案撰写)、调查资料收集(调查的组织形式、问卷的设计、调查方法)、调查整理(资料的录入、审核、分组)、调查分析(定性定量分析、统计表、统计图等)、项目总结(撰写调查报告、成果展示、交流)。根据以上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确定本组项目选题开始,按照调查工作的过程开展调查活动,合作完成小组项目。在各实践环节中穿插理论知识的学习。

四、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效果分析

(一)学生学习态度分析

1.课程作业质量提高,课堂主动参与度增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讲基本框架、重点、难点。教师讲授并不穷尽教材内容,留给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在教师课后作业布置和课上小组讨论、展示等驱动下,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在作业计分、优秀作业展示、小组间的互相答疑、小组的汇报等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并将学习成果尽可能外化为高质量的作业。

2018年7月27日,恰逢火星大冲,火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达到最近,是从地球上观测火星和发射火星探测器的绝佳时机。正当全球关注火星的时候,意大利的科学家利用欧空局火星快车探测器,在火星南极发现了液态水构成的地下湖泊存在的证据,首次在火星找到了大规模存在液态水的迹象,受到了全世界媒体的密集关注。

促进学生更快适应社会发展 随着当今经济时代的到来,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快速发展,传统的技能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因此,学校在利用微课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大多数用人单位都是看中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社交能力,所以职业核心素养越来越被重视,并且成为社会考核人才的一项重要标准[7]。

本研究在确定0.1%磷酸水和乙腈作为流动相后,再根据9种成分的化学结构的特征,经过多次尝试,最终确定色谱条件,成功实现运用RP-HPLC同时测定了马钱素、芍药苷、野黄芩苷、黄芩苷、黄芩素、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和熊果酸的含量。

接下来进入第二个讲授环节,即第二次课的第二节讲授新内容。第二次课后内化吸收,然后进入第三次课的第一节讨论环节。以此类推,完成整个教学任务。

小组调查项目实施各个环节均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社会调查理论知识,这又促使学生为了调查项目的顺利完成主动去学习,小组成员合作互助,主动寻求项目各阶段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各个环节都积极主动参与,不仅能够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更能体会实际工作情景,增加职业体验感。

(二)学生综合能力分析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与项目教学法相结合,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得到显著提高。小组内交流、答疑、组与组间的互助、成果展示等,增加了专业知识,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批判质疑能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实训,项目来源于企业行业等,学生能够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学习职业岗位相关知识,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得到提高,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前文已述及,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是海量数据的集成体。因此,在建设数据库过程中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系统以便于提高用户查询数据信息的速率和提高数据库平台的数据信息共享度。此外,数据的分幅分层管理是实现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前提。使用者在查询过程中借助地名、道路名称等基础性的信息进行相关数据的提取,以最短的时间获得相关的矢量数据;使用者也可以根据元数据获取相关的影像与矢量数据。总的来说,数据的管理是该数据库建设的关键环节所在,面对海量数据,若没有便捷的、有效的管理系统,则会导致用户查询数据时出现查询结果遗漏、错误等问题。

(三)师生关系分析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厘清了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定位。在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探索知识。讨论环节,教师不参与讨论,只负责答疑。对于作业,也不再制定统一的标准,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评定等级。教师作为“引导者”架构教学平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和学生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

五、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实践建议

(一)教师要精简教学内容,提高个人素质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学生,教师讲授的时间相对少了,就必须精简社会调查与实务课程教学内容。教师虽然讲的少了,但教师的引导地位和价值并不能削弱,对教师的个人素质要求更高了。教师对于重点、难点知识的讲解也可以加入案例或其他教学方式,便于学生掌握知识;教师也可以编写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专用教材。

当前我国高校每年都在不断扩招,招收人数的上升,使得高校由以往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但是高校内部的教育资源却没有得到相应程度的扩展,使得许多高校内部的软硬件资源达不到条件,影响到广大师生正常教学工作开展。实质上学校的这种经营管理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利益,在实际教育之中反映出对学生的关心爱护程度不够、服务意识较弱等问题,使得大学生许多的愿望和要求无法得到满足。积累较长时间后,便可能造成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学生以极端方式宣泄自身心中的怨气。例如:媒体经常报道的毕业证发放问题和食堂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等,就容易导致学生长时间不满并引发突发事件。

(二)合理分析学情,设计教学环节

教师应该根据社会调查与实务课程教学目标和授课对象特征,合理设计教学环节。项目的选取要以学生将来就业为导向,从企业中选取部分调查项目,并让学生自选一些感兴趣的或身边的项目。项目完成过程不要过于复杂,难度不要过大,同时又要让学生体验到职业情景、实际工作过程。

对于课堂时间是不是绝对地对分,是不是要平均分为两个时间段,教师应从实际出发依据具体的课程内容灵活安排。

(三)监控教学过程,搜集反馈信息

教师要及时监控教学过程,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和项目实施进度,保证学生学习效果良好,高质量完成项目任务。

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和项目实施,难免会出现一些“浑水摸鱼”的学生。因此,要有一套监控的方式方法,比如作业要及时交、不能雷同,作业完成质量是不是在逐步提高,对小组讨论中参与度不高的学生要探究其原因并进行劝勉、鼓励等。

社会调查与实务课程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会造成学生的作业和实践负担比较重,教师一定要及时搜集反馈信息,适时作出调整。

参考文献:

[1]石梦希,马 婧.”对分课堂”——师生角色多元化的探讨[J].学园,2016(3):1-2.

[2]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3]刘明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16,43(4):730-734.

Application of Presentation-Assimilation-Discussion(PAD)Class in“Social Investigation and Practice”

Zheng Jianru
(College of Literature,Baoding University,Baoding,Hebei 071000,China)

Abstract:PAD(Presentation-Assimilation-Discussion)class is a new teaching method to address major problems in current university classroom teaching.This article carries the teaching reform on the course of social and practice in the PAD class aiming at improving students’learning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reaching a better learning effect and improving the cours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Key words:PAD class;teaching model;social investigation and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2494(2019)04-0089-05

DOI:10.13747/j.cnki.bdxyxb.2019.04.016

收稿日期:2019-02-28

基金项目:2018—2019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转型背景下高校社会调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2018GJJG536);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高校社会调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秘书专业为例”(191064);2018年度保定学院转型发展研究基金项目“基于项目驱动的调查研究类课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2018J03)

作者简介:郑建茹(1982-),女,河北顺平人,助理研究员,理学硕士,主要从事秘书学专业教学。

(责任编辑 石丽娟)

标签:;  ;  ;  ;  ;  ;  ;  ;  ;  ;  ;  ;  ;  ;  ;  ;  

郑建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社会调查与实务课程中的应用实践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